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磊
(中鐵三局集團廣東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630)
U形梁薄壁開口式結構,具有降噪效果好、外形美觀、空間利用率高、造價低等特點,正在被廣泛采用[1-2]。我國的U形梁技術源自法國,2003年廣州地鐵2號線和2007年上海軌道交通8號線采用的都是法國技術,2009年南京地鐵2號線[3]首次使用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化U形梁技術。除上述線路外,重慶軌道交通1號線[4],江蘇城市軌道交通,上海軌道交通11號線[5]、11號迪士尼專線、16號線,東莞軌道交通,青島藍色硅谷交通配套工程[6],南京至高淳城際快軌[7],鄭機城際線路均采用了U形梁技術。U型梁的設計使用還處于發(fā)展階段,目前對于先張法施工U型梁的研究較少,尤其缺乏與實際工程相結合的理論成果,而本研究所依托工程中,先張法U型梁被大量應用,因此,在工程基礎上對先張法U型梁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6號線6102標段位于廣東省深圳市光明新區(qū)和寶安區(qū),從光明中心站出站沿光明大道至北段設荔林站預留接駁東莞R1線,再左拐進入規(guī)劃的公園大道,上跨龍大高速公路及茅洲河進入別墅大道,下穿紅花山公園及公明廣場拐向松白路,在合水口站之前出地面,過薯田埔站后拐入沙江路轉入地下,至終點松崗站與11號線換乘。全長14.166 km,高架區(qū)間長7.014 km。
所采用的U形梁長度多為25~35 m七種梁型,長度25~30 m的U形梁跨中高度1.9 m,梁端加厚段1 m范圍內加高至2.02 m,梁頂寬5.42 m,內寬4.02 m。斷面采用U形,曲線腹板,底板與腹板厚度均為280 mm,梁端加厚段底板厚400 mm。如圖1所示,先張法預應力筋采用1×7-15.20 mm-1860 MPa高強度低松弛鋼絞線,預應力筋分別為84~100根,均分部在底板位置。
圖1 U型梁截面簡圖
采用“單束初調、整體初拉、單束終拉”的張拉工藝,“雙控法”控制,即:“以應力控制,伸長量校核”。
單束初調:鋼絞線通過錨具、連接器連接成一根受力桿件,根據(jù)預應力計算書計算出預應力終張拉力,再用小千斤頂多次、反復調整張拉到終張拉力的20%。
整體初拉:張拉設備確認無誤后,在張拉端再進行80%終張拉應力整體張拉,持續(xù)保壓進行張拉,最后用小千斤頂多次、反復調整至既定預應力。
單束終拉:安裝預埋件及內模后,在固定端單束張拉至100%設計應力,持荷3 min,實測伸長值,以減少鋼絲錨固后的應力損失。補足或放松預應力筋的拉力至控制應力。張拉滿足要求后,錨固預應力筋,千斤頂回油至零。
放張:先將底模上固定預埋件用的螺栓卸掉,為避免在結構內產生瞬間荷載,鋼絞線放張連貫、均勻進行。單端采用分級放張:10%→10%→20%→20%→20%→20%。
采用整體式制梁臺座進行“長線法”施工,按“一串二”方式進行設計,采用一個先張臺座串二片梁一起張拉的施工方法。根據(jù)地質條件不同、地基處承載力不同,分別設計了樁承式整體制梁臺座與壓柱式整體制梁臺座。
樁承式整體制梁臺座基礎為直徑為120 cm鉆孔灌注樁,樁身采用C30混凝土,傳力墩、臺身采用C50混凝土,底模平臺采用C40混凝土,臺身下設C15混凝土墊層厚10 cm??紤]30 m U梁重為220 t,在預制階段臺座承受的鋼模重量即端模、底模及側模施加在臺座的重量約49 t??紤]梁重、鋼模重及所有施工荷載,臺座設計承載力按312 t計算。根據(jù)地質勘查報告,基礎設計樁長均為15 m,基礎橫向布置三排,間距3 m,縱向樁基間距不大于8 m。制梁臺座剖面圖見圖2。
圖2 樁承式制梁臺座剖面圖
壓柱式整體制梁臺座全長85 m,寬8 m,按25-30 mU形梁長度設計。臺座基礎為擴大基礎,采用C50混凝土,臺座張拉端頭擴大基礎增加70 cm厚配重基礎,配重基礎澆筑C25混凝土;傳力墩、壓柱與臺座基礎整體澆筑,采用C50混凝土;底模平臺采用C40混凝土,臺身下設C15混凝土墊層厚10 cm??紤]30 mU梁重為220 t,在預制階段臺座承受的鋼模重量即端模、底模及側模施加在臺座的重量約49 t??紤]梁重、鋼模重及所有施工荷載,臺座設計承載力按312 t計算。臺身端頭加厚段高230 cm,標準段高100 cm。制梁臺座剖面圖見圖3。
圖3 壓柱式制梁臺座剖面圖
采用張拉橫梁、智能張拉系統(tǒng),確保預應力筋的同步張拉,結合放張后U型梁上拱值調整超張拉系數(shù),有效控制了單根預應力筋的張拉力值。U形梁先張臺座設計如圖4所示。
圖4 先張臺座設計圖
鋼絞線通過工具錨錨固在活動張拉橫梁上,采用同步張拉液壓系統(tǒng)帶動4臺張拉千斤頂拉動活動張拉梁,達到張拉力后緊鎖拉缸螺母,然后澆筑混凝土,待強度達到后通過泵站對千斤頂進行同步放張。
1)恒載。結構自重:主梁采用C55混凝土,容重取26 kN/m3;二期恒載:包括軌道結構(含鋼軌和承軌臺)、吸聲板及強及弱點支架、聲屏障、橋面鋪裝層,合計恒載集度為48.8 kN/m;預加力:采用高強度低松弛鋼絞線Φs15.2的預應力鋼絞線[8],先張法計算;混凝土收縮徐變:按相關標準進行[9]計算。
2)活載。列車豎向動力作用:
(1)
取a=2,L為橋梁跨度,程序自動計算。
離心力:
F=V2N/(127R)
(2)
式中,V為設計最高列車速度;N為列車豎向靜活載;R為曲線半徑。通過計算,離心力為196 kN。
列車橫向搖擺力:按相鄰兩節(jié)車四個軸軸重的15%計算。
3)附加力。制動力或牽引力:按列車豎向靜活載的15%計算,當與離心力同時計算時,可按豎向靜活載的10%計算;溫度荷載:對于簡支梁,整體升降溫不產生力的效應;梯度溫度按圖5模式計算。
圖5 梯度溫度計算模式
風荷載:橋上有車和橋上無車兩種情況[10],有車時取1 469 Pa,無車時取1 175.2 Pa。
U型梁有限元模型如圖6所示。
圖6 U型梁有限元模型
以30 m U形梁為研究對象,橋梁長29.9 m,計算跨度為29.0 m,采用Midas Civil進行建模計算分析,全橋主梁共33個節(jié)點,32個單元。
主要材料參數(shù)見表1。
表1 混凝土材料參數(shù)[8]
主梁縱向預應力采用公稱直徑15.2 mm鋼絞線,抗拉強度標準值1 860 MPa,彈性模量為195 000 MPa。鋼束張拉控制應力按1 230 MPa計算。
1)主截面及斜截面強度。如表2所示,主梁正截面及斜截面的強度安全系數(shù)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
表2 主截面及斜截面強度計算結果
2)運營荷載下正應力見表3。
表3 主梁正應力計算結果 單位:MPa
由表3可知,主力組合作用下,主梁上緣最大壓應力為14.52 MPa,除支座至梁端處為0.39 MPa拉應力外,均滿足要求;主梁下緣最大壓應力為7.27 MPa,最小壓應力為1.46 MPa,滿足要求。主加附組合作用下,主梁上緣最大壓應力為14.52 MPa,梁端1.8 m范圍內產生拉應力,越靠近梁端拉應力越大,最大拉應力為1.77 MPa<0.7ft=2.31 MPa,所以梁端上翼緣的普通鋼筋需加強;主梁下緣最大壓應力為8.77 MPa,最小壓應力為1.46 MPa,滿足要求。
3)預應力鋼絞線應力。預應力鋼絞線的最大應力為1 114.5 MPa小于1 116 MPa,滿足要求。
4)最大剪應力。主力作用下主梁最大剪應力為2.65 MPa,主加附作用下主梁最大剪應力為2.69 MPa,均小于6.29 MPa,滿足要求。
5)殘余徐變變形、撓度及梁端轉角見表4。
表4 殘余變形、撓度及梁端轉角計算結果
由表4可知,U型梁結構的殘余徐變變形、撓度以及梁端轉角均滿足要求。
以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6號線高架段U形梁實體項目為依托,研究了先張法U形梁規(guī)模化生產中的關鍵技術,形成了“單束初調、整體初拉、單束終拉”的施工工藝,主要結論及建議如下。
1)先張法預應力筋數(shù)量大,單根預應力筋張拉力值控制困難,采用智能張拉系統(tǒng)及張拉橫梁同步張拉,結合放張后U形梁上拱值調整超張拉系數(shù),能夠有效控制單根預應力筋的張拉力值。
2)結構的受壓穩(wěn)定性以及強度和變形都能滿足要求,所設計的U型梁結構安全合理。
3)梁端1.8 m范圍內產生拉應力,越靠近梁端拉應力越大,最大拉應力為1.77 MPa,所以梁端上翼緣的普通鋼筋需加強。
4)整體壓柱式制梁臺座的應用,克服了不同跨度梁型長度調整的問題,實現(xiàn)了張拉系統(tǒng)在臺座外張拉作業(yè)。
[ID:01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