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欣穎
2022年1月19日,AndreLeon Talley在紐約因病去世,享年73歲。我們很難用具體的頭銜來定義他與時尚綿延半世紀的交集——1974年,Talley開啟了這趟不可思議的旅程,通過因緣際會來到他仰慕已久的DianaVreeland身邊,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時裝學院擔任助理工作。
這份仰慕始于Vreeland對于美國版VOGUE大刀闊斧的改革,而Talley或許沒有想到的是,在輾轉(zhuǎn)于幾份不同的工作后,自己也于1983年進入VOGUE,一呆就是三十年。不僅如此,Talley還是VOGUE首位非裔創(chuàng)意總監(jiān)(1988年得到任命),甚至也是時尚行業(yè)首位擁有權(quán)威話語權(quán)的有色人種。
Talley兒時隨祖母生活在美國南部,依靠祖母在杜克大學擔任清潔工的費用為生。雖然生活捉襟見肘,但每周去教堂時祖母從不怠慢,總是精心打扮。Talley曾經(jīng)出版的兩本自傳——A,L.T和The Chiffon Trenches——中曾對彼時所處的社會有所記錄,那是一個種族間存在著不可逾越的鴻溝的時代,是一個黑人女性在帽飾店想要試戴時,必須用絲巾罩住頭發(fā)的時代。
九歲那年,一次去教堂禮拜時,他在圖書館里第一次邂逅了VOGUE。此后便一發(fā)不可收拾,但每當存下錢去書報亭買雜志時,他都需要刻意避開白人同學,因為一旦遇到,看到他手里拿著的時尚雜志,得到的只會是無情的取笑。而每當翻開雜志,Talley就能瞬間逃離到一個流光溢彩的世界,這里沒有譏諷,沒有歧視,只有美的享受和可望而不可及的彼岸。
在2018年的紀錄片TheGospelAccording to Andre中,Talley聊起這段經(jīng)歷時表示,“大聲嚷嚷瞧,我是黑人,我為此而感到自豪’是沒有意義的,你該做的是以行動證明,并帶來切實的影響?!倍@也是他數(shù)十年如一日在做的事情,利用雜志平臺以及自己的聲望和資源,他盡可能地去支持有色人種設(shè)計師、模特、攝影師等創(chuàng)意人士,讓雜志和T臺上出現(xiàn)更多與眾不同的身影,讓多樣性的光輝灑滿時尚行業(yè)的角角落落,讓每個曾經(jīng)覺得自己格格不入的人擁有一席之地。
很長一段時間里,他經(jīng)常是秀場頭排唯一的黑人,接收過那種赤裸裸地投射在自己身上的尊敬、好奇、質(zhì)疑等各種內(nèi)涵交織的目光,因此他不想再讓有著類似背景的人面臨同樣的處境。90年代末在紐約起步的華裔設(shè)計師Peter Som曾表示,在創(chuàng)立品牌之初,彼時早已功成名就的Talley是最早一批對自己表示鼓勵的人。還有一次,兩人在一個十分正式的活動上相遇,Talley看出Som的坐立難安,立刻過去化解了他的緊張情緒并全程緊隨。隨后,Talley還帶著業(yè)內(nèi)資深時尚評論人Robin Givhan出席Som的時裝秀以示支持。不論背景還是經(jīng)歷都與Talley極為相似的英國版VOGUE主編EdWardEnninful也表示,“親愛的Andre,沒有你就沒有今天的我,謝謝你曾開天辟地?!?/p>
Talley是個懷舊的人,在他的lnstagram主頁上,穿插著各種承載珍貴時刻的老照片,有時是見證者,但更多的時候是親歷者。這個厚重的時裝課本上,Yves SaintLaurent、Oscar de la Renta、Karl Laqerfeld、AzzediRe Alaia等傳奇設(shè)計師的身影匆匆閃過,而最新一頁上,Talley也變成了其中一員。但這無疑不是一個句點,他將與這群老友一起,繼續(xù)向翻開這本書的每一個人傳遞未完成的使命。相信總有人前赴后繼,一如近半世紀前,義無反顧踏上時尚之旅的Andre Leon Tal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