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唐代軍人服色變遷
——兼議唐后期民間戎服風(fēng)尚

2022-03-01 00:17:01劉嘯虎
武陵學(xué)刊 2022年6期
關(guān)鍵詞:軍人

劉嘯虎,李 珂

(1.湘潭大學(xué)碧泉書院·哲學(xué)與歷史文化學(xué)院,湖南 湘潭 411105;2.新疆社會科學(xué)院宗教研究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

唐代軍吏兵士,在軍中身著戎服,逢戰(zhàn)事于戎服之外再加穿甲胄。關(guān)于唐代軍人服色的問題,早年陳寅恪先生在《讀東城父老傳》中即考證出,唐初庶人衣白,士卒衣黃;唐中葉后,士卒衣皂[1]。孫機先生從此說,并進一步理順其演變源流,據(jù)《通典》卷一六九載潘好禮纂《徐有功事跡》中劉志素按語“黑襖子即是武夫之衣”[2]237,認為武后時士兵已經(jīng)衣皂,此后唐代軍服一直沿用此制[3]。黃正建先生則通過研究集中記錄唐代軍裝情況的敦煌文書,指出唐代的軍服顏色其實很不統(tǒng)一,并非只有黑色,其它如白、黃、褐等顏色的軍衣也有不少,而原因尚不清楚[4]。唐代軍人服色究竟為何?“衣黃”“衣皂”與“很不統(tǒng)一”之間,究竟是何關(guān)系?其間存在著怎樣的變化邏輯?其背后有怎樣的深層次原因?對于唐代民間社會又有怎樣的影響?回答以上問題需要延續(xù)前輩學(xué)人的思路,從社會生活史的角度入手。

一、“五采”與“玄黃”并存:唐代前期軍人的服色混雜

“黑襖子即是武夫之衣”這條史料,陳寅恪先生與孫機先生皆有引用。細究其背景,則可挖掘更多信息。武后間,左金吾將軍丘神勣之弟丘神鼎及丘神鼎之子丘晙,被家奴羊羔告發(fā)謀反。謀反的具體罪狀,乃是丘氏父子在家私制“皂襖”,意圖投奔在豫州舉兵反武的越王李貞?!昂谝\子即是武夫之衣”,乃司刑司直劉志素的推案奏告之語。但司刑寺丞徐有功認為無法僅憑“作兩個皂襖”便認定謀反,質(zhì)疑“何以為據(jù)”?他直接指出:“且衣之五采,隨人好尚。武夫一著,豈限玄黃?!盵2]237這里隱含兩點:其一,彼時軍人的戎服還并未完全由黃色換裝為黑色,所以若論“武夫一著”則“玄黃”兩色皆屬正常;其二,“衣之五采,隨人好尚”,武夫也有選擇服色的權(quán)利,而且這顯然是常見情況,即便武夫亦多有“衣之五采”者。這樣的反駁極有說服力。后來劉志素仍堅稱:“(丘神鼎)遂共男晙俱作黑褐襖子,擬充戰(zhàn)服,即明事相應(yīng)接。”[2]237但是明顯已經(jīng)在爭論中處于下風(fēng)。最后經(jīng)過兩輪眾官集議,并更換主管此案的推事使,“準(zhǔn)赦例處分釋放”。武后時期府兵制尚未崩潰,府兵自辦資裝上番服役,其應(yīng)既有自制“玄黃”者,亦有自制“五采”者。一如李方先生通過研究反映西州府兵情況的吐魯番文書《袁大壽等資裝簿》得出結(jié)論:府兵所備衣襪鞋帽等衣裝數(shù)量不等,質(zhì)料不同,種類也不相同,說明衣裝是府兵根據(jù)法令,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濟狀況自行購置[5]。對于有關(guān)唐代軍衣顏色不統(tǒng)一的疑問,這可為一個解答的門徑。

黃正建先生考證,集中記錄唐代軍隊衣裝情況的兩件敦煌文書,所錄時間皆為唐玄宗天寶年間①,其反映的應(yīng)是府兵制崩潰之后募兵的情況;文書所載顏色不統(tǒng)一的軍服都應(yīng)是由官府統(tǒng)一供應(yīng),所以才令人費解。按照正常理解,官府統(tǒng)一供應(yīng)的軍服必然顏色統(tǒng)一,或“玄”或“黃”;而府兵自辦資裝上番服役,才會雜穿“五采”。實際上,府兵制崩潰之后的“募兵”,范圍應(yīng)包含了高宗武后至玄宗時期的“兵募”。如孫繼民先生指出,彼時邊地征行和鎮(zhèn)戍的軍隊主體乃是兵募。兵募名為招募,實際仍具有征點的強制性。不同之處在于,府兵的資裝衣糧和軍行器物須自備,而兵募由官府統(tǒng)一發(fā)放。孫繼民先生認為,兵募的衣資理論上全由官府提供(即所謂行賜、衣賜或賜物),但實際上未必然。一如《唐六典》中所記:“凡天下諸州差兵募,取戶殷丁多、人材驍勇,選前資官、勛官部分強明堪統(tǒng)攝者,節(jié)級權(quán)補主帥以領(lǐng)之。其義征者,別為行伍,不入募人之營。凡軍行器物皆于當(dāng)州分給之,如不足則自備,貧富必以均焉?!盵6]當(dāng)唐廷無力負擔(dān)全部資裝時,兵募須自行負擔(dān)一部分;而且這些自行負擔(dān)的資裝,并非兵募本人獨立承擔(dān),而是由鄉(xiāng)鄰共同承擔(dān),這方為“貧富必以均焉”的本意[7]108-111。

由此觀之,兩件文書所載唐代士兵“被袋”中黑、黃、白、褐等顏色軍衣夾雜,便可以有合理的解釋。其中應(yīng)既有官府統(tǒng)一配發(fā)的戎服(如黑與黃),也有庶民百姓自備的服色(如白與褐)。《新唐書·車服志》載:“士服短褐,庶人以白?!盵8]527唐太宗時薛仁貴從征高句麗,“自恃驍勇,欲立奇功,乃異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張弓,大呼先入,所向無前,賊盡披靡卻走”[9]。其身著的白衣,應(yīng)即是庶民服色。以平民服色上陣,在服色統(tǒng)一(應(yīng)為黃色或黑色)的全軍陣列中自然顯眼,故有“異其服色”之說。孫繼民先生據(jù)此認為,薛仁貴的身份非兵募,而是義征。若為兵募,資裝由官府供給,軍裝顏色應(yīng)統(tǒng)一;而薛仁貴“異其服色”,說明其資裝完全自備[7]122-123。其實即便是義征,亦有可能在軍中領(lǐng)受顏色統(tǒng)一的戎服。薛仁貴為追求“立奇功”的效果,故意“異其服色”,不穿顏色統(tǒng)一的戎服而穿自家的民間白袍上陣。

黃正建先生考證,兩件敦煌文書中的第一件反映戍邊兵士在駐地已有兩年;第二件則反映士兵可能要遠行作戰(zhàn),臨行前動員士兵們就衣物的缺欠自行互相補充調(diào)劑。所以第一件文書中,由于長期穿著和磨損,造成戎服與民服混雜替換的情況實屬正常;至于第二件文書,服裝的互相補充調(diào)劑,更是讓雜色更雜[4]。彼時唐代軍吏兵士的衣裝,應(yīng)既有以“民”的身份自行負擔(dān)的部分雜色“五采”,又有以“兵”的身份由官府供應(yīng)的部分統(tǒng)一“玄黃”。而這一雜色與統(tǒng)一顏色軍服并存的現(xiàn)象,實際折射出唐代府兵制已經(jīng)衰微,募兵制還未確立,“兵”與“民”身份尚有所重疊的過渡形態(tài)。

二、“鬼卒”何以“衣皂”:唐代后期軍人的服色統(tǒng)一

唐代前期軍隊身穿黃色戎服,繼承自隋代傳統(tǒng)。隋文帝即位之初下詔:“今之戎服,皆可尚黃,在外常所著者,通用雜色?!盵10]唐代軍隊著黑衣的傳統(tǒng),則當(dāng)從隋末唐初戰(zhàn)亂而始。武德四年(621)平定王世充,“秦王世民選精銳千余騎,皆皂衣玄甲,分為左右隊,使秦叔寶、程知節(jié)、尉遲敬德、翟長孫分將之。每戰(zhàn),世民親被玄甲帥之為前鋒,乘機進擊,所向無不摧破,敵人畏之。行臺仆射屈突通、贊皇公竇軌引兵按行營屯、猝與王世充遇,戰(zhàn)不利。秦王世民帥玄甲救之,世充大敗,獲其騎將葛彥璋,俘斬六千余人。世充遁歸”[11]5901。這支精銳鐵騎“玄甲軍”是唐太宗勇武與戰(zhàn)績的象征,在唐代應(yīng)與《秦王破陣樂》一樣自有其追溯開國武功的意義。從這個角度考慮,唐代軍隊逐漸以“皂衣”替換黃色,作為軍吏兵士統(tǒng)一穿著的制式戎服,自有其合理性②。

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起,唐玄宗急命入京朝見的安西節(jié)度使封常清赴洛陽募兵。封常清率所募之軍與安祿山戰(zhàn)于汜水,結(jié)果大敗。于是,“敗書聞,帝削常清官,使白衣隸仙芝軍效力。仙芝使衣黑衣監(jiān)左右部軍”[8]4581?!鞍滓隆敝阜獬G灞幌鞴俸竽耸裰?,“黑衣”則指高仙芝重新任命封常清為軍將,以軍人身份繼續(xù)服役??梢姳藭r唐軍確乃“黑衣”?;蛟?,黑衣至少代表著正式的軍人身份。安史之亂中張巡苦守睢陽,“城中矢盡,巡縛藁為人千余,被黑衣,夜縋城下,(令狐)潮兵爭射之,久,乃藁人;還,得箭數(shù)十萬”[8]5536??梢姟昂谝隆痹谔拼衅谝呀?jīng)是普通士兵在戰(zhàn)斗中必須統(tǒng)一穿著的制式戎服。

中晚唐牛僧孺《玄怪錄》記有崔紹因殺貓而遭鬼卒拘傳的靈異故事。這則故事雖然荒誕,卻是當(dāng)時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可以視作認知彼時社會生活的史料。其事在唐文宗“大和八年(834)”,病重的崔紹“將殛之際,忽見二人焉,一人衣黃,一人衣皂,手執(zhí)文帖云:‘奉王命追公?!盵12]3069這一黑一黃當(dāng)有所據(jù),應(yīng)是參照唐代真實形象而虛構(gòu)。這兩名鬼卒的形象,原型應(yīng)是兩名軍吏,蓋因黃衣與皂衣皆是唐代軍人服色③。唐人觀念中,人死后由陽世入陰間須有鬼卒接引,此即唐代詩僧王梵志所吟之“聞道須鬼兵,逢頭即須搦”[13]180。

唐代筆記小說中,來陽間公干的鬼卒多著黑衣。這種描述應(yīng)非僅代表幽冥可怖,實際上很有可能是對唐代(尤其是后期)軍吏兵士統(tǒng)一穿皂色戎服的反映。比如《河?xùn)|記》載:“晉陽東南二十里,有臺駘廟,在汾水旁。元和中,王鍔鎮(zhèn)河?xùn)|時,有里民黨國清者,善建屋。一夕,夢黑衣人至門,謂國清曰:‘臺駘神召汝。’隨之而去?!盵12]2429黑衣人陪伴和指點黨國清為臺駘神修繕廟宇,其扮演的角色正是一方大員身邊的辦事軍吏?!稄V異記》所載“開元中”來陽間拘傳“洛陽令楊瑒”的鬼卒,也是“皂裘”[14]?!队详栯s俎》記“東平未用兵”時夜索“淄青張評事”之命的鬼物,同樣著“皂衣”[15]。《通幽記》中的女奴對韋諷言:“某初死,被二黑衣人引去。”[12]2986《杜陽雜編》言女尼真如事:“肅宗元年,建子月十八日夜,真如所居,忽見二人,衣皂衣。引真如東南而行。”[12]3254《仙傳拾遺》記“寶應(yīng)二年(763)”御史元瑰之妻言:“某日昏然思睡,有黑衣人來,稱司命君召,某便隨去。”[12]179類似記載很多。唐人將有關(guān)真實世界的認識投射到冥界,故鬼卒如彼時人間的軍吏兵士一樣,皆穿黑衣。

黃正建先生指出,唐代軍人服黑,只是指一般正規(guī)邊軍官健,至于禁軍則不受這一限制。如飛騎穿五色袍,神策軍吏還曾穿紫衣等[16]。但是具體而言,唐代中葉以后,《唐會要》多有禁止京畿平民穿著禁軍兵卒式樣服裝的敕令。唐代宗廣德二年(764)三月敕令:“禁王公百吏家及百姓著皂衫及壓耳帽子,異諸軍官健也。”[17]1300唐代宗永泰元年(765)九月,“吐蕃十萬眾至奉天,京城震恐”。于是,權(quán)宦魚朝恩“請索城中,括士民私馬,令城中男子皆衣皂,團結(jié)為兵,城門皆塞二開一”[11]7178。到唐文宗開成元年(836)正月再度下敕:“坊市百姓,甚多著緋皂開后襖子,假托軍司。自今以后,宜令禁斷?!盵17]1301顯而易見,“衣皂”“皂衫”或曰“緋皂開后襖子”,乃是唐代中后期禁軍兵士穿著的制式戎服。

又如,《因話錄》曾言名臣竇易直早年在涇源兵變中的經(jīng)歷:“德宗幸奉天日,公(竇易直)方舉進士,亦隨駕而西。乘一蹇驢,至開遠門,人稠路隘,其扉將闔,公懼勢不可進。聞一人叱驢,兼捶其后,得疾馳而入。顧見一黑衣卒,呼公曰:‘秀才,已后莫忘此情!’及升朝,訪得其子,提挈累至大官,吏中榮達?!盵18]這名守衛(wèi)長安城門的“黑衣卒”顯然是禁軍兵士,可見至少日常情況下中央禁軍的軍吏兵士確實統(tǒng)一身穿“皂衫”,即“開后襖子”的黑色戎服。

至于地方藩鎮(zhèn)軍隊的兵卒服色,情況則比中央禁軍要復(fù)雜。唐末楊行密麾下的“黑云都”,多被視為晚唐藩鎮(zhèn)軍隊中牙兵的代表。《新唐書·楊行密傳》載:“初,行密有銳士五千,衣以黑繒黑甲,號黑云都?!盵8]5453但是并不能據(jù)此肯定唐代后期藩鎮(zhèn)軍隊全面衣皂?!顿Y治通鑒》記楊行密擊敗孫儒之后,“孫儒降兵多蔡人,行密選其尤勇健者五千人,厚其廩賜,以皂衣蒙甲,號‘黑云都’。每戰(zhàn),使之先登陷陣,四鄰畏之”[11]8434。黑云都的兵士并非身穿黑衣再外披甲胄,而是將黑衣穿在甲胄之外,以取視覺上的威懾效果。但如果唐代各地藩鎮(zhèn)軍隊的兵卒皆穿黑衣,則“黑繒黑甲”的黑云都在服色上也就并無特別之處。黑云都士卒的甲胄之下是否著黑衣,不得而知。但《玉堂閑話》載有一則晚唐五代間的靈異故事:

梁貞明甲戌歲,徐州帥王殷將叛。八月二十日夜,月明如晝,居人咸聞通衢隊伍之聲。自門隙覘之,則皆青衣兵士而無甲胄。初謂州兵潛以撲盜耳,俄聞清嘯相呼,或歌或嘆,刀盾矛槊,囂隘閭巷,怪狀奇形,甚可畏懼,乃知非人也。比自府廨,出于州南之東門,扃鍵無阻。比至仲冬,殷乃拒詔,朝命劉尋阝以兵五萬致討,凡八月而敗,合境悉罹其禍。[19]

“青衣”在此可以有多種解釋,或指衣皂,或指衣藍,或泛指顏色偏深的戎服。實際上還是以最后一種解釋最具可能性。而且顏色偏深的戎服顯然與黑色有最大的相似度,即便并非黑色,也會被以黑色視之?!短普Z林》中即言:“唐末士人之衣色尚黑,故有紫綠,有墨紫。迨兵起,士庶之衣俱皂,此其讖也?!盵20]晚唐項斯有名作《長安退將》,詩云:“塞晚沖沙損眼明,歸來養(yǎng)病住秦京。上高樓閣看星坐,著白衣裳把劍行?!盵21]6424邊將退居京師,不再是軍人,故言“著白衣裳”。換言之,其在軍中時當(dāng)“著黑(皂)衣裳”。需要指出的是,無論中央禁軍、黑云都、徐州兵還是長安退將,其統(tǒng)一身著“黑衣裳”的來源在唐代后期都已是軍中配發(fā)。彼時唐代軍隊普遍的募兵制與職業(yè)化趨勢,正是軍隊全面服皂的根源。

再如唐昭宗景福二年(893),流落成德的前盧龍節(jié)度使李匡威陰謀自成德節(jié)度王镕手中奪取其鎮(zhèn),遂趁王镕前來拜會之機“陰遣部下伏甲劫镕”。王镕表示屈服,就在與李匡威“并轡歸府舍”途中,“電雨驟作,屋瓦皆飛。有一人于缺垣中望見镕,镕就之,遽挾于馬上,肩之而去。翼日,镕但覺項痛頭偏,蓋因為有力者所挾,不勝其苦故也。既而訪之,則曰墨君和,乃鼓刀之士也,遂厚賞之”[22]。關(guān)于這位勇救節(jié)帥的墨君和,《太平廣記》引《劉氏耳目記》曰:“真定墨君和,幼名三旺。世代寒賤,以屠宰為業(yè)。母懷妊之時,曾夢胡僧?dāng)y一孺子,面色光黑,授之曰:‘與爾為子,他日必大得力?!壬?,眉目棱岸,肌膚若鐵。年十五六,趙王镕初繼位,曾見之,悅而問曰:‘此中何得昆侖兒也?’問其姓,與形質(zhì)相應(yīng),即呼為墨昆侖,因以皂衣賜之。”[12]1442“屠宰為業(yè)”與“鼓刀之士”全然吻合,“世代寒賤”的墨君和勇救節(jié)度使王镕并非出于一時之義,而是前有王镕的“賜衣”之恩。

王镕以“皂衣”相賜,有兩種可能。第一,他見墨君和“面色光黑”,遂以“昆侖兒”“墨昆侖”相戲,賜之“皂衣”有親切之意。第二,墨君和非但貌似“昆侖兒”,而且“眉目棱岸,肌膚若鐵”,有勇武之相。很有可能王镕所賜的“皂衣”,正是軍人的戎服。如此,既合其相貌膚色,又合其勇武外形。而且,王镕賜之戎服,在墨君和的心中有將自己“收入帳下”之意。所以,墨君和方如此舍命營救王镕。此事堪為唐代后期地方藩鎮(zhèn)軍隊兵卒身著“皂衣”的一件例證。而最重要的是,節(jié)度使“以皂衣賜之”,實際暗示了唐代后期募兵制軍隊的衣糧賞賜發(fā)放和職業(yè)化特性。

三、“皆冠軍士所冠”:唐后期民間戎服風(fēng)尚

關(guān)于唐代軍吏兵士具體的服裝樣式,黃正建先生通過對前揭集中記錄軍隊衣裝情況的敦煌文書進行研究,認為唐代軍人在不披甲作戰(zhàn)時所穿衣服與一般百姓基本相同,都是幞衣衫袍,且所穿的衫襖較短[4]。軍人身著短衫,自然是為便于行動。劉永華先生認為,唐代士兵的服裝有兩種,一種是圓領(lǐng)窄袍,一種是缺胯袍[23]。有論者指出,缺胯襖子衣長至膝,形制為斜領(lǐng)、窄袖、缺胯[24]。缺胯即兩胯之下開叉,便于行走?!缎绿茣ぼ嚪尽费裕骸疤瞥?,賞朱紫者服于軍中,其后軍將亦賞以假緋紫,有從戎缺骻之服,不在軍者服長袍,或無官而冒衣綠。”[8]530貞觀名臣馬周有議:“《禮》無服衫之文,三代之制有深衣。請加襕、袖、褾、襈,為士人上服。開骻者名曰缺骻衫,庶人服之?!苯Y(jié)果,“詔皆從之”[8]527??梢娭吝t在貞觀年間,缺胯衫襖已經(jīng)由武臣軍將的服飾轉(zhuǎn)變?yōu)槊耖g社會流行的百姓服飾。

這涉及到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即唐代各層級軍人的戎服式樣服色對于民間社會的服飾穿著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唐代許多標(biāo)志性的服飾都是由戎服發(fā)展而來。與缺胯衫襖相比,影響更大者無疑是唐代男子普遍采用的幞頭?!洞筇菩抡Z》中記貞觀八年(634)唐太宗對內(nèi)侍言定“進德冠”形制事④:“幞頭起自周武帝,蓋取便于軍容。今四海無虞,當(dāng)息武事。此冠(指進德冠)頗采古法,兼更類幞頭,乃宜常服,可取服。”[25]《周書·武帝紀(jì)》中確有宣政元年(578)周武帝定幞頭戴巾之規(guī)范的記載:“甲戌,初服常冠。以皂紗為之,加簪而不施纓導(dǎo),其制若今之折角巾也。”[26]幞頭最早確乃兵士頭冠,后來逐漸影響到唐代社會風(fēng)尚。

到唐代后期,民間社會因偏好戎服式樣服色所形成的風(fēng)尚更是一度近乎失控,始終禁而不止。不但有前揭禁止民間穿著“皂衫”或曰“緋皂開后襖子”的詔令,更有《東城父老傳》中年邁賈昌的憂慮:“近者老人扶杖出門,閱街衢中,東西南北視之,見白衫者不滿百,豈天下之人,皆執(zhí)兵乎?”[12]3994唐僖宗乾符五年(878),“洛陽人為帽,皆冠軍士所冠者”[8]879。中唐李賀更吟:“軍裝宮妓掃蛾淺,搖搖錦旗夾城暖?!盵21]4397具體而言,唐代后期當(dāng)以搭耳帽和襪頭褲的影響較為鮮明。

五代馬縞《中華古今注》有“搭耳帽”條,云:“本胡服,以韋為之,以羔毛絡(luò)縫。趙武靈王更以綾絹,皂色為之,始并立其名爪牙帽子,蓋軍戎之服也。又隱太子常以花搭耳帽子,以畋獵、游宴后,賜武臣及內(nèi)侍從?!盵27]22前揭長安百姓熱衷于模仿禁軍兵士而頭戴的“壓耳帽子”,恐正是搭耳帽。再如著名的長安惡少年問題:“京師有不肖子,皆著疊帶冒,持梃剽閭里,號‘閑子’?!盵8]5471“疊帶冒”應(yīng)為“疊帶帽”之訛誤,與“壓耳帽子”或曰“搭耳帽”當(dāng)有所關(guān)聯(lián)。至于襪頭褲,其并非褲子,而是一種套在脛部之外、垂于靴子之上的膝褲或套褲。襪頭褲最早為軍士所服用,應(yīng)兼有戎服和護具的雙重效果。前揭《玄怪錄》崔環(huán)為黃衣鬼卒所拘傳,其目睹“袴靴秣頭,佩刀頭,執(zhí)弓矢者,散立者,各數(shù)百人”[28]。足見襪頭褲確是軍士戎服?!侗眽衄嵮浴分?,唐末蔣貽恭“好嘲詠”,因而出名。“蜀中士子好著襪頭褲,蔣謂之曰:‘仁賢既裹將仕郎頭,為何作散子將腳?!盵29]206可見襪頭褲對社會風(fēng)尚影響之深?!侗眽衄嵮浴酚钟洠骸包S寇之后所失已多,唯襪頭褲穿靴不傳舊時也?!盵29]256連黃巢之亂都無法打斷這種穿衣風(fēng)尚的流傳,戎服式樣服色對唐代后期社會的影響到了何等程度,自然可想而知。

結(jié) 語

唐代戎服式樣服色對社會的深刻影響,可與唐前期府兵制時代軍人身著民間之“五采”、后期募兵制時代軍人又統(tǒng)一“衣皂”相聯(lián)系,其背后藏有深意。有論者曾考察唐代民間頭飾的變化,指出唐代民間頭飾的風(fēng)尚與政治局勢的變化關(guān)系密切,唐代頭飾變遷的進程實際投射出唐代政治嬗變的圖景[30]。同樣,唐代軍人服色、戎服式樣與民間風(fēng)尚及唐代社會的關(guān)系也值得深究??傮w而言,唐代前期雖有顏色統(tǒng)一的戎服,但由于府兵制時代的自辦資裝服役,士兵攜自家服飾上番,遂衣著“五采”。及至以兵募為戍邊主體的時期,由于職業(yè)化與募兵制的不充分,兵募仍須自行負擔(dān)一部分資裝,兵士的服色依然無法做到統(tǒng)一,軍中“雜色”與“統(tǒng)一”相混。到唐代后期,隨著募兵制與職業(yè)化的推廣,中央禁軍與地方軍隊皆配發(fā)黑色戎服。軍隊提供衣糧,軍人不再自辦資裝,終于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衣皂”。

由此再來觀察唐代戎服式樣服色對社會的影響,則所見更深。唐代前期雖有朝廷下令由軍戎服飾定為民間服飾的幞頭和缺胯衫襖等,但畢竟屬于政令在社會層面上的執(zhí)行范疇。唐代后期,軍戎服飾對社會的影響脫離了政令執(zhí)行的范疇。民間偏好戎服式樣服色的風(fēng)尚自發(fā)形成,且近乎于失控?;蛟唬拼捌谏杏熊娙擞谲娭兄矫袷綐臃?,唐代后期卻轉(zhuǎn)變?yōu)槠矫癜傩沼谌粘I钪兄娙质綐臃?。前者是因軍士自辦資裝服役而將民間式樣服色帶入軍中,后者則是實現(xiàn)了職業(yè)化和募兵制的軍隊壟斷了武力,不但凸顯出軍戎式樣服色的獨特性,而且令平民百姓將對軍隊的復(fù)雜感情投射到了對戎服式樣服色的穿戴模仿上。唐代軍戎式樣服色對社會的影響背后,實際隱藏的正是唐代軍人身份與軍隊體制的變化,乃至于唐代歷史脈絡(luò)本身的變化。

注 釋:

①其中第一件文書S964可確定為天寶九年與十年,第二件文書P3274有“天寶□年二月”字樣。參見黃正建著《敦煌文書與唐代軍隊衣裝》,載《敦煌學(xué)輯刊》,1993年第1期,第11-15頁。

②“玄甲”之傳統(tǒng)可追溯更遠?!稘h書·衛(wèi)青霍去病傳》記霍去病“元狩六年薨,上(漢武帝)悼之,發(fā)屬國玄軍甲,陳自長安至茂陵,為冢象祁連山。”三國魏晉時,曹丕《廣陵作》亦有“霜矛成山林,玄甲曜日光”之句。但漢魏之“玄甲”,僅言“甲”而不言“衣”,至李世民方有“皂衣”的記載。唐代軍隊“皂衣”自當(dāng)與之有所關(guān)聯(lián)。黃正建先生則指出,唐崇土德,不愿以黃為兵,遂改軍人服黑。參見黃正建著《唐代衣食住行》第40頁,中華書局2013年版。

③再如《玄怪錄》卷二之崔環(huán)故事:“安平崔環(huán)者,司戎郎宣之子。元和五年夏五月,遇疾于滎陽別業(yè)。忽見黃衫吏二人,執(zhí)帖來追?!弊院笪膩砜?,掌管陰司“人礦院”者乃一“軍將”;拘人鬼吏的形象皆為“袴靴秣頭,佩刀頭,執(zhí)弓矢”。所以,其反映的應(yīng)是唐代后期地方司法趨于“軍事化”的情況,“黃衫吏”無疑正是軍吏。相關(guān)研究又可參見廖祖威著《唐代軍法內(nèi)容與性質(zhì)研究》,載(中國臺灣)《中國歷史學(xué)會史學(xué)集刊》2004年第36期,第102頁—104頁;陳宇超著《中晚唐五代軍人主獄論析》,蘇州大學(xué)2018年碩士學(xué)位論文等。

④《新唐書》卷二十四《車服志》亦載:“太宗嘗以幞頭起于后周,便武事者也。方天下偃兵,采古制為翼善冠,自服之。又制進德冠以賜貴臣。”相關(guān)研究可參見馬冬著《唐代服飾專題研究——以胡漢服飾文化交融為中心》,陜西師范大學(xué)2006年博士學(xué)位論文;岳聰著《從唐五代筆記小說看唐人服飾文化特色》,上海師范大學(xué)2012年碩士學(xué)位論文。

猜你喜歡
軍人
軍人母親
祖國我是你的軍人
青年歌聲(2020年8期)2020-09-12 03:10:36
軍人腳上的“路虎”——作戰(zhàn)靴
軍事文摘(2020年24期)2020-02-06 05:56:40
軍人就該這個樣
軍人偽裝效果逆天
中外文摘(2018年7期)2018-03-13 07:46:08
做一名快樂健康的軍人
解放軍健康(2017年5期)2017-08-01 06:27:38
四有軍人歌
軍人的自信
20 世紀(jì)80 年代,軍人仍受青睞
軍人樣子
永新县| 电白县| 浦县| 五大连池市| 工布江达县| 清原| 竹北市| 万山特区| 宁乡县| 彭泽县| 孝义市| 仁化县| 左云县| 乌鲁木齐市| 荥经县| 武强县| 通州市| 日照市| 沙湾县| 锦州市| 沂水县| 临桂县| 富顺县| 囊谦县| 右玉县| 静海县| 临沧市| 增城市| 海门市| 镇宁| 青川县| 宜春市| 景东| 黎川县| 安康市| 桂平市| 宁晋县| 上饶县| 常宁市| 珠海市| 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