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曲終人散未了意
——說《小春秋》

2022-03-07 18:20:14劉恩波
當代作家評論 2022年5期
關鍵詞:李敬澤歷史精神

劉恩波

我們習慣了各種各樣的大敘事,比如散文,一段時間也要弄成“大的”——所謂“大文化散文”是也。但是,散而有約,從來是中國文脈中不可忽略的部分。筆墨雖小,卻仍然可以讀經(jīng)論道。大歷史,如果用小視角切入,未嘗不可,所以有黃仁宇的《萬歷十五年》,還有李敬澤的《小春秋》。①李敬澤:《小春秋》,北京,新星出版社,2010。本文所引該作品皆出自此版本,不另注。

《小春秋》由作者發(fā)表在《南方周末》《散文》等報刊上的專欄文章結(jié)集而成,內(nèi)容多為對《春秋》《論語》《詩經(jīng)》《史記》等經(jīng)典的全新解讀。此番解讀,不是普及性的知識評介和大眾化的情感渲染及故事傳播,而是帶著個性眼光和個人感悟的有關于中國典故和精神歷史的還魂再造。

文,是小文章;書,是小冊子。但字里行間分明浸潤著古來的春秋筆意、心靈索引乃至文脈章法。這樣的寫作,在每日消費海量信息遭遇空前過剩的當今時代,對于我們心臟的減壓和生命節(jié)奏的舒緩都有著不可低估的安撫與成全作用。

其實從張中行的《負暄瑣話》到楊絳的《干校六記》《雜憶和雜寫》,一直到阿城的《閑話閑說——中國世俗與中國小說》,包括汪曾祺的許多別開生面的散文隨筆在內(nèi),那種承接著《史記》白描筆法,點染著魏晉講談格調(diào),透視著漢唐氣象和風骨的娓娓道來的“娓語體”文學,已經(jīng)活躍在當代漢語寫作的骨骼里和魂魄中。

“娓語體”是當年林語堂的命名,他推崇明清小品文的審美風貌,舒朗別致,筆墨輕松,認讀者為親熟的故交,“作文時略如良朋話舊,私房娓語”(《論小品文筆調(diào)》)。就是說此種文體,不一定要文以載道,而是盡量取活潑和情味為上品。

而我們讀《小春秋》,感覺那里面散發(fā)的生命氣息和文章本色,已經(jīng)大大背離和超越了從前以閑適散淡為宗的“娓語體”追求。李敬澤思接千載,筆抵八荒,在人生和歷史、懷疑和信仰、價值理性和潛在無意識的深處,探尋著古中國的精神風骨和血脈傳承。

從“自序”中,我們已經(jīng)隱約可以看出李敬澤的理與道、心和法。

無論登高望遠,還是俯瞰幽微,一個讀史者畢竟離不開他的眼界、立場、胸襟與脈絡。讀史要有心,走筆應有魂,那魂和心,就是牽引和決定文章氣質(zhì)和行程的動力源泉所在。

他引李商隱《碧城》詩兩句:“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彼f:“義山詩中有大寂寞,是一個人的,是歲月天地的……”故而,他望見的“星沉海底”“雨過河源”,就接通了宇宙的脈息、生命本體的律動。

“當窗見”“隔座看”,那種當下直觀,那種悠遠洞察,引發(fā)了李敬澤的無邊聯(lián)想。引發(fā)著他用詩人的想象力去體悟古中國典籍中埋藏的隱衷和底色。而《呂氏春秋》的章法,同樣給予他深層次的觸動和接引,“每章起首照例是時序、節(jié)令、物候與相應人事,歲月天地,然后才有故事和道理,小熱鬧和小機巧之后有大敬與大靜”。

李敬澤說自己的創(chuàng)作只能是“小熱鬧和小機巧”,他知道“大敬與大靜”已然不可得。這本書的命名,《小春秋》其題旨意味均在此。

“小春秋”的對面是大歷史、大家國、大敘事、大天地……歲月悠悠,靈性的窺視和詩意的鉤玄及哲理的思悟,盡都點染其間,那些大,反而出自小,成于小,作為背景和參照,倒也是難得的歸屬、依傍和成全,在我看來,這便是李敬澤的心意法門之所宗。

還原古中國經(jīng)典以本來本真滋味和氣色,確實構(gòu)成了《小春秋》寫作的整體脈絡與格局。不為尊者諱,不為圣者諱,不為正統(tǒng)歌功頌德而曲意逢迎蔭翳遮擋,理所當然是今日讀史者的一份誠意和良知。

應該說《小春秋》作為難得的精神歷史讀本,其最突出的要義在于它的透視性、解蔽的沖動和重塑的熱忱。書里收入的篇章每每為之佐證。

《鳥叫一兩聲》是該書的開篇作品,談的是《關雎》的實質(zhì)內(nèi)核。“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老夫子千年載道,這道簡直壓得人喘不過氣來。李敬澤反其道而言之,“如果有人問:中國人從何時開始失眠呢?現(xiàn)存最早的文字記載就是《關雎》……”睡不著覺,想的是女人,而《關雎》跟什么“后妃之德”根本拉不上,在德與色之間,讓人“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的是后者,這叫人性本然。被“大話浮詞所蒙蔽的人生”,我們見多了。研讀古中國的氣脈神韻,就是要翻過一座又一座道德禮教的墻?!对娊?jīng)》之美,在于描繪了男男女女真實的感情世界,在于寫出了民生多艱和心靈肉身飽受的憂患折磨,在于勾勒了天象地貌和萬物百匯的勃勃生機與氣象。

毋庸置疑,《詩經(jīng)》多民風的古樸自然,亦不少雅馴稱頌之道,另外還有不少寫給失意者的詩篇。李敬澤舉出《漢廣》為例,說“雪夜誦《漢廣》,其聲涼而長”。為何涼而長,只緣那被思量的人與抒情主人公隔著一層花非花、霧非霧的時空障壁,其實是心理距離。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边@是男子追求女子而不能得的情歌,隔著浩渺的江水,傾訴了無限惆悵的心意??伤级豢汕螅松г诖?。你看詩里那鐘情熾熱的男人簡直要掏出了心窩子,可是無論他怎么做,心上人都不會賞臉。全詩重章疊句,層層遞進,“在那反復無奈的音調(diào)中,軟弱變得無限長,像從肉體中抽出一根精神的絲,閃閃發(fā)亮,那是人類命定的、普遍的、絕對的軟弱”。

這篇文章取名《馬夫車夫、高跟鞋》,語多游戲三昧,是用現(xiàn)代人的目光逼視古人的情感恩怨,加之以現(xiàn)實生活細節(jié)的佐證和調(diào)侃。他說了一句近乎狠毒的話,——“啥是浪漫?浪漫就是無效合同……”你乖乖地當人家的馬夫車夫,那隔著漢水長江的小姑娘就理會你了嗎?再說那戲謔中的大學同窗想做人家的高跟鞋,“隨你走遍天涯”,不也是落得個“大洋之廣矣,不可泳思”,要知道你們之間隔著洋,全球化饋贈的是另一種無效的浪漫。

借古喻今,聯(lián)類取譬,將古奧的《詩經(jīng)》故事翻弄出了時下段子一般的幽默感,這就是李敬澤的本事,堪稱文壇難得的佳話。此佳話,情趣豐滿,亦莊亦諧,于風雅爛漫之際,勾勒人生真意,點化存在迷津,揭示歷史困擾,彰顯生生不已的精神大道,或許這番苦心和追求,赫然成就了李敬澤《小春秋》的微言大義,命題理路。

其中,《中國精神的關鍵時刻》無疑代表了作者萃取古道覓得真章之大集。每每讀之,令人感喟莫名。該文圍繞著孔子和眾弟子困于陳蔡絕糧七日的故事,將《呂氏春秋》的經(jīng)典記錄,融會為一種傳統(tǒng)風神的貫穿與承接。那就是“內(nèi)省而不改于道,臨難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的孔子人生理想和精神品貌的奠基與落實,捍衛(wèi)和堅守。這無疑成就了幾千年來華夏文明的內(nèi)修尺度和標桿??追蜃悠鋵嵤莻€迂而可愛的人,都快要餓死了,卻依然鼓瑟而歌,弦音不絕?;蛟S,陳蔡七日的圍困,在生命的末路和最低點,一個人還能找到心靈和信仰的慰藉,用李敬澤的話說,“這不是身體問題,這是精神問題”。

《呂氏春秋》的著者評述,“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達亦樂,所樂非窮達也”。窮達不過是寒暑風雨的序章和間奏,是自然大道社會本性的機緣而動,是生生不息的命運的碰撞與交響。是以孔顏樂處,成了古中國精神令人神往的不朽章回。

劉再復曾以原型文化和偽形文化揭示我們民族集體無意識深處的價值齟齬和心靈交戰(zhàn)。他看好《山海經(jīng)》里夸父逐日、女媧補天、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觸不周山這些英雄傳奇,謂之中華民族精神的原型原典。后來,這些根脈在儒家正統(tǒng)禮教羅網(wǎng)里遭到了壓抑、束縛和刪削,偽形文化得以大行其道——很明顯的標識就是,孔子最初那種縱情放歌精神強健的形象,經(jīng)過漢儒和歷代傳承者附會、解讀而異化變質(zhì)縮略為單向度的封建禮法符號。

“陳蔡之厄,于丘其幸乎!”這擲地有聲的莊嚴和決然,在李敬澤眼里,倒是可以理會為“生命的意義就在對真理之道的認識和踐行”。

孔子困守生命窮途而“烈然返瑟而弦”,在這響遏行云的樂音的感召下,他的兩個曾經(jīng)彷徨猶疑乃至感覺到價值幻滅的弟子也終于走出了精神的迷途,子路“抗然執(zhí)干而舞”,子貢呆若木雞,喃喃曰:“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幡然醒悟,返身而誠。

李敬澤下面這段話真是說得太有意味了——

我認為這是中國精神的關鍵時刻,是我們文明的關鍵時刻,如同蘇格拉底和耶穌的臨難,在窮厄的考驗下使他的文明實現(xiàn)精神的升華,從此我們就知道,除了升官發(fā)財打仗娶小老婆耍心眼之外,人還有失敗、窮困和軟弱所不能侵蝕的精神尊嚴。

很顯然李敬澤的文字在某種程度上具有再生古中國文明細節(jié)的沖動與本事——他循著歷史的遺留物,從若干典籍作品逸事的內(nèi)部開掘,探索出一條通往人性深處歷史深層的破迷開悟的路徑。這里面既有正向的反省確立,也有反向的推導辨析。在破與立之間,作者展開了充滿思辨張力的拉鋸戰(zhàn)。如果說《中國精神的關鍵時刻》寫出歷史輪轉(zhuǎn)中孔夫子及其信徒的上下求索——在危難關頭裸露出的強悍的生命意志的話,那么相比之下,《辦公室里的屈原》則道出了屈夫子在強權(quán)政治面前哭哭啼啼委屈不甘的淪落虛弱之態(tài)——“《離騷》本是政治詩,但屈原有時把它寫得像情詩,而且是失戀的、被拋棄的情詩”。應該承認,《離騷》很偉大,其中有民本思想的抬頭(“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有人格理想和內(nèi)在情懷的捍衛(wèi)(“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與此同時,在其不少段落和語義中,似乎的確也夾雜著不為當權(quán)者信任和重用的“怨婦情結(jié)”。正是在此,李敬澤道出了古中國歷史沿襲承接中士人身上潛藏的一種集體無意識心理結(jié)構(gòu)狀態(tài),“官場失意”,人“就開始失態(tài)”。

屈原差不多是第一個寫照了這種生命的尷尬和窘狀的,用李敬澤的話說:“他唱出了中國人恒久的心病:在我們的男權(quán)社會,沒有男人喜歡把自己當成女人,但有一個重要的例外,就是‘美人芳草’的詩學傳統(tǒng),也就是說,自古以來,男人們見了女人還是男人,見了有權(quán)有勢、高高在上的男人,馬上就在心里變成了楚楚可憐的女人。”

其實,屈原的心病多矣。從前讀《離騷》便發(fā)現(xiàn)了夫子的自戀,從開篇就可以嗅得到,用不可質(zhì)疑的口吻贊許夸耀了他祖上如何如何光鮮榮耀,他的身世出生名姓如何如何端正美好,接著又贊許了自己的“內(nèi)美”和“修能”的本事如何如何通達顯赫。然而,說這些還不是為了取悅上意?美人(主上)如果接納了我這“芳草”的取悅還好,可他偏偏不是這樣,于是《離騷》的怨,就成了被遺棄的怨婦般的怨。

可以說《辦公室里的屈原》活生生勾勒了我們文明系統(tǒng)中古已有之的某種根深蒂固的對權(quán)貴意識的崇尚膜拜心理,畸形的賞識文化導致了怨婦癥結(jié)的泛濫,“于是每間辦公室里都可能有屈原:上司昏聵,小人當?shù)?,俺這正派能干的人兒兮,偏不受重用……”

概而言之,李敬澤文本里敞開的透視力,照亮了歷史風煙中晦暗的一角,讓我們看到古人精神上的盲點和誤區(qū),以此矯正現(xiàn)代文化內(nèi)部潛隱的病態(tài)因子,就成了《小春秋》打通古今門戶,熔鑄個性新我,賴以確立靈魂自信的一把生命鑰匙。

不必諱言,一本有趣有滋味的書,即使是寫宏大深邃的歷史、遠年溜走的風致,也離不開作者自己的解讀態(tài)度和行文方式的微妙選擇。在我眼里,將正大光明和幽隱微細合為一體,將明澈清澄與盤曲錯落融為一爐,將歷史的真實、故事的奧秘、人性的撲朔迷離,亦真亦幻地與文字的詩意、嬉戲、漫游,薈萃成審美精神的織錦,無疑構(gòu)成了李敬澤寫作《小春秋》的風格指向和隱性路標。

《小春秋》從寫法上屬于書話體閑談,有小品文的筋骨和雅量,有詩意敘述的跳蕩活潑,也充盈著讀史者的省察目光和法眼,積淀著透入文化肌理與精神氣脈深處的閱世者的逸致閑情。

我說它是正史的解法、野性的談天。也就是說,李敬澤的書寫,從體例上講是隨筆類,意到筆隨,心性游歷無拘無束,既秉筆直書,又回環(huán)迂曲,既具象掃描,又點化幽隱,充分地享有和喚起寫作者自我的精神世界的爛漫底色。

這爛漫底色如果硬要歸類,是不是可以承接延續(xù)包括如下因素:史識和良知、情趣與風韻、白描工筆間雜潑墨寫意。

首先,用隨筆書寫歷史,就要做到普及常識,正本清源,然后再加以發(fā)揮,闡述自己的個性見解。源不清,則流不潔。李敬澤在這些文章中,用非常敬畏謙恭的態(tài)度梳理辨析了古中國文明的若干話題和正史里潛藏的人生故事。他不拔高,不矯飾,也不煽情,用的是信史中的材料,講究本色還原,然后才借題發(fā)揮。也即是說只有尊重歷史的真實,用可信可靠的證據(jù)推理演繹,勾勒負載其間的生命精神,那么一個人的讀史就是復活了歷史本身的溫度和靈性。

舉例而言,他談孔說孟,各有幾篇文章,或聚焦某個觀點,或點染若干事件,或夾敘夾議他們?yōu)槿颂幨乐览锏某蓴〉檬?,無論作為經(jīng)驗還是教訓,都值得讀者為之駐足側(cè)目。

重新審視歷史上的兩位圣賢,作者從他們的行為舉止、言談身教,甚至字里行間,發(fā)現(xiàn)了可以省察破解的人性命題。

相對于孟,我更喜歡孔??鬃拥目蓯墼谟谒腥诵缘娜觞c,而孟子無弱點??鬃佑袝r蒼涼,而孟子通體剛強……

而我們由衷信服李敬澤的眼光、態(tài)度和立場,是通過他娓娓道來,以事實、事例和事理來說話的那種方式,通過他言之有物有據(jù)的可信度才予以認同、體味和首肯的。

譬如,孟子身上的“圣人病”一旦發(fā)作起來,有時候確實到了跟常情常識常態(tài)完全背離的極端理想主義的極致之境,不好消化也難以理解。這是李敬澤一再探討的重要命題。

讀《論語》,你可以邊讀邊跟老人家商量:這事兒似乎不是這樣?而讀《孟子》,沒什么好商量的,他就是真理和正義,你剛要商量,孟先生就拍案大喝:我現(xiàn)在跟你談的是大是大非的問題!

既然什么都用大是大非來論定,那么人性不在至高標準之內(nèi)的選擇是否就是非正義的呢?像李敬澤指出的“沒有私人生活,只活在宏大意義里”的孟子注定會以其圣人情結(jié)驅(qū)逐現(xiàn)實生活的日常性和平凡中的人性價值。陳義太高,遠離普通人可以選擇和追求的目標,那么只能塑造出一種不落地的懸置在空中的理想主義。

相形之下,孔子就有趣而又知心會意得多,他老人家將公德與私好看成兩回事,追求真理也并不妨礙自己“熱愛生活,講吃講穿,時常發(fā)點牢騷包括背后講人小話兒,他還是個狂熱的音樂愛好者,喜歡高雅音樂,也喜歡流行音樂,聽得興起搖頭晃腦,三月不知肉味……”人生和人性理所應當兼顧多重性和多層次的價值認定。孔子的多元取向顯然比孟子的單向度思維更能引發(fā)后來者的共鳴、體諒與欣賞。

由歷史的事實和常識而升華出富有辯證理性精神水準的領悟及其思索,構(gòu)成了李敬澤讀史閱世的某種氣度、魂魄和良知,也為他筆下不乏情趣和動人風姿的命筆立意打下扎實而富于學術建設性的鋪墊和基礎。如此,先是有正史的解法,然后才會貫穿野性的談天。那不是故弄玄虛的演繹和戲說,而是疏通國史經(jīng)絡的秉承生命混元氣象和底蘊的問診把脈。走向歷史的、人文的歸宿,其根底究竟還在于透視生活本身的智慧。

所謂思接千古,以史寫真寫意,是要給當代人留下古今交匯的話語平臺和精神交流的立體空間。就此而言,一個作者的寫法實在重要。材料和基本的事實幾乎可以共享,但是切入的角度、視點、手段等等卻只屬于個人的、個性的、個體的。

我說“曲終人散未了意”,指向的就是《小春秋》的風格美學和思想行蹤。

在李敬澤筆下,那些古代人物和經(jīng)典仿佛還散發(fā)著氣息幽幽的不盡的生命力,作者是在歷數(shù)重溫撫觸古中國文明的精神烙印,以此對照當代人現(xiàn)實生活中潛滋暗長的信念缺失,以求匡正補救刮骨療毒,或者亦是在審視針砭傳統(tǒng)價值里殘存的舊文化的陰影,試圖給予全新的觀照、讀解和矯正。

由于作者筆法無所不在透視著活潑野性好玩風趣的格調(diào),大歷史大文化到了他那里,時而就變成了浪子般的游吟,戲謔化的微諷,并且?guī)е腹堑闹腔鄣那屣L朗月,吹拂照亮了讀者的心。

他寫阿房宮,以“一大爛尾樓也”來譬喻,“楚人一炬,可憐焦土”。但實際上,杜牧的感嘆是錯位的,因為最新的考古學顯示,阿房宮舊址土層中沒有任何焚燒的跡象。人們千載之間的浩嘆不過是以訛傳訛的精神游戲法。阿房宮從未建成,英雄項羽燒毀的只是咸陽宮殿而已。他當初的業(yè)績里也是摻雜水分的——在一個崇拜除舊布新的民族集體無意識深處,燒毀阿房宮才稱得上英雄揚名立萬的壯舉。似乎只有毀滅,才稱得上正義。所以,燒毀阿房宮,是發(fā)泄的渠道,也是找到歷史之惡的代碼,但從一開始卻機緣巧合地變成了文人的字句游戲,帶著情感和嘆息,帶著思辨和哲理,烈火焚心,燒的竟然是一場空無的夢境。

他寫《牡丹亭》,是找到了中國詩意文化之心里藏匿的一種絕對的幻滅感和絕對的脆弱感,他說:“在《紅樓夢》中,黛玉聽到的正是《牡丹亭》的曲子,中國古代文明中兩個最脆弱、最敏感、最陰柔的靈魂必然相遇?!蓖砟甑哪拘脑谒摹端芈闹分性幸谎缘?“任何理想主義,都帶有傷感情調(diào)?!蔽矣X得這也暗合李敬澤對中國詩性精神的考察和強調(diào)。尤其是他結(jié)合著后工業(yè)時代開始出現(xiàn)的功利主義價值觀,再來審視杜麗娘和林黛玉的情感世界,兩相對照,實在是令人回味無盡。

這樣的提醒,可謂一針見血、一劍封喉、一矢中的,這就是李敬澤走進歷史文明縱深腹地的野性走馬,恣肆沖浪,帶著他自己的寫作敏感度和個人風格美學的確立及其建構(gòu)。

《小春秋》里收錄的文字,不是從宏大敘事和艱深邏輯上著眼的大歷史寫照,而是微言中蘊藏著具體的沉思和傳神的勾描,從而做到了從局部細節(jié)深處看取和挖掘歷史人物和經(jīng)典作品里承載的精神價值和文明內(nèi)涵。由于作者行文講究,瀟灑風神,許多時候,我們讀著那文字,就覺得字里行間中活躍的身影、氣息乃至笑貌音容,無不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他寫孔孟有了肉身的溫度和脾氣,寫屈原也有了人生的痛癢與無奈)。這是把歷史充分個性化,文學化,詩性化,甚至進而還原到調(diào)侃戲謔的層面,來個生命和歷史一體化的浪漫重構(gòu)別樣新解。當然前提基礎絕對不是戲說戲言,而是透入歷史影像的深處,走進去再走出來的“深得傳統(tǒng)真趣,又切中時代之癢”的生命寫意和寫真。

毋庸置疑,過往的文化歷史如果不與當代人的價值理想和精神依托產(chǎn)生內(nèi)在深度的關聯(lián),至少也要發(fā)生千絲萬縷的割舍不掉的血脈牽系的話,那么它們存在的意義注定要大打折扣甚或晦暗不明。

經(jīng)史子集乃至異域精神的文明坐標在李敬澤那里,是會引發(fā)心靈憧憬、驚奇、震撼乃至疑問的——古典傳統(tǒng)對接的應該是今人清醒堅定而有力涉獵的目光。當然這目光既要冷峻,又應柔和,既帶著承接的熱度,又要擁有自信的挑剔的審視與鑒別。

讀《戰(zhàn)國策》,作者看出那“就是說話技巧的教科書”,“英奇縱放,如張召忠論天下事,怎么說怎么有理”,“話是強者的通行證,沉默是弱者的墓志銘”。戰(zhàn)國時代,人們拼武力,也拼舌頭,合縱連橫之術,大行其道。

讀《長阿含經(jīng)》,作者的思維游走歷史的空隙,看到了心靈凈化和洗禮的別樣可能。“在文明的上游,幾個人安詳?shù)匕l(fā)出聲音,釋迦、孔子、蘇格拉底、耶穌,他們說出真理,他們坦然地以轉(zhuǎn)瞬即逝的方式呈現(xiàn)永恒?!甭曇艋癁槲淖郑脑皋D(zhuǎn)為精神的路標,歷史有了人的聲腔口吻。所以即便李敬澤說自己“我不是佛教徒,我迷戀世間苦”,可是在《長阿含經(jīng)》的念誦引導之下,也會由衷傾慕“釋迦莊嚴而安詳?shù)恼Z調(diào),那種夢幻氣質(zhì),那種博爾赫斯式的玄思”,佛經(jīng)放大了人的信心,也給漢文明帶來了春風化雨般的文字淵源和氣脈?!爱斘覀兪褂谩季S’‘覺悟’‘成就’‘歡喜’等等無數(shù)詞語時,公元前六百年北印度的陽光、樹葉上的露珠、吹拂衣帶的風、一個人的微笑,也許一切都隱秘地存于我們的聲音里……”這樣的書寫的確別樣而詩意存焉。生命有了大美,言說有了空靈空性的依托。

在談及“黑夜之書”——《酉陽雜俎》輻射的精神愿力和魅力時,李敬澤將文化地圖的標記一直延伸到魯迅、王小波和博爾赫斯那里?!队详栯s俎》有一種“魔鬼的性質(zhì),它無所不知,它收藏了所有黑暗、偏僻的知識”,“我斷定王小波肯定讀過《酉陽雜俎》,我甚至看見在博爾赫斯的圖書館里,在月光伸不到的角落,也有一本《酉陽雜俎》”。李敬澤在他的書寫里見證了詩與野史和傳奇的碰撞交接和異彩紛呈?;孟牖孟竽Щ茫谥袊偶渲袕膩韺儆凇白硬徽Z怪力亂神”的異端邊緣系統(tǒng),從來就不入循規(guī)蹈矩者的法眼和知識欣賞水準的界面,但是一個民族的審美習性里如果不能容納這極其富于想象力的異端,那么只能說明它的狹隘、封閉。好在段成式寫《酉陽雜俎》,前有六朝的志怪志人血脈承繼,以及本朝唐傳奇小說的迤邐附麗,后還有吳承恩與蒲松齡的相沿成習蔚為大觀的發(fā)揮,尤其推延到現(xiàn)當代,魯迅《故事新編》里的文字,王小波《紅拂夜奔》等若干作品的回響,無不顯示了我們民族想象力中不可遏制的一種精神傳承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作為學術類書,《酉陽雜俎》薈萃了各式各樣的奇談怪論和奇思妙想,它對越來越板正板結(jié)和單向度的當代生活群體可能或者說注定是一大刺激和挑戰(zhàn)。像“晉朱桓有一婢,其頭夜飛”,此等驚悚恐怖的想象,卻又那么大膽而美,極大豐富了國人精神傳統(tǒng)里缺少的審美靈魂的冒險氣質(zhì)與格調(diào)。魯迅的經(jīng)典《鑄劍》里的人物造型,幾乎脫胎于此,至少是受到了一定的熏染和影響。

李敬澤的奇文《黑夜之書——〈酉陽雜俎〉》,可以說是《小春秋》里最為成熟的李氏文體,嫵媚、浪漫、詩性、超拔、脫俗,又不乏理性知識沉淀和學理見識參悟的深度闡釋及延伸。譬如,他借著《酉陽雜俎》談到中國古代類書的神秘性、個人性和隱私性特質(zhì),就與西方百科全書派的理性價值觀和學術視野兩相對照,說“百科全書意在‘啟蒙’,用理性對世界進行澄清、整理,而類書則匯集所有的奇談怪論和奇思妙想,所有的猜測、幻覺、傳言和胡說。百科全書是‘正確’的,它已經(jīng)照耀全世界,但是,正確的生活是貧瘠的生活,正如正確的頭腦是無趣的頭腦,類書所保存的世界仍在理性的背面浮動,容納人類千變?nèi)f化、無窮無盡的錯誤”。

也許在審美上,不能以對錯是非來權(quán)衡評估。奧斯卡·王爾德曾言,“在藝術中真理的對立面往往也是真理”。這與李敬澤的言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至于談到另一部奇書《笑林廣記》時,作者更是沖破正統(tǒng)的禁忌,而給單純快樂的野性沖浪自由以恰如其分的承認與首肯。說笑話其實是人類的本能釋放,從猶太人原始故事集的成形薈萃一直到我們民族優(yōu)孟衣冠的接續(xù)上演,歷史需要人的發(fā)笑。李敬澤認同《笑林廣記》里面散發(fā)出來的“黑暗中的笑聲”,以為它恢復了“天理遮蔽下的人欲”?!叭嘶氐搅巳馍恚撕腿酥g的一切隔閡都被打破。讀一本唐宋八大家的書,你常會感到它離你很遠,你很難走近它。讀《笑林廣記》,你卻毫無障礙,好像那些段子剛剛發(fā)到你的手機上,你微笑或者大笑,透徹地領悟那些語言的詭計和花招?!?/p>

總體來說,李敬澤的《小春秋》從皇皇大典上走下來,走進了非正統(tǒng)的民間版圖,走向了個性化書寫的幽幽小徑,走入了常識和理性的通衢,并且與詩意和野趣交相融會,抵達了精神夢想的邊界。

作者喜歡借題發(fā)揮,言在此而意在彼,將歷史微縮化,用亦莊亦諧手法勾勒廣大生命維度的寫作,承接了魯迅以來雜文和隨筆的傳統(tǒng)和風神。閑說閑寫閑議,不上綱上線,就是那么活潑隨機地審視文明的遺留遺緒和余音雜音,用想象和感受力來為經(jīng)典賦予嶄新的形式和意味,構(gòu)成了李敬澤讀史寫史的風格路徑。

李敬澤寫遠去的風物和人生、文化和歷史,卻擁有現(xiàn)場感和在場感的精神辨識度?!霸O身處地,感同身受”(阿城語),一個人才會超越概念邏輯,而犀利精審剔透地審視我們民族文明的身與心、魂與魄、見與識。我們并非只有宏大的歷史,還有私人生活,還有亦真亦幻的審美和戲謔的笑。讀《小春秋》,人會看到自己的來路,也會明了來日的去向,那是精神價值對于歷史和現(xiàn)實的深層次介入焊接、打磨和重鑄。

猜你喜歡
李敬澤歷史精神
虎虎生威見精神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會飲記》
莫愁(2020年5期)2020-03-24 18:15:38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當代陜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李敬澤的文學批評論略
文化學刊(2019年5期)2019-12-26 07:57:37
拿出精神
有限的現(xiàn)場,有限的人
“《當代》文學拉力賽”2017年第二站冠軍揭曉
當代(2017年3期)2017-05-19 03:17:32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歷史上的6月
长顺县| 大石桥市| 柘城县| 越西县| 随州市| 巴彦县| 关岭| 宁德市| 滦平县| 蕲春县| 邛崃市| 航空| 平定县| 农安县| 伊春市| 建瓯市| 惠州市| 成都市| 建始县| 建德市| 鞍山市| 扬中市| 景泰县| 佛山市| 怀化市| 闸北区| 达尔| 桦川县| 雅江县| 潮安县| 印江| 屏山县| 霸州市| 临邑县| 肃北| 邹平县| 米林县| 鲜城| 砚山县| 灵山县| 张家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