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紫
世人皆知劉備三顧茅廬,求賢若渴;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齊桓公曾五訪小臣,禮賢下士。
《韓詩外傳》卷六載:
齊桓公見小臣,三往不得見。左右曰:“夫小臣,國之賤臣也,君三往而不得見,其可已矣!”桓公曰:“惡!是何言也!吾聞之:布衣之士不欲富貴,不輕身于萬乘之君;萬乘之君不好仁義,不輕身于布衣之士??v夫子不欲富貴,可也,吾不好仁義,不好也?!蔽逋靡娨病?/p>
真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劉備三請諸葛亮,是在打下江山之前。齊桓公五詣布衣小臣,卻是在當(dāng)上國君之后。這就尤其難得。齊桓公是一個頭腦無比清醒的人。他看得非常清楚也說得非常明白:布衣之士如果不企求富貴,那他就沒必要委身去做萬乘之君的臣子;萬乘之君如果不好尚仁義,那他也沒有必要去尊重布衣之士。即使那位先生(不肯輕易見他的小臣)不企求富貴,而作為萬乘之君的我也不可不好尚仁義。這就是他三番五次必見小臣的原因。記載這事的《韓詩外傳》沒有說這個小臣對齊桓公有什么特殊貢獻,但卻交代了這件事的非凡影響:
天下諸侯聞之,謂桓公猶下布衣之士,而況國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腹跃藕现T侯,一匡天下,此也。
由此可見,虛己下人不只是個態(tài)度問題,它對事業(yè)的成功其實有著無比重要的作用。
3901501908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