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笛 編譯
無論走到哪里,你都會遇到消極的人、反對你的想法的人、惹你生氣的人或根本不喜歡你的人??偠灾?,這些人不好相處。那么,怎么與他們打交道呢?不妨試試以下15種方式:
1.原諒
在內心深處,每個人都是善良的,但對問題的判斷不是每次都準,有時候可能會說一些傷人的話。遇事時不妨捫心自問:“關于此時此景此人,我能以原諒的方式看待嗎?”
2.等一等
有時候別人說了什么,你覺得被冒犯了,想立即反駁或辯護。我告訴你,情緒化的表達永遠不會給你帶來你想要的結果,只會往火里添柴。最好的辦法是暫不回應,如果是通過社交軟件交流發(fā)生的事情,你可以把你想說的話寫在文檔里,自己保存,先不要發(fā)出去。等到冷靜下來,如果還想回應,再發(fā)出去也不遲,相信到時候你可能會將一些話做一番修改的。
3.問問自己:“證明我正確真的很重要嗎?”
有時候,反擊別人是為了捍衛(wèi)立場。如果發(fā)現自己是為了證明自己正確而爭論,就在心里問一下:“證明我正確真的很重要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再追問一下:“為什么我需要證明自己正確?這樣做我會得到什么?”
4.顧左右而言他
有些人說話難聽或擺出一種難纏的架勢時,就是想故意激怒你,逼你做出反應,你這樣做了,正中他們的下懷。所以,顧左右而言他,不讓他們的企圖得逞。
5.就當沒有發(fā)生
許多人在遇到惹自己生氣的人后,會到處訴說對這些人的不滿。可是,這樣做除了滿足別人對八卦的需要外,對你能有什么用呢?事實是,一件事情你談論得越多,你就會對這件事情想得越多。例如,你越是談論你有多么不喜歡一個人,你對這個人的仇恨就越大,就越會注意到此人身上你不喜歡的那些東西,換言之,某種程度上是你在給這個人身上不好的東西增加能量。不去想,不去談,就當沒有發(fā)生。
6.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聽起來像是一種陳詞濫調,但卻是讓你避免沖動的好辦法。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有時候就能真切地感受到對方是如何受到傷害的。這種對他人的理解,將給你一個重新變得理性的新視角,并可能有助于你產生對他人的同情心。
7.就當上了一堂“做人與處世”的課
把那些不好相處的人當作反面教材,會對你做人與處世有所啟發(fā)。只要耐心觀察,認真思考,所有的壞事里面都隱藏著一個送給你的“禮物”——事情的轉機。
8.與消極的人斷絕關系
消極的人會浪費你的精力,心理陰暗的人會讓你情緒低落,這些人之所以在你面前展示他們的消極和陰暗,只是為了讓你也變成與他們一樣的人,這樣他們就不再孤單了。請務必注意這一點。離他們越遠越好,只要有可能,最好是直接斷絕關系。讓你的身邊圍繞著平和、積極、樂觀和奮發(fā)向上的人,你身邊是什么樣的人,你就是什么人。
9.學做一個旁觀者
俗話說“旁觀者清”,當你將自己當成一個旁觀者,你就會將你自己與你的情緒分開,不再被情緒吞噬,而是置身事外,清晰而超然地觀察你的情緒。
10.跑步
就像接觸了不潔的東西需要洗手一樣,與那些消極的人打交道之后你需要跑步,當然游泳或其他鍛煉方式也行,因為體育鍛煉可以幫助我們釋放消極能量。經常鍛煉的人,包容度也高,不但經得住身體上的摔打,而且經得住消極情緒的侵襲。
11.權衡利弊
問自己兩個問題:“如果不回應,最糟糕的結果會是什么?”“如果回應,最糟糕的結果會是什么?”回答這兩個問題,通常會給你提供看待問題的新視角,你會意識到,不回應比回應更好,回應只會浪費你的精力,攪亂你的心緒。
12.避免激烈交鋒
為了自我保護,人有的時候會情緒激動,說出一些過激的話,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激烈的交鋒不可能產生理性,更不可能產生解決方案,只會各自強化自己的觀點,變得更加固執(zhí)己見。如果有必要進行討論,等到雙方都冷靜下來后再進行。
13.始終牢記最重要的事
在你打算以牙還牙、針鋒相對的時候,問一問自己:“我這樣做對我最重要的事情會產生什么影響?”
14.贊美
人都喜歡聽好話,雖然充滿負能量的人大多是些“油鹽不進”的人,但當面夸他們還是常常能讓他們改變一下態(tài)度。不過,這里所說的贊美,并非提倡說假話,而是通過挖掘和發(fā)現,由衷地稱贊對方,畢竟再不好的人也是會有優(yōu)點的,把你從他們身上看到的優(yōu)點說出來,并真誠地向他們學習。
15.排解不良情緒
與討厭的人打交道,心中會有怨氣,時間久了,難免爆發(fā)。在空閑的時候,拿出一些紙,隨手把這些怨氣寫下來,不潤色,不編輯,一切都是隨性的,想到什么寫什么,一直不停地寫,直到無話可寫為止。然后,把紙揉成一團,閉上眼睛,想象所有的怨氣都在這團紙里,再把它扔了,讓怨氣隨著它一起進入垃圾桶。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