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新華 白瑪貢桑 賴京玉
1 西藏八宿縣人民醫(yī)院感染科 854600; 2 福建省福州肺科醫(yī)院院感科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所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可侵襲多個臟器,臨床以肺實質侵襲最為多見,即肺結核病[1]。肺結核病臨床一般表現為常見呼吸道癥狀包括咳嗽、多痰、胸悶氣短,病情危重甚至出現呼吸嚴重受限和咯血,如果能及時診斷并進行對癥治療,絕大部分患者均可痊愈。但由于臨床涂陰肺結核較多,極易出現漏診,導致病情進一步發(fā)展,極大影響了該病的臨床治療。提高診斷涂陰肺結核的敏感度成了當下研究熱點[2],既往研究顯示[3-4],性激素結合球蛋白(SHBG)在肺結核患者血清高表達,而結核感染T淋巴細胞斑點試驗(T-SPOT.TB)已被大量研究證實在診斷結核感染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同時單核/淋巴細胞比率(MLR)水平可以一定程度反映機體病原體感染的免疫情況。因此本文分析了血清SHBG、MLR水平和T-SPOT.TB以及三者聯合檢測對涂陰肺結核早期診斷的價值,旨在為臨床涂陰肺結核診斷提供一定的參考。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涂陰肺結核患者作為觀察組,同期隨機選取6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納入標準:符合涂陰肺結核的診斷標準[5];具有活動性肺結核病變的胸部X線的影像學表現;至少3份痰標本涂片鏡檢結果呈陰性;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通過,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肺部疾?。幻庖呦到y(tǒng)存在障礙者;合并惡性腫瘤以及嚴重臟器功能障礙者。觀察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20~77歲,平均年齡(37.71±8.29)歲;對照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19~77歲,平均年齡(37.25±9.26)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1.2 檢測方法 兩組對象均于清晨采集空腹外周靜脈血,離心(2 500r/min,10min),取上清,采取酶聯免疫吸附(ELISA)法檢測血清樣品中SHBG表達水平,采取血球計數儀檢測MLR的值。隨后進行T-SPOT.TB檢測,具體操作如下:外周靜脈血樣品中單個核細胞則采用Ficoll法進行分離,并將分離得到的核細胞進行重懸,調整數目為2.5×106/ml。在已經包被抗γ干擾素抗體的96孔酶標板中加入細胞培養(yǎng)基作為空白對照,加入50μl植物血凝素作為陽性對照,然后使用ESAT-6和CFP-10抗原作為刺激源,經過酶聯顯色后,通過ELISPOT進行斑點的技術。T-SPOT.TB檢測結果判定標準:空白孔中斑點數<10,同時陽性對照孔內斑點數>20時具有判定意義。陽性判定:空白孔中斑點數<6, 陽性對照孔、ESAT-6孔和CFP-10孔中任意一孔內斑點數減去空白孔中斑點數后≥6;陰性判定:空白對照孔中斑點數>6,陽性對照孔、ESAT-6孔和CFP-10孔中任意一孔內斑點數大于空白孔中斑點數的2倍。
1.3 觀察指標 記錄T-SPOT.TB檢測診斷結果;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血清SHBG、MLR水平。
2.1 T-SPOT.TB檢測結果及血清SHBG、MLR水平 觀察組T-SPOT.TB陽性檢測率及血清SHBG、MLR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T-SPOT.TB檢測結果及血清SHBG、MLR水平比較
2.2 血清SHBG、MLR水平聯合T-SPOT.TB以對涂陰肺結核的診斷價值 經過ROC分析顯示,血清SHBG、MLR水平和T-SPOT.TB以及三者聯合檢測的AUC分別為0.754、0.784、0.833和0.935(P<0.001),95%置信區(qū)間范圍分別為0.666~0.842,0.700~0.867,0.756~0.911,0.894~0.976。見表2、圖1。
表2 血清SHBG、MLR水平和T-SPOT.TB對涂陰肺結核對涂陰肺結核的ROC分析特征
圖1 血清SHBG、MLR水平和T-SPOT.TB對涂陰肺結核對涂陰肺結核的ROC分析
涂陰肺結核是指經過痰菌涂片抗酸染色檢查為陰性,但經過非細菌學手段確認為肺結核病[6]。據統(tǒng)計所有肺結核患者中有40%~60%為涂陰肺結核,并且由于缺乏特異性癥狀和臨床體征,因此臨床尚無涂陰肺結核診斷的金標準,這導致一部分未檢測出的涂陰肺結核患者發(fā)展為結核桿菌傳染源,對我國結核病的防控造成極大的影響[7]。目前臨床診斷主要依靠病原學檢驗,但外界因素對其影響較大,患者排菌的間斷性、結核分歧桿菌的數量等,敏感度較低、時間較長,無法滿足臨床需求[8]。
T-SPOT.TB作為結核感染檢測的新方法得到提出,是目前最靈敏的抗原特異性T細胞檢測方法之一,在全世界多個國家已獲批準應用于臨床[9]。本文中對60例涂陰肺結核和60例健康體檢者進行T-SPOT.TB,觀察組顯示出較高的陽性檢測率,明顯高于對照組,這提示T-SPOT.TB可以給臨床醫(yī)師對涂陰肺結核的診斷提高有力的參考。為進一步提高涂陰肺結核診斷的準確性,血清學指標作為臨床輔助診斷是極其必要的,既往研究發(fā)現[10], SHBG蛋白經過免疫組化表明其在肺結核桿菌感染患者的血清以及組織呈高表達水平,而MLR在涂陰肺結核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表達有差異顯著,而體內淋巴細胞在對抗結核分枝桿菌感染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本文結果亦顯示,觀察組血清SHBG、MLR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提示血清SHBG和MLR與涂陰肺結核密切相關,SHBG是由人肝細胞合成的糖蛋白,可能結核病脂聯素水平的升高有關,脂聯素可以調節(jié)肝細胞核因子-4A從而促進SHBG高表達,而淋巴細胞則可能與結核桿菌引起的肺部炎癥反應有關[11]。本研究經ROC分析顯示,血清SHBG、MLR水平和T-SPOT.TB以及三者聯合檢測的AUC分別為0.754、0.784、0.833、0.935,這提示這三種指標檢測均可應用于臨床診斷涂陰肺結核,其中血清SHBG和MLR水平與T-SPOT.TB聯合檢測診斷涂陰肺結核診斷價值最高。
綜上所述,血清SHBG和MLR水平與涂陰肺結核密切相關,均可作為預測涂陰肺結核的指標,并且血清SHBG和MLR水平與T-SPOT.TB聯合檢測臨床效果理想,診斷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