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炎
學校要求家訪率每個學期達到100%,并要求家長及時填寫《家訪反饋表》,輔以照片。新生家訪除了家庭住址需要收集之外,老師與家長彼此之間還沒有足夠的信任,也會給家訪工作帶來障礙。
周密部署早謀劃。根據(jù)學生的現(xiàn)住家庭地址,繪制一張簡單的地圖,然后按片區(qū)進行分組,提前與組長了解情況,確定最優(yōu)訪問搭配路線,提前與家長預約,會同副班主任一起,一次訪問3戶左右,一戶30~40分鐘。這就要求老師們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觀察、交流、記錄學生校內校外的點滴情況,因“生”制宜,提早制訂個性化溝通計劃。
贊賞破冰善傾聽。每一個孩子都是墜入凡間的天使,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善待。家訪伊始,老師就應該在家長面前表示對孩子的看見與肯定,以“我看見”三個字起頭,輔以事例,表達感受,以“我覺得”結尾。如“我看見思思是一個特別細心的孩子,早兩天的時候,同學找她借筆,她小心地將筆尖這頭握在手心傳遞出去,生怕戳著同學,看似是一件小事,實則是對同學滿滿的關愛,我覺得特別欣慰。”家訪和上課一樣,應力戒“注入式”“滿堂灌”的形式。往往在這個時候,你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看見孩子在學校未顯露的一面。這種讓家長處于主體地位的家訪,也便于引發(fā)家長的情感共鳴,使其更樂于接受班主任的家教建議,班主任也更能從中汲取家校合作育人的良方。
細節(jié)處理統(tǒng)全局。對于沉默少言型家長,老師就要注重幾個大方向的問題的引導,注重開放性的問題,如孩子在家的表現(xiàn)、學習習慣、作息時間、興趣愛好、周末安排等;對于興奮講述型家長,老師既要認真傾聽,及時回應,同時也要注重時間上的把控,巧妙地轉移話題,拍照合影等;對于責怪告狀型家長,老師要及時“止損”,家長當著老師的面,埋怨孩子這不對,那也不對,甚至與孩子即刻產生語言沖突,這個時候老師可用語言或行為及時叫停,并引導家長共同探討家庭教育方法,滲透同理心溝通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