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劍
(天津市薊州區(qū)人民醫(yī)院感染科,天津 301900)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我國嚴重的慢性傳染病之一,傳染性強,若不加干預任其發(fā)展,可進展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并給整個社會造成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1]。乙肝相關性肝硬化是導致腎功能不全最為常見的原因,致使腎小球濾過率顯著下降,形成肝腎綜合征,增加患者死亡風險。乙肝病毒(HBV)持續(xù)復制是疾病進展、增加肝硬化、肝癌發(fā)生風險的重要原因,故該病治療的關鍵在于抗HBV[2-3]。拉米夫定屬于核苷類似物,是臨床常用的抗HBV藥物,具有較強的抑制HBV復制作用,降低乙型肝炎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 DNA)水平下降。但其耐藥屏障較低,治療過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耐藥性突變,單純使用治療效果不佳。隨著臨床對該病研究的不斷深入,認為免疫調節(jié)與抗病毒藥聯(lián)合治療CHB存在協(xié)同作用。香菇多糖是具有免疫調節(jié)作用藥物,可提高T淋巴細胞相關的免疫反應。本研究探討CHB采用拉米夫定聯(lián)合香菇多糖治療的價值。
1.1一般資料: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選擇2017年8月~2019年10月于我院就診的86例CHB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各43例。納入標準: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15 年更新版)》的診斷標準[4];語言認知功能正常,能正常交流;臨床資料完整;患者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肝腎功能不全者;合并其他種類病毒感染者;使用其他抗病毒藥物治療者;合并肝癌、肝硬化等肝臟疾病者;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者。對照組男27例,女16例;年齡22~58歲,平均(35.49±2.21)歲;體重指數(shù)(BMI)19~28 kg/m2,平均(24.16±1.23)kg/m2。觀察組男26例,女17例;年齡23~57歲,平均年齡(35.52±2.19)歲;BMI 18~29 kg/m2,平均(24.21±1.20)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口服拉米夫定(Sun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Ltd,H20180032)100 mg/次,1次/d。在此基礎上,觀察組加服香菇多糖片(浙江優(yōu)勝美特中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6215),0.3 g/次,2次/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12個月。
1.3觀察指標:①觀察比較谷丙轉氨酶(ALT)復常率和HBV DNA轉陰率:于治療前、治療12個月后檢測ALT,抽取患者5 ml空腹靜脈血,采用羅氏P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ALT水平,正常參考值0~40 U/L;同時檢測病毒核酸指標HBV DNA轉陰率,采用美國伯樂公司生產的CFX Connect實時熒光定量PCR分析儀檢測HBV DNA定量水平,50 IU/ml表明轉陰。②免疫學指標:于治療前、治療12個月后采用EPICSXL型流式細胞儀(BecKman CouIter公司提供)測定患者外周血T細胞亞群CD4+、CD8+水平。③記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情況。
2.1兩組ALT復常率和HBV DNA轉陰率比較:觀察組ALT復常率和HBV DNA轉陰率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ALT復常率和HBV DNA轉陰率比較[n(%),n=43]
2.2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學指標比較:兩組治療后CD4+、CD4+/CD8+均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更高,CD8+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免疫學指標比較
2.3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n(%),n=43]
我國是CHB高發(fā)地區(qū),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每年約有30萬人死于乙型肝炎相關的肝硬化、終末期肝病甚至肝炎[5]。關于該病的治療迄今為止仍是醫(yī)學界難題,尚無根治方案,現(xiàn)階段針對該病的治療主要以延緩疾病進展為主。拉米夫定是最早應用于CHB治療的口服抗病毒藥物,開創(chuàng)CHB抗病毒治療的里程碑,抗病毒機制主要是通過影響HBV多聚酶活性以抑制HBV復制,抗病毒效果顯著,且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患者治療依從性較高[6-7]。但隨著拉米夫定的廣泛應用,患者體內會出現(xiàn)變異株,進而產生耐藥性,且其能不清除細胞核內共價閉合環(huán)狀DNA(cccDNA),停藥后會啟動病毒復雜循環(huán),導致單一使用抗病毒治療效果欠佳。HBV發(fā)病過程中會伴隨免疫介導的肝細胞損傷和持續(xù)的病毒復制,故從理論上分析,可同時應用抗病毒和免疫調節(jié)治療CHB。
T細胞亞群是反映機體免疫功能的主要指標,HBV可誘導或激活CD8+水平,降低CD4+及CD4+/CD8+,致使機體免疫功能降低。本研究結果表明CHB患者采用拉米夫定聯(lián)合香菇多糖治療效果較佳,能增強抗病毒效果,促進肝功能復查,且不良反應較少,安全性較高。香菇多糖是一種高分子葡聚糖,是從人工培養(yǎng)的傘菌科真菌香菇子實體中提取,具有免疫調節(jié)、抗衰老、抗病毒、抗腫瘤等多種生物活性[8]。香菇多糖作為一種免疫免疫調節(jié)劑,可增強殺傷T細胞活性,提高T淋巴細胞活性,刺激免疫活性細胞成熟、分化和增殖,增強機體細胞免疫活性。香菇多糖還能夠促進B淋巴細胞轉化為漿細胞,促進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合成,增強體液免疫功能[9-10]。該藥還能夠激活補體系統(tǒng)的代謝途徑和經(jīng)典途徑,使巨噬細胞和白細胞的非特異性細胞毒反應增加,從而恢復感染引起的機體免疫平衡失調狀況,改善機體免疫功能。
綜上所述,CHB采用拉米夫定聯(lián)合香菇多糖治療抗病毒效果較佳,能改善機體免疫功能,且無嚴重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利于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