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一只小狗掉進了一個約50米的深洞,洞太深,村民無力救助,好在有好心人一直投喂。這6年時間,就靠熱心村民倒進來的剩飯,小狗活到了現(xiàn)在。
后來事件傳到網上,熱心的云南曲靖救援隊前往救助。但深洞內情況復雜,小狗因害怕跑進小裂縫內,人進不去,為了安全起見,又等待后續(xù)設備到達。經過14天的營救,終于在2021年11月28日,小狗被成功救出。
不少網友感嘆:這簡直是個奇跡,要知道6年相當于狗狗的大半生了,狗狗竟然活了下來。如今,小狗有了一個名字,叫作“甜甜”,是網友們起的,因為“它一半的狗生嘗盡了苦苦澀澀,該要嘗嘗甜的滋味”。(資料來源:紅網、光明網等)
文本解讀
角度一:誠如網友的留言,“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決定人性的亮度”。善良的村民和救援隊成員支撐著小狗的生命,彰顯著人性的美好。在文明社會中,我們呼吁尊重動物權益,也是在為構建“幸福共同體”而努力。
角度二:是否尊重動物的權益,是文明和野蠻的分界線之一。我們早已脫離茹毛飲血的原始時代,進入了現(xiàn)代文明時代,當個人利益與動物權益互相矛盾之時,是選擇尊重動物權益,還是凌駕于動物權益之上洋洋自得,無形中劃分了文明和野蠻兩種狀態(tài)。
角度三:人與動物是相互依存的伙伴,無論是野生動物還是寵物,它們的生存情況,都從不同層面映照著社會的發(fā)展。云南大象北上,國內外網友紛紛化身“觀象團”成員,在屏幕一端關心象群的一舉一動,描繪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畫卷;隔離時可以連人帶寵的暖心措施,解決了“隔離期間如何穩(wěn)妥安置寵物”的難題。即使是一條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狗,從村民長久的關心和最后的救援中,我們也可以窺見社會的大關懷。(陳倩,紅網)
運用示例
動物身上寄托著個人的情感,尊重動物權益,能為個人的溫情留一片棲息地。“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标懹螌Υ龑櫸镓埖挠H昵是其詠物寄情、抒情寫心的表現(xiàn)。當下的例子同樣值得關注:以16萬的高價拍下柴犬“登登”的競買人舒先生,初衷是想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讓登登有一個家,“登登”拍賣成功亦是尊重動物權益的成功。救助深洞中的小狗后,我們點贊幫助小狗的村民和救援隊,也是點贊人性之美和人與動物之間的溫情?!愘?,紅網
(編輯:關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