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波, 李 晶
(1.吉林省通化縣林業(yè)局,吉林 通化 134100;2.吉林省通化縣國有林總場,吉林 通化 134100)
蒙古櫟屬殼斗科、櫟屬,廣泛分布于吉林省,屬慢葉闊葉樹種、落葉喬木,最高可達30米,樹皮灰褐色、深縱裂。主要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地區(qū),華中地區(qū)亦有少量分布,在我國屬于分布最北的落葉櫟。由于其木材材質耐腐蝕,近年來在地板、家具等方面應用越來越廣泛,蒙古櫟渾身是寶,樹葉可以用來養(yǎng)蠶,種子可用來釀酒,樹皮可入藥,由于其在防風防火、涵養(yǎng)水源和水土保持等方面也作用顯著,因此在造林綠化方面深受喜愛。
通化縣位于吉林省東南部,地處長白山南麓,東與白山市交界,西與遼寧新賓縣毗鄰,南與集安市接壤,北與柳河縣相連,全境環(huán)繞通化市區(qū),南北寬83.3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25°17′~129°25′,北緯41°19′~42°07′之間。通化縣縣域內具有良好的自然山水條件,森林覆蓋率近80%,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是吉林省內重要的森林資源寶庫之一。
在通化縣林業(yè)局光華林場內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天然蒙古櫟林一處,設置正方形標準地1塊,樣地的大小和形狀為24.49米×24.49米的正方形,實測樣地的面積為0.06公頃,將樣地內達到起測徑階的樣木進行順序編號(按照森林資源規(guī)劃設計調查的規(guī)定林木的起測徑階為5.00厘米),并對完成編號的每株樣木進行真值檢尺(檢尺記錄保留1位小數),并在樣地的中心點做好標記(深埋礦泉水瓶),以備下一個監(jiān)測期復位之用,同時記錄好樣地中心點的GPS值和該樣地的各項生態(tài)因子。
對該樣地復位,按照5年前所測的林木編號對樣木胸徑再次測量,詳細記錄樣地內枯立木、枯死木、進界木等樣木的種類和胸徑,對兩次樣木胸徑測量數據的結果對比分析,為該地區(qū)天然蒙古櫟林的自然生長、自然稀疏、林相變化等研究奠定基礎。
前期樣地內活立木株樹為109株(柞樹69株),其中保留下來的樣木為101株(柞樹63株),有2株樣木被非正常采伐(柞樹2株),有6株樣木在自然生長中死亡,其中枯倒木為2株(柞樹1株),枯立木為4株(柞樹3株)。后期樣地內活立木株樹為112株,除101株的保留樣木以外,還有進界樣木11株(柞樹6株)。
樣地內共涉及樣木10種120株,因該樣地以柞樹為主,樣地內有柞樹69株,占樣地內樣木總數58%;樣地內還包含兩個珍貴樹種,分別為紫椴和黃波欏,其中紫椴14株,黃波欏2株;同時還包含色木槭8株,榆樹5株,擰筋槭4株。對樣地內樣木胸徑情況分析,前期48年天然蒙古櫟林平均胸徑約為10.91厘米;5年后53年天然蒙古櫟林的平均胸徑為12.06厘米,樣木平均生長量為1.15厘米,生長最快的樣木為22號,22號樣木為柞樹,單株生長量為5.4厘米,這主要和樣木前期胸徑基數較大有關系。由于整個樣地所處的林分為中齡林林分,正處于林木生長期,樣木的生長和林木的胸徑基數正相關,因此林木基數越大生長越快,樣地內樣木沒有逆生長情況,樣木生長情況符合林木生長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