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玲 史秀娟 王文軍 尚春華 王艾梅
(濟南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 山東濟南 250300)
都市番茄,又稱為口感型番茄,是隨著都市農業(yè)(蔬菜)的興起而逐漸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有機+口感+營養(yǎng)”的適合都市消費群體的一種蔬菜類型,其營養(yǎng)豐富,香味獨特,深受消費者青睞。 都市番茄最適合城市園區(qū)周年栽培, 對都市居民菜籃子的均衡供應發(fā)揮了很大作用。
傳統番茄栽培多為一年兩茬土壤栽培, 但由于生產者一味追求產量, 過度使用化肥、 農藥及催熟劑,使得番茄品質明顯變差,優(yōu)質番茄在市場上非常稀缺。 針對這一狀況,濟南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都市蔬菜組經過研究與探索, 研究推廣了都市番茄一年三茬(冬春茬、夏秋茬、秋冬茬)有機無土栽培模式,從根本上解決了都市番茄的周年供應問題。
都市番茄在加溫設施溫室中生產, 利用可降解育苗缽集約育苗(苗齡45 d),集中安排茬口,一年可安排3 茬,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最大限度的實現了生產的無縫對接。 這種多茬栽培方式的關鍵在于育苗時間的把控,合理精準安排育苗時間,為各茬苗源提供了有力保證。 實踐證明,都市番茄有機無土栽培一年三茬的總產量比傳統番茄一年兩茬的產量增加15%~20%,而且果實品質極佳。
一年三茬為冬春茬、夏秋茬、秋冬茬。 冬春茬和秋冬茬期間需啟動加溫設施, 夏秋茬需啟動風扇等制冷設備。 冬春茬和夏秋茬換茬期間(6 月),要進行一次夏季高溫悶棚消毒。 都市番茄全程施用有機水溶性肥料, 該肥料是通過微生物發(fā)酵技術濃縮而成的含氮、磷、鉀、鈣、鎂、微量元素、氨基酸、海藻酸等的復合型肥料,其營養(yǎng)均衡,吸收后無任何殘留,產品無污染。
冬春茬栽培的關鍵是前期加溫保溫, 后期適當通風降溫。12 月中旬育苗,2 月中旬定植,3 月下旬到5 月下旬收獲,可供清明和“五一”市場。
都市番茄的品種很多,有戴安娜、依琳番茄、玉玲瓏等[1],其含糖量在8%以上,具獨特香味。 根據季節(jié)和茬口來選擇品種, 冬春茬和秋冬茬選擇越冬性好、耐低溫、抗性強的品種,夏秋茬選擇抗熱耐熱抗病品種。
1.2.1 育苗器具的準備 用可降解無底育苗缽 (直徑4.5 cm,高6.0 cm)育苗,優(yōu)點是定植時不需要脫袋,直接放入定植穴即可,秧苗無緩苗期,一段時間后育苗缽自行降解,無環(huán)境污染,而且節(jié)省人力。
1.2.2 育苗基質選擇 選用濟南市魯青種苗有限公司生產的育苗基質,該基質是用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沼渣為原料,通過微生物發(fā)酵和無害化處理而成的營養(yǎng)型基質。 這種營養(yǎng)基質含有大量元素及硼等微量元素,苗期不需再追肥。
1.2.3 種子處理及播種 溫湯浸種,催芽溫度為25~30℃,半數露白即可播種。先將育苗基質灑水淋濕,育苗缽裝入2/3 營養(yǎng)土,下種,覆土0.5 cm,澆水,噴灑惡霉靈預防苗期病害, 然后將育苗缽集中放入平底苗盤,覆膜保濕,放入育苗室管理。
1.2.4 苗期管理 番茄從2 片葉開始花芽分化,5~6 片葉時基本分化完成,所以苗期管理尤為重要。 要嚴格控制溫濕度,出苗前白天溫度控制在25℃、夜間溫度在15℃,不澆水。 出苗后撤除地膜,溫度適當降低,視苗情和基質濕潤程度進行澆水,保持基質見干見濕,以后逐漸加大通風量。 定植前1 周控溫控水,進行蹲苗。
1.3.1 定植槽等設施準備 在溫室內做楔形栽培槽,槽上寬45 cm、下寬30 cm,槽深30 cm,槽與槽間距(過道)90 cm,長依溫室長度而定,槽底及槽間走道鋪塑料膜, 走道上面再覆一層90 cm 寬的黑色編織布,保濕保溫、防草防滑。 按標準安裝水肥一體化裝置。
1.3.2 栽培基質準備 在做好的栽培槽內填充混勻的基質,基質深25 cm,基質由魯青營養(yǎng)基質、蚯蚓糞按5∶1 配制而成。 為保證番茄口感更佳, 每畝施入1 000 kg 豆粕。 試驗證明,魯青營養(yǎng)栽培基質可連續(xù)使用3 茬(6 月高溫滅菌),3 茬過后更換新鮮基質。
1.3.3 定植密度 大小行定植,大行距90 cm,小行距40 cm,株距35 cm,畝栽2 800 株左右。 大小苗分級定植,每池沿苗鋪設2 條滴灌帶,然后覆地膜保濕。
定植后白天溫度保持在25~30℃, 夜間保持在15~20℃。
1.4.1 水肥管理 實行水肥一體化適量施肥, 全程施入有機水溶性肥料。 定植后澆透定植水,結合定植水施入施地康木霉菌, 其主要成分為2 億活孢子/g木霉菌,屬微生物制劑,并添加了改善生長環(huán)境的有益菌群,具保護和治療雙重功效,可預防灰霉病。 采用二次稀釋法,將藥劑用水稀釋后沉降,取上清液進行滴灌,每畝施入3 kg,連施2 次,中間間隔1 周。 第1 穗果坐住后,施入含腐植酸有機水溶性肥料(大量元素型),腐植酸≥30 g/L[2],每畝施8~10 kg;第2 穗果和第3 穗果迅速膨大時, 施親土一號生物能水溶肥[3],每畝用量5 kg,每周2~3 次。 以后每采一次果,都要施入高效生物水溶肥如氨基酸肥料, 提供營養(yǎng), 增強抗性, 提升產量和品質。 每次施肥水前要先滴20 min 的清水, 施肥結束, 再滴20 min 清水清洗管道。
1.4.2 熊蜂授粉 溫室內設有防蟲網, 初花期開始放入熊蜂授粉,將熊蜂(1 箱/畝)放置在通風、防曬處,注意位置和方向(地面與植株頂部的中間位置)。放蜂時門口要用防蟲網遮擋, 避開正午高溫時段,早、晚放蜂。 這種授粉方式可大大降低畸形果率,果實周正、轉色均勻,提高品質和產量,而且省工省力。
1.4.3 整枝、打杈、疏花、疏果、疏葉 單干整枝,第1 穗花序開花時進行吊繩,抹掉第1 穗花下部的所有側芽以減輕養(yǎng)分消耗,在以后的管理中,注意將葉柄處萌發(fā)的小側枝全部清除干凈,只保留1 根主干。 剔除畸形花, 每穗花選留5~6 朵花后疏掉。 一般留5~6 穗果,當第6 穗花出現時,為保證最后一穗果的養(yǎng)分供應,頂部留3~4 片葉后進行摘心。 坐果后,要及時疏果,去掉畸形果,一般每穗留4~5 個果。 當植株生長過旺,還要適當進行疏葉,以利通風透光。 及時清除植株底部老葉、黃葉、病葉,以防消耗養(yǎng)分和傳播病害。
1.4.4 盛果期管理 盛果期處于植株生長的中后期,此期基質持水量掌握在60%左右,白天溫度控制在25℃左右,同時注意通風。 中午溫度過高時可結合地面噴水、空中噴霧及啟動制冷設備進行降溫。 夜間溫度控制在15℃左右,保持晝夜溫差10℃,有利于營養(yǎng)物質的積累。
由于池內營養(yǎng)基質每年都要高溫滅菌消毒,并且基質三茬一換, 棚內全程設置防蟲網和黃色粘蟲板,所以很少發(fā)生病蟲害。 對于一些生理性病害如臍腐病、空心病、畸形果、裂果等可通過栽培措施的改進有效避免。
有機都市番茄的病蟲害防治主要采取農業(yè)防治,如選擇優(yōu)良抗病品種;加強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性;清潔田園,上茬收獲后,徹底清茬,并注意農事操作衛(wèi)生;定植前2 d 高溫悶棚;每年6 月歇茬期間,進行1 個月的高溫悶棚消毒;嚴格控制棚內溫濕度,濕度過大時,及時放風排濕。 對于零星發(fā)生的病害,及時挖掉病株及周圍基質,在病穴內撒入生石灰即可。
都市番茄不同于傳統番茄的激素催熟, 自然完熟時及時分批采收,適合生鮮銷售和本地供應。
5 月下旬育苗,7 月上旬定植,8 月中旬到10 月上旬收獲, 可供中秋和國慶市場。 此茬應選擇耐熱品種, 溫室全程覆蓋遮陽網。 定植前要進行1 個月的高溫悶棚消毒,殺死病菌和蟲卵。 此茬正值夏秋高溫季節(jié),管理的關鍵是溫室內的通風和降溫,將溫室前部棚膜卷起,避雨栽培,溫度控制在30℃以下,必要時啟動制冷設備。 其他管理同冬春茬。
9 月上旬育苗,10 月中旬定植,11 月下旬至2 月上旬收獲,主供春節(jié)市場。 選擇耐低溫品種。 國慶節(jié)之后,氣溫逐漸降低,早晚及時啟動加溫設施,中午高溫期間注意通風灑水降溫。 其他管理同冬春茬。
2021 年國審大豆新品種(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