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十二美人圖》中的清代首飾

2022-03-14 08:29卞向陽牟金瑩
服裝學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耳飾首飾

卞向陽, 牟金瑩

(東華大學 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上海 200051)

《十二美人圖》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原題名《雍正十二妃子圖》,后改為《胤禛妃行樂圖》,也有學者稱之為《胤禛圍屏美人圖》《雍親王妃》等?!妒廊藞D》是學界普遍認同的說法,一幅一像,共12幅,每幅長184 cm,寬94 cm,不做裝裱放在一起近12 m。

目前,對《十二美人圖》的研究可分為探秘研究、藝術創(chuàng)作及細節(jié)品鑒3類。楊新[1]運用史學考證的研究方法,將其大致創(chuàng)作時間定在康熙五十一年至六十年間(1712—1721年),認為畫中美人是以胤禛的嫡福晉(即后來的皇后那拉氏)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畫的僅是一個人;故宮文物專家朱家溍依據(jù)清宮內務府有關檔案判斷十二幅絹畫原是裝飾在圓明園深柳讀書堂圍屏之上,后才輾轉至紫禁城的延禧宮,推斷其只是“美人圖絹畫十二張”而已[2];林姝[3]對繪畫的收藏地點、等級制度等進行考察,指出其并非圓明園深柳讀書堂中的美人圍屏圖,而是秘藏于雍和宮佛塔中的雍親王妃像;高占盈等[4]從雍正的內心世界進行剖析,更支持其“描繪的是雍正最寵愛的年氏貴妃”這一說法。有學者運用圖像學、美術學等研究方法,以《十二美人圖》為視點,探討明清時期仕女畫藝術特點的表現(xiàn)方式及形成的審美風格。張嘉維[5]通過分析《十二美人圖》作品繪畫語言和風格以及作品中的細節(jié),品讀清代宮廷繪畫的裝飾美;萬芬芬等[6]從美人的表情神態(tài)、服飾造型、室內布景與構圖探索其表現(xiàn)技法。還有學者從工藝細節(jié)對十二幅絹畫進行品鑒,如趙廣超等[7]整理了《十二美人圖》中的36件家具和60件器物,并展示出遺存藏品和復原圖。

然而,基于《十二美人圖》研究清代工藝美術品的文獻甚少,十二張絹畫可視為圖錄,涉及各類式樣的首飾,畫中的每一件首飾也刻畫得精致細膩,是清代首飾風貌及時代流行款式的有力圖證。

1 《十二美人圖》中的清代首飾

《十二美人圖》中每位美人或多或少戴著發(fā)飾、耳飾,有幾幅圖中的美人還持有手串,佩戴手鐲等??梢姺秶鷥?,共計簪釵19支,步搖3支,頭箍4個,鮮花3朵,耳環(huán)12對,手鐲4個。

1.1 發(fā)飾

《十二美人圖》中美人的發(fā)飾主要分為簪釵、步搖、鮮花、頭箍4大類,另外還有貂皮帽、風帽等其他發(fā)飾,具體見表1。

表1 《十二美人圖》發(fā)飾分析

《十二美人圖》中的美人多戴簪(金簪、木簪、玉簪等)釵,通常是多種款式混合裝飾發(fā)型,較為講究、精致。

《桐蔭品茗》中的單簪簪身為金質,簪首鑲嵌了一顆大而圓潤的珍珠,體量不大、小巧簡單?!稜T下縫衣》和《捻珠觀貓》中美人所佩戴的簪釵均為金簪,前者簪首為如意式,上面鑲嵌了一顆紅寶石,后者簪首為竹節(jié)形式;從繪畫細節(jié)看,兩支金簪簪腳的裝飾均為鏤空紋樣。北京海淀區(qū)巨山農(nóng)場地區(qū)出土的一支金累絲梅花氣通簪(見圖1[8]),制作工藝巧妙,簪柄通體為鏤空設計,簪首造型比美人佩戴的式樣更為繁復。這類簪腳為鏤空設計的金銀簪子被稱為“金氣通”,出現(xiàn)于宋元時期,廣泛流傳于清代[8]。《立持如意》《消夏賞蝶》《倚榻觀鵲》和《撫書低吟》中的單簪均為木簪,前三者為同一質地,簪首造型各不相同。《博古幽思》中的簪子為玉簪,雖用料單一,但依舊十分精美。

圖1 金累絲梅花氣通簪Fig.1 Golden filigree plum blossom ventilate hairpin

點翠花簪是十二幅畫絹中常見的一種款式,或單獨插戴,或成對插戴。《立持如意》和《消夏賞蝶》中應是一對式樣相同的簪釵,而《燭下縫衣》中的兩支點翠花簪或為不同式樣。這類花簪作為裝飾品佩戴在美人的頭上,也稱為“頭花”。故宮博物院館藏點翠海棠花紋頭花如圖2[9]所示。圖2中的頭花采用銀鍍金工藝打造底托,加之玉石做成的海棠花造型與翠藍色交相輝映,故成為清代宮廷后妃喜愛并常用的一款發(fā)飾。現(xiàn)存清代花簪實物較多,足見其當時的受歡迎程度。

圖2 點翠海棠花紋頭花Fig.2 Begonia headdress flower with kingfisher craft

《裘裝對鏡》《烘爐觀雪》和《桐蔭品茗》中美人都佩戴相似式樣的步搖,頂端為擬鳳造型,下墜7~8顆白色珠子,墜角為珠玉或寶石,或用金鑲邊,流蘇為首飾增添了靈動感,這類鳳式步搖多見于清代宮廷。赤峰市巴林右旗白音爾登蘇木榮憲公主墓出土的一對傍鳳(見圖3[8]),鳳嘴銜著流蘇,云紋兩側銜接珠串,其應當屬于鳳冠上的飾件,但也可單獨插戴。

圖3 金累絲珠鳳步搖Fig.3 Golden filigree coupled phoenix buyao with bead

《倚榻觀鵲》《捻珠觀貓》和《博古幽思》中美人發(fā)髻分別戴了菊花、月季花和蘭花,表現(xiàn)出美人簡潔優(yōu)雅的美感。《烘爐觀雪》《倚門觀竹》《桐蔭品茗》和《消夏賞蝶》中美人皆佩戴頭箍,在探頭賞花或賞竹?!邦^箍”也稱“勒子”“遮眉勒”,由明代婦女用的“額帕”發(fā)展演變而來[10],罩在頭上避免發(fā)絲散亂,同時起到裝飾美化作用。

《裘裝對鏡》和《烘爐觀雪》中美人頭頂所戴的“貂皮帽”又稱“臥兔兒”,以海獺、貂鼠、狐貍等珍貴的毛皮及氈制作,與發(fā)髻相配極為雍容典雅,前者中間還有一個九瓣花形鑲珠配飾?!冻直碛^菊》中罩在女子頭上薄薄的小幅方巾,稱為“結發(fā)巾”,出現(xiàn)于漢末時期,明清時期仍在各階層婦女中廣為流行?!恫┕庞乃肌分忻廊顺伺宕靼l(fā)簪和鮮花外,還有在前額扎起的頭發(fā)上系了一圈紅色繩線。

1.2 耳飾

中國古代耳飾門類多樣,清代耳飾主要包括耳環(huán)和耳墜。耳墜是由耳環(huán)演變而來,耳環(huán)所綴飾物不可搖晃,而耳墜相對于耳環(huán)更顯活潑,人在行動時墜飾可來回搖蕩。清代俗稱穿孔式耳飾為“耳鉗”,無論耳環(huán)或耳墜,皆統(tǒng)稱之[11]。耳飾作為清代女性的專屬飾物,滿漢女子可以分別佩戴不同的款式,滿族從滿俗,漢女則基本延續(xù)明代的傳統(tǒng)[12]。根據(jù)耳飾的外形,美人佩戴的耳飾可分為葫蘆形耳飾、燈籠形耳飾、垂珠耳飾3類,具體見表2。

表2 《十二美人圖》耳飾分析

清代對于耳飾的佩戴有著明確的規(guī)定,在款式和材質上也有嚴格的要求,這與皇家的禮儀制度密切相關。清朝滿族婦女兩耳各戴3件耳飾,即一耳三鉗,有別于漢族婦女的一耳一鉗,這種風俗在滿族婦女中延續(xù)許久,常見于傳世清代畫作中,如《慧賢皇貴妃像》(見圖4[8])和《清人畫孝圣憲皇后朝服像軸》(見圖5[13])中皆是3對形制相同、由兩顆東珠組成的耳墜。

圖4 《慧賢皇貴妃像》Fig.4 Portrait of Huixian imperial concubine

圖5 清人畫孝圣憲皇后朝服像軸Fig.5 Portrait of Queen Xiaoshengxian in court dress painted by people in Qing Dynasty

耳飾是滿漢不同俗最為直觀的標志,乾隆十四年(1749年)選秀女時,發(fā)現(xiàn)有的滿族女子效仿漢俗一耳戴一鉗,曾明諭禁止[14]。耳飾佩戴的數(shù)量也是美人“漢式裝扮”的一個重要標志,其均只戴一鉗。

《桐蔭品茗》中美人所佩戴的葫蘆形耳飾,由2顆珍珠組成,乾隆帝、嘉慶帝等帝王身邊的嬪妃也常佩戴這種耳飾。圖6[15]為故宮博物院館藏金環(huán)鑲東珠耳飾,其耳鉗為金質環(huán)狀,下墜是由兩顆東珠組成的葫蘆,底部有梅花形紐,《桐蔭品茗》中的耳飾與此款葫蘆形耳飾形制極為相似,為清代仕女畫中應用最為廣泛的耳飾。《立持如意》所用的珍珠也圓潤有光,《持表觀菊》除了使用一顆珍珠外,下墜一顆寶石,是葫蘆形耳飾的衍變設計。

圖6 金環(huán)鑲東珠耳飾Fig.6 Pearl earrings inlaid with gold rings

《倚門觀竹》《博古幽思》和《倚榻觀鵲》中美人所佩戴的耳飾屬于同一類型,外形似一盞燈籠。圖7[8]為金累絲燈籠耳墜。寧夏平吉堡姚氏墓出土的燈籠形耳墜[見圖7(a)]和北京市石景山區(qū)出土的宮燈形耳墜[見圖7(b)]雖精麗秀巧,但其繁縟做工頗有李漁所謂的“耳上懸燈”之感。《博古幽思》中的燈籠形耳飾雖復雜,但不同于兩者繁縟沉重的式樣,配上天然寶石更為輕巧;《烘爐觀雪》和《捻珠觀貓》的燈籠外形更為簡練,底部綴有仿燈籠流蘇金邊。

圖7 金累絲燈籠耳墜Fig.7 Golden filigree lantern shape earrings

《裘裝對鏡》《撫書低吟》《消夏賞蝶》和《燭下縫衣》中美人所佩戴的耳飾皆屬于垂珠式樣,造型相對簡約,又不失輕盈飄逸之姿,表現(xiàn)出美人的典雅清新之態(tài)。圖8為清人仿周文矩《仕女圖》[16]。

圖8 清人仿周文矩《仕女圖》(局部) Fig.8 ZHOU Wenju' s portrait of ladies (part) imtated by people in Qing Dynasty

圖8中美人所佩戴的耳飾和《裘裝對鏡》中的所用材質幾無區(qū)別,穿耳形式接近于《燭下縫衣》中的,金腳貫耳;《裘裝對鏡》《撫書低吟》和《消夏賞蝶》中3對耳飾上為金環(huán),下垂一珠子,珠上多飾有一金蒂。

1.3 手飾

《十二美人圖》中美人佩戴的手飾有手串和手鐲兩種?!赌碇橛^貓》中美人拿的手串由18顆珠子組成(見圖9),可以戴在手上作裝飾,也可以拿在手里把玩當念珠使用。故宮現(xiàn)藏有不少手串,如清代宮廷后妃所用的迦南香福壽十八子手串(見圖10[17]),每顆珠子上嵌金質長、圓“壽”字各兩個,并以珊瑚、珍珠米珠裝飾。《捻珠觀貓》的手串接近迦南香材質,既可散發(fā)香氣也可藥用,造型更為樸素,別具韻味。

圖9 《捻珠觀貓》手串Fig.9 Hand string in the lady watching the cats while fingering a rosary

圖10 迦南香福壽十八子手串Fig.10 Canaanite incense fushou eighteen coral hand string

手鐲與手串一樣,可用于裝飾美人的腕部,最早稱為“釧”,后改稱“鐲”[18]。清代的鐲子,品種繁多,《十二美人圖》中的手鐲(見圖11)皆為扁平式金鐲,鏨刻紋樣極為精致。金手鐲在清代很常見,各畫絹中美人也經(jīng)常佩戴。

圖11 手鐲Fig.11 Bracelets

2 《十二美人圖》中清代首飾的特點

《十二美人圖》首飾中發(fā)飾種類最為豐富。耳飾在保留葫蘆、燈籠、垂珠款式框架的基礎上,從材質、顏色和造型等方面與發(fā)飾相呼應。如《消夏賞蝶》中耳飾的紅寶石與簪釵上的紅寶石相呼應;《裘裝對鏡》中的耳墜和步搖的流蘇除了垂墜方式一致外,連金鑲嵌的方式也相同。手飾種類雖少,但同樣精巧高雅?!妒廊藞D》中的首飾是清代首飾實用性、審美性和藝術性的完美演繹,同時也反映出清代首飾流行的特點。

2.1 獨特鮮明的時代性

由于清代實行“剃發(fā)留辮”制度,男子使用發(fā)飾者漸少,發(fā)飾漸漸演變?yōu)榍宕鷭D女的專用首飾;加之清代服飾實施“男從女不從”的政策,婦女服飾存在滿漢式樣并存的狀態(tài)?!妒廊藞D》中的美人雖著漢裝,沿襲了明代的款式,但佩戴的首飾多為清代流行款式,無論是滿族還是漢族女性皆有佩戴,且在宮廷和民間頗為流行。《十二美人圖》中的首飾造型、材料和工藝具有鮮明的特點。

頭箍在清代風靡,且越來越普遍,而清代八旗貴族女性所用的頭箍更為奢華[10]?!妒廊藞D》中的頭箍除選用珍貴的材質制作外,還用黃金、寶石、翠羽、珍珠等組成吉祥文字“壽”,并以蝙蝠紋樣點綴,極盡華麗,集保暖和美感為一體。故宮博物院藏青絨銀鍍金嵌珠石頭箍(見圖12[19])采用金和藍寶石鑲嵌珠子綴飾發(fā)箍沿邊;遼寧省博物館藏串珠繡花鳥紋眉勒子(見圖13[10])則用小珠繡成圖案紋樣,再由一圈珠寶圍繞綠松石珠形成的橢圓形鑲嵌在中間加以裝飾,這類頭箍是清代民間婦女普遍使用的造型。

圖12 青絨銀鍍金嵌珠石頭箍Fig.12 Blue velvet silver gold plating headbant inlaid beads

圖13 串珠繡花鳥紋眉勒子 Fig.13 Hair band with beaded and embroidered bird pattern

《十二美人圖》中的耳飾可以證實,明以來葫蘆、燈籠等耳環(huán)與耳墜式樣,多為清代所沿用,同時又具有獨特的時代特色?!读⒊秩缫狻贰冻直碛^菊》中耳飾的葫蘆造型有所變化,出現(xiàn)了圓環(huán)貫耳式的耳墜造型。在美人佩戴的垂珠耳飾中,環(huán)狀造型更為普遍,耳飾穿耳之環(huán)圈極大,幾乎成為耳飾的主體結構。對于明代長環(huán)腳的改造設計,使得此環(huán)形耳飾既不過于約束行為,也不缺乏美感,這是清代最有特點的一種耳飾形制,深受滿漢兩族婦女的喜愛[11]。

在材料上,清代的花簪與明代的已有明顯區(qū)別,點翠和攢珠是清代花簪的特色,《十二美人圖》中花簪使用了大量緝米珠,或點綴花簪一圈,或與不同顏色的珠寶混在一起作為裝飾。同樣,耳飾也能體現(xiàn)出清代女性對珍珠、寶石的偏愛。《桐蔭品茗》中美人耳飾所用的東珠是珍貴的品種,產(chǎn)自滿族的發(fā)祥地——松花江,生長周期長,產(chǎn)量少,顏色純正,為皇室專供。

一副精美首飾的打造,離不開各種工藝的配合?!妒廊藞D》中首飾的工藝特征明顯,最為突出的是清代的點翠和花絲鑲嵌工藝。美人所佩戴的“頭花”幾乎全部涉及點翠工藝;《撫書低吟》美人所佩戴的手鐲用湖藍色點綴金質材料,色澤明亮艷麗,使得首飾更具有美感;《裘裝對鏡》《烘爐觀雪》和《桐蔭品茗》中美人所佩戴的鳳形流蘇步搖,鳳形通過層層金絲堆疊而成,鳳尾成卷云狀,由于采用了精細復雜的花絲鑲嵌工藝,使得步搖造型栩栩如生[20],因此雖為繪畫作品,也能夠清晰地顯現(xiàn)出步搖強烈的立體感。

與繼承明代的服飾相比,《十二美人圖》中的首飾工藝品在朝代上更具有代表性,更能體現(xiàn)出清代的獨特風尚。

2.2 簡約生動的審美性

從絹畫的發(fā)式來看,簪釵并非插入發(fā)髻起固定作用,大多只是用于裝飾?!恫┕庞乃肌放c《倚榻觀鵲》中簪子的簪尾綴入發(fā)間,露在外面的簪頭造型各異,簡潔雅致;《燭下縫衣》和《捻珠觀貓》中金簪的簪尾露在外面,“金氣通”簪腳的鏤空設計可使得空氣流入發(fā)際,同時起到點綴作用?!敖饸馔ā迸c清代流行的回心髻、元寶頭發(fā)式搭配,顯得大方雅致,且有靈動性,從整體效果看來,充滿了美而不艷的自然氣息。

鮮花發(fā)飾也表現(xiàn)出清代首飾返璞歸真的生動美。女子們都喜愛在頭發(fā)上插花,她們會在不同的時節(jié)選擇應季花朵進行佩戴,并根據(jù)花朵的氣味和大小決定插戴的數(shù)量,通常在鬢邊戴一朵或兩朵鮮花?!兑虚接^鵲》和《捻珠觀貓》中的美人所戴花朵邊緣還有綠葉,可見鮮花的新鮮度;《博古幽思》美人頭上的蘭花造型與《倚門觀竹》一盆盛放的蘭花相同,好似剛摘下來佩戴在頭發(fā)上。這種對自然美的獨到理解,也展現(xiàn)出清代以自然之物為飾的審美追求。

另外,清代鮮花發(fā)飾的流行與傳統(tǒng)社會習俗也有直接的聯(lián)系,清代女性認為鮮花具有驅魔辟邪、避兇求福的功效[10]。因此,鮮花的色彩、氣味和寓意也顯得格外重要,借此可以滿足人們祈求吉祥的心理。耳飾的燈籠之形,與明清日益盛大的燈節(jié)密切相關,燈的光明、豐登含義蘊藏了農(nóng)業(yè)社會人們對生活最基本的期待[21]。《十二美人圖》中的簪釵還有如意、鳳凰、花鳥等形,耳飾有葫蘆形,以“象生”為主,是生活風俗的表象,也是一種社會文化的載體。清代首飾通過吉祥寓意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將人們的理想情感寄托在物質形態(tài)上,使得首飾富有生活內涵,更為生動。

2.3 整體呼應的裝飾性

美人所佩戴的首飾色彩與畫面的節(jié)奏感鮮明,《捻珠觀貓》中美人頭上的白粉色月季花與胭脂罩染出的襯衣顏色相互呼應[22],增添了整體的協(xié)調感?!恫┕庞乃肌返挠耵⑴c博古架上的青銅鐘、青銅觚以及方桌上的瓷瓶也是同一的色調。

十二幅圖畫中重復出現(xiàn)與發(fā)簪造型相似的紋樣?!兑虚接^鵲》中的竹節(jié)木簪與畫面中的竹子,《捻珠觀貓》中簪子上的三片葉子與黑漆描金坐墩上的竹葉紋皆是同一題材;《倚門觀竹》的花簪造型與背景中的黑漆描金圓凳上的花紋有異曲同工之妙,紋樣的彎曲蔓延走勢完全一致,并且頭箍的紋樣又運用在袖口上;《桐蔭品茗》中發(fā)箍上的“圓壽字”紋樣也應用在了長衫的領口鑲邊處;《消夏賞蝶》花簪的翻卷波浪之勢與案臺擺放的白釉素貼釉里紅蟠螭蒜頭瓶的花紋、襖裙的紋樣形成穩(wěn)定的視覺效果。圖14為與整體呼應的裝飾紋樣。

與鮮花頭飾相匹配的不是貴重、華麗的花簪,而是自然古樸的簡約簪子,再以燈籠形耳墜映襯。適度的協(xié)調展現(xiàn)出清代首飾的最佳裝飾效果,首飾與背景的和諧使得整體造型具有韻律感。

另外,《十二美人圖》中的首飾也呈現(xiàn)出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如佩戴鮮花及風帽、臥兔兒等專屬時令發(fā)飾。《持表觀菊》中的美人所佩戴風帽是清代最為普遍的秋季服飾,畫中桌上花瓶里的菊花點明秋季時節(jié)。《烘爐觀雪》《裘裝對鏡》中的貂皮帽是冬天所佩戴的發(fā)式,畫中相應也繪有火爐、銅手爐這類冬季專用器物?!恫┕庞乃肌泛J瓶中含苞待放的花朵、《倚榻觀鵲》中的喜鵲都點出了百花爭艷的春季,與鮮花頭飾共同組成充滿生機的畫面??钍降亩鄻樱约笆罪椯|地的豐富性,呼應季節(jié)的冷暖,十二幅絹畫整體的首飾設計富有層次的變化,也適應節(jié)氣的需求。

圖14 《十二美人圖》中整體呼應的裝飾紋樣 Fig.14 Decorative patterns of the whole echo in the twelve beauties

3 結語

《十二美人圖》中美人所佩戴的首飾種類豐富,為清代流行款式,首飾造型也可以在現(xiàn)存清代文物中找到相類似的,皆是皇權富貴人家的物品,既保留了明代的框架,又有所創(chuàng)新。首飾裝飾簡約而華麗,將美人的嫻靜優(yōu)雅形象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首飾設計多采用吉祥如意的題材,與服飾及陳設的紋樣相呼應;首飾材質與造型的巧妙結合,色彩與整體畫面的協(xié)調感及裝飾性,使得佩戴者端莊大方,也彰顯了美人身份的尊貴。文中進一步證明,《十二美人圖》是以實物實景為參照所繪,摻雜了創(chuàng)作成分,但仍是清代社會風俗的真實展現(xiàn),且存在一定順序,或是根據(jù)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氣所繪。因此,《十二美人圖》的首飾可以作為探討絹畫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清代工藝美術品和社會風貌的樣本。

猜你喜歡
耳飾首飾
首飾,是身體的告白
首飾設計效果圖《TOUCH》
精美的首飾像幅畫兒
邊緣人To Live in My City
花朵耳飾
華麗垂墜
線性耳飾
水晶燈耳飾
靈動耳環(huán)
首飾的數(shù)量
安塞县| 郧西县| 金秀| 合肥市| 尤溪县| 大丰市| 霍邱县| 阿鲁科尔沁旗| 安新县| 五峰| 共和县| 阆中市| 宝山区| 建水县| 含山县| 乌鲁木齐县| 博罗县| 焉耆| 阳江市| 宁安市| 资源县| 石阡县| 沧源| 安庆市| 洪雅县| 康定县| 宁强县| 贵州省| 金堂县| 邻水| 阳江市| 福清市| 香格里拉县| 左贡县| 天水市| 板桥市| 普格县| 北川| 台中市| 江源县| 宝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