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錦濤,梁宇婷
(1.山西財經(jīng)大學法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2.天津商業(yè)大學法學院,天津 300134)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會議在中國法治建設歷程中具有劃時代的深遠意義,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全面依法治國工作的指導思想正式誕生。
習近平法治思想回答了新時代“為什么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重大問題,是一個內(nèi)涵豐富、邏輯嚴密、鞭辟入里的法治思想理論體系。在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要重點抓好的工作提出了十一個要求,這些要求共同構(gòu)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十一個堅持”: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zhí)政;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統(tǒng)籌推進國內(nèi)法治和涉外法治;堅持建設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zhì)法治工作隊伍;堅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shù)”[1]。這“十一個堅持”對當前以及今后的法治新進路做出了系統(tǒng)性、全方位的科學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必須統(tǒng)籌兼顧、把握重點、整體謀劃。”[2]因此,習近平法治思想具有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自成體系。
本文認為先秦法家思想作為習近平法治思想源流之一的理論根據(jù),得益于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高度重視與發(fā)掘。早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提出之前,習近平外交思想、生態(tài)文明思想、強軍思想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jīng)濟思想便折射出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光輝。明朝思想家王陽明創(chuàng)立了陽明心學,其核心乃“知行合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為行,知決定行”。習近平總書記深受啟發(fā),認為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的“知行合一”正是解決當代國際戰(zhàn)略合作與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不二法門?!兜赖陆?jīng)》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3]中國傳統(tǒng)哲理思想的精華“天人合一”恰如其分地為中國當代以及未來指出了一條明路,新時代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六項原則”無一不體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要義?!秾O子兵法·軍行篇》曰:“昔之善戰(zhàn)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盵4]“兵圣”孫子早在《孫子兵法》中便提到了先強大自己再與敵人爭鋒的強軍戰(zhàn)略?!耙磺泄ぷ鞫急仨殘猿謶?zhàn)斗力標準,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5]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明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yōu)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盵6]漢代桓寬在《鹽鐵論》中寫道:“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世而制?!盵7]賢明聰慧之人往往審時度勢,求真發(fā)展。習近平總書記結(jié)合當前國際形勢與國內(nèi)市場經(jīng)濟現(xiàn)狀,將先賢智慧運用于當今經(jīng)濟工作中,提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jīng)濟思想,主張“觀大勢、謀全局、干實事”[8],推動經(jīng)濟事業(yè)繁榮發(fā)展。2014年10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我國古代主張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禮法合治、德主刑輔,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國先治吏,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9]
當今中國正值發(fā)展改革的關鍵時刻,全面依法治國的步伐逐漸加快,人民群眾對實現(xiàn)法治中國、法治社會、法治政府一體化的期望之高前所未有,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使命的完成滿懷信心。習近平法治思想依托于新時代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偉大實踐,并為繼續(xù)加強全面依法治國指明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只有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從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中探索適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同時借鑒國外法治有益成果,才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夯實法治基礎?!倍惹胤易鳛橹袊鴼v史上以推行改革變法而著稱的學派,曾有力推動中華法治文明的進程,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寶庫中熠熠生輝。因此可以認為,先秦法家思想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源流。
戰(zhàn)國時代,百家爭鳴,盛況空前。法家作為諸子百家之一,是中國歷史上以法治為核心思想的重要學派?!稘h書·藝文志·諸子略》載:“法家者流,蓋出于理官”[10]。法家思想最早可追溯于夏商時期的理官[11],即輔佐國王的司法官吏,后又經(jīng)過商鞅(“尚法派”)、申不害(“術治派”)、慎到(“勢治派”)等思想家、改革家的推動,再由戰(zhàn)國末年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韓非將前人學說加以總結(jié)、綜合,集法家之大成,最終“定法”。習近平法治思想對先秦法家思想的繼承發(fā)展也體現(xiàn)在了“尚法派”“術治派”“勢治派”這三個方面:
1.從“人性論”到“依法治國”
在中國古代哲學中,關于人性的討論屢見不鮮,可總結(jié)為以孟子為代表的性善論、以荀子為代表的性惡論、以世碩為代表的性有善有惡論以及以告子為代表的性無善惡論等。商鞅作為前期法家“尚法派”的典型代表,推崇性惡論,主張“名利之所湊,則民道之”[12]67,強調(diào)人性的好利惡害,并將性惡論的思想貫穿于變法治國的觀念始終?!渡叹龝ぞ计分忻鞔_提出:“明王之治天下也,源法而治,按功而賞?!盵12]185因此,“尚法派”認為,正因為人性本惡,治理國家必須排斥道德教化,而應當以法令的形式定紛止爭、齊眾使民,堅持律法的權威性,嚴格依法辦事。習近平法治思想吸納了先秦法家思想“依法治國”“依令治國”的理念,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一項戰(zhàn)略方針和戰(zhàn)略目標。張文顯指出:“習近平法治思想具體包括一個統(tǒng)領概念、一組理論綱要和一套法理體系。”[13]這個統(tǒng)領概念便是全面依法治國。習近平法治思想在繼承“尚法派”主張的同時賦予了“尚法派”法治思想的當代新活力,將《商君書·開塞篇》中提到的“王道有繩”理論[12]80加以升華,運用法治維護國家主權與人民利益,使法治深入人心,努力實現(xiàn)全面依法治國,保障國家的長治久安。
2.從“觀俗立法”到“實事求是”
《商君書·算地篇》云:“故圣人之為國也,觀俗立法則治,察國事本則宜。不觀時俗,不察國本,則其法立而民亂,事劇而功寡。”[12]72商鞅認為,有才能的統(tǒng)治者治理國家應當先考察國情、社情、民情,再根據(jù)考察結(jié)果制定法律與相關國策,如此這般,國家的根基才能堅如磐石。習近平法治思想繼承了“尚法派”思想,歸納總結(jié)并發(fā)展了“觀俗立法”的思想主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立足我國國情,從實際出發(f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既與時俱進、體現(xiàn)時代精神,又不照抄照搬別國模式。”[14]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是古今治國理政的科學戰(zhàn)略,不論是商鞅的“觀俗立法”,還是東漢史學家班固的“修學好古,實事求是”,抑或是明朝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再到當代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15],實事求是的法治思想是正統(tǒng)法治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法治進路的精神血脈。
3.從“刑無等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商君書·賞刑篇》:“所謂壹刑者,刑無等級,自卿相將軍以至大夫庶人,有不從王令、犯國禁、亂上制者,罪死不赦?!盵12]142“刑無等級”思想是商鞅法治思想的精華所在,在當時的封建專制制度下具有很大的進步性。商鞅認為,刑罰應當不辨親疏、尊卑,一斷于法,嚴格依照“鐵律”執(zhí)法,推翻了奴隸制社會的貴族專權,主張除君主外,所有人無論貴賤都須嚴格守法,違法者必須得到懲罰。商鞅的“刑無等級”思想是有限制的平等原則的雛形,后世經(jīng)過繼承發(fā)展與修正,成為近現(xiàn)代意義上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習近平法治思想強調(diào)司法公正和司法平等,堅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16],既繼承了“刑無等級”思想中的摒棄貴族的法律特權,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打擊徇私枉法行為,又發(fā)展了“刑無等級”思想,強調(diào)全民守法,堅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使部分人民群眾的特權思想削弱直至消失,主張立法的分配正義與司法的平均正義,發(fā)揚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
術是申不害學術思想的標簽,這幾乎已經(jīng)成為學術史上的通識與常識[17]。申不害認為,“術”分為“陽術”和“陰術”,二者都是君主管理群臣的方法[18]?!瓣幮g”即爾虞我詐,玩弄權術,而“陽術”則是融道法二家的、具有一定進步意義的行政管理技術?!渡曜印ご篌w篇》:“明君如身,臣如手;君若號,臣如響。君設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詳;君操其柄,臣事其常?!盵19]申不害認為,君主應從根本上建立起治國之道和理政綱要,再交由臣下具體落實,就能掌握好國脈。申不害在“法治”的前提下,推行“術治”,按照“術治”的思想大力整頓官吏隊伍,加大對官吏的考核、獎懲和監(jiān)督力度,提高國家的行政效率。習近平法治思想受“陽術”影響,深知治國理政應當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2015年2月2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開班儀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指出,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shù)”。他指出:“黨的建設的經(jīng)驗證明,要加強黨內(nèi)監(jiān)督和紀律建設?!盵20]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離不開依據(jù)憲法和法律具體行使國家立法權、司法權、執(zhí)法權與行政權,離不開領導干部強化法律理論學習,提升法律素養(yǎng),成為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表率。
《慎子·威道篇》:“圣人之有天下也,受之也,非取之也。百姓之于圣人也,養(yǎng)之也,非使圣人養(yǎng)己也。”[21]3慎到認為,圣人統(tǒng)治天下的權力,并非自己竊取,而是接受了人民群眾的重托,代表人民群眾治國理政?!傲⑻熳右詾樘煜拢橇⑻煜乱詾樘熳右病盵21]3,慎到拋棄了“天生圣人,作君作師”[22]的傳統(tǒng)學說,以民意和法律為治國理政的大前提,主張君主一心為公,立法、司法、執(zhí)法以百姓安居樂業(yè)為目的,強調(diào)百姓越支持,“權勢”越大,形成了當時別具一格的“權勢集中論”。慎到尚法重勢的思想散發(fā)著民主的光輝,對后世歷代帝王的治國之策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中心,強調(diào)“民為邦本”[23]“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24],堅持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保護人民,推動全民守法,形成社會法治信仰,將立法權、司法權、執(zhí)法權、監(jiān)督權交到人民手中,以人民群眾的福祉為根本歸宿,“把體現(xiàn)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25],真正實現(xiàn)“人法相維,上安下順”[26],將“人民”二字貫穿探求法治進路戰(zhàn)略的始終。因此,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在于人民性,人民性即“權勢集中論”的新時代內(nèi)涵。
《韓非子·五蠹》:“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盵27]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子認為,治國理政無須遵循經(jīng)書典籍的繁文縟節(jié),而是應用法律來教育民眾。他強調(diào)依法治國理政的重要性,將法治上升到了國本地位。法律應被積極公開并主動普及給民眾,使民眾充分了解律令,如此既有助于君主政策的落實,又有助于培養(yǎng)民眾重法、尚法的法律理念。在“以法為教”思想的主導下,韓非子主張高效普法,命令主管法令、執(zhí)行法令的官吏回答民眾提出的問題,這既使官員檢驗自己的為官品格和從政經(jīng)驗,直接面對治域中的百姓,主動回應百姓關切,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實現(xiàn)造福百姓的人生追求,又有判例法色彩,起到了一定的預防和教化作用。習近平法治思想繼承發(fā)展了“以法為教”的法家思想,堅持立法透明化,強調(diào)貫徹落實《憲法》的人民主權原則,既讓人民群眾了解立法動態(tài),及時進行民意信息反饋,使社會公眾廣泛參與到立法工作中,提升立法的科學性,又有利于公眾對公權力的制約監(jiān)督,提升大眾的社會責任感與主體意識。同時,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構(gòu)建“陽光司法”體制,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jiān)督權,努力實現(xiàn)司法公開領域全覆蓋、司法公開形式多樣化、司法公開數(shù)據(jù)應用廣[28]的司法目標。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指出:“普法工作要在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特別是要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斷提升全體公民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yǎng)?!盵20]因此,在立法公開、司法透明的前提下,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循序漸進實現(xiàn)全民守法,夯實全民依法治國的根基,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義之一。
習近平法治思想內(nèi)涵極為豐富,對其思想源流的研究極具當代法治價值。習近平總書記曾言:“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盵29]習近平法治思想沉淀了中華傳統(tǒng)法治理論的歷史精華,借鑒了先秦法家思想對當代法治進路的有利方面,具有極為深厚的法律文化底蘊,凸顯了我國數(shù)千年悠久的法治文明,使全面依法治國的實踐彰顯出大國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