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 芳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闭Z文作為一門積累型學科,博大而精深。如何在浩如煙海的語文知識世界里,獲取縱橫四海、所向披靡的神兵利器呢?筆者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個性化作業(yè)對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yǎng)有著事半而功倍的作用。
個性化作業(yè)是集積累、練筆、讀書、剪報、圖畫于一體的綜合性作業(yè)。這樣的特色作業(yè),能夠幫助學生寫下點滴感悟,記錄人生腳步,讓靈感伴時光飛舞。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毙W作為孩子語文聽說讀寫的起步階段,寫作是其中最重要,也是難度最大的部分,很多孩子對寫作望而生畏,縱觀當前小學生寫作,普遍存在著幾個大的共性問題。
對小學生的學習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寫作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當小學生最初接觸寫作時,往往會因為不知如何取材、不知如何表達而束手無措,進而產(chǎn)生恐懼心理,輕易給自己設限。久而久之,能力僅停留在詞語和造句上的孩子們一想到那么多的文字就從內心深處產(chǎn)生了極不情愿的情緒,對寫作喪失了興趣。如果不在孩子寫作的關鍵時期,及時采用引導、鼓勵等方式教學,消除學生的心理負擔,重塑孩子的寫作信心,那么孩子就有可能終身失去對寫作的向往與熱愛。
目前,小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缺乏一雙觀察的眼睛,一方面對生活中的細節(jié)缺乏觀察,另一方面,在閱讀的過程中,對素材缺乏觀察與積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看圖寫話”就讓小學生初步接觸到寫作,并開始學習運用文字和標點符號,逐步地通過寫作去表情達意。然而,很多小學生并沒有將生活事物與寫作聯(lián)系到一起,平時不注意觀察日常身邊的生活現(xiàn)象,也不去用心地感受生活中的點滴細節(jié),尤其是對一些有趣的現(xiàn)象和有價值的事件,并不能將之積累為寫作素材,以至于到了寫作的時候,腦袋空空,缺乏真感受,不知道從哪里入手。同時,即使今天的家長和學校都著力引導學生加大閱讀量,但是很多小學生并沒有養(yǎng)成在閱讀中積累素材的學習習慣,既不收集資料,也不積累好詞好句好段,使得到了寫作環(huán)節(jié),文章內容空洞,語言匱乏。這就需要老師進行及時的引導,通過認真細致的觀察,將真實的觀察情況隨時記錄下來,并運用自己通過閱讀積累下的文字素材將自己的真實感受表達出來,進而真正地提升語言表達的水平,也使文章充滿趣味。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毙W生的寫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積累和扎實的語文功底做基礎。然而很多小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基礎較為薄弱,語句不通,標點符號使用不正確,寫作手法有限,無法巧妙靈活地運用擬人、比喻、排比、夸張等修辭手法。加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弱,在布局謀篇方面,很難做到科學合理,以至于整篇文章,或是流水賬,或是混亂難懂。這就需要在日常的語文學習中,腳踏實地地進行基礎知識的積累,只有擁有扎實的寫作功底,才能妙筆生花,寫出好文章。
小學生寫作貴在通過文字,將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真情實感進行生動有趣的表達,但很多學生都是將寫作當作一項自己必須完成的任務,沒有寫出自己的真心話,內容空洞,缺乏情節(jié)描寫與情感表達,沒有鮮明的個性,經(jīng)常借用別人的經(jīng)歷、別人的語言,進行生搬硬套,完全失去了童年情趣的表達,更無童真童趣。目前來看,立意不夠新穎、語言不夠生動、結構不夠鮮明、想象力不夠豐富等問題都是造成小學生寫作缺乏個性表達的主要原因。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蓖瑫r,新課標指出:“為學生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一定要使學生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并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由此可見,個性化日記是通往小學生寫作的一條優(yōu)質道路,通過改變寫作方式方法,讓孩子們在習作中張揚個性,書寫真情實感,進而感受到寫作帶來的樂趣。
葉圣陶先生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論到根本,除了不間斷地向著求充實的路走去,再沒有更可靠的預備方法……”善于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好、感知美好,進行生活細節(jié)的積累與品味,是學生寫作的源泉。個性化日記通過改變傳統(tǒng)枯燥的日記寫作方法,創(chuàng)新寫作思維,豐富寫作手段,給孩子們創(chuàng)建輕松愉快的寫作心理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寫日記的興趣,提高學生寫作的積極性。進而反作用于孩子們對生活的感知與挖掘興趣,提升孩子們感知美好的能力,使孩子在多方面得到體驗,也使多元智力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擁有更加豐沛的人生起點。
個性化日記從本質上講,與傳統(tǒng)日記的最大區(qū)別是,形式上更加“個性化”,無論是選材還是寫作技巧,都有了跨越式的發(fā)展,更難能可貴的是個性化日記提倡廣泛交流,多元互動,這就為孩子們在交互過程中得到共同提升提供了土壤。
新課標提出:“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倍鴮懽髡悄軌虺浞职l(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效手段。鼓勵學生堅持寫作標新立異的個性化日記,大膽創(chuàng)作、廣泛交流,在互動中互相借鑒、互相學習,激發(fā)出學生個性化思維的火花,引發(fā)學生寫作的愿望。如果能夠通過同學交流、師生互動、多元評價、作品展示等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爭議、思考,從而張揚個性,樂于表達,寫出富有個性化的習作,必將在今后的求學道路上,讓學生習慣于不同長短、不同文體、不同類型的隨意表達,克服寫作中的畏懼心理,展示屬于自己的才華,進而開始熱愛寫作。這樣一來,學生的創(chuàng)作思維、想象空間都會得到極大的拓展,這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大有助益。
個性化日記從淺層次上講,首先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出學生的文字功底和文學素養(yǎng),因為在寫作的過程中,能夠充分地訓練學生的線索發(fā)現(xiàn)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遣詞造句能力、謀篇布局能力、標點符號使用能力等。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每一篇好的個性化日記的寫作,都會充分體現(xiàn)出作者的有所見、有所感,都會運用到準確的字詞、優(yōu)美的句式、貼切的比喻,都會感知內心深處最核心思想的表達。久而久之,文字功底與文學素養(yǎng)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從深層次講,個性化日記對孩子來說,可以幫助孩子在一個重要的成長階段正向地進行情緒的表達與釋放,文由心生,在創(chuàng)作個性化日記的過程中,孩子需要去發(fā)現(xiàn)真善美,需要帶著審視的目光去看待身邊的人、事、物,并逐漸形成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從這個角度上講,個性化日記完全能夠提高學生悟性,增長學生才智。近代教育家楊杏佛說:“日記雖小課,然作時多在清夜,面對一日之過,雖無意自省,也盡自省之責矣。”因此,個性化日記實際上是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世界、感悟人生、鞭策自我,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
作為小學高年級階段的五、六年級,正是激發(fā)同學們創(chuàng)作熱情、提升同學們語文能力的“黃金時期”。筆者每次接一個新的班級,首先著力打造“奇”“趣”“豐”“美”的個性化日記天地。兩學年的四個學期里,在完成正常作文寫作的基礎上,筆者會安排同學們完成100篇日記。與“嚴肅面孔”的應試作文不同,個性化日記像一個神奇的“熱帶雨林”,有著各種不同風景的精彩,每一種不同類型的日記都帶給了同學們不同的收獲。
作為語文學習積累與運用的集大成者,我們的個性化日記集中體現(xiàn)著奇、趣、豐、美四大特點?!捌妗痹谄嫠济钕?,“趣”在妙趣橫生,“豐”在豐富多彩,“美”在美侖美奐。從稚嫩到成熟,從平凡到精彩,篇篇日記記錄下了學生一路的努力與成績,也成為學生張揚個性的天地。
圖文并茂的個性化日記,涵蓋的文章類型較多,表現(xiàn)手法多樣。在實踐中,重點指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創(chuàng)作個性化日記,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及審美情趣。
首先,是生活隨筆,指導學生把日常生活中的材料變成文字,用日記寫下點滴感悟,將轉瞬即逝的靈感化為有形。讓學生學會記載歷史,讓思想情感不斷走向豐富和成熟,那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凝結成最美的文字,配上精美的畫面,表達著學生對世界最好的體會。
通過感想日記教會學生捕捉思想的火花??匆粍t新聞,讀一篇文章,看一幅漫畫,聽一則新聞……帶著問題去思考,把觀點寫出來,在這樣的過程中,讓學生關注水源污染、聆聽世界聲音、思考家國未來……邁出從稚童向一個思想豐盈的少年的重要一步,向世界發(fā)聲。
名作的改與仿是迅速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法寶,在日常的寫作安排中,引導學生通過故事改編讓他們穿越時空,來到蘇武牧羊的北海邊,見證“雪地又冰天,苦忍19年,大節(jié)不稍虧”的愛國情懷;讓他們陪著年過八旬的賀知章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xiāng),體會那“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的淡淡憂傷。而擴縮續(xù)仿寫則給了他們寶貴的機會,去改變情節(jié)、修改命運。不同人的筆下有著不同的精彩,文學的魅力開始植根于學生的心靈。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币欢温贸蹋淮蜗胂螅粋€希望,一種思考……筆者一直告訴學生,在個性化日記的世界里,你可以是統(tǒng)領千軍萬馬的國王,可以是自由來去的神仙,可以是月亮上的一塊石頭,可以是夜空中的一顆星星,可以是南極的一塊冰,可以是亞馬孫河的一滴水……而學生也因為擁有了想象的天空而倍加熱愛個性化日記這項作業(yè)。
四大名著是我國文學史中的經(jīng)典作品,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有著極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而古詩詞則一直是中華民族最璀璨的明珠。兩年的時間里,筆者堅持指導學生對其中的故事、場景、人物進行挖掘與圖文并茂的展示,不僅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了名著名作的魅力,更深深地影響著他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
思維導圖簡單卻又很有效,是一種實用性的思維工具。重點指導學生學習思維導圖圖文并重的技巧,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開啟大腦的無限潛能,使得學生的寫作思維更加清晰,寫作不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相反,充滿了創(chuàng)作的樂趣。
古語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如何在個性化日記的學習過程中,真正實現(xiàn)學生對寫作的良好理解與運用,進而完成學生整體大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探索采用三大階段六大步驟法,循序漸進地完成積累——思考——選擇——寫作的過程轉化。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日常的有效積累是為今后學業(yè)鋪平道路的最有效途徑。而“有效”二字的實現(xiàn)則通過“博”到“約”的過程來完成。
1. 博觀
名著+名篇+古詩詞等內容的整合式讀書。
有針對性地指定學生的閱讀書目,包括可供泛讀的名著,可供精讀的名篇,可供賞析的美文,并結合閱讀手冊,降低名著閱讀的難度,提升閱讀質量。同時,通過讀書卡片的形式呈現(xiàn)讀書成果,學生熱情高漲。一篇篇“巨作”從學生筆下誕生,雖文字稚嫩,評價膚淺,甚至有些離奇,但學生有想寫的愿望,有樂寫的勇氣,焉知日后不會有宏偉巨著誕生?
此外,每日一首古詩詞背誦與默寫,每20首進行的高密度考核,都成為滋養(yǎng)孩子文學素養(yǎng)的最寶貴財富。
2. 約取
對小學生而言,在具備了一定知識積累的情況下,如何去粗取精,真正形成價值信息集群呢?在這個問題上,筆者采用了“思維導讀”+“精耕細作”的方法進行提取關鍵價值點。
結合“四大名著”、《蜀相》《訴衷情》《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古詩詞板塊的學習,拓展開發(fā)《四大名著人物精析》《走近諸葛亮》《陸游其人其詩》《辛棄疾其人其詞》的個性化作業(yè),引用《蔣勛說唐詩》《蔣勛說宋詞》的觀點,建構思維導圖,借助思維導圖進行創(chuàng)作。在學習古詩的同時,對詩人詞人的一生及創(chuàng)作歷程有了深入的了解,豐厚積累。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睂@一寫作階段的孩子來說,基本的寫作規(guī)則有所掌握,但是更深層次的寫作技巧及寫作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升,于是,筆者帶領學生,從“仿”到“創(chuàng)”,幫助學生找到寫作大門的一把金鑰匙。
1. 仿寫
在教學工作中,筆者發(fā)現(xiàn),精心設計的隨文練筆,能夠有效地將課內的閱讀知識做延伸與拓展,是學生展示習作生活的百花園,袒露純真心靈的芳草地,練就寫作能力的大舞臺。
(1)學其法,精品仿寫。仿寫是從閱讀到獨立寫作過程中起橋梁作用的一種有效訓練手段,《竊讀記》《說喝》《紙張頌》《白菜頌》《時間在流逝》等借助文本特色指導學生仿寫,既能激發(fā)學生對文本的閱讀興趣,也能提高寫作技巧,發(fā)展創(chuàng)造思維的能力。
(2)感其文,文章補寫?!队上噱σ阅氲降摹吠ㄟ^補寫,既充實了課文內容,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豐富了人物的形象。
(3)延其后,故事續(xù)寫。讀完一篇好文章,其感人的藝術魅力往往使人浮想聯(lián)翩。續(xù)寫《嗵嗵》讓學生大膽去想象故事發(fā)展下去的結果應該是什么樣的,讓他們張開想象的翅膀,進行新奇大膽的設想,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4)明其義,情節(jié)擴寫。如學習《蘇武牧羊》一課后開發(fā)練筆《蘇武的故事》《蘇武牧羊節(jié)不辱》,即把課文中寫得比較概括簡略的情節(jié)加以擴充拓寬,使之具體詳盡的練筆方式。
2. 創(chuàng)新
好的模仿與借鑒是寫作的第一步,在此基礎上,筆者結合具體寫作內容,為學生開發(fā)指導卡片,降低寫作難度,進行適度引導,激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促進孩子良性思考。一點體會、一絲靈光,都是一次創(chuàng)新的過程。創(chuàng)新寫作逐步讓學生有了自我的主張;讓心聲有了吶喊的出口;讓文字有了徜徉的舞臺,使學生習作之路走得扎實穩(wěn)健,多數(shù)同學能輕松寫千字左右的習作。
1. 分享
“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敝腔叟c靈感的碰撞,是快速提升自我的最有效辦法。個性化日記的流轉分享,讓同學們從自己的視角出發(fā),進行評閱批改、互動交流。角色的轉變,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積極主動地做到了取長補短,獲取最有價值的成長養(yǎng)分。
2. 總結
學生天馬行空的分享后,站在老師的角度進行較為理性科學的總結點評,選擇有示范性或指導性的文章進行示范性講解,包括標題的擬定、結構的組成、立意的選擇、素材的運用、語言的組織等,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寫作技巧及規(guī)律,達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紙短而情長,個性日記形式不拘,不用去想文章的做法,自由靈活,有話則長,無話則短。100篇不同類別的日記,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文字運用能力、遣詞造句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敏銳的洞察力、審美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經(jīng)過多屆學生的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這項作業(yè)的開發(fā)將學生帶入一種全神貫注的思考狀態(tài),有助于馴服脫韁思緒,變被動為主動,改善注意力。同時,個性化日記是處理情緒問題和增強自我意識的重要方式。這種過程讓學生懂得了換位思考,更好地理解別人的感受。并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發(fā)掘出各種全新的創(chuàng)意和想法。另外,表達性寫作是療傷過程,處于青春期的孩子,能夠通過個性化日記,緩解由于糾結和思慮過度或胡思亂想而產(chǎn)生的壓力??梢愿约赫f說心里話,讓心情得以沉淀。
日記一小筆,人生一大步。感謝個性化日記本,永遠地記錄下了每一個精彩的成長瞬間,讓每一個孩子他年回望,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