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恪強
(河南廣播電視臺,河南 鄭州 450008)
電視節(jié)目屬于視覺文化產品,鏡頭語言在表達電視節(jié)目本體語言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新聞作為一種特殊的電視節(jié)目類型,更講究用“事實”說話,展現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況。為此在應用鏡頭語言記述新聞事件時,需充分了解鏡頭語言內涵及相關要素,并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及原則,才能制定更有效的鏡頭語言應用技巧,從而全面提升電視新聞節(jié)目品質,為更多受眾帶來更多精品新聞節(jié)目[1]。
相比其他新聞媒體,電視新聞有特定的畫面,具有“觀賞”與“收聽”兩大功能,人們可迅速了解新聞事件,鏡頭語言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電視新聞效果。在具體的電視新聞制作之時,“敘事型”策略還不是比較常見的。但是敘事策略和視覺藝術間調關聯(lián)性卻是不可分開的。在使用敘述方法后,需要結合不同調制作技術,進而強化敘事表達效果。另外,在制作電視新聞節(jié)目、剪輯電視新聞節(jié)目時,普遍都會應用“蒙太奇”制作方式,這種方法主要就是應用攝像鏡頭展示新聞內涵,混合搭配各種鏡頭及畫面展示內容,從而確保后續(xù)電視新聞節(jié)目可以流暢進行。
在成功制作電視新聞節(jié)目之時,真實性原則是不可忽視的衡量要素。同樣,這也是制作電視新聞節(jié)目的根本標準與底線,靈活應用鏡頭語言可進一步描述真實事件,展示一個個真實個體生命以及大體社會,深刻地揭示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及本質,從而全面提升電視新聞公信力。
一般來說,在電視新聞節(jié)目中,蘊含著豐富的信息資源。電視新聞節(jié)目是傳播這些信息資源的關鍵載體,在具體應用鏡頭語言之際,需要明確新聞事件主題及對象,應用多種技巧及策略傳遞新聞事實,更易于引人注目,確保廣大受眾在短時間內接收復雜資源,從而瞄準對自身極具價值的信息資源。
在應用鏡頭語言時需要找準邏輯線索,每一條邏輯線索及線索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由這些線索,可構成有機系統(tǒng)。在應用鏡頭語言之時,需要牢牢把握這些邏輯線索,促使新聞敘事更具邏輯性,進而增強其真實效果、專業(yè)效果,全面展示新聞主題,激起受眾情感共鳴,令受眾越來越認可該電視新聞節(jié)目[2]。
拍攝角度是固定鏡頭應用的重點。通常,固定鏡頭的拍攝角度是根據畫面構圖來決定的。在固定鏡頭中,被攝主體的角度、距離與攝像機的位置通常有兩種情況,一是通過推拉變焦鏡頭進行調整,二是通過前后挪動機位進行調整,這兩種方式都可以調整到需要的固定景別。景別指的是攝像鏡頭的畫面大小。
在電視新聞應用固定鏡頭的過程中,有些電視新聞節(jié)目是禁止挪動機位的,例如,新聞、訪談與直播,因此,可以通過變焦來進行調整。根據環(huán)境的不同,固定鏡頭在不同景別也有著不同的藝術展示。以全景式固定鏡頭為例,其也被稱作環(huán)境鏡頭,其能夠有效展示電視新聞的場景氛圍,有效的敘述人物、事物所處的位置,描繪人物、事物的所處環(huán)境。而中景式固定鏡頭則能夠較好的展現人物和事物之間的位置關系,其也被稱作關系鏡頭。近景式固定鏡頭在鏡頭表達上有著較強的完整性,具有強調重點的作用。就鏡頭停留時長而言,要根據電視新聞的目的、節(jié)目的主旨、編輯的方式、剪輯的技術進行設計與考量。例如,在電視新聞中,為更好的烘托和展現人物感情、場景細節(jié),可以通過長時間固定鏡頭的方式實現;為更好的渲染緊張的氣氛,可以通過多個短時長的固定鏡頭來實現。
左右式運動鏡頭是一種常見的運動鏡頭,其主要是通過軌道、平衡器來進行橫向位置變換來進行拍攝的。在運動鏡頭中,固定焦距和固定景別是最常用到的攝像方法。左右式運動鏡頭多應用于需要進行變焦或特寫的畫面。左右式運動鏡頭也被應用于平移跟焦、變焦拍攝當中。在應用時,攝像機位的運動速度和鏡頭推動速度要保持一致。
升降式運動鏡頭也是一種常見的運動鏡頭,其主要是通過升降工具或者搖臂進行拍攝的。其多被應用于小物品的特寫或大場面的全景拍攝當中。
前后式運動鏡頭也會應用軌道與平衡器,前后式運動鏡頭多被應用于跟隨拍攝當中。
變焦鏡頭由正負透鏡構成,變焦鏡頭能夠利用焦距的變換與推拉,是畫面景別發(fā)生持續(xù)變化。變焦鏡頭的推與拉是兩種主要的應用方式。拉多被應用于展示事物全貌,展現事物整體與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當中;推多被應用于展示事物細節(jié),有著集中觀眾視覺的作用。拉能夠給人一種慢慢遠離被攝主體的感覺,推能夠給人一種慢慢接近被攝主體的感覺。其是通過擴大或縮小人的視野,給人一種向前或向后移動的認知,從而幫助人了解部分與整體、主體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
運動攝像指的是在一個鏡頭內,利用變化鏡頭焦距、改變鏡頭光軸、移動攝像機機位等方式進行的拍攝。利用運動攝像拍攝的畫面也稱作運動畫面。推鏡頭、拉鏡頭、搖鏡頭、跟鏡頭是電視新聞攝像中最常用的四種鏡頭語言,除此之外,移鏡頭、升降鏡頭、綜合運動鏡頭等,在電視新聞攝像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
推鏡頭有兩種拍攝方式,一是通過調整鏡頭焦距,使畫面的框架越來越接近被攝主體,即可實現由遠到近的拍攝;二是朝著被攝主體的方向推進攝像機,也能夠實現由遠到近的拍攝。以上兩種拍攝方式所拍攝出的畫面,都可以被稱為推鏡頭。推鏡頭能夠起到調整與改變觀眾視覺空間的作用,通過鏡頭的向前運動,實現景別由大到小的轉變。推鏡頭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在應用推鏡頭的過程中,要明確推鏡頭的表現意義。推鏡頭多被應用于落幅、推進、起幅當中,對造型表現而言,落幅是其中的重點。
相較于推鏡頭而言,拉鏡頭也有兩種拍攝方式。一是通過調整鏡頭焦距,使畫面的框架越來越遠離被攝主體,即可實現由近到遠的拍攝;二是向著遠離被攝主體的方向移動攝像機,也能夠實現由近到遠的拍攝。以上兩種拍攝方式所拍攝出的畫面,都可以被稱為拉鏡頭。拉鏡頭和推鏡頭是相對的,雖然二者的一般要求和創(chuàng)造規(guī)律基本一致,但是運動方向是相反的。拉鏡頭也常被應用于落幅、推進、起幅當中,對造型表現而言,起幅是其中的重點。
搖鏡頭,也被稱為搖攝。在應用搖攝時,通常會固定攝像機的機位,然后利用拍攝者人體或者三腳架的活動底盤,使攝像機的光學鏡頭軸線產生變動。使用這種拍攝方式所拍攝的畫面被稱為搖鏡頭。搖鏡頭在應用時,必須有明確的應用目的。隨著搖攝速度的變化,觀眾的視覺感受也會發(fā)生一定的變化,因此,在應用搖鏡頭時,必須保證搖動過程的和諧性與完整性。
移鏡頭,也被稱為移攝。在應用移攝時,會將攝像機固定在活動物體上,使攝像機能夠隨著活動物體的運動進行拍攝。利用這種方式拍攝的畫面被稱為移動鏡頭,也被叫作移鏡頭。在應用移攝時,畫面框架會因為攝像機的運動,始終保持運動狀態(tài)。不論畫面內的物體原本是處于靜止還是運動的狀態(tài),在移鏡頭下都會展現出不斷移動的狀態(tài)。移鏡頭能夠很好的調動電視新聞觀眾的運動視覺感受,為用戶打造一個身臨其境的體驗。在拍攝移鏡頭的過程中,既可以將攝像頭安裝在活動物體上進行拍攝,也可以由攝影師攝像機進行拍攝。在應用移鏡頭的過程中,要注重畫面的平穩(wěn)度,使畫面能夠始終保持水平。
一些新聞記者,早已在頭腦中形成了“精品”概念,但并不具備完善的條理性。在實施采訪工作之際,并不重視新聞資料,這便為后期加工新聞帶來了一定負擔,致使后期加工新聞時關于鏡頭畫面的應用不夠合理,很難真切展現新聞事件,從而導致新聞畫面和新聞解說相互脫節(jié)。鏡頭語言的應用需要遵循一定的邏輯,如果頻繁的應用鏡頭語言,則會顯得整個畫面極其繁瑣,給人一種“云里霧里”的感受,使新聞影響力大打折扣。
在新聞現場采訪環(huán)節(jié),有些時候因記者缺少工作經驗,不具備良好的責任意識,無法精準把握鏡頭語言。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在后期制作節(jié)目時,可以通過添加聲音和文字做出一些彌補,但要是采取這種方法制作鏡頭畫面,在構圖層面來看,會有失一些美觀性,令人感覺整個畫面十分空洞,無味。另外,還有一些記者并不清楚如何高效使用鏡頭語言,這也就影響了電視新聞畫面效果,使其偏暗或者偏亮,盡管后面添加濾色,但是也會影響鏡頭語言的感染力及視覺沖擊力。
所謂的“無技巧”,實則就是通過鏡頭記錄現實生活,用直觀的鏡頭語言表達客觀的事實??此啤盁o技巧”,但是對鏡頭語言技巧及要素、策略等需要進行深入理解,并在這個基礎上有效還原新聞敘事方式的“真實”。在電視新聞節(jié)目攝像時,通常都會采取“抓拍”以及“長鏡頭”的方式。在抓拍之際,需要相關攝像師極具畫面捕捉能力以及嫻熟技巧,需要找準抓拍契機,真切記錄現實場景,用瞬間定格真實情感,從而增強新聞畫面震撼力?!伴L鏡頭”就是指畫面超出30秒的鏡頭,長鏡頭是和人眼極其接近的一種鏡頭語言。應用長鏡頭時,需要不間斷地游動拍攝,用連貫的鏡頭動作表示外觀世界,長鏡頭極其考驗攝像師攝像技巧。
在具體報道電視新聞的時候,通過靈活應用報道方式,可以在不同角度展示主題,給人帶來前所未有的新聞觀看體驗,強化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能高效應用對比鏡頭,便可以進一步凸顯新聞信息主題,從而增強電視新聞信息內涵。此外,在制作電視新聞時,單應用鏡頭語言還遠遠不夠,需要結合字幕及音效等,并且需要創(chuàng)新拍攝手法,這樣才能帶動電視新聞攝影技術水平的上升,切實增強電視新聞節(jié)目美感及品質[3]。
對于電視新聞攝像畫面來說,這是表達新聞價值的根本載體,鏡頭語言極具表現力,是提高電視新聞報道品質的一大特色。作為一名攝像師,要具有鏡頭語言拍攝技巧,這是其必備技能。站在電視新聞事件主題角度看問題,攝像師需要充分理解新聞內涵,圍繞新聞主題展示新聞事件,尤其要在視覺邏輯上下功夫,以便能增強新聞真實性。有關攝像技巧的應用,可以在展示新聞事實時,加入對比鏡頭、場景鏡頭等。當然,還需要格外關注新聞事件的敘事性拍攝手法,這樣才能深刻理解鏡頭語言,全面展示鏡頭畫面,傳遞更多真情實感,從而震撼受眾內心的柔軟之處。
電視新聞主要是通過拍攝手段加強與新聞主題間的聯(lián)系,鏡頭語言是表達電視新聞內容及情感的關鍵手段。攝像師在應用鏡頭語言時,需要從理性思維、視覺邏輯思維等方面展示新聞事件,尤其需要加入對比鏡頭凸顯新聞主題,增強電視新聞內涵。在電視新聞攝像時,攝像師不可孤立處理新聞拍攝與鏡頭語言,而是要充分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將二者有機融合。尤其是最近幾年,以手機為媒介的拍攝方式日漸流行,這種方法既具有動態(tài)化特點,又具有靈活化特點,并且能夠與專業(yè)的新聞攝像相互整合,從而更有效、更真實的表達新聞事件。總之,熟練應用各種各樣的拍攝工具,既可令電視新聞的拍攝與制作更生動,又能為其賦予權威性、真實性。在具體展示電視新聞邏輯時,需要整合其他要素與鏡頭語言。
新聞記者是電視新聞攝像的主體,電視新聞攝像的質量與新聞記者的拍攝水平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專業(yè)技術與能力較高的記者在拍攝電視新聞的過程中,會靈活的應用鏡頭語言,將新聞的內容展現出來,加強觀眾觀看電視新聞的欲望。電視新聞的質量與新聞記者的拍攝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這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電視新聞是在許多素材中提取出來的,這對新聞記者新聞畫面的拍攝量有著較高的要求。要確保新聞的畫面能夠更加全面、準確、客觀的表達新聞信息,要求新聞記者必須掌握長鏡頭的使用方法,要能夠利用長鏡頭抓拍新聞內容的特定片段,展現電視新聞的內容。第二,新聞記者在拍攝的過程中,要會利用特寫、中景、遠景等景別進行拍攝,根據新聞的內容選擇正確的景別進行展示。第三,新聞記者在拍攝的過程中,要掌握推鏡頭、拉鏡頭、搖鏡頭、移鏡頭等拍攝方式,使電視新聞內容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展現出來。第四,電視新聞記者要具備一定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要能夠從客觀的角度出發(fā),公平公正、理性負責的開展新聞拍攝工作。
鏡頭語言并不是電視新聞節(jié)目中唯一的造型語言。一檔優(yōu)秀的電視新聞節(jié)目需要多種造型語言共同配合才能實現。常見的造型語言有音效、字母、動作等。這些造型語言的應用能夠使電視新聞節(jié)目的表現力與感染力增強。鏡頭語言作為電視新聞畫面的重要載體,是傳達電視新聞內容的重要保障。在應用鏡頭語言時,要加強鏡頭語言與其他造型語言之間的聯(lián)動。根據新聞的主題和邏輯,選擇合適的鏡頭語言與造型語言進行展示,從而提升電視新聞的感染力。以抗擊疫情的報道為例:在報道抗擊疫情的模范英雄時,可以搭配莊嚴隆重的音樂進行播報,使觀眾能夠感受到模范英雄在抗擊疫情過程中所付出的心血,感同身受地理解抗擊疫情是非常神圣的一項工作。
對于電視新聞而言,不僅要保證電視新聞的真實性,還要注重電視新聞的美。電視新聞建立在真實之上,真實也是電視新聞的基礎與核心,只有真實的電視新聞才能得到觀眾的認可。美指的是電視新聞的藝術魅力,鏡頭語言是展現電視新聞藝術美麗的主要手段。電視新聞的藝術美麗是建立在真實之上的美。因此,新聞記者在拍攝電視新聞的過程中,首先要確保內容的真實性,其次要確保電視新聞的內容與人民群眾的生活相推進,再者要根據人民群眾的審美需求拍攝人民群眾喜愛的電視新聞。要堅決避免電視新聞的內容造假,這樣不僅會使電視新聞喪失藝術魅力,還會降低人民群眾對電視新聞的信賴,不利于電視新聞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
綜上所述,在全新的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形式有所改變,需要面臨諸多挑戰(zhàn)。在制作新聞節(jié)目時,應巧妙運用鏡頭語言,凸顯鏡頭語言重視性,結合不同制作手法,強化電視新聞攝像效果,為人們創(chuàng)造更多高質量的電視新聞節(ji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