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諳
寫作文時語言刻板僵化、可讀性不強,以及寫不夠字?jǐn)?shù),可能是困擾很多小伙伴的問題。如何有效擴展篇幅并讓作文變得生動起來呢?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五感寫作法吧。
五感,顧名思義,即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五種感官。在寫作過程中充分調(diào)動各種感官,不僅能夠更全面地展現(xiàn)所描寫的事物特點,讓讀者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還有利于調(diào)動想象力,寫出更靈動的句子。
其實這一寫作技巧并不陌生,在很多耳熟能詳?shù)淖髌分芯畜w現(xiàn)。
朱自清在散文《春》中寫道:“‘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fēng)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dāng)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zhuǎn)的曲子,跟輕風(fēng)流水應(yīng)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p>
在這短短幾句話中,五感寫作法已經(jīng)得到了很好的應(yīng)用。文中首先運用母親的手這一比喻,從觸覺角度描摹春風(fēng),無形的風(fēng)寫不出形狀,然而從從觸覺這一感官入手則很容易表現(xiàn)它輕柔的特點;其次,“新翻的泥土氣息”“青草味”“花香”幾個并列詞語在嗅覺上讓我們感知到了春天的到來;最后兩句話同時運用視覺和聽覺描寫,展開了一幅鳥兒盡情歌唱、牧童歡快吹笛的畫卷。
通過多種感官的綜合表達,作者勾勒出了一個帶著清新氣味的、溫柔而充滿希望的春姑娘形象。相比于單純從視覺角度寫“各種花都開了,鳥兒飛上枝頭”,這篇文章則顯得生動得多。讀完這段文字,我們仿佛已經(jīng)置身于鳥語花香的春天。
將五感寫作法運用到作文中,景物就很容易變得豐富而立體。
練習(xí)1
用五感法寫樹
寫一棵樹,我們先從不同感官進行觀察。視覺上,我們可以寫它形態(tài)的挺拔高大;聽覺上,我們可以寫風(fēng)吹樹葉的“沙沙”聲、積雪壓斷樹枝的“咔嚓”聲;嗅覺上,夏天的葉子清香、秋天的果實香氣,或是松樹的松針氣味都是好的素材;觸覺上,我們可以對比樹葉的光滑和樹干的粗糙;味覺上,飽滿多汁的果實也可以作為一個角度。
練筆示例:
依稀記得書中描寫紅松“五個人手拉手才能環(huán)抱過來”,此刻腦海中的文字竟矗立在我面前了。我伸手去摸那斑駁的樹皮,眼前似乎浮現(xiàn)出了它所經(jīng)歷的年月風(fēng)雨。無論雨夜狂風(fēng)肆虐呼嘯,還是冬日積雪壓彎枝頭,它都日復(fù)一日地守護著足下的土地。我仰望它亭亭如蓋的樹冠、直插云霄的枝干,吮吸著松針獨特的清香,靈魂被倏然擊中,一種敬畏感油然而生。
練習(xí)2
用五感法寫雪
對于寫雪,我們可以代入賞雪的經(jīng)歷。視覺上,我們看到的是白雪覆蓋的大地和漫天飛揚的雪花;聽覺上,雖然雪落下的聲音難以察覺,但是我們可以寫踩在雪上發(fā)出的“咯吱咯吱”的聲音,或是以雪后的寂靜反襯落雪的動態(tài);觸覺上,雪花在手中融化所帶來的冰涼的觸感、打雪仗時攥起一把雪團成雪球,都可以展開描寫;味覺上,調(diào)皮的孩子可能會伸出舌尖感受雪花的味道,我們也可以復(fù)刻烹雪論茗的故事。
有了“樹”的五感法描寫,該輪到你自己來練習(xí)寫雪了!足夠的創(chuàng)作空間讓你盡情發(fā)揮想象力。下面讓我們積累一些名家名篇中的相關(guān)句子,看看作家們是如何運用五感寫作法,讓作品錦上添花的。
名篇節(jié)選
濱江的大榕樹,遍體垂掛著氣根,蓬頭散發(fā),永葆婆娑風(fēng)范;冰天雪地,白樺無寒意,回眸秋波,以迎稀客;四月天,北國的棗樹依然光禿著烏黑、堅硬、屈曲的干枝,瘦骨嶙峋,傲視群芳。
——吳冠中《說樹》
可是一等風(fēng)變暖和了,鳥開始啼了,總是在某一個你不注意的清晨,發(fā)了一樹的嫩芽,嫩得好像小嬰兒肥胖的小指頭,恨不得咬一口。
——杏林子《樹》
鳥兒停止鳴囀,天空闃然無聲,紛紛揚揚飄著雪花,可是聽不見它的足音。
——泰戈爾《雪》
當(dāng)我想起從前的某個冬天,縮著脖子走在上學(xué)的路上,突然聽見我們街上的那家茶館里傳來絲弦之聲,我走過去看見窗玻璃后面熱氣騰騰,一群老年男人坐在油膩的茶桌后面,各捧一杯熱茶,輕輕松松地聽著一男一女的評彈說書,看上去一點也不冷。
——蘇童《關(guān)于冬天》
如果你正在苦惱作文像一杯索然無味的白開水,那就試著用五感寫作法加點兒料,讓它變成酸酸甜甜的飲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