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全媒體時代建強用好高校融媒體中心

2022-03-11 10:57:04余映濤溫優(yōu)華
伊犁師范大學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受眾育人中心

余映濤,溫優(yōu)華

(1.東莞日報社總編辦,廣東東莞 523076;2.韓山師范學院學報編輯部,廣東潮州 521041)

媒體融合自2014年成為國家戰(zhàn)略以來,各大主流媒體進行了多方位的有益探索與嘗試。作為分眾化傳媒的高校傳媒,也嘗試開展高校融媒體中心建設,雖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總體效果不佳。因此,借鑒大眾傳媒融合發(fā)展的成功經驗,從高校實際和高校傳媒特性出發(fā),探究建強用好高校融媒體中心,對提高高校傳媒的傳播影響力,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解決“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1],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建強用好高校融媒體中心的迫切性

高校傳媒作為高校黨委主管主辦的媒體,擔負著高校新聞宣傳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在高校意識形態(tài)建設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全媒體時代,隨著傳播環(huán)境的改變,高校傳媒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一方面,高校作為我黨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重要陣地,高校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爭奪日趨激烈;另一方面,隨著“三全育人”的不斷深化,如何進一步挖掘高校傳媒的育人作用,對高校做好“立德樹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新媒體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各種傳播業(yè)態(tài)的出現,使高校傳媒原有的主流地位被影響,高校傳媒在高校新聞宣傳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得不到應有發(fā)揮。

(一)全媒體時代高校成為意識形態(tài)爭奪的重要陣地

互聯網的出現,實現了現實世界與網絡虛擬空間的融合,任何人可以在網絡的虛擬與現實中找到自己的社會身份,由于網絡社會中時空概念的模糊化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織的網絡空間,構建了新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使得網絡空間成為當今社會各種媒體競相角逐的場域。

全媒體時代,技術賦權讓網絡空間更加開放、共享,在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對我國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變得更加激進和多樣化。他們通過自身發(fā)達的科技和文化產業(yè)利用網絡向我國輸入各種帶有明顯西方色彩的文化產品,如游戲、動漫、影視等,自覺或不自覺地影響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形成。

同時,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話語權被一些新媒體平臺或新媒體平臺的意見領袖所打破。尤其是在社會熱點事件和網絡輿論的發(fā)展過程中,不同領域、不同身份、不同區(qū)域的網民都可以在新媒體平臺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2]。這些現狀都直接或間接影響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二)“三全育人”對高校傳媒育人提出了新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保?]教育部黨組制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將高校育人工作具體細化為“十大育人”體系,要求全面統(tǒng)籌辦學治校各領域、教育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人才培養(yǎng)各方面的育人資源和育人力量,推動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與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的教育有機結合,建立健全系統(tǒng)化育人長效機制[3]。

在“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傳媒如何深度發(fā)掘自身的育人元素,構建適應媒體融合發(fā)展要求的新的高校傳媒傳播矩陣,充分發(fā)揮高校傳媒在“三全育人”中的作用,創(chuàng)新融媒體中心建設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提高高校傳媒的傳播影響力,不僅是全媒體時代媒體融合發(fā)展的要求,同時,也是高校傳媒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使命。

2014年,上海率先嘗試由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隨后,課程思政在全國高校全面鋪開。隨著“三全育人”的不斷深化,思想政治教育逐漸由課程思政向大學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延伸。高校傳媒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陣地,其在“三全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彰顯。如何有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傳媒的宣傳,讓大學生入腦入心入行,自覺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是“三全育人”對高校傳媒育人提出的新要求。

(三)高校傳媒的現狀落后于傳播環(huán)境的改變

長期以來,高校傳媒在高校發(fā)揮著主流媒體的作用。隨著互聯網的出現,我國大部分高校除有原來的校報、校園廣播、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外,又新辦了校園網、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新媒體。從媒體的管理看,我國高校校園媒體大多是歸口在學校黨委宣傳部,也有個別媒體歸口在團委、教育技術中心等部門。從傳播效果看,由于諸多原因,真正發(fā)揮傳播影響力的媒體并不多,不少高校的校園媒體基本處于被動狀態(tài)。

全媒體時代,新媒體為人類社會構筑了一種全新的輿論宣傳環(huán)境,使得傳統(tǒng)媒體的宣傳壟斷優(yōu)勢不復存在,大大沖擊了原有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話語宣傳工作的生態(tài)環(huán)境[4]。由于領導重視不夠、融媒體中心建設理念滯后、傳媒隊伍素質不高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高校傳媒無法很好地應對全媒體時代各種變局,受眾遷移十分嚴重,特別是傳統(tǒng)的紙媒——校報,大多到了少人問津的地步,高校傳媒原有的主流作用被嚴重消解,距離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的要求差距較遠。

由此,高校傳媒如何適應全媒體時代傳播環(huán)境的變化,做好校內各種媒體的整合,建強用好高校融媒體中心,迫在眉睫。目前我國高校融媒體中心建設總體滯后,高校建立融媒體中心也是近幾年的事。2021年4月30日,暨南大學融媒體中心揭牌,之后,安徽藝術學院、浙江萬里學院、廣西民族師范學院、海口經濟學院等高校先后成立了融媒體中心。

二、建強用好高校融媒體中心的路徑探析

基于高校傳媒的實際,全媒體時代建強用好高校融媒體中心要圍繞“三全育人”,從國家戰(zhàn)略、意識形態(tài)安全高度認識其重要性。遵循“平臺是基礎、人才是關鍵、內容是根本”的思路,在體制機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術等方面建強用好高校融媒體中心,通過融合傳播矩陣,打造融合產品,推動高校傳媒深度融合。

(一)做好頂層設計,建強傳播平臺

高校傳媒是黨媒,按照黨管媒體原則,高校融媒體中心建設必須堅持團結穩(wěn)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內宣外宣聯動的主流輿論格局,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chuàng)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5]。

高校傳媒是非營利性的分眾媒體,經費是由學校財政撥款,專(兼)職采編人員的報酬是按職稱、職務等而定,不牽涉媒體融合過程中各媒體的利益分配不均的問題。而且,高校各校園媒體屬于同一高校,行政屬性清晰,便于媒體資源的優(yōu)化融合。因此,高校融媒體中心的建設應將精力集中到社會效益上,結合高校實際和高校傳媒的特點,從實際出發(fā),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習近平總書記在《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fā)展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講話中指出:“媒體融合發(fā)展不僅僅是新聞單位的事,要把我們掌握的社會思想文化公共資源、社會治理大數據、政策制定權的制度優(yōu)勢轉化為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綜合優(yōu)勢。要抓緊做好頂層設計,打造新型傳播平臺,建成新型主流媒體?!保?]因此,建強用好高校融媒體中心,必須從加強高校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高度,從講政治的高度,將高校融媒體中心建設納入學校黨委重要議程,做好頂層設計,推進校園各種媒體資源的融合,重構高校傳媒傳播新格局。

綜上,放射治療前,口腔醫(yī)生應在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的基礎上制定預防口腔并發(fā)癥的計劃,以便在治療期間對患者的口腔狀況進行管理,維持其口腔健康水平。當然,放射治療頭頸部腫瘤的整個過程中,口腔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涉及多個學科和層面的問題,具有復雜性,對其進行防治的研究任重而道遠,需聯合多個學科,加強交流與合作,只有掌握放射治療患者的口腔治療原則、完善全身背景及口腔健康狀況的評估、抓住治療時機,使用恰當的治療方法,才能為腫瘤患者提供一個穩(wěn)定、良好的口腔環(huán)境,預防、減少放射治療的并發(fā)癥,有效提高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

根據高校傳媒的實際,可以將學校校報、廣播站、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和網站,以及各部門、各二級學院新媒體平臺(微信公眾號)、智慧校園平臺等媒體資源進行整合,組建高校融媒體中心,構建擁有“電視臺+電臺+???網站+微博+微信+抖音+融媒APP+直播平臺+中央省市主流媒體號矩陣”的全媒體矩陣高校新型主流媒體。

在這方面,廣東惠州學院融媒體中心的建設作了有益的嘗試。為了抓好學校融媒體中心的建設,惠州學院成立了由學校黨委書記任組長,主管宣傳的副書記任副組長,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惠州學院融媒體中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tǒng)籌協(xié)調各方面力量,協(xié)調解決建設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通過加大扶持力度,落實統(tǒng)籌專項資金,確保融媒體中心辦公場地、完善采編播設施、融媒體平臺搭建,以及與中央省市主流媒體客戶端合作等各項建設資金到位,保障融媒體中心建設順利進行。同時,結合學校專業(yè)設置,惠州學院融媒體中心由校黨委宣傳部主導、與文學與傳媒學院共建,是相對獨立的教輔機構,界定工作人員屬于專業(yè)技術人員,歸口校黨委宣傳部管理。新聞宣傳工作,由學校融媒體中心負責,融媒體研究工作和傳媒專業(yè)學生到融媒體中心實習接受文學與傳媒學院指導。

媒體融合是內容及技術的融和人員及機構的合,達到資源的極大優(yōu)化,實現傳播影響力的最大化。這對“小而全”“小而散”的高校傳媒更顯重要。因為,媒體融合不是對傳統(tǒng)媒體的“微創(chuàng)手術”,而是要堅持一體化發(fā)展方向,加快從相加階段邁向相融階段,通過流程優(yōu)化、平臺再造,實現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質變,放大一體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6]。高校傳媒的媒體融合,不只是學校宣傳部門的事,涉及多個部門的人、財、物等方面的資源整合,要做好高校融媒體中心的頂層設計,必須從學校領導層面重視,才能推動高校媒體融合發(fā)展的實施。

(二)整合校內外資源,建強傳播隊伍

高校傳媒工作人員大多只有幾個專(兼)職人員,主力則為在校大學生。而學生采編隊伍,大多是大一、大二學生,人員流動性大、新手多、需要常態(tài)化培訓是高校傳媒的幾大特點。高校傳媒工作人員大多歸口在宣傳部,行政事務較多,既要做媒體工作,又要做行政工作,很難專心投入到高校傳媒工作中,致使高校傳媒建設水平普遍不高。由于工作人員少,有的高校一個人甚至要負責幾個媒體,既是編輯記者,又是總編,還要兼學生的指導老師,精力不夠。同時,由于大多高校的融媒體中心工作人員屬于行政人員,個人晉升空間有限,雖然有的工作人員評有職稱,但待遇兌現跟不上,導致工作人員積極性不高,鉆研業(yè)務動力不足。

習近平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優(yōu)勢核心是人才優(yōu)勢?!保?]因此,用好高校融媒體中心,必須從加強媒體隊伍建設著手。與大眾媒體相比,高校傳媒隊伍建設有著明顯的“軟肋”。除了體制的原因外,媒體運作的機制同樣制約著工作人員素質的提高。大眾媒體的新手進入媒體,一般先做記者或校對,逐步切入新聞業(yè)務。而且,記者的稿件完稿后,要經過編輯、部門主任、值班領導等行家里手層層把關才能發(fā)表,并且媒體有一套完整的稿件點評制度,為新手的成長和進步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有利于媒體整體隊伍素質的提高。而高校傳媒的工作人員一進媒體,就得充當主角,編輯記者一肩挑,不僅要充當把關人的角色,還要擔負著對學生采編隊伍進行指導的重任,有的甚至要同時負責幾個新老媒體的營運和管理。因此,要建立一支政治素質高、專業(yè)能力強的具有真本事的采編隊伍,重點要打造好高校傳媒指導老師這支隊伍,通過他們對學生采編隊伍“傳幫帶”,才能真正用好高校融媒體中心這一傳播平臺。

聯系高校的實際,首先要盤活校內與傳媒相關專業(yè)的人力資源。通過制訂相應措施,將學校傳媒、思政、歷史、信息與計算機等專業(yè)的師資引入高校融媒體中心這一平臺,讓他們在參與融媒體中心工作的過程中,用各自的專業(yè)技術培訓高校傳媒專(兼)職采編人員。同時,邀請大眾媒體經驗豐富的編輯記者為融媒體中心的特聘專家,每周一次參與和指導高校融媒體中心的采編工作,通過他們及時將大眾媒體的先進理念和工作經驗帶到高校融媒體中心,以推動融媒體中心整體工作的提升。

高校傳媒絕大部分采編工作實際上是由學生采編承擔,學生采編隊伍素質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也影響著高校融媒體中心的建設質量。因此,如何提高學生采編隊伍的素質,對用好高校融媒體中心也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參與熱情高、新聞業(yè)務生疏、流動性大是高校傳媒學生采編隊伍的最大特點。所以,對學生采編隊伍進行常態(tài)化培訓,是高校融媒體中心必不可少的大事。不少高校每年招收新的學生采編,都會請有關專家對新手進行培訓。然而,這種短期突擊式的培訓,只能給新手傳授一些簡單的新聞專業(yè)知識,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新聞專業(yè)水平的提高,是一個不斷實踐、不斷打磨的過程。要使學生采編隊伍整體素質提高除了傳統(tǒng)的短期培訓和“傳幫帶”以外,有必要建立一套常態(tài)化的評估機制。通過相應措施,組織校內外有業(yè)界經驗的專家學者,每周一次對融媒體中心播發(fā)的稿件、專題、版面、欄目等進行逐一點評;每月組織一次好新聞評選,對優(yōu)秀作品進行獎勵。讓采編人員切身體會自己的作品哪里好,哪里不好;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這樣,才有利于學生采編隊伍的快速成長。

(三)圍繞“三全”育人,做好內容傳播

1.移動優(yōu)先,適應受眾特點

長期以來,高校傳媒緊緊圍繞學校黨委和學校中心工作開展宣傳報道,為高校發(fā)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輿論支持。然而,進入全媒體時代,新媒體已成為信息傳播的主渠道,用好高校融媒體中心也必須針對受眾特點,與時俱進,堅持移動優(yōu)先的原則。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的第50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10.51 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4.4%[8],并且以年輕人為主體。目前在校大學生基本上是90 后00 后,作為網絡原住民的大學生受眾,不僅年輕、思想活躍,而且用網水平高、觸網時間長,他們獲取信息和知識大多來自網絡,網絡生活成了他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人在哪兒,宣傳思想工作的重點就在哪兒,網絡空間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的新空間,那就也應該成為我們黨凝聚共識的新空間?!保?]此外,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微視頻、快手、抖音等的出現,加上入行門檻低,人人都可成為拍客,新媒體成了高校大學生喜聞樂用的媒介。他們通過這些新媒體,獲取信息,展示自我,分享情感。

因此,高校融媒體中心建設,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新聞宣傳方式,從青年大學生受眾特點出發(fā),恪守移動優(yōu)先原則,加大新媒體建設力度。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9]。利用新媒體即時、互動等優(yōu)勢,快速搶占輿論高地。

2.創(chuàng)新理念,滿足受眾需求

全媒體時代,各種媒介的高度融合,加上網絡傳播的虛擬性、交互性、多元性、權利平等性、傳播成本費用低等因素的影響,使得網絡傳播的去中心化、云官方化等越來越明顯。受眾不再被動地接受媒介議程設置,相反,互聯網的開放性和移動社交場景充分激發(fā)受眾能動性,傳播路徑往往呈現出以網民創(chuàng)作為起點,經由網民擴散后媒介介入報道的社會化特征[10]。高校傳媒的受眾是有激情、有知識、有個性、參與意識強的大學生,他們對發(fā)生在校內外的各種熱點,往往表現出強烈的參與欲。高校融媒體中心內容產制要充分滿足大學生的這一需求,適應新媒體的發(fā)展,改變傳統(tǒng)的“點對多”的思維模式,創(chuàng)新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做精高校融媒體中心的傳播內容,提升高校傳媒的傳播影響力。

首先,針對大學生參與、互動意識強的特點,融入建議性新聞理念,就熱點有意識設置話題,引導大學生受眾參與熱點問題的討論,通過平等對話的方式,提高受眾粘附性,實現傳受互動,形成共識。所謂“建設性新聞”,可以理解為在堅持新聞核心功能的同時,將積極心理學和其他行為科學的技巧運用到新聞生產流程和產品中,致力于創(chuàng)作卓有成效、引人入勝的報道的一種新聞生產方式[11]。其核心是“積極”“參與”,這和傳統(tǒng)意義上的“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其實是一脈相通的。在校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階段,面對發(fā)生在校內外的一些熱點問題,很容易產生認知上的困惑和偏差。建設性新聞秉承積極的態(tài)度,通過媒體和記者介入到熱點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和受眾一起平等互動,共同促進問題的解決,這對大學生受眾“三觀”的形成將產生積極影響。

其次,針對網絡傳播信息不確定給大學生受眾帶來的困擾,融入策展新聞理念,去偽存真,還原事實真相。策展新聞指新聞策展人遵循專業(yè)新聞生產的標準篩選和呈現新聞,通過尋找、辨別、選擇、驗證、組織、描述等手段將優(yōu)質內容呈現給受眾[12]。

全媒體時代,可以說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特別是在“后真相”的全球化語境下,準確、權威的信息不及時傳播,虛假、歪曲的信息就會搞亂人心;積極、正確的思想輿論不發(fā)展壯大,消極、錯誤的言論觀點就會肆虐泛濫[6]。高校傳媒的受眾是正處在身心成長的在校大學生,他們的言行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因此,面對網絡不良信息的困擾,高校融媒體中心內容的產制要以學生為中心,快速還原事實真相,幫助大學生受眾對校內外熱點問題確立正確的認知,增強高校媒體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3.寓教于樂,創(chuàng)新傳播方式

在大思政背景下,課程思政在各大高校開展得如火如荼,基于“三全育人”的視角,高校傳媒以其傳播影響面廣而在大學生日常生活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學生受眾而言,他們的生活圈,基本上是兩點一線:從家庭到學校,和社會接觸較少,生活閱歷簡單。網絡良莠不齊的信息和各種思潮對身心正處在成長期的大學生受眾來說,影響極大。

因此,全媒體時代,用好高校融媒體中心必須適應傳播環(huán)境的改變,面對西方文化霸權主義對我國高校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滲透和各種不良思潮對大學生的侵蝕,要適應新媒體的傳播特性,創(chuàng)新傳播方式和話語技巧,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紅色文化等內容有效融入高校傳媒新聞宣傳的內容產制,發(fā)出高校主流媒體的強音,牢牢占領高校意識形態(tài)的陣地。

高校融媒體中心的內容生產,要充分利用新聞的時間性、接近性這兩大重要特性,通過重大紀念活動、傳統(tǒng)節(jié)日等,以時間為節(jié)點,引出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等,并用年輕受眾喜歡的短視頻、抖音、快手等傳播形式,將教育性、故事性、親和力融入歷史人物和事件的再現中,讓受眾通過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和人物,知史明智、知史明理,激發(fā)大學生的家國情懷和社會擔當。

全媒體時代,網絡語言已成為人們的一種時尚表達,具有極強話語傳播功能和價值承載,它能讓簡單平淡的話語表達變得妙趣橫生,立即拉近人與人的距離。因此,高校融媒體中心的內容產制,要適應全媒體時代傳受平等、互動、多元的對話模式,在話語表達上,要善用巧用深受青年人喜愛的網絡語言,粘附受眾。

三、結語

建強用好高校融媒體中心,既是全媒體時代媒體融合發(fā)展的需要,也是高校落實“三全育人”的需要。高校融媒體中心的建設在借鑒大眾媒體融媒體中心建設成功經驗的同時,要結合高校傳媒的特性,從平臺建設、人才培養(yǎng)、內容產制著手,通過做好頂層設計,加強隊伍建設,做好內容傳播,才能真正提高高校傳媒的傳播影響力。

猜你喜歡
受眾育人中心
剪掉和中心無關的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xù)前行譜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在打造“兩個中心”中彰顯統(tǒng)戰(zhàn)擔當作為
華人時刊(2021年15期)2021-11-27 09:16:42
用創(chuàng)新表達“連接”受眾
傳媒評論(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別讓托養(yǎng)中心成“死亡中心”
用心感動受眾
新聞傳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體敘事需要受眾認同
新聞傳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電視節(jié)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眾
新聞傳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北上廣操心“副中心”
博客天下(2015年17期)2015-09-15 14:55:10
淮阳县| 德江县| 克东县| 藁城市| 施甸县| 灵璧县| 玉树县| 潮安县| 太仆寺旗| 玛曲县| 黑山县| 唐河县| 个旧市| 左权县| 凤山县| 马公市| 女性| 柏乡县| 慈溪市| 丹东市| 永昌县| 大港区| 周至县| 道孚县| 株洲市| 安溪县| 昌吉市| 师宗县| 南通市| 册亨县| 集贤县| 曲靖市| 赤峰市| 禹州市| 大方县| 体育| 景德镇市| 揭阳市| 潮安县| 济宁市| 诏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