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英,李 強,嚴立恒,張白玉,楊 胡,付 萍,孫珊珊,顏其貴
(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 動物醫(yī)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0)
銅綠假單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PA)也稱綠膿桿菌,是一種重要且常見的條件性人獸共患致病菌。該菌是醫(yī)院內(nèi)獲得性感染的三大主要病原菌之一,如囊性纖維化肺(CF)[1]、艾滋病HIV[2]及燒傷[3]等患者都是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一旦形成生物膜,更是難以根除[4]。該菌一般不會引起健康機體發(fā)病,而是在人體防御能力受損時乘虛而入。此外,銅綠假單胞菌是林麝化膿性肺炎的主要病原體之一[5]。
林麝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主要分布在陜西省和四川省。由于過度狩獵、棲息地破壞以及缺乏科學管理等原因,導致林麝的種群數(shù)量呈下降趨勢。從1950年前后開始人工繁殖林麝,由于化膿性疾病導致林麝的大規(guī)模繁育出現(xiàn)困難[6]。目前,該病的治療仍采用傳統(tǒng)抗生素。但是大量使用抗生素會促進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性增強,導致其治療難度增加。銅綠假單胞菌產(chǎn)生的毒力因子主要包括胞外蛋白酶(降解宿主分泌的介質(zhì),逃避宿主的防御機制[7-8])、胞外多糖(抵抗宿主細胞的吞噬作用和氧化應激,加強該菌對宿主細胞表面的黏附[9])、內(nèi)毒素(脂質(zhì)A結(jié)合TLR4-MD2,賦予對補體殺傷和陽離子抗微生物肽的抗性[10])、膿青素(促進鐵的螯合作用[11])、外毒素A(導致宿主蛋白質(zhì)生物合成失活[12])和綠膿菌素(pyocyanin,PYO)等。PYO是銅綠假單胞菌分泌的次級代謝物吩嗪之一,也是該菌特有的毒力因子。PYO不僅能促進生物膜的形成,也能誘導氧化應激引起宿主細胞損傷[13]。90%~95%的銅綠假單胞菌分離株都能分泌綠膿菌素[14]。本實驗室從因化膿性肺炎死亡的林麝肺中分離出2株銅綠假單胞菌,其中1株不分泌綠膿菌素命名為ZP-1株;1株分泌綠膿菌素命名為BX-1株。為了更好地研究這2株表型差異的銅綠假單胞菌導致林麝化膿性肺炎的差異性,本研究比較其在體外的毒力因子表達,并且建立了接近于臨床的小鼠急性、慢性肺部感染模型,旨在為林麝化膿性肺炎的治療與防控提供依據(jù)。
1.1.1 供試菌株 銅綠假單胞菌林麝源分離株BX-1株(分泌綠膿菌素)和ZP-1株(不分泌綠膿菌素),均由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院微生物與免疫實驗室分離鑒定并保存。
1.1.2 試驗動物 120只CD-1小鼠,6周齡,雌性,體質(zhì)量25 g/只,購于成都達碩實驗動物有限公司。
1.1.3 主要試劑 彈性蛋白-剛果紅(elastin-Congo red,ECR)、偶氮酪蛋白、礦物油,購于Sigma-Aldrich公司;小鼠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1(IL-1β)酶聯(lián)免疫分析試劑盒,購于江蘇酶免實業(yè)有限公司;Mouse IFN-gamma ELISA Kit,購于杭州聯(lián)科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紅細胞裂解液,購于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96孔板,購于康寧公司;高碘酸、檸檬酸、硝酸銀,購于成都市科隆化學品有限公司;瓊脂糖,購于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10%多聚甲醛固定液,購于武漢賽維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1.4 儀器設備 旋轉(zhuǎn)蒸發(fā)儀(RE52CS-1),購于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磁力攪拌器(SH-3),購于北京市光明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倒置顯微鏡(TS100),購于Nikon;低溫組織研磨儀(KZ-Ⅲ-F),購于武漢賽維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動細胞計數(shù)儀(RWD-C100),購于瑞沃德公司;多功能酶標儀(VARIOSKAN LUX),購于Thermo。
1.2.1 上清液制備 將ZP-1和BX-1單菌落接種于LB液體培養(yǎng)基,置于37 ℃恒溫搖床中培養(yǎng),測定24 h培養(yǎng)物的OD600,并用培養(yǎng)基將其OD600調(diào)成一致。將菌液在4 ℃、12 000 r/min離心20 min,取上清液并用0.22 μm無菌過濾器過濾,-20 ℃凍存?zhèn)溆谩?/p>
1.2.2 毒力因子檢測 胞外蛋白酶LasA和LasB:參考Das等[15]的方法,測定ZP-1株和BX-1株上清液中的LasA和LasB活性。
胞外多糖EPS:將1 mL上清液與2.2倍體積的冷凍無水乙醇混合,-20 ℃下孵育1 h后,于4 ℃下3 500 r/min離心20 min。將含有EPS的沉淀溶解在無菌水中,采用苯酚-硫酸法[16]測定胞外多糖EPS含量。
鼠李糖脂:參考Rasamiravaka等[17]的方法,測定ZP-1株和BX-1株上清液中的鼠李糖脂含量。
膿青素:參考Adonizio等[18]的方法,測定ZP-1株和BX-1株上清液中的膿青素含量。
脂多糖LPS:參考Hitchcock等[19]的方法,提取ZP-1株和BX-1株的脂多糖LPS,并采用Tsai[20]的方法對LPS提取物染色。
1.3.1 小鼠急性肺部感染模型的建立 (1)菌懸液的制備。采用LB液體培養(yǎng)基,將ZP-1株和BX-1株置于37 ℃恒溫搖床中振蕩培養(yǎng)過夜,再按照1∶100的體積比重新接種于新鮮LB液體培養(yǎng)基繼續(xù)培養(yǎng);菌液以3 000g離心10 min,收集菌體后用無菌的體積分數(shù)0.9% NaCl溶液洗滌3次;最后使用分光光度計調(diào)整菌液濃度為4×104CFU/μL。
(2)氣管插管滴注。小鼠腹腔注射250 μL體積分數(shù)0.75%戊巴比妥鈉溶液麻醉后,利用無創(chuàng)式氣管插管的方法,將22 G留置針插入氣管,向試驗組(ZP-1組和BX-1組)小鼠滴入制備好的菌懸液,對照組小鼠滴入無菌PBS。滴注完成后,轉(zhuǎn)動小鼠身體1 min左右,使菌液在肺部均勻分布。最后將小鼠置于溫暖干凈的鼠籠內(nèi),恢復清醒。試驗組(ZP-1組、BX-1組)以及對照組各接種10只小鼠。該試驗獨立重復3次。
1.3.2 小鼠慢性肺部感染模型的建立 (1)慢性感染包埋株的制備。采用胰酪胨大豆肉湯培養(yǎng)基(TSB),將ZP-1株和BX-1株置于37 ℃恒溫搖床中培養(yǎng)過夜,按照1∶10的體積比重新接種于新鮮的10 mL TSB中培養(yǎng)至OD600為0.8~1.2時,2 700 r/min離心15 min,收集細菌菌體;用1 mL PBS重懸菌體,并充分混勻后加入9 mL未凝固的胰酪胨大豆瓊脂糖培養(yǎng)基振蕩混勻,緩慢倒入含有150 mL礦物油的錐形瓶中,500 r/min旋轉(zhuǎn)錐形瓶6 min;將錐形瓶置于冰水浴中繼續(xù)轉(zhuǎn)動35 min后靜置20 min;將靜置后的上層液體倒入50 mL離心管中,于4 ℃、2 700 r/min離心5 min;移去上油層,用無菌PBS清洗,于4 ℃、2 700 r/min離心5 min,反復清洗、離心直至管內(nèi)的瓊脂球呈肉眼可見的憑自重下落,最后加20~30 mL無菌PBS重懸。吸取少量重懸液于孔板內(nèi),通過倒置光學顯微鏡觀察其形態(tài)與大小。取500 μL制備好的試驗組(ZP-1和BX-1)包埋株進行無菌勻漿,用無菌PBS進行10倍梯度稀釋后涂板,調(diào)整試驗組包埋株濃度為4×104CFU/μL,對照組包埋株做無菌檢驗。
(2)模型建立。按1.3.1節(jié)(2)的方法,將瓊脂糖包埋株遞入小鼠肺中。試驗組(ZP-1組、BX-1組)以及對照組各接種20只小鼠。該試驗獨立重復3次。
1.3.3 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的制備 腹腔注射過量的戊巴比妥鈉溶液對小鼠實施安樂死。待小鼠死亡后,固定小鼠,用1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0.8 mL預冷的生理鹽水,通過連接留置針軟管注入小鼠氣管內(nèi),反復抽吸3次,抽出液體放入無菌離心管中,回收率應大于80%。將所得BALF均勻混合后,于4 ℃、1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80 ℃保存?zhèn)溆?;沉淀用于后續(xù)的白細胞計數(shù)。
1.3.4 肺組織銅綠假單胞菌殘留數(shù)評估 小鼠肺泡灌洗完成后,取100 μL BALF涂板。然后取小鼠肺臟放入組織研磨管,使用低溫研磨機充分研磨,研磨液于4 ℃、1 5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進行10倍稀釋涂板。小鼠肺臟的總細菌負荷量由BALF總細菌數(shù)和組織總細菌殘留數(shù)組成。
1.3.5 白細胞計數(shù) 用500 μL體積分數(shù)0.9% NaCl溶液重懸BALF離心后的沉淀,并取10 μL充分混勻后的重懸液用細胞計數(shù)儀計數(shù)。若離心后有紅色沉淀,采用紅細胞裂解液將紅細胞完全裂解后再進行白細胞計數(shù)。
1.3.6 細胞因子含量檢測 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ELISA)的方法[21],測定BALF中的細胞因子干擾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白細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
1.3.7 病理組織學觀察 取安樂死14 d后的試驗組(ZP-1組和BX-1組)以及對照組小鼠肺組織,放入體積分數(shù)10%多聚甲醛固定液中固定。待組織固定完全后,經(jīng)過脫水、石蠟包埋、漂片、攤片和烘片后進行蘇木精-伊紅H&E染色、鏡檢。
采用SPSS 20.0軟件以及GraphPad Prism 7.00軟件處理試驗數(shù)據(jù)并作圖,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或t檢驗進行不同組間比較分析。檢驗水平α=0.05。
由表1可知,BX-1株的胞外蛋白酶LasA和LasB活性略高于ZP-1株,但二者差異不顯著(P>0.05);ZP-1株的胞外多糖EPS含量顯著高于BX-1株,而鼠李糖脂含量卻顯著低于BX-1株(P<0.05);ZP-1株的膿青素含量顯著高于BX-1株(P<0.05)。
表1 銅綠假單胞菌ZP-1和BX-1株體外毒力因子表達量的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in vitro virulence expression of ZP-1 and BX-1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由圖1可見,ZP-1和BX-1株的LPS均具有O-抗原,屬于平滑性LPS,這與其在固體培養(yǎng)基上的菌落特征相符;但其在核心多糖處的結(jié)構(gòu)具有明顯差異。
圖1 銅綠假單胞菌ZP-1和BX-1株脂多糖結(jié)構(gòu)對比Fig.1 Comparison of lipopolysaccharide structure of ZP-1 and BX-1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2.2.1 小鼠肺組織銅綠假單胞菌殘留數(shù) 急性肺部感染時,ZP-1組小鼠肺組織銅綠假單胞菌殘留數(shù)略高于BX-1組,但二者差異不顯著(P>0.05);隨著感染時間延長,兩組小鼠肺組織銅綠假單胞菌殘留數(shù)均降低;對照組未檢出銅綠假單胞菌(圖2-A)。慢性肺部感染時,隨著感染時間的延長,ZP-1和BX-1組小鼠肺組織銅綠假單胞菌殘留數(shù)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趨勢;在感染的第3天,ZP-1和BX-1組的銅綠假單胞菌殘留數(shù)差異顯著(P<0.05);對照組未檢測出銅綠假單胞菌(圖2-B)。綜上所述,隨著感染時間的延長,無論是急性肺部感染還是慢性肺部感染,小鼠肺組織銅綠假單胞菌殘留數(shù)均逐漸減少。
A.急性感染;B.慢性感染A.Acute infection;B.Chronic infection圖柱上標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同一時間不同組間差異顯著(P<0.05)。下同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same below圖2 小鼠急性和慢性肺臟感染模型中的銅綠假單胞菌殘留數(shù)Fig.2 Residual number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 acute and chronic lung infection models in mice
2.2.2 小鼠BALF中的白細胞總數(shù) 急性肺部感染時,ZP-1組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細胞總數(shù)高于BX-1組,但二者差異不顯著(P>0.05);隨感染時間延長,ZP-1和BX-1組小鼠BALF中白細胞總數(shù)均有增加;與對照組相比,ZP-1和BX-1組小鼠BALF中白細胞總數(shù)均顯著增高(圖3-A)。慢性肺部感染時,BX-1和ZP-1組小鼠BALF中白細胞總數(shù)的變化趨勢相似,均呈先降低再趨于穩(wěn)定的變化趨勢;除感染第3天外,其余感染時間段ZP-1組小鼠BALF中白細胞總數(shù)顯著高于BX-1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小鼠BALF中白細胞總數(shù)除在接種的第1天略有升高外,其他感染階段無明顯異常;與對照組相比,ZP-1和BX-1組小鼠BALF中白細胞總數(shù)均顯著增高(圖3-B)。綜上所述,隨著感染時間的延長,小鼠急性感染時BALF中白細胞總數(shù)呈上升趨勢,而慢性感染時則相反。白細胞的明顯增高表明接種感染性包埋株后,引起了小鼠肺部持續(xù)性炎癥的發(fā)生。
A.急性感染;B.慢性感染A.Acute infection;B.Chronic infection
2.2.3 小鼠BALF中的細胞因子含量 利用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試驗組(ZP-1組和BX-1組)和對照組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免疫炎性因子IL-1β、IL-6和IFN-γ含量的變化,結(jié)果見圖4~6。 由圖4可知,急性感染階段,隨著感染時間的延長,試驗組小鼠BALF中IL-1β含量呈下降趨勢。感染12 h時,ZP-1組小鼠BALF中IL-1β含量高于BX-1組;感染24 h時,ZP-1組小鼠BALF中IL-1β含量略低于BX-1組,但二者差異均不顯著(P>0.05);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小鼠BALF中IL-1β含量顯著升高。慢性感染階段,隨著感染時間的延長,試驗組小鼠BALF中IL-1β含量呈逐漸升高的趨勢,對照組小鼠BALF中IL-1β含量呈下降趨勢。除感染后第14天外,其余感染時間ZP-1組小鼠BALF中IL-1β含量均高于BX-1組;試驗組小鼠BALF中IL-1β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除感染第3天外)。
A.急性感染;B.慢性感染A.Acute infection;B.Chronic infection
由圖5可知,急性感染階段,隨著感染時間的延長,試驗組小鼠BALF中IL-6含量略有降低。感染12 h時,ZP-1組小鼠BALF中IL-6含量顯著高于BX-1組;感染24 h時,ZP-1組小鼠BALF中IL-6含量顯著低于BX-1組(P<0.05);與對照組相比,感染的各個時期試驗組小鼠BALF中IL-6含量均顯著升高(P<0.05)。慢性感染階段,隨著感染時間的延長,試驗組小鼠BALF中IL-6含量逐漸升高,對照組小鼠BALF中IL-6含量逐漸降低;除感染第14天外,ZP-1組小鼠BALF中IL-6含量均高于BX-1組;與對照比相比,感染各個時期試驗組小鼠BALF中IL-1β含量均顯著升高。
A.急性感染;B.慢性感染A.Acute infection;B.Chronic infection
由圖6可知,急性感染階段,隨著感染時間的延長,小鼠BALF中IFN-γ含量逐漸降低;感染12和24 h,ZP-1組小鼠BALF中IFN-γ含量均高于BX-1組,其中感染12 h時二者差異不顯著,感染24 h時二者差異顯著(P<0.05);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小鼠BALF中IFN-γ含量均顯著升高。慢性感染階段,隨著感染時間的延長,試驗組小鼠BALF中IFN-γ含量逐漸降低,對照組小鼠BALF中IFN-γ含量無明顯異常;同一感染時期ZP-1組和BX-1組小鼠BALF中IFN-γ含量差異不顯著(P>0.05),但二者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2.2.4 小鼠肺臟組織病理學觀察 從小鼠急性感染后24 h的肺組織病理切片結(jié)果(圖7)可以看出,ZP-1組和BX-1組均有明顯的宿主損傷以及炎癥浸潤;大面積肺泡壁增厚,肺泡腔狹窄,可見大量粒細胞、紅細胞散分布;支氣管上皮細胞形態(tài)正常,少量支氣管內(nèi)可見粒細胞浸潤;肺泡腔內(nèi)及支氣管內(nèi)廣泛可見粒細胞散在分布;對照組無明顯異常。
A.對照組;B.ZP-1組;C.BX-1組A.Control group;B.ZP-1 group;C.BX-1 group圖7 小鼠急性肺部感染的組織切片(感染24 h)(HE×200)Fig.7 Tissue section of acute lung infection in mice(24 hours after infection)(HE×200)
從小鼠慢性感染第14天的肺組織病理切片結(jié)果(圖8)可以看出,與對照組相比,ZP-1組和BX-1組小鼠的肺組織雖然仍有肺泡結(jié)構(gòu),但肺泡間隔明顯增厚,且具有明顯的炎性細胞浸潤。
A.對照組;B.ZP-1組;C.BX-1組A.Control group;B.ZP-1 group;C.BX-1 group
銅綠假單胞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機會病原體,具有強大的基因組和環(huán)境適應能力。綠膿菌素是銅綠假單胞菌的重要毒力因子,不僅能促進生物膜的形成,還具有誘導多藥外排泵的表達等作用。研究顯示,不同銅綠假單胞菌分離株的綠膿菌素分泌水平差異很大,可能是由于適應宿主導致毒力表達降低[22-23]。比較野生型和綠膿菌素缺陷的銅綠假單胞菌菌株發(fā)現(xiàn),綠膿菌素缺陷型銅綠假單胞菌導致更高的死亡率,并且在大鼠的肺氣道中誘導更廣泛的肺泡壁增厚[24]。但目前針對綠膿菌素分泌缺陷的大部分研究都是選擇性缺失掉phzM基因后得到的結(jié)果[25],只有較少文獻研究綠膿菌素缺陷的野生型。選擇性缺失導致的表型消失是人為介導的改變,而野生株的出現(xiàn)是在與宿主動態(tài)相互作用中逐漸形成的,所以對野生株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臨床意義。
細菌的致病性與其毒力密切相關。本研究體外毒力檢測發(fā)現(xiàn),ZP-1株分泌LasA和LasB的能力略低于BX-1株,但二者差異不顯著,表明在感染階段ZP-1株和BX-1株對宿主分泌的細胞介質(zhì)的降解能力差異不大。鼠李糖脂在銅綠假單胞菌侵襲宿主時具有抵抗先天性免疫的作用。本研究中ZP-1株的鼠李糖脂分泌量低于BX-1株,該結(jié)果與預期相符,這是由于綠膿菌素會間接促進鼠李糖脂的合成;ZP-1株可產(chǎn)生大量的膿青素,膿青素不僅是銅綠假單胞菌重要的鐵載體,同時也能上調(diào)外毒素A表達的信號通路[26];ZP-1株和BX-1株的LPS在核心多糖處的結(jié)構(gòu)有明顯差異,致病性可能有所不同,需要進一步試驗證實。
本研究中,選擇小鼠為建模動物,采用無創(chuàng)式氣管插管以及制備瓊脂糖包埋株的方法,建立小鼠肺部感染模型。急性肺部感染通常會引起壓倒性的宿主損傷;而在慢性肺部感染期間,銅綠假單胞菌會調(diào)整自身的侵襲力和毒力以達到適應宿主環(huán)境,與宿主長期共存。目前常見的慢性包埋株載體主要有瓊脂糖和海藻酸鹽等。本試驗選擇瓊脂糖作為包裹載體,因其能夠提供一種微厭氧環(huán)境,并具有從單細胞發(fā)展到微菌落的細菌繁殖所需的基本養(yǎng)分。在肺部感染階段,宿主會啟動炎癥反應來抵抗入侵的病原體。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主要促炎性細胞因子包括IL-1β和IL-6等,其能協(xié)調(diào)白細胞募集至感染位點[27]。隨著感染時間的延長,肺部炎癥也會持續(xù)發(fā)生,其中BALF中的白細胞水平反應了肺部炎癥的感染免疫應答水平[28]。本研究所建立的小鼠肺部急性、慢性感染模型中,ZP-1組小鼠引起宿主的炎癥水平均高于BX-1組;在急性感染過程中,ZP-1和 BX-1株在感染12 h后雖然小鼠機體逐漸清除了細菌,但是炎癥仍在發(fā)生;在慢性感染過程中,ZP-1和 BX-1組小鼠BALF中IL-1β和IL-6含量呈逐漸升高的趨勢,而IFN-γ含量則是逐漸降低,說明所建立的小鼠感染模型是成立的。
綜上所述,銅綠假單胞菌ZP-1株和BX-1株的毒力因子分泌側(cè)重不一樣,ZP-1株引起肺部感染小鼠的致病性較BX-1株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