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凌云 王偉偉 蘇南 鹿洪亭
[摘要] 目的 探討誤食“海洋寶寶”的臨床特點,提高對兒童誤食異物的認知。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確診的1例誤食“海洋寶寶”病兒的臨床表現(xiàn)、治療過程和轉歸。結果 通過手術切開空腸將異物取出,行腸切開吻合術。術后1周痊愈出院。結論 誤食“海洋寶寶”導致的腸梗阻病史不明確,易延誤治療,臨床應該提高警惕,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
[關鍵詞] 胃腸道;異物;消化系統(tǒng)外科手術;兒童;誤診
[中圖分類號] R726.5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 2096-5532(2022)01-0153-02
doi:10.11712/jms.2096-5532.2022.58.003
兒童誤食異物在生活中非常常見,常見癥狀為惡心、嘔吐、腹痛等。誤食的異物有頭發(fā)、硬幣、紐扣電池、磁力珠等,部分異物可自行排出體外,但是有一些異物嵌頓在消化道狹窄處或導致消化道穿孔。本文報告1例誤食“海洋寶寶”病例并復習相關文獻,總結誤食該異物的臨床特點,提高兒科醫(yī)師對其認知。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 病例報告
病兒,男,9個月。因嘔吐3 d于2018年9月17日入住我院小兒外科。入院3 d前,病兒出現(xiàn)頻繁嘔吐,進食即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伴有咖啡樣物質,無腹脹、發(fā)熱、咳嗽和喘息等。入院1 d前于我院小兒內科就診,給予西咪替丁及頭孢曲松等藥物治療,癥狀無明顯好轉。查體:腹部平坦、對稱、柔軟,無腹壁靜脈曲張顯露,無胃腸型和蠕動波,劍突下似觸及一包塊,無壓痛、反跳痛,叩診呈鼓音,無移動性濁音;腸鳴音正常。超聲檢查顯示:腹腔囊性包塊,提示先天性膽總管囊腫。門診以“腹腔良性腫瘤”收入我科。病兒入院后,同時行禁飲食、胃腸減壓、護胃、靜脈營養(yǎng)等對癥支持治療。血常規(guī)檢查顯示:白細胞計數(shù)(WBC)為7.81×109/L,中性粒細胞比率(NEUT%)0.448,血紅蛋白(Hb)100.0 g/L,C反應蛋白 <0.50 mg/L。腹部DR正位(站立位)檢查未見明顯異常。行上腹部CT動態(tài)增強掃描結果顯示:胃、十二指腸近端擴張,十二指腸囊性病變(圖1)。為進一步明確診斷,給予病兒上消化道X線造影,結果顯示:十二指腸球-降段囊狀擴張,腔內囊性病變(圖2)。
入院第6日晨于病兒大便中發(fā)現(xiàn)膠凍樣黃色物質,再次仔細詢問病史,家屬回憶家中有“海洋寶寶”玩具,病兒可能有誤食“海洋寶寶”可能。復查消化系統(tǒng)超聲顯示:腹腔囊性包塊,考慮異物可能。綜合考慮病兒病史及臨床表現(xiàn),診斷為消化道異物。因病兒發(fā)病后經(jīng)過一系列保守治療病情無明顯好轉,且考慮到依靠病兒自身腸道功能并不能將異物排出體外,與病兒家屬協(xié)商后決定行開腹探查術。全麻下行十二指腸內異物取出術+腸吻合術,術中見十二指腸擴張,球部內有一包塊,質韌、活動可,包塊隨手術者的推動而破裂。在空腸近端切開一長約1.5 cm的切口,將包塊從切口中取出,見包塊為凝膠樣物質,術中診斷為消化道異物,取出異物,縫合腸管。異物送病理檢查,證實為凝膠樣異物。病兒術后一般狀況良好,生命體征平穩(wěn),術后第2天排氣,第3天使用開塞露助排便,第4天復查血常規(guī)、血生化,并給予飲水。病兒大小便基本正常,無發(fā)熱、嘔吐和腹脹等不適,開始母乳喂養(yǎng),術后1周病兒痊愈出院。
2 討 論
消化道異物系兒科臨床急癥的常見病之一。吞食異物是嬰幼兒常見的意外,嬰幼兒因好奇心強、辨別能力差,易將小玩具放入口中吞下,特別是3歲以下的兒童。大部分誤吞的異物可順利通過消化道排出體外,約20%異物可嵌頓于消化道解剖狹窄部位并引起消化道損傷[1]。當消化道異物位于上消化道如食管、胃,消化內鏡異物取出術為其治療首選[2]。通常情況下,消化道異物根據(jù)吞食異物史,結合影像學檢查可確診。
本例病兒以“嘔吐”為主訴,腹部查體劍突下似觸及一包塊,且腹部超聲提示腹腔囊性包塊,首先懷疑腹腔良性腫瘤。經(jīng)胃腸減壓、抑酸保胃治療后,病兒嘔吐癥狀無明顯好轉。為進一步排查,行上腹部增強CT檢查,結果提示肝內膽管無明顯異常,膽囊無增大,小腸無氣體充盈。仔細詢問病史,病兒出生后無黃疸病史和嘔吐史,暫不考慮膽總管囊腫的診斷。經(jīng)普外科及影像科會診,病兒系胃十二指腸擴張,不排除腸重復畸形。腸重復畸形病兒多以并發(fā)癥就診,主要表現(xiàn)為嘔吐、腹痛、腹部包塊、腸梗阻、血便等癥狀,且其CT表現(xiàn)為圓形、橢圓形或管形、單房、液性低密度、厚壁囊腫[3]。本例病兒的臨床表現(xiàn)及CT圖像與其雖然有部分的相似之處,但病兒的整體病情發(fā)展及嚴重程度與腸重復畸形不同,在未明確診斷之前仍不能排除腸重復畸形的可能。經(jīng)主管醫(yī)師仔細詢問病兒病史以及家屬仔細回憶病兒病情變化,病兒術前大便中含有凝膠樣物質,且病兒的哥哥最近有“海洋寶寶”玩具,因此,手術前病兒診斷為消化道異物的可能性較大;后經(jīng)手術取出異物并送病理檢查,最終確診為消化道異物。
本例誤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條:①初診時,因問診內容不夠具體及詳細,僅根據(jù)當前問診內容、查體情況及腹部超聲結果,先入為主初步診斷為腹腔良性腫瘤,在后續(xù)檢查、鑒別診斷及治療中以腫瘤為主要臨床診斷思路,并沒有考慮到誤食異物的可能;②因病兒及其家屬不能提供明確的吞食異物史,腹部體征不典型,且影像資料不能提供明確線索,故出現(xiàn)誤診;③因誤食“海洋寶寶”的病兒較前明顯減少,醫(yī)生臨床經(jīng)驗不足,對誤食“海洋寶寶”的臨床表現(xiàn)及影像學表現(xiàn)認識不到位,無法準確地與其他疾病相鑒別。
“海洋寶寶”又稱為“水養(yǎng)球”“生物球”,為基丙烯酸化學物質,在水中浸泡數(shù)小時后,可“長大”幾倍甚至數(shù)十倍,富有彈性且不易捏碎。本例病兒誤食“海洋寶寶”后,“海洋寶寶”在病兒的胃及十二指腸中吸收水分而膨脹變大,無法順利通過十二指腸,從而導致十二指腸擴張、遠端梗阻。趙正等[4]曾報道過5例因誤食“生物球”異物導致腸梗阻并行手術治療的病例。除此之外,李敏[5]報道1例病兒誤食“海洋寶寶”后中毒,導致胃腸、腎臟、神經(jīng)功能損害,并繼發(fā)感染,病程中出現(xiàn)抽搐、嗜睡。雖然目前誤食此類異物的病兒較前明顯減少,但是誤食“海洋寶寶”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應引起臨床警惕和注意,要仔細詢問病兒病史,降低誤診率,提高診斷率,避免延誤病情和診治。
[參考文獻]
[1]EMILY N K, MERIDITH K, SIBA P P. Foreign body inges-tion in children[J]. Community Practitione, 2015,88(3):45-48.
[2]王向東,楊云生,梁浩,等. 嬰幼兒上消化道異物內鏡取出術的診治體會[J].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 2013,22(12):1218-1220.
[3]李志勇,干蕓根,葉文宏,等. 小兒腸重復畸形的CT 診斷價值[J]. 臨床小兒外科雜志, 2014,13(6):525-528.
[4]趙正,席紅衛(wèi). 消化道異物 “生物球” 導致小兒腸梗阻五例分析[J]. 中國小兒急救醫(yī)學, 2018,25(6):475-477.
[5]李敏. 小兒誤食“海洋寶寶”中毒一例[J]. 中國小兒急救醫(yī)學, 2012,19(1):27.
(本文編輯 黃建鄉(xiāng))
3747500338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