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習慣于將詩品與人品相提并論。二者之間確實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卻不能等同,也無法對應。它們呈現(xiàn)出的是若即若離、錯綜復雜的雙邊關系,不宜作簡單化的評述和概念化的演繹。
驗之創(chuàng)作實踐,在中國詩歌史上,確實有許多詩人的詩品與人品是統(tǒng)一的,和諧的,可以相互印證的。“文如其人”,此之謂也。而李白或許是其中的典范之一。他志存高遠,銳意進取,高度自信,不畏挫折,而又胸無城府,率真任性,放言無忌,不拘小節(jié)。為人如此,為詩亦如此。
唐代詩人無不渴望躋身政治舞臺,施展政治抱負。李白對功名理想的執(zhí)念尤為突出。請看其艱難的求仕歷程:面謁宰相,展示非凡氣魄,卻未受賞識,他心志不灰;上書韓荊州,一吐胸襟,依然未得獎掖,他照樣躊躇滿志。終于承召入京后,他又因蔑視封建統(tǒng)治秩序和尊卑等級,被以“賜金放還”的名義逐出京城。雖然他不免憤激地《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抒發(fā)“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心聲,卻繼續(xù)在追求遠大理想的道路上奮力跋涉。安史之亂爆發(fā)后,他義無反顧地投身于永王李璘幕府?!暗脰|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永王東巡歌》)。足見他的自信、坦率與天真。永王兵敗后,他被判以“附逆”罪長流夜郎,幸而遇赦東歸。此后,他以花甲之年寄居安徽當涂,卻仍固守初心,忠于理想,以戴罪之身請纓殺敵。臨終賦詩說:“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回顧自己的一生,他絲毫沒有詩傳寰宇、名滿天下的欣慰,縈繞在他心頭并時時折磨煎熬著他的是壯志未酬、抱負成空的深哀巨痛??梢哉f,終其一生,他都在為實現(xiàn)政治理想而奮斗,百折不撓,窮且益堅,而他的詩歌則成為其理想的助推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等豪邁詩句,持續(xù)激勵著他自己、同時也激勵著無數(shù)后人在充滿曲折與坎坷的人生道路上闊步前行。
李白以磅礴的激情抒寫自己的雄心壯志的同時,也從不諱言自己的世俗欲望,敢于袒露自己最真實的心聲,而不作任何矯飾。奉詔入京之際,他在《南陵別兒童入京》一詩中說:“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敝挥欣畎撞鸥矣诎炎约旱霉俚目裣脖憩F(xiàn)得如此淋漓盡致,又如此毫無遮掩、毫不顧忌地表達對自我身份的高度期許。要言之,無論在現(xiàn)實世界還是藝術世界中,李白始終保持著他不染塵垢、不媚俗波的赤子情懷,他的詩品與人品是相諧相融的,從而為后人樹立了“文如其人”的典范。
今天,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作為文學藝術工作者,吟誦李白的不朽詩篇,我們不僅應當將其矢志報國的情懷和自強不息的精神繼承與發(fā)揚光大,而且還應以其為楷模,致力于詩品與人品的統(tǒng)一,追求“文如其人”的理想形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