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可
先是吹過一陣風,隨著下了一場雨,就看見落葉在小水洼里打著轉兒。終于,深秋已至。此情此景,使我心里無不翻騰著關于秋天的點點滴滴。
在四季里,我最喜歡秋。她少了春那花紅柳綠的嬌羞氣,也無夏那驕陽似火的黏膩感,更沒有冬那寒氣逼人的蕭瑟調。秋天,是沉穩(wěn)的,是舒適的,是矜持背后帶著些活潑的。
屬于秋天的滋味,于我而言,往往從一鍋好湯開始。秋天襲來的寒意,大抵有點纏綿悠揚的味道。爽口清新的小菜和沸騰麻辣的火鍋似乎都不是最佳選擇,這時,湯便成為秋味的主角。先要磨煉著耐性一一備齊食材,隨后又需折磨著饑腸進行熬煮,還需消磨上大半天等待開鍋,好在最終磨出的滿屋飄香足以舒緩一身疲倦。秋夜,一家人圍在餐桌旁,各自手捧一碗湯,耳邊是窸窣的喝湯聲,嘴里品的是鮮濃的湯,身體暖洋洋的,好不快活。
秋天也是螃蟹出產的好時節(jié),就連我這種吃海鮮極少的人也翹首秋蟹的滋味。古人早就將秋與蟹聯系在了一起,有詩云:“湖田十月清霜墮,晚稻初香蟹如虎”。亦有“紫蟹霜肥秋縱好,綠醅蟻滑晚慵斟”的飲食情調。秋天的螃蟹個個膏肥黃滿,質樸的清蒸吃法便是對秋蟹品質的最大信任。每至深秋時節(jié),我便期盼著與螃蟹的約會。晚自習結束回家,倘若嗅到一絲蔥姜味,我定會興奮地走近廚房的蒸鍋,篤定那里面正孕育著秋的鮮美。
秋天的聲音,到底是腳踩落葉時迸發(fā)的脆響,還是傍晚秋風揚起萬物的微顫或許已不重要。在秋天這個兼具溫柔與力量的季節(jié)里,我的腳步聲也變得比以往更加輕緩,思緒一律放空,不去想惱人的雜事,只是慢慢悠悠地在秋日里晃蕩著,晃蕩著——聽見落葉飄揚,風聲低吟,昨夜殘存的雨出其不意地被抖落成一串音符。
屬于秋天的顏色,無論是暖色調還是冷色調,仿佛都能被一片葉詳實記錄。在我的家鄉(xiāng)長沙,秋天的岳麓山美不勝收,大片大片如火般燃燒的紅色楓葉幾乎覆蓋了半座山。愛晚亭就靜坐在那片紅浪之中,姿態(tài)優(yōu)雅,氣度不凡。正應了詩句所吟:“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倍谖疑蠈W的城市昆明,秋日的色彩主角當屬銀杏樹葉。尤其是在校園,一貫低調的銀杏樹到了秋天,便被染上深深淺淺的黃色,或靈動亮眼,或大氣內斂。這是秋天的魔力,當我感慨著植物有換上秋色的巧妙構造時,我們每個人也都不約而同穿上了暖和的秋裝。
秋天的念想甚是濃烈。翻開郁達夫先生寫的《故都的秋》一文,作者細致地描摹北國的秋景,字里行間無不淌著深沉的思念,令人頗為動容。我想起自己第一次閱讀這篇課文正值高一的秋天。秋天的物象也都籠罩了層薄紗似的,散發(fā)著若有若無的愁緒。難怪有“傷春悲秋”的說法——當秋天的雨在深夜敲打寂寞的窗,當中秋的月掛在異鄉(xiāng)的夜空,當暮秋的風帶走最后一片黃葉,那些細碎的念想就悄悄滋長,或許是遺憾,是思念,又或者是感慨。
這是秋天。嘗秋之味,聽秋之聲,觀秋之色,懷秋之思,倘若再來一床溫暖的被子,我想我能做許許多多秋天的美夢。
一學就會:
多角度寫景,
更容易出彩
關于季節(jié)的文章有很多,如何脫穎而出是難點。本文巧妙地將秋季分為四個方面:濃鮮可口的秋之味、細柔和諧的秋之聲、綻放葉面的秋之色、悲傷愁思的秋之思,將秋季的魅力娓娓道出,結構巧妙,值得觀摩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