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梅靈
(福建省福清康輝中學,福建 福清 350300)
初中語文“四元五環(huán)”教學法作為一種本地區(qū)倡導的教學模式,在語文教學中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四元五環(huán)”教學法中的“四元”指:“讀、悟、述、寫”,即讀懂,悟透,表述,寫作?!拔瀛h(huán)”指:導學環(huán)(情境導入)、感悟環(huán)(自學感悟)、探究環(huán)(交流互動)、內化環(huán)(質疑問難)、應用環(huán)(應用拓展)。在課堂教學中每個知識點和教學內容之間連接成環(huán)、一氣呵成,稱為“四元五環(huán)”教學法。本文圍繞初中語文“四元五環(huán)”教學法的研究與實踐,談談該教學法的實施路徑。
教師根據具體教學需要可以靈活安排,可將此環(huán)節(jié)放在課前或課堂中完成。“讀”即讀懂,語文的預習重點在于讀,讀什么?怎么讀?具體做法是教師讓學生帶著教師課前布置的預習問題或教師精心設計的預習導學案認真閱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教師課前根據學生學習的程度差異在導學案中布置不同的預習任務,確保每一個學生的預習都有具體明確的目標,做到有的放矢并以此督促學生養(yǎng)成及時在預習上記錄疑難問題的習慣。首先,學生需要粗略閱讀課文,畫出文中重點(尤其是課下注釋和課后“讀讀寫寫”)的詞語,對自己把握不準或完全陌生的詞語,學生需要掌握這些詞語的讀音和解釋;如果課下注解沒有具體解釋的詞語,則需要學生自己動手查字典并記錄下來;如果是成語典故,則要學生掌握其出處。其次,讀完第一遍后,學生要對這篇文章所寫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屬于記敘文要明確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屬于說明文則要明確說明對象、說明對象的特點;屬于議論文則要明確中心論點、論據、論證方法。然后,學生要逐字逐段仔細閱讀,明確文章由幾個部分組成,每部分的主要內容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并按教師要求一一寫在預習本上。學生要畫出文章中喜歡的語句,試著從重點字詞角度、修辭手法、描寫方法等角度進行賞析,將遇到經過思考仍然無法解決的問題及時記錄下來,帶到課堂上和老師同學共同討論解決。最后,學生要再完整朗讀一遍課文,將預習的內容用文字形式整理出來。
學生在思考閱讀文章過程中遇到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可以用以下幾種方法來進行預習探究:(1)標題聯想法,如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由標題聯想到為什么要寫秋天?發(fā)生什么事?作者要懷念誰?(2)重點內容聯想法,如蕭紅的《魯迅先生二三事》,寫到“我”與魯迅先生交往的哪幾件事情?這些事情表現了魯迅先生什么樣的思想品質?其中又包含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3)疑難問題追問法,如魯迅的《藤野先生》,學生通過熟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后,大多數學生會驚訝地發(fā)現課文前五段的文字描寫根本沒有提到藤野先生,這時教師就可以順勢引導學生思考:魯迅在這幾段文字里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有沒有離題?如果沒有離題,這些內容對于下文描寫藤野先生起到什么作用?在教師這樣連續(xù)的追問之下,課文的重難點全都浮出水面,教師可以再加以引導逐一突破。這樣做既能提高師生課堂的教學效率,又能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也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在預習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試著要求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進行試卷命題的訓練,如,“以所學文章設計一個閱讀理解練習題”,以此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悟”即悟透,是對書本知識的理解運用、“悟”可以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要求學生不僅要做到主動鉆研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還要學會和小組成員進行積極有效的探討。教師在充分研究教材和了解學生實際的基礎上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豐富的材料。學習周敦頤的《愛蓮說》時,教師首先可以引導學生細讀關于蓮花的描寫,試著感受作者對蓮花的無限贊美之情。接著教師再引導學生既要讀出文字的表面意思,又要讀出文字背后的思想,進而理解蓮的植物形態(tài)和象征意義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樣層層思考之后學生就自然而然地感悟到:周敦頤愛蓮花是因為蓮花的品質正好跟他的性情品質相契合,周敦頤愛蓮原來是愛君子的美德。這時教師再讓學生欣賞蓮花圖片,再讀關于蓮花的文字描寫,相信學生會有自己新的感悟和體會。
學習朱自清的《背影》時,教師首先要求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要畫出打動你情感的句子,思考并概括這些句子主要寫了什么內容?教師接著問:文中的兒子是否真切感受到來自父親無微不至的關心和愛?這樣不但加深學生對《背影》這類描寫親情文章的理解和認識,而且也激發(fā)了學生對父母、親人的愛和感激之情。在學習朱德的回憶性散文《回憶我的母親》時,由于文章字數多篇幅比較長,描寫的事情也很多,多數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普遍感到困惑,對文章所寫主要內容及作者思想感情不好把握。這時教師不妨先讓學生默讀全文,試著圈點勾畫出每一個自然段落的關鍵性句子,并嘗試概括各段落所寫的主要內容;然后針對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存在的普遍性的問題,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教師在課堂上進行適當地點撥和及時補充歸納;接著幫助學生理清文章段落層次,引導學生從字面上感受“母親”平凡而偉大的形象;最后再讓學生結合自己平常的生活實際,靜下心來回憶母親曾為自己做了哪些事情?你是否真實感受到來自母親平淡而又深沉的愛?這樣做的意義是讓學生清楚學習語文的意義不局限在對書本知識的學習,還包含著對社會生活、對人生的思考與啟迪。
“述”即表述,教師圍繞導學的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全班展示。課堂活動中小組成員之間分工明確、取長補短,可以最大限度的發(fā)揮集體的力量,有效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教師在課堂巡視過程中點撥強化學生的合作探究。在學習李森祥的《臺階》時可以這樣設疑:你認為文中的父親對臺階的需求是屬于哪一種的需要?進一步引導學生從家庭住房變化的角度談談自己對社會發(fā)展導致的人們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的個人看法。從而把語文延伸到書本之外,給愛學習的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從而讓學生體會讀書的樂趣,了解更多的相關知識,有效地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也再次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教師在課堂中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文本產生自己獨特的見解,對既有結論或他人的觀點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有自己合理的解釋,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如在學習劉禹錫的《陋室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現代觀念審視其中表達的一些內容,引發(fā)學生對課文內容進一步深入思考:你認為生活中自然環(huán)境和生活情境哪個重要?你又是如何看待文章所提到的“陋巷之樂”的美德?請說說你的看法并附上理由。教師應當對學生獨立學習、合作探究、實踐運用等活動及時進行積極的評價,讓學生體驗主動探究獲取知識的成就感和樂趣,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力,明確他們心中的夢想。在學習沈括的《活板》時,教師可以這樣提問:學習完課文,你是否了解活字印刷技術從刻字到印刷的程序,請按先后順序說出來。跟傳統的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技術取得哪些方面的發(fā)展和進步?學生課后利用各種方式和資源收集相關資料,了解我國古代印刷技術的發(fā)展史,并把它們記錄下來在課堂上分享。這樣做不僅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將書本的知識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實現由閱讀到思考再到表達的轉變,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語文課程的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逐漸形成對語文學科濃厚的學習興趣。
本環(huán)節(jié)既是對課堂知識學習探究過程的鞏固,又是對知識學習探究效果的檢驗,同時也在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所學、所思、所想等一一表達出來,通過交流展示、合作學習、共享學習成果,進一步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教師及時對階段所學知識點進行歸納和概括,鍛煉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舉一反三解決類似的問題,并形成自己的能力點。
在學習完李森祥的《臺階》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去努力,既看重學習的結果,也享受學習過程帶給自己的快樂,以此啟發(fā)學生把從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內化為自己努力的內趨力。內趨力是一個孩子自我成長的動力之源。而在學習楊絳的《老王》時,教師則可以從真實的社會情境角度進行道德教育,如關注身邊家境困難的同學或鄰居,對家境貧困的同學或鄰居進行力所能及的幫助、獻愛心等道德實踐,引導學生關心和幫助身邊的特殊群體。新課程標準要求培養(yǎng)學生跨學科學習的能力,強調“拓寬語文學習與運用領域,圍繞學科學習、社會生活中有意義的話題”去開展閱讀、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動。賈平凹在《一棵小桃樹》這篇課文中寫到小桃樹的生長過程遭遇到的各種磨難,教師可以借此啟發(fā)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如此關注和偏愛這棵小桃樹?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發(fā)?實現從書本的學習向社會的學習的轉變,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教學不僅要及時鞏固本課所學知識,還要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提升,語文能力得到發(fā)展,語文學科素養(yǎng)得到增加?!白x萬卷書,行萬里路”,從“用理論來指導實踐”達到“用實踐來檢驗理論”。
“寫”即寫作,寫作是個人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自我表達和他人進行交流的重要方式,寫作能力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經常有意識地結合生活實例,讓學生真實感受到語文學習原來真的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教師應當要求學生爭做生活的有心人,努力把自己平凡的生活與平時所學的文章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學會認真地觀察生活、真實地感悟生活,并仔細跟書本上所學習的文章做比較,從生活中一點一滴地積累寫作素材,并及時記錄下來,經過多次自我修改、教師批改之后,按不同類別裝訂成冊。在學習的不同階段,根據學生接受知識的情況,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安排學生根據課文進行仿寫、改寫、續(xù)寫等專項訓練,通過揣摩別人的人生來反思自己,訓練學生的思維,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習魯迅的《故鄉(xiāng)》時,教師可以通過情境設計讓學生把自己代入課文的情境中,把自己想像成宏兒或水生,然后要求學生續(xù)寫宏兒和水生長大后見面的情景。因為學生經歷了小升初跟同學、朋友的分別,學生們會有千言萬語涌上筆端,此時思念之情必將噴薄而出。學習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課文后,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思考,幫助學生找到寫作的思路和信心:調動你記憶中全部的回憶,看看你是否有過像文中的“我”那樣類似的經歷?年少的你當時又是怎樣克服自己所遇到的困難呢?文中爸爸幫“我”脫險的做法對現在的你又產生怎樣的啟發(fā)?”學生在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并把握作者情感后把自己的經歷用文字表達出來。對于有生活感悟的題材學生可以很容易的進行創(chuàng)作,這樣可以增加其寫作信心。教師還可要求學生養(yǎng)成堅持寫日記的習慣,有計劃地安排學生進行課前5分鐘演講訓練或者朗讀經典美文。語文作為基礎工具學科,通過語文的學習延伸到課外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從而與其他學科發(fā)生關聯,幫助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
綜上所述,筆者在本次課題實踐與探究過程中,發(fā)現初中語文“四元五環(huán)”教學法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在語文教學中能起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切實做到讓學生把在語文課上學到的知識和能力運用到生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