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奇
在當今新課標的持續(xù)改革下,對于體育課程的改革亦越發(fā)深入,小學體育作為一項基礎學科,不單有利于小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更關系著他們意志力的培養(yǎng)。耐久跑訓練作為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萊格爾跑應用到小學生耐久跑訓練中,并運用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分析等方法對其應用效果進行全面效果分析,以期為提升小學生的耐久跑訓練效果提供一定借鑒。
1 教學實驗設計
1.1 研究對象
本文以某學校小學三年級兩個班作為實驗對象(其中,實驗班40人,對照班38人)。
1.2 研究方法
(1)文獻分析法
通過知網、圖書館等方式搜集有關耐久跑訓練效果提升以及格萊爾跑等方面的書籍文獻,了解其相關的概念及定義,綜合分析前人研究與成果,為本文奠定了扎實的理論基礎。
(2)實驗法
通過加入實驗班與對照班的方法進行對比設計,在實驗班中的耐久跑訓練中加入格萊爾跑(每周二兩節(jié)課中進行10-15分鐘的格萊爾跑實驗,每周五的兩節(jié)課中進行10-15分鐘的傳統(tǒng)耐久跑訓練),而對照班級仍然在周二、周五采取10-15分鐘傳統(tǒng)的耐久跑訓練。
(3)問卷調查法
對參與教學設計的班級發(fā)放調查問卷,在實驗前后均對其進行問卷發(fā)放,問卷以課后隨發(fā)隨收的形式發(fā)放及回收,從而保證調查表下發(fā)及回收數(shù)量的一致及填寫的實事求是、對學生教學中的學習效果等的及時反饋,問卷詳見表1。
(4)統(tǒng)計分析法
本文運用SPSS 22.0軟件對實驗所測數(shù)據(jù)及問卷調查的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從而保證統(tǒng)計結果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本文以上學年的500米、800米跑以及實測肺活量為標準,選取成績水平相當?shù)膬蓚€班組分別作為實驗班與對照班。其中實驗班40人(男生19人,女生21人),對照班38人(男生20人,女生18人)。實驗開始前本文根據(jù)兩個班的體測數(shù)據(jù)進行了獨立樣本T檢驗,得出其并無顯著性的統(tǒng)計學差異,適用于此次的教學實驗。
1.3 實驗內容
對照班級仍然采用常規(guī)的耐久跑訓練教學,而實驗班除耐久跑的其他項目與對照班相同、耐久跑部分的教學將采用“萊格爾跑”與常規(guī)的耐久跑教學及練習方法相融合。在實驗班中的耐久跑訓練中加入格萊爾跑(每周二兩節(jié)課中進行10-15分鐘的格萊爾跑實驗,每周五的兩節(jié)課中進行10-15分鐘的傳統(tǒng)耐久跑訓練),而對照班級仍然在周二、周五采取10-15分鐘傳統(tǒng)的耐久跑訓練。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問卷調查部分
2.1.1 基本信息
本文對某校三年級所選的兩個班級小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fā)放,調查結果如下。本次共計發(fā)放調查問卷142份,回收問卷142份,詳見表3。
2.1.2 實驗前學生對耐久跑課教學效果的自我評價反饋分析
從對問卷1調查第一題來看:實驗班和對照班有86.3%和94.8%的小學生選擇不愉快,極少的小學生選擇不確定,可見絕大多數(shù)小學生對于耐久跑訓練十分抵制,這和其訓練內容較為單一有較大關系,如果沒有耐久跑訓練的興趣,也就無法提升其訓練效果。因此授課教師要對耐久跑的教學訓練中使得學生感受到訓練樂趣,讓學生在玩耍與學習中感受到耐久跑的快樂精髓。從對問卷1調查第二題來看:實驗班和對照班有82.3%和74.6%的小學生選擇不能,也就是說很大一部分小學生在過去的體育授課中不能充分的體驗到充足的運動,這也表明耐久跑教學必須要加入一定的創(chuàng)新項目,以此改進小學生在體育授課中的鍛煉形式。從對問卷1調查第三題來看:實驗班和對照班有92.5%和93.4%的小學生選擇不確定,也就是說有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在常規(guī)的耐久跑教學中學不到新的有關耐久跑運動方面的技術。所以,教師應該多多關注體育比賽及教學研討會來學習一些新的有關耐久跑運動方面的新技術以及新的練習方法來傳授給學生,而不是單純的讓學生在操場上跑圈。從對問卷1調查第四題來看:實驗班和對照班有81.6%和43.7%的小學生選擇不太確定,只有極個別同學選擇能自主去練習。這也表明了授課教師對于小學生的耐久跑訓練的實際情況不夠了解,導致學生的積極性無法進一步提高,這就需要授課教師應當根據(jù)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授課方式,實現(xiàn)因材施教的教學目的。從對問卷1調查第五題來看:實驗班和對照班有58.6%和64.7%的小學生選擇不確定。這表明常規(guī)的耐久跑教學中教師沒有能夠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積極鍛煉的好習慣。從對問卷1調查第六題來看:實驗班和對照班有71.6%和69.7%的小學生選擇應付,僅有很少的小學生認真進行耐久跑訓練活動,表明對于集體訓練多數(shù)小學生都選擇了偷懶應付了事,也就導致了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日漸下滑。從對問卷1調查第七題來看:實驗班和對照班有92.6%和95.6%的小學生選擇不希望,這表明多數(shù)小學生根本不愿意學習傳統(tǒng)的耐久跑訓練模式,要求授課教師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擺脫這一現(xiàn)狀。
2.1.3 實驗前后學生對耐久跑教學效果自我評價反饋對比分析
通過對實驗班實驗前后的問卷調查分析可以得出:經過一個月的教學實驗小學生對于耐久訓練愉快度、運動充分度、技術掌握、自主性四個方面顯著提升,這表明教學實驗取得了較好的進展,讓小學生在耐久跑訓練中獲得了樂趣,詳見表4。由以上問卷回收數(shù)據(jù)表明實驗班實驗前后,學生對教學課堂效果評價有顯著性差異,表明經過兩個月“萊格爾跑”的實驗后實驗班學生對“萊格爾跑”的教學效果較以往教學效果要好的多。
2.2 教學實驗部分
2.2.1 實驗前測兩班肺活量及體測成績對比分析
表5為實驗班與對照班男女同學的肺活量成績統(tǒng)計表,由表可見:實驗班男生肺活量的最小為2548mL、最大為3751mL、平均值為 3011.34mL,實驗班女生肺活量的最小值為1245mL、最大為2988mL、平均值為2235.44mL。對照班男生肺活量的最小值為2453mL、最大為4077mL、平均值為3212.77mL,對照班女生肺活量的最小值為1124mL、最大為3087mL、平均值為2774.54mL??梢砸姷脙蓚€班級同學肺活量水平大致相當,并無明顯差異。
表6為實驗班與對照班男女同學的體測成績統(tǒng)計表,由表可見:實驗班男生800m跑最小值為203s、最大值為304s、平均值為254.12s。對照班男生800m跑最小值為212s、最大值為298s、平均值為261.47s。實驗班女生500m跑最小值為218s、最大值為302s、平均值為243.77s。對照班女生500m跑最小值為214s、最大值為 324s、平均值為268.71s??梢砸姷脙蓚€班級同學肺活量水平大致相當,并無明顯差異。
2.2.2 實驗后測兩班肺活量及體測成績對比分析
表7為兩班男女實驗后測肺活量成績統(tǒng)計表,由表可見:實驗班女生實驗后肺活量的最小值增加180mL、最大值增加120mL、平均值增加147.55mL,對照班女生實驗后肺活量的最小值增加70mL、最大值增加60mL、平均值增加45.88mL。實驗班男生實驗后肺活量的最小值增加62mL、最大值增加51mL、平均值增加112.45mL,對照班男生實驗后肺活量的最小值增加14mL、最大值增加10mL、平均值增加31.48mL。
表8為兩班男女實驗后體測成績統(tǒng)計表,由表可見:實驗班男生實驗后800米跑最小值提升2s、最大值提升11s、平均值提升8.23s。對照班男生實驗后800米跑最小值提升3s、最大值提升4s、平均值提升3.12s。實驗班女生實驗后500米跑最小值提升2s、最大值提升 10s、平均值提升7.12s。對照班女生實驗后500米跑最小值提升2s、最大值提升1s、平均值提升2.79s。
由以上實驗數(shù)據(jù)可看出:實驗班經兩個月的萊格爾跑實驗后學生成績有很大的提升且提升幅度遠高于對照班,實驗表明萊格爾跑的引入能夠大幅度提高學生對耐久跑的興趣、提升學生對跑的學練積極性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心肺耐力及跑的成績。由問卷調查結果可看出:學生更喜歡這種新穎的萊格爾跑且相對于常規(guī)的耐久跑教學而言他們對這種萊格爾跑的教學效果更滿意。
3 結論
由本次教學實踐可知,將萊格爾跑引入到小學生耐久跑訓練效果的提高大有裨益,可以大幅度提高小學生對耐久跑訓練的興趣,降低甚至消除小學生的懼跑心理,也更能滿足當代小學體育教育的時代需求。
(作者單位:杭州長江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