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劉超群 ,龍靜
1.南華大學附屬長沙市中心醫(yī)院呼吸內鏡診療中心,湖南長沙 410004;2.南華大學附屬長沙市中心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湖南長沙 410004
呼吸科是一門具有極強操作性、 實踐性要求的臨床學科,同時也是多領域、多系統(tǒng)相互交叉的臨床學科。 所以,臨床上必須重視其培養(yǎng)呼吸科醫(yī)學生的理論知識及臨床操作技能, 提高其臨床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以此保障呼吸科醫(yī)療工作的水平和質量[1-2]。 但是,由于呼吸科疾病種類復雜繁多,部分患者可能存在病情危重且合并其他疾病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的情況,同時部分患者還會存在疑難雜癥,在臨床診斷和鑒別工作中具有較大的難度。 通常而言,多數(shù)臨床實習生都會認為呼吸科理論相關知識相較于其他科室而言具有更加抽象、更加繁雜的特點,體系復雜,難以深入地理解記憶,在學習和實習工作中具有較大的壓力[6]。以往臨床上實施的傳統(tǒng)帶教工作難以解決上述難題,帶教工作的效果難以達到理想水平[7]。 而近年來逐漸應用于臨床帶教工作中的Seminar 教學法能夠有效彌補上述不足,促進和提高了醫(yī)學教學工作的水平和質量。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將2019 年1 月—2021 年12 月期間前來南華大學附屬長沙市中心醫(yī)院呼吸科進行臨床實習的30 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將Seminar 教學法應用在呼吸科的實習教學工作中,以此分析該帶教方法的臨床有效性。 現(xiàn)報道如下。
本研究將42 名醫(yī)學本科實習生納入樣本, 以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中21 名實習生納入常規(guī)教學組,其余21 名實習生納入觀察教學組。 常規(guī)教學組中,男性6 名,女性15 名,年齡為 22~27 歲,平均(24.56±1.46)歲,本科生 17名,研究生4 名。 觀察教學組中,男性7 名,女性14 名,年齡為 22~26 歲,平均(24.23±1.57)歲,本科生 19 名,研究生2 名。 兩組樣本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常規(guī)教學組:采取常規(guī)帶教方法對本組實習生進行教學工作。例如帶教老師帶領實習生查房時要向其詳細講解、分析各種呼吸科的相關疾病,實習生通過科室內講課、自學等途徑進行學習。
觀察教學組:在Seminar 教學法的指導下開展臨床帶教工作。帶教老師需要提前按照教學大綱及相關制度制定好教學任務,在實際教學時要按照提綱向學生講解科室內的重點內容,向學生提出問題,督促實習生組內進行共同探討。 課前預留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討論,深入分析呼吸科的疾病, 給予實習生科室內的典型案例,以病例的特點緊扣教學大綱,突出病例和相關疾病的重點解析。 此外,帶教老師也要共同參與到學生的分析、討論工作中去,積極引導參與感較低的實習生,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預防其喪失臨床學習的興趣。 對實習生而言,首先要自主收集有關呼吸科的疾病資料和信息, 為自己制訂詳細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將組內討論的時間控制在30 min 以內, 發(fā)言的時間控制在10 min 左右, 其他學生可對不完整的內容進行補充。 隨后由帶教老師對實習生的發(fā)言內容進行點評,指出存在的不足之處及重點問題。 最后由帶教老師總結本次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強化學生的記憶。
①對比兩組學生出科時的考核成績。測評工具為科室及生源高校共同制訂的出科試卷,評價內容主要為理論成績、操作成績、綜合成績3 項,每項成績滿分均為100 分,分值與學生素質成正比。
②統(tǒng)計兩組學生對于帶教工作的滿意度。以本科室自主設定的帶教工作評價表為依據,評價內容主要為實習形式是否合理、 是否能夠擴大臨床學習的廣度與深度、是否能夠幫助學生將理論與實際進行結合、是否能夠促進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學習主動性、是否能夠提升學習和工作效果。 該表為百分制,分值>80 分者為很滿意,60~80 分者為滿意,<60 分者為一般,滿意率=(很滿意人數(shù)+滿意人數(shù))/總人數(shù)×100.00%。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 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及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教學組學生對帶教工作的滿意度高于常規(guī)帶教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學生對于帶教工作的滿意率比較[n(%)]
觀察教學組學生出科時的各項考核成績均高于常規(guī)教學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學生出科時的考核成績比較[(),分]
表2 兩組學生出科時的考核成績比較[(),分]
組別 理論成績 操作成績 綜合成績觀察教學組(n=21)常規(guī)教學組(n=21)t 值P 值94.37±2.37 90.37±2.01 5.898<0.001 93.46±2.57 91.25±2.23 2.976 0.004 93.32±2.45 90.75±2.11 3.642<0.001
對于醫(yī)學生而言, 臨床實習工作是其必經的階段。臨床實習能夠促進其學生身份的轉變, 使其盡快適應、成為一名專業(yè)的臨床醫(yī)生[8]。而在該階段內,臨床帶教工作是促進其身份轉變的重要推動力,帶教工作質量的優(yōu)劣也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專業(yè)素質的培養(yǎng)[9]?,F(xiàn)階段,我國臨床上在進行醫(yī)學生帶教工作時仍然以傳統(tǒng)講授式的教學模式為主要方法[10]。 臨床帶教老師、課本、臨床、課堂為該模式的工作中心,學生難以接觸到真正的臨床工作,難以調動學生實習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11]。 醫(yī)學生在該傳統(tǒng)填充式的教學工作模式下往往只能被動學習,嚴重限制了患者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從而對其最終的臨床帶教工作效果產生不良影響[12]。 近年來,我國臨床教學工作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優(yōu)化教學模式,不斷促進國內外醫(yī)學教育工作的交流和互動。 Seminar 教學法正是在該形勢下引入我國臨床教學工作,促進了該項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Seminar 教學法也可稱為討論式教學法,其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題,以促進醫(yī)學實習生的臨床思維能力以及靈活的臨床工作能力為教學目標[13]。Seminar 教學法能夠將教師和學生共同作為工作中心,促進其共同參與臨床工作,轉變了以往教學老師填鴨式教育的現(xiàn)狀。 教師、學生能夠共同參與臨床問題的研究和探討,對其進行多層次、全方位的分析,相互激發(fā)、相互補充,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在實習生-實習生、 實習生-帶教老師間形成雙向互動,將臨床實習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題進行實質性的解決,從而提高實習生的學習能力和專業(yè)能力。因此,在臨床帶教工作中發(fā)展、促進該教學模式對于培養(yǎng)專業(yè)醫(yī)學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4]。 相關研究表明,相較于常規(guī)教學法,將該教學方法應用在呼吸科臨床帶教工作中能夠發(fā)揮出更加顯著的效果,實習生出科時的考核成績以及對帶教工作的滿意度均顯著提高, 有效實現(xiàn)了學生、學校、醫(yī)院的學習和工作目標。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將Seminar 教學法應用在呼吸科的實習教學工作中,以此分析該帶教方法的臨床有效性。 依據臨床研究的結果表明:與常規(guī)教學組的學生相比,觀察教學組學生的考核成績以及對帶教工作的滿意度均更高(P<0.05)。 分析原因可知,Seminar 教學法可以幫助醫(yī)學實習生培養(yǎng)自主思考、積極思考的能力,充分激發(fā)出學生學習的創(chuàng)造性、主動性。 此外,Seminar 教學法不僅要求臨床帶教老師需要具備較高的專業(yè)水準,還能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討論工作中,具備較好的組織協(xié)調功能。 該方法促使實習生參與到教學課堂中,轉變以往傳統(tǒng)的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不斷強化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拓寬其知識面,提升了臨床教學的效果。相較于常規(guī)帶教工作,該項方法的效果更加突出。
綜上所述,相較于常規(guī)帶教工作法,將Seminar 教學法應用在呼吸科的實習教學工作中能夠有效提高實習生的出科成績, 且學生對于帶教工作的滿意度更高,有利于培養(yǎng)實習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 為臨床提供高素質人才,可見該教學方法值得應用在臨床教學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