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秀紅
(郴州市直屬機關幼兒園,湖南郴州,423000)
游戲能激發(fā)幼兒的積極主動性、獨立自主性和思維創(chuàng)造性,讓幼兒獲得重要的成長體驗。有研究表明,3—6歲是腦神經發(fā)育時期,腦神經具有可塑性,與學習類型、發(fā)展敏感期等密切相關,游戲對幼兒大腦的發(fā)育、綜合能力的提升均有重要的意義。[1-2]幼兒園要充分發(fā)揮幼兒的天性,啟迪幼兒的思維,通過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實踐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成長。游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幼兒可通過游戲體驗獲得成長。[3]如今,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推進,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理念已深入人心,為進一步推進課程游戲化,落實“自由、自主、創(chuàng)造、愉悅”的游戲精神,有效地促進幼兒交際能力、組織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動手能力的發(fā)展,幼兒園有必要進行深入的課程游戲化實踐。本文探討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實踐問題及游戲觀察原則,提出基于科學觀察的課程游戲化策略,為提升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實踐提供參考。
目前,課程游戲化是幼兒園必不可少的教育方式,但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實踐還存在很多問題。以郴州市直屬機關幼兒園(以下簡稱我園)為例,筆者通過觀察和分析得知,幼兒園課程游戲化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在課程游戲化實踐中教師要充分結合實際,創(chuàng)設合適的游戲環(huán)境,以便幼兒全身心地投入游戲。然而,在實踐中,由于班級人數多,教師不得不照顧更多的幼兒,不能很好地創(chuàng)設游戲環(huán)境。一些客觀情況也會導致游戲環(huán)境不佳,如幼兒園場地小、設施不完善、道具不足,會使游戲難以開展,既增加了教學難度,又限制了幼兒的想象,使幼兒對游戲失去興趣。
幼兒園游戲應以幼兒為主體,以教師為指導者。然而,在課程游戲化實踐中,有些教師會直接干預、指揮幼兒游戲,直接判斷對錯,使游戲變成教師主導下的游戲。這樣的干預會影響課程游戲化的效果,使幼兒缺乏自主創(chuàng)新的思維,并抑制其主動性。對于不同類型的游戲,教師要有不同的指導方法。針對不同階段的幼兒,教師也要采取不同的干預方式。例如:教師要帶領小班幼兒游戲,激發(fā)幼兒興趣,采用動靜交替的方法讓他們有游戲的興趣;對于大班的幼兒,教師應強調獨立性、鼓勵幼兒之間的合作,盡量減少干涉。教師干預的時機不恰當、干預方式不合理,會使游戲的效果大打折扣。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在資源共享的影響下,很多教師在策劃幼兒游戲時參考的資料多,但缺乏創(chuàng)新,不能因時因地因人策劃游戲,影響游戲質量,這是教師責任意識不強的表現。因此,教師要強化責任意識,分析幼兒的心理,挖掘幼兒的興趣,以高度的責任感實現游戲高質量育人的效果。
上述問題的存在多數是因為教師觀察不到位,觀察視角有偏差,沒有進行科學的游戲觀察所致。觀察是教師了解幼兒游戲、指導幼兒游戲、分析幼兒游戲及改進幼兒游戲的前提,教師作為幼兒游戲的指導者、觀察者,在課程游戲化實踐中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做到全方位、科學有效地觀察,既不過度干涉幼兒游戲,又能保證游戲的安全、有序、高質量。[4]
在幼兒游戲前中后教師均應做好充足的準備,以整體觀察為原則對幼兒游戲進行仔細觀察與分析。在游戲前,應查閱資料,設計各項游戲環(huán)節(jié),檢查游戲道具的準備是否充足,思考游戲是否與生活實際貼合等,并梳理游戲步驟,預測游戲中可能發(fā)生的事情,并做好應對措施。在游戲中,觀察幼兒參與游戲的情況、安全情況、環(huán)境布局對幼兒游戲的影響等,并以指導者和局外人兩重身份的視角觀察游戲全過程。在游戲后,觀察幼兒整體的精神面貌、喜怒哀樂等,并通過傾聽幼兒的交流,了解游戲給幼兒帶來的影響。
每名幼兒都是獨立的個體,教師應該觀察每名幼兒參與游戲的情況,通過對比分析,分析游戲帶給幼兒的不同影響,通過個例觀察了解整體。教師可以從對比分析角度、順序觀察角度、側面觀察角度等進行游戲觀察,通過局部的觀察全面、詳細地了解游戲整體。在游戲前,觀察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了解不積極與特積極的幼兒,以便于在游戲中重點觀察他們的游戲情況。在游戲中,充分觀察每名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參與情況,對幼兒之間的交流方式、矛盾沖突、突發(fā)狀況及解決措施等情況進行深入觀察。在游戲后觀察幼兒是否有主動打掃衛(wèi)生、整理游戲道具等的行為,是否在個別幼兒帶領下其他幼兒能主動、積極地參與游戲。
科學觀察應該貫穿于整個游戲過程,在課程游戲化實踐中,教師應以科學觀察為原則,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與記錄,全面了解游戲對幼兒帶來的影響。直接觀察加間接觀察可以較好地了解幼兒參與游戲的情況,教師可以直接進行游戲觀察,同時學習他人觀察的資料進行間接觀察,以減少觀察差錯,全面了解幼兒游戲情況。
3—6歲的幼兒情緒不太穩(wěn)定,這個年齡段的幼兒經常會將喜怒哀樂表現出來。因此,在游戲中,教師可以關注幼兒的心理,通過觀察幼兒的表情、語言、行為等了解幼兒的游戲情況,通過內外分析、總結歸納了解游戲效果及幼兒在游戲中的收獲。
課程游戲化能夠真正地發(fā)揮教育作用的前提是組織策劃的合理性、科學性,教師只有根據幼兒發(fā)展水平與特點將游戲形式多樣化、生動有趣,才能吸引幼兒的興趣,提高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性,使幼兒在游戲中獲得不同的體驗。[5]教師在設計游戲時,不僅要追求多元化,還要追求合理性。幼兒好奇心強,偏向于用問答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愿望和情感,自主探索能力強,喜歡自主嘗試,教師應充當旁觀者的角色,在游戲中適時給予幼兒幫助,給幼兒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例如,在大班“好吃坊”角色游戲中,幼兒按照自己意愿,自主選擇角色,組建了一個小型吃貨店,分工扮演廚師、收銀員、服務員、消費者。在游戲中,幼兒可以自由選擇感興趣的職業(yè),充分發(fā)揮場景想象空間能力,同時提高交流能力、合作能力。教師合理設計游戲,把游戲與教學融合起來,可以使幼兒在游戲中真感知、真體驗,進而激發(fā)幼兒的興趣與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教師在合理設計游戲的基礎上,在幼兒自發(fā)學習中及時主動地觀察,適時有效地介入,在游戲中捕捉教學契機,可幫助幼兒提煉經驗,逐漸使游戲與教學融合起來,二者相互促進。
幼兒具有好學、好動、好模仿、好游戲的特點,豐富多彩的游戲內容可以讓幼兒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要選取趣味性大、創(chuàng)造力強的游戲內容。游戲作為一種綜合性的實踐活動,其表現形式和表現方式需要多元化,游戲的內容需要豐富多彩,游戲的環(huán)境和材料需要有創(chuàng)新性。[6]教師在選取游戲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幼兒身體素質,不能一味地選擇智力開發(fā)游戲而忽略強健體魄的游戲,不能一味地追求新科技產品游戲而忽略民間游戲,不能一味地指導、支配,而應允許幼兒自主選擇,適當地允許幼兒支配游戲。在整個游戲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理解、支持幼兒自主游戲,讓幼兒相互探索、相互磨合、相互討論,從游戲的概念、結構、特點、價值和組織策略等方面進行觀察與指導。
例如,在我園角色游戲“理發(fā)店”“娃娃醫(yī)院”游戲中,幼兒能借助現有的材料對生活中各類角色進行表現;在區(qū)域活動“我是小小建筑師”“幼兒園里朋友多”游戲中,幼兒能根據已積累的經驗進行拼搭;在STEM課程“好玩的傳聲筒”“糖不見了”游戲中,幼兒能學習到工程、數學、科學、技術等綜合性知識。教師可以制訂每日游戲、每周游戲、每月游戲計劃等,開展跳繩、踢毽子、丟手絹、老鷹捉小雞等傳統(tǒng)游戲,讓游戲內容豐富,充分發(fā)揮游戲內容豐富的優(yōu)勢,提高幼兒的觀察力、分析力、創(chuàng)造力。[7]
幼兒游戲化是將教育理論應用于實踐,不斷修正、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的過程。[8]教師在進行課程游戲化實踐時,要有較專業(yè)的理論知識基礎,同時也要有相應的實踐經驗,充分認識游戲,找準定位,密切聯(lián)系實際,并在實踐中努力創(chuàng)新,制訂出符合社會環(huán)境、區(qū)域環(huán)境的高質量課程游戲。教師需要深度挖掘課程游戲化資料,密切聯(lián)系生活內容,靈活選擇,創(chuàng)造游戲內容,營造出輕松、愉悅的氛圍,設計出有質量、有內容、有教育意義的課程游戲。例如,教師可改變思維,積極創(chuàng)新,結合兒童視角開展線上教研活動。
例如,安吉游戲要求將游戲的主導權交給幼兒,但某些家長認為這是教師的不作為,這體現出課程游戲化的理論和實踐存在沖突。這就需要教師轉變思想,在課程游戲化實踐中,對家長進行教育與指導。教師可邀請部分家長參與游戲,突破原有的教學模式。幼兒更傾向于與比自己大的幼兒玩,因此,在幼兒園游戲設計時,教師可以將大班、中班、小班幼兒組織到一起,開展混齡游戲,大班幼兒帶領中班和小班幼兒一起游戲,加強了不同年齡幼兒之間的互動。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幼兒的責任心,還能提升游戲樂趣以及幼兒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
《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指出,要創(chuàng)設與教育相適應的環(huán)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好的環(huán)境能夠激發(fā)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不由自主地走進、融入游戲。教師要結合游戲的主題、幼兒的興趣愛好構建游戲化活動區(qū)域,根據不同區(qū)域,選擇不同類型的游戲。教師可以動靜結合的方式改造環(huán)境布局,包括室內外環(huán)境、動態(tài)與靜態(tài)環(huán)境等,營造良好的課程游戲化氛圍,設置多樣性、實用性、科學性的游戲區(qū)域,為幼兒發(fā)展提供環(huán)境保障。教師需要深刻領會安吉游戲“放手游戲,發(fā)現兒童”的理念,學會觀察幼兒、尊重幼兒、讀懂幼兒,深入理解課程游戲化內涵,為游戲環(huán)境賦予新的生命力。例如,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時,可以通過收集幼兒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或讓幼兒參與游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這樣既能滿足幼兒的需要,又能提升幼兒的興趣,還能提高他們的合作意識。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不應只追求布局的合理以及環(huán)境的美觀,還應該注重幼兒的生活經驗及興趣。教師可結合幼兒生活,挖掘有意義的民間游戲,巧用區(qū)角創(chuàng)設物質環(huán)境,優(yōu)化游戲環(huán)境,建立起親切、平等、和諧的人文環(huán)境,營造游戲氛圍,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獲得成長。
總之,在課程游戲化實踐中教師的觀察要全面、仔細、科學、合理等,同時,教師也要在觀察的基礎上合理設計游戲,使游戲設計多元化、創(chuàng)新化,還要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模式,在實踐中觀察、探索,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