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希
一天和朋友吃飯,從餐廳出來,看到一個外賣小哥坐在電動車上,正低頭看著什么。朋友不禁大聲感嘆:“這年頭,誰都離不開手機,到處都是低頭族。”我也以為外賣小哥是在玩手機,沒想到經過他身邊時,才發(fā)現他正捧著一本書,津津有味地讀著。
朋友覺得誤解了他,很不好意思,我忙打圓場:“現在刷手機的人太多了,能靜下心來看書的鳳毛麟角了?!甭牭轿业目滟?,外賣小哥抬起頭,友好地笑了笑,說:“這家餐廳的生意很好,每天配餐要等很久,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不如看會兒書。”他還向我們推薦手中的書,說他看了不下三遍,每次都沉浸其中。
聊著聊著竟得知,我和外賣小哥同住一個小區(qū)。說是外賣小哥,其實他也老大不小了,40多歲,上有70歲的老母,下有兩個孩子,大寶讀高中,小寶念初中,正是需要錢的時候,他原在外地打工,工資還不錯,但離家遠,照顧不上家人,后來聽說做這行能掙錢,就興沖沖地跑回來,做起了外賣小哥。雖辛苦,但收入不錯,還能照顧一家老小,他對這份工作還是很滿意的,覺得很幸福。
他堅持看書好些年了,每個月都會讀好幾本書。他還辦了圖書館借書卡,利用等配餐的空當碎片式閱讀。好在,也沒有人笑話他。
笑他干嗎?我想人們只會佩服他。因為他用行動告訴我們,真想讀書,做啥職業(yè)都不是事,真想看書,時間場所也都不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