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少健
福建省壽寧縣下黨鄉(xiāng)是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fā)思想的“策源地”和“實踐田”。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三進下黨”,這里承載著習近平總書記的深情關懷和深切厚望。這里的干部群眾發(fā)揚滴水穿石、弱鳥先飛的精神,自強不息,久久為功,在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的進程中涌現(xiàn)出一批可貴的人和事,形成了特色鮮明的“下黨精神”,這是新時代語文教學的有效資源?!蛾P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提出“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應用,縮小城鄉(xiāng)教育差距”。因此“互聯(lián)網+教育”發(fā)展建設被提上議程。
隨著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給下黨鄉(xiāng)親的回信,以及作為2021年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的分會場,下黨一度為世界所矚目。隨著下黨的聲名鵲起,加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紅色下黨”教育資源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因此,在語文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有必要探究“紅色下黨”的教育資源數(shù)字化服務模式的構建,實現(xiàn)教育資源的最優(yōu)化。
如今,信息技術正改變著學生的學習活動。在此背景下,“紅色下黨”的教育資源以其特殊的文化內涵、精神內涵及表現(xiàn)形式,經過信息技術數(shù)字化的處理、加工,正在以全新的風貌展示在世人面前,也為學生的學習特別是語文的學習打開新的空間。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自然風光、文化遺產、風俗民情、方言土語,國內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1]。
對于“紅色下黨”的教育資源,筆者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加以挖掘。一方面是“難忘下黨”,即物象層面的,指主題館、展覽館、文昌閣、戰(zhàn)爭年代遺留下的物件、木拱廊橋、古民居、生態(tài)景觀等;另一方面是“下黨精神”,即精神內涵層面的,指“滴水穿石、弱鳥先飛、自強不息、久久為功”的精神等?!凹t色下黨”的教育資源數(shù)字化服務模式旨在通過數(shù)字化手段,將“難忘下黨”“下黨精神”實現(xiàn)有機整合,創(chuàng)建優(yōu)質、便捷的應用平臺,最終向社會公開共享“紅色下黨”教育資源。
如今,“紅色下黨”的教育資源正不斷被挖掘,但數(shù)字化服務模式的創(chuàng)建還相對滯后,原因有二。第一,意識淡薄。據(jù)了解,目前對“紅色下黨”精神內涵開展研究的學校并不多。在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的形勢下,單純的新聞報道、圖片傳真、故事還原等方式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第二,關聯(lián)不夠。目前對下黨教育資源進行宣傳的網絡平臺不多,雖然有許多學校的師生走進下黨開展研學旅行活動,但大多停留在德育層次,與語文教學的關聯(lián)度不夠。
眾所周知,文本材料、圖像聲音、視頻影像、網絡課程等都是數(shù)字化信息資源的構成要素,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豐富資源。“紅色下黨”教育資源種類繁多,素材庫的建設目的在于用數(shù)字化手段在網絡平臺上把這一資源展示給學習者。就目前來看,“紅色下黨”教育資源的整合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紅色下黨”教育資源數(shù)字化服務模式的創(chuàng)建,教育資源優(yōu)化是重點,而“紅色下黨”教育資源不僅面向語文學科,還需跨學科、跨領域,因此,實現(xiàn)資源的優(yōu)化極其艱難與復雜。
一是模型構建。教育資源數(shù)據(jù)庫建設由四個團隊負責,即材料收集整理團隊、資源優(yōu)化團隊、平臺設計團隊、網絡管理團隊。材料收集整理團隊負責將下黨的教育資源分門別類,如旅游類、風俗類、建筑類、展館類、物件(文物)類等,進而進行細分,將資源分為素材、研究性學習、網絡課程三大類。資源優(yōu)化團隊立足于材料收集整理團隊的成果,負責“去粗取精”,提取“紅色下黨”的精神精華,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xiàn)。這個團隊的任務最為艱巨,既要明確學生特點、語文學科特點,又要在語文核心素養(yǎng)環(huán)境下對“紅色下黨”教育資源進行精準定位和緊密關聯(lián)。平臺設計團隊主要是信息技術方面的專家,熟悉文本的處理、編排,圖像的加工,視頻的制作等。網絡管理團隊主要負責網絡的維護和反饋意見的收集等。家長的意見可以直接反饋到相關團隊,逐漸實現(xiàn)資源最優(yōu)化。這個模型最大的特點是“分工協(xié)作,有序推進”,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教育專家、信息技術專家、網絡安全專家等各類人員的優(yōu)勢,實現(xiàn)最佳的人員配置與合作方式[2]。
二是學科整合。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必將引發(fā)教育領域的大變革,教育資源數(shù)字化服務模式的構建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中小學生服務的,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顯得尤為重要[3]。首先,以建構主義理論、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等理論為指導依據(jù)。其次,圍繞教學結構特點進行科學整合,整合過程中要明確教師、學生、文本、信息技術手段四者的相互關系。最后,形成新型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是教與學理論的具體化,“紅色下黨”教育資源的教學模式需立足于服務學生這一理念,滲透“紅色下黨”的精神內涵、目標導向、實現(xiàn)手段、操作方法、效果評價等。
三是功能設計。“紅色下黨”教育資源主要是依托網絡平臺,向學習者提供免費的個性化服務。根據(jù)“紅色下黨”教育資源的定位、應用對象、使用方式等,“紅色下黨”功能設計著眼于四個方面。第一,公開課。公開課內容豐富,涵蓋面廣,包括視頻公開課、專家講座公開課、課堂教學公開課、人物專訪公開課、網絡課程等,每節(jié)公開課除了視頻之外教師還有配套課件、文字介紹、實物照片、學習指南、試卷案例等資源,不同的學習個體可以根據(jù)不同的需求加以選擇利用。第二,資源庫。這里的資源庫主要指視頻方面的資源,隨著網絡學習的深入,許多學習資源也隨之視頻化?!凹t色下黨”視頻資源主要有下黨的宣傳片、各級電視臺的報道、人物專訪、故事還原等。第三,虛擬場景。通過技術手段對下黨主題館進行場景的虛擬化構建,從而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利用虛擬技術,人們可以體驗真實場景,再加上其他資源的輔助,更能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第四,互動空間?!凹t色下黨”教育資源平臺通過與微信、QQ、釘釘?shù)然庸ぞ叩倪B接,可以與學生在第一時間實現(xiàn)雙向互動。還可以實現(xiàn)線上學習,學生、輔導教師面對面進行個性化學習。第五,電子檔案袋。電子檔案袋是收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信息的重要手段,電子檔案袋有助于促進個人成長,又便于存放,方便實用。電子檔案袋由學習者自行設計、自己保管,學生可以將“紅色下黨”教育資源數(shù)字化平臺上的任意材料放入自己的檔案袋,還可以放入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各類作品以及獎狀、證書等。
“紅色下黨”教育資源數(shù)字化平臺建設已完成前期的資源建設,目前,主要依托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開展活動。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于2012年12月上線,到目前已趨于成熟。以壽寧縣中小學教師為例,在平臺上注冊并開展活動的教師占92%,開通個人空間的教師可以和自己班級的學生、家長或其他學習者互動、答疑。
在“紅色下黨”教育資源個性化應用過程中,通過借鑒“在線學習”“網絡直播”等模式,結合傳統(tǒng)教學活動,經過大量的實踐探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形成了“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師生討論為輔,實踐活動為重”的學習模式。首先,讓學習者通過資源庫的資源進行自學,學習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調出任意資源,對學習任務有一個大致的掌握。其次,學習者通過與教師、其他學習者的多向互動,對資源進行討論、交流、辯論,可以真切地感受“下黨精神”,豐富自己的認知。最后,學習者通過平臺遞交作業(yè)、分享體會完成學習任務,經過這種由外到內的熏陶與洗禮,學生對“下黨精神”的理解絕不再僅停留于表面。這種模式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同時具備這些優(yōu)點:內容豐富、選擇空間大;搜索方便、省時省力;更新速度快等。
“紅色下黨”教育資源數(shù)字化平臺的主要服務對象是青少年,這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對于平臺的創(chuàng)建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就目前運營的情況來看還是比較成功的。主要有三方面作用。
第一,增強語文教學的實效性。如何全面定位“立德”與“樹人”的關系是學校在開拓創(chuàng)新的同時考慮最多的問題,但就目前學校語文教學實況來看,還存在著方式單一、內容空洞、方法陳舊等現(xiàn)象。基于“紅色下黨”教育資源的特殊性、時代性、引領性,首先在開發(fā)上下功夫,從資源內涵、內容、創(chuàng)新方式等方面大膽探索。用青少年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形式,依托數(shù)字化平臺這個富有時代氣息的活動載體,讓“下黨精神”走進學校、走進課堂,為語文教學開創(chuàng)新的路徑,增加實效性[4]。
第二,改進語文實踐教學方法。增加社會實踐活動是“紅色下黨”教育資源數(shù)字化平臺主要推行的方法。每年的重大節(jié)日、紀念日,如清明節(jié)、國慶節(jié)、建隊紀念日等,或者是寒暑假,分年級、分主題組織青少年到下黨進行實地體驗,但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原因,學生經常參加實地體驗活動也不大現(xiàn)實,對于年齡較小的學生來說也不適合。此時,數(shù)字化平臺就可以大顯身手,青少年可以參加“和下黨群眾面對面”“我為祖國點贊”“品味下鄉(xiāng)的味道”等網絡活動。課堂上,“線上”“線下”相輔相成,取長補短,將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有機結合。同時,加強語文教學與“紅色下黨”教育資源的整合,用創(chuàng)新的手段將語文教學變得生動有趣,為青少年提供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第三,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實踐。目前,語文教學實踐流于表面化、形式化,課堂上單純說教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有些語文教學資源很有利用價值,但由于缺乏內容方面的創(chuàng)新,呈現(xiàn)給青少年最多的無非展館、校本教材、圖片加文字說明等,既談不上生動有趣,也談不上創(chuàng)新性。新時代的青少年認識新事物、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對于這般一成不變的“老傳統(tǒng)”說教,他們很容易產生厭煩心理?!凹t色下黨”的教育資源創(chuàng)建加入新的元素,采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中的先進手段,將原本的課文教材內容加以改進,或是動畫再現(xiàn),或是場景模擬,或是個性定制,或是“溯本求源”……使人在視覺、聽覺、情感等方面產生不同的體驗,讓人如臨其境,將德育資源的觀賞性、藝術性、思想性融為一體,最大限度地創(chuàng)新德育內容[5]。
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紅色下黨”教育資源數(shù)字化平臺創(chuàng)建是長期化的系統(tǒng)工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在與時俱進的過程中不斷完善??梢?,建立長效機制,確?!凹t色下黨”教育資源鮮明的時代性、教育性已是迫在眉睫。依托數(shù)字化平臺的先進手段,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方式、多重覆蓋的個性化服務,既體現(xiàn)大眾化又服務于大眾,既開放互動,又發(fā)揮教育資源的可持續(xù)性,有利于把“紅色下黨”教育資源平臺打造成一個集語文學習、教育、資源共享于一體的現(xiàn)代化高效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