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三言二拍”英譯史料辨析和底本辨明

2022-02-16 12:28馬蕭郎希萌
長江學術(shù) 2022年1期
關(guān)鍵詞:選本典籍英譯

馬蕭 郎希萌

(武漢大學 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

“三言二拍”代表中國古典白話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叭浴笔邱T夢龍編選的《喻世明言》(1621)、《警世通言》(1624)和《醒世恒言》(1627)三部小說集的總稱,“二拍”是由凌濛初創(chuàng)作的《初刻拍案驚奇》(1627)和《二刻拍案驚奇》(1632)的合稱。這五部短篇故事集并稱“三言二拍”,自刊刻以來,因其思想性、藝術(shù)性在國內(nèi)外備受推崇。通過對國內(nèi)外“三言二拍”一手英譯史料的細致搜集和系統(tǒng)整理,發(fā)現(xiàn)自18 世紀以來,“三言二拍”英譯史料數(shù)量眾多,已超過60 個譯本,包括單行本、雜志刊載譯文和選譯本,以及40 卷全文的4 部英文全譯本。國內(nèi)外學者曾嘗試梳理過“三言二拍”英譯史料,但由于部分史料的出版日期距今久遠,而且散落在不同的英語國家,導致一手材料搜集難度較大,出現(xiàn)了基于二手材料產(chǎn)生的以訛傳訛現(xiàn)象,使得現(xiàn)有英譯史料梳理中存在不明晰和訛誤的現(xiàn)象。本文在英譯史料文獻調(diào)查、文本細讀和歸納分析的基礎(chǔ)上,進行底本辨析,試圖厘清現(xiàn)有“三言二拍”英譯史料梳理中的不明和不實之處,以正本清源。

一、“三言二拍”英譯史料辨析

國內(nèi)外學者對“三言二拍”英譯史料進行過細致梳理,包括1904 年法國漢學家考狄(Henri Cordier)編寫的Bibliotheca Sinica.Dictionnaire bibliographique des ouvrages relatifs à l’Empire chinois(《漢學書目》),以及1958 年中國著名學者袁同禮編寫的China in Western Literature:a Continuation of Cordier’s Bibliotheca Sinica(《西文漢學書目》),分別統(tǒng)計了20 世紀初期和中期“三言二拍”及其著名選本《今古奇觀》的不同西方語言譯文版本。20世紀末,王麗娜的專著《中國古典小說戲曲名著在國外》(1988)對“三言二拍”和《今古奇觀》英譯史料及研究情況的考察更為詳實,可以說為“三言二拍”英譯史料梳理打下了基礎(chǔ),但是其統(tǒng)計中也存在著一些疏漏和訛誤之處。國內(nèi)學者路旦俊和邱爽也曾對“三言二拍”英譯情況進行簡要補充和梳理,但大都是基于王麗娜的英譯史料梳理所做的簡略延伸,并未進一步展開詳實的史料分析和副文本信息查閱等基礎(chǔ)工作,也未能對現(xiàn)存史料分析中的不詳之處進行辨明正誤和解疑糾錯。

現(xiàn)有“三言二拍”英譯史料中一些選譯本信息也存在錯誤之處。例如,1951 年林語堂選譯本中編譯(retold)的Widow,Nun and Courtesan:three novelettes from the Chinese(《寡婦、尼姑和名姬:三篇中國小說故事》),第一篇譯文“Widow Chuan”翻譯了現(xiàn)代作家王向辰(老向)《全家村》的故事,并非王麗娜所統(tǒng)計林語堂對《通言》(《警世通言》)卷二《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英譯,統(tǒng)計信息有誤。袁同禮在《西文漢學書目》中已經(jīng)明確指出本篇譯文是林語堂對“老向《全家村》”的編譯,可見不僅需要對譯文一手材料進行詳細閱讀和甄別,也應(yīng)當有效借鑒前人的正確史料信息。第二篇譯文“A Nun of Taishan”翻譯的是清末劉鶚代表作《老殘游記·二集》中泰山尼姑逸云的故事,并非王麗娜所統(tǒng)計的林語堂對《恒言》(《醒世恒言》)卷十五《赫大卿遺恨鴛鴦絳》的英譯,所收錄信息亦有訛誤。第三篇譯文名為“Miss Tu”,其英文序言中提到馮夢龍《通言》三十二卷《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是最早記錄杜十娘故事的書面版本,但是林語堂的譯文僅“遵從了故事的框架和主要角色”,同時“完全重寫了整個故事”,因而本篇譯文與其說是林語堂基于原文故事的翻譯,不如說是基于故事核心思想的再創(chuàng)作。林語堂將原本假設(shè)的說書人敘述者改為第一人稱文內(nèi)敘述者“我”,將敘述者描畫為一個家境殷實的知識分子。林語堂創(chuàng)作的敘述者不僅目睹了女主人公杜十娘跳河的慘烈時刻,而且和故事中的多位角色產(chǎn)生了現(xiàn)實中的直接交往,甚至改變了男主人公結(jié)尾的死亡方式,平添了模糊意味和悲劇色彩的雙重特性??梢娏终Z堂通過改編使譯文更為關(guān)注原文的思想內(nèi)涵,進而凸顯原文中的人物特質(zhì)和作品的美學價值。

改編本雖然是“三言二拍”英譯史料中的一種獨特形態(tài),然而所收集材料是否真正基于“三言二拍”原文進行英譯改編,則需要仔細甄別。例如,王麗娜收錄了1970 年Cheou-Kang Sié編譯(retold)的A Butterfly’s Dream and Other Chinese Tales(《蝶夢及其他故事集》)。譯者在序言中提到,他在學習英文過程中,為了能夠“更加熟練地使用英語”,開始“寫作”這部故事集,而且當時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譯者作為中國大使,駐在梵蒂岡的羅馬教廷,幾乎與世隔絕,創(chuàng)作時手中并無“參考書目”,只能“憑借記憶來描述那些事實和日期”,因而這部作品是譯者基于記憶中故事核心思想的改編本。然而,英譯故事“A Butterfly’s Dream”(《蝶夢》)只是講述了莊生在夢中變做蝴蝶后的經(jīng)歷和思想變化,與《通言》卷二《莊子休鼓盆成大道》中講述莊子及其妻子田氏之間的故事無關(guān)聯(lián),不屬于“三言二拍”的英譯范疇。

“三言二拍”英譯史料中的期刊信息統(tǒng)計尚存在一些不明之處。例如埃文斯(Edwin Evans)的《古今》(《古今小說》)卷二十七英譯文,實則發(fā)表在The China Magazine(《中國雜志》)1866 年第1 期第5—7、17—20 和37—39 頁,而非王麗娜所標注1866年“第2 期?!贝送猓觖惸冗€列出1939 年宋美齡將《通言》卷一英譯為“The Legend of the Lute”,刊登在“《通報》24 卷”,然而筆者分別對Jstor和Brill英文數(shù)據(jù)庫所收錄《通報》(Teoung Pao)雜志進行期刊內(nèi)的詳細檢索和分辨,未能發(fā)現(xiàn)此篇譯文。

“典籍的翻譯、出版與海外傳播是實現(xiàn)其永恒價值的重要途徑?!薄叭远摹弊鳛橹袊诺浒自捫≌f的優(yōu)秀作品,國內(nèi)外研究者此前已經(jīng)提供了較為詳實的英譯文史料匯總,但是我們不能止步或者局限于此,應(yīng)該更充分使用現(xiàn)階段國內(nèi)外更為完善的中外學術(shù)期刊和電子官方數(shù)據(jù)庫,例如Jstor和Cambridge Online Journal,同時利用圖書館館際互借等便利的網(wǎng)絡(luò)條件,更為廣泛地搜集材料,并且結(jié)合嚴謹?shù)奈谋炯氉x,糾正現(xiàn)存英譯史料匯總中的疏漏或者不實之處,以便為后續(xù)典籍英譯史研究提供有效的借鑒。

二、“三言二拍”英譯底本辨明

典籍英譯史料的底本辨析是研究者繞不開的起始階段和必要步驟,中國典籍外譯史強調(diào)對“典籍外譯史料的搜集、鑒辨、整理與運用”,只有搜集到“足夠多而全面的典籍外譯史料”,“三言二拍”英譯史料才更有“普遍性意義。”馮夢龍的“三言”明末原刊本分別是《古今》尚友堂本、《通言》金陵兼善堂本和《恒言》金閭?cè)~敬池本,凌濛初的“二拍”明末原刊本分別是《拍案驚奇》(《拍案》)尚友堂本和《二刻拍案驚奇》(《二刻》)尚友堂本,研究者應(yīng)對“三言二拍”英譯史料所涉及的原文底本及基于此的后世刻本進行詳細分析,排除并非基于原文文本本身的英譯材料,例如英譯材料取自誕生在原文刊本之前的藍本,或者基于“三言二拍”刊刻之后的后世選本,進而對所涉及的藍本和選本進行合理化、系統(tǒng)化的排除?!叭远摹庇⒆g史料中涉及的有藍本《情史》《清平山堂話本》和選本《今古奇觀》等,應(yīng)理清其與“三言二拍”原文刊本的關(guān)聯(lián),在此基礎(chǔ)上有效地縮小和確認“三言二拍”英譯史料的范圍,更加清晰準確地梳理“三言二拍”英譯的歷史源流。

(一)“三言二拍”英譯底本與《今古奇觀》

《今古奇觀》由明末抱甕老人編選,是“三言二拍”最著名的選本,從“三言二拍”198 卷話本故事中精選40 卷代表性故事結(jié)集成冊刊行,同時對文字內(nèi)容進行適當修改和潤飾,集中體現(xiàn)了“三言二拍”突出的思想價值和杰出的藝術(shù)成就。《今古奇觀》自刊印以后迅速流行,甚至在清朝逐漸取代了“三言二拍”成為被廣泛閱讀的對象。同時,由于清朝實行嚴苛的禁書政策,“三言二拍”因涉及情色描寫被禁,然而禁書名單只提及《拍案》和選本《今古奇觀》,可見“三言二拍”的其他四本可能已經(jīng)不大通行。雖屢次被禁,《今古奇觀》仍舊“在民間流傳不絕?!泵駠鴷r期,魯迅在經(jīng)典著作《中國小說史略》(1926)中指出,整體上三言二拍“印本今頗難覯”,僅僅能夠憑借《今古奇觀》來“窺見其大略也”,可見國內(nèi)文學界仍未發(fā)現(xiàn)“三言二拍”的原文刊本??芍獓鴥?nèi)外英譯者在跨越清朝和民國的近三個世紀中,很難找到“三言二拍”的原刻本,只能更加實際地選擇《今古奇觀》作為底本。直到20 世紀四五十年代以后,中國學者王古魯、李田意和章培恒等先后在日本發(fā)現(xiàn)了“三言二拍”的明代原刊本,國內(nèi)外學者才得以一窺其全貌。因而,從18 世紀到20 世紀中葉,“三言二拍”的早期英譯更準確地說是其選本《今古奇觀》為代表的英譯史。

1736 年,英國出版商約翰·瓦茨(John Watts)組織轉(zhuǎn)譯了法國漢學家杜赫德(Jean-Baptiste Du Halde)的法文版Description géographique,historique,chronologique,politique,et physique de l’empire de la Chine et de la Tartarie chinoise(《中華帝國全志》),其英文四卷本The General History of China(《中國通史》)第三卷包涵了《通言》卷五《呂大郎還金完骨肉》、《通言》卷二《莊子休鼓盆成大道》和《拍案》卷十一《惡船家計賺假尸銀 狠仆人誤投真命狀》。杜赫德法語譯文所基于的原文底本就是《今古奇觀》,瓦茨的英譯文開啟了“三言二拍”的英譯史,是“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先驅(qū)?!敝螅?738 至1741 年,英國出版商愛德華·凱夫(Edward Cave)再次將杜赫德法語譯文轉(zhuǎn)譯成英文,名為A Description of the Empire of China and Chinese-Tartary(《中華帝國及華屬韃靼全志》),其譯文語言更加優(yōu)美,并且在兩側(cè)空白處簡要標注出對故事內(nèi)容的解釋和總結(jié),其底本也是基于《今古奇觀》。

19 世紀和20 世紀初出版的諸多選譯本、單行本和雜志刊載譯文的原文底本幾乎都是《今古奇觀》。不過由于當時一些雜志刊載譯文并沒有標注原文底本出處,《今古奇觀》作為原文底本在期刊類別中的代表性未能很好地凸顯。在羅伯特·道格拉斯(Sir Robert Kennaway Douglas)編譯的Chinese Stories(《中國小說》)中,譯者對《今古奇觀》進行翻譯時并非逐字直譯,雖然“情節(jié)和事件都被如實保留下來”,但是“將他們進行刪減和改編進而適應(yīng)西方讀者的要求”,更為注重譯文的可讀性,收錄了“三言二拍”中的4 篇作品。英國漢學家豪厄爾(E.B.Howell)的兩部選譯本The Inconstancy of Madame Chuang and Other Stories from the Chinese(《不忠的夫人及其他故事集》,1924)和The Restitution of the Bride and Other Stories from the Chinese(《歸還新娘及其他故事集》,1926),封面上就清晰地標出“今古奇觀”四個字,分別收錄了“三言二拍”中6 篇故事,因此是最早基于《今古奇觀》為底本的話本小說英譯選集。

從18 世紀到19 世紀,直至20 世紀上葉,“三言二拍”英譯所采用的原文底本依然是選本《今古奇觀》。雖然《今古奇觀》與“三言二拍”在版本和歷史意義上有所區(qū)分,但可以說,《今古奇觀》作為底本的英譯,是特殊意義上的“三言二拍”早期英譯。

(二)“三言二拍”英譯相關(guān)藍本和選本辨明

“三言二拍”英譯史料原文底本辨析中,除了選本《今古奇觀》所呈現(xiàn)的特殊歷史意義之外,還出現(xiàn)了《情史》《清平山堂話本》《續(xù)今古奇觀》及《京本通俗小說》等關(guān)聯(lián)文本。《情史》和《清平山堂話本》屬于“三言二拍”選取題材的源流藍本,而《今古奇觀》和《續(xù)今古奇觀》則是后世文人從“三言二拍”中編選而成的選本,《京本通俗小說》則被認為是馮夢龍編選的“三言”本身。通過辨別“三言二拍”文本相關(guān)的藍本和選本信息,可以大致理清其與原文底本間錯綜復雜的關(guān)系(如圖1 所示)。

圖1 “三言”“二拍”相關(guān)藍本與選本關(guān)系梳理

馮夢龍的《情史》(又名《情史類略》)共24 卷,囊括800 余篇以“情”為主題的文言短篇小說,出版時間和“三言”相近,被學界認為是“三言二拍”編選或撰寫的素材來源。斯蒂芬·韋斯頓(Stephen Weston)所譯“Fan-hy Cheu:A tale”(《范希周》)的文本前廣告中,提到原文的故事集名稱是The Heart Blue,or the Heart True History,同時結(jié)合譯本收錄的漢語對照文《范希周》,將其與馮夢龍的“三言”及《情史》分別進行文字比對,無疑其原文底本出自馮夢龍的《情史》,而且《范希周》又恰如譯者所言出自《情史》的“第一篇。”多馬斯·當東(Sir George Thomas Staunton)在其所著Miscellaneous Notices Relating to China and Our Commercial Intercourse with That Country(《中國與中英商業(yè)關(guān)系雜評》)第二部中,收錄了故事“The Story of Fan-hy Cheu or Conjugal Fidelity Rewarded”(《范希周的故事:婚姻忠誠的饋贈》),該篇譯文的序言中明確提及其漢語底本是來自Tsing-se(《情史》。)王麗娜和路旦俊等學者對“三言二拍”英譯史料的梳理,皆統(tǒng)計出這兩部譯作是對《通言》卷十二《范鰍兒雙鏡重圓》的英譯,信息收錄顯然有誤。

《續(xù)今古奇觀》的作者信息迄今不明,刊刻時間晚于“三言二拍”,選本一共30 卷,其中29 卷收錄取自《拍案》。《續(xù)今古奇觀》只能說是后世文人看到《今古奇觀》的成功,托名為其續(xù)本,實則更多是《拍案》的后世選本。1976 年,杜威廉(William Dolby)翻譯的The Perfect Lady by Mistake and Other Stories by Feng Menglong(《錯占美女及馮夢龍其他故事選》)中,有一篇底本是1964 年香港文苑書屋出版的《續(xù)今古奇觀》,并非《恒言》卷三十三《十五貫戲言成巧禍》的翻譯。

明嘉靖間洪楩整理和刊刻的《清平山堂話本》是最早收錄話本小說的選集,大多以宋元話本為主,少數(shù)為明人作品,刊刻早于“三言二拍”成書之前,將《清平山堂話本》與“三言”相對比可知,馮夢龍選取了其中藝術(shù)成就較高的作品,較為平庸的作品則未選入。1952年,林語堂編譯的Famous Chinese Short Stories(《中國著名短篇小說選》)收錄了《簡帖和尚》的英譯,此篇則正是取自《清平山堂話本》,并非對《古今》卷三十五《剪帖僧巧騙皇甫妻》的翻譯。同時,林語堂這部譯著中的另兩篇漢語原文均基于《京本通俗小說》,即《碾玉觀音》和《西山一窟鬼》,可視為“三言”的英文翻譯。學界一般認為,《京本通俗小說》是1915 年由繆荃孫偽造其名,從《通言》和《恒言》中選出其認為是宋人小說的作品,并假托此名,實則選自“三言”本身。此外,1972 年,楊富森(Richard F.S.Yang)所譯Eight Colloquial Tales of the Sung(《宋人話本八種》),漢語底本也取自《京本通俗小說》,與“三言”一致。

對“三言二拍”英譯史料的梳理,需要研究者仔細辨別是否為原文底本,排除前世的藍本和后世的選本信息,以便理清其確切范疇?!督窆牌嬗^》在“三言二拍”早期英譯的傳播和交流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京本通俗小說》由于后世流傳中的歷史因素也成為英譯史中獨特的現(xiàn)象。因此,對原文底本的梳理是典籍英譯研究的基礎(chǔ),也是不可或缺的研究步驟。

三、“三言二拍”英譯史料梳理余墨

“三言二拍”的英譯傳播整體上符合典籍英譯的規(guī)律,一般“由節(jié)譯到全譯,由零星翻譯到節(jié)譯或全集型的譯介,由偶然隨意性地翻譯到計劃系統(tǒng)地翻譯,而翻譯質(zhì)量也由低到高,逐步臻于完善。”典籍英譯研究需要將“客體研究”和“主體研究”進行有機融合。也就是說,后續(xù)“三言二拍”英譯研究應(yīng)將客體研究與主體研究相結(jié)合,重視客觀史料考證,并將史料置于歷史語境之中,才能真實、立體、全面了解其軌跡,避免疏忽、遺漏和錯誤。

就“三言二拍”英譯客體研究而言,首要任務(wù)是在基于史料的基礎(chǔ)上,厘清原文底本,澄清現(xiàn)有英譯史料中錯誤的相關(guān)藍本和選本的英譯文,這是典籍英譯研究的起點。“三言二拍”英譯從18 世紀開始至今,橫跨近300 年的歷史。面對紛繁復雜的研究史料,首先,需要盡可能搜集各歷史時期國內(nèi)外譯本,尤其是涉及18、19 世紀的珍稀英文材料。然后,通過文本細讀,辨明和糾正錯誤的史料信息。此外,通過英譯本的序言、引言和注釋等相關(guān)副文本信息,辨明英譯史料所基于原文底本的不同版本,避免將原文的不同版本與有關(guān)藍本和選本相混淆。對不同版本的辨明是典籍英譯研究一項必要且復雜的基礎(chǔ)工作,因而對中國古典小說的客體研究是英譯梳理的第一步,沒有系統(tǒng)化的底本分析,就不能認識到歷史上“三言二拍”不同階段譯本的基本規(guī)律和特點,更難以聚焦到其史料自身的英譯研究。

就“三言二拍”英譯主體研究而言,應(yīng)在客觀史料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譯者身份、歷史語境以及出版社和出版地等相關(guān)因素,總結(jié)典籍英譯的普遍規(guī)律?!叭远摹庇⒆g中的主體研究涉及對譯者身份及相關(guān)出版信息的辨明。“三言二拍”英譯的譯者身份具有多樣性,其中比例最高的是國外學者,包括作家和漢學家,其次是中國譯者,再次是海外華人譯者??梢姶蠖鄶?shù)譯者擁有長期生活在國外的經(jīng)歷或者具有國外的文化身份,譯者的翻譯目的或為介紹中國文學,或為具體呈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小說的藝術(shù)特征,或向西方介紹話本小說的人物魅力、主題特色等核心觀點。當譯本面向普通讀者時,“三言二拍”的“情節(jié)發(fā)展、人物個性”才是關(guān)鍵目的之所在;而面向漢學家時,作品的“文學價值和史學價值”才是其聚焦的核心要素?!贝送?,值得注意的是,早期“三言二拍”的英譯雜志刊載譯文、單行本、選譯本和全譯本,共計60 多個目標文本,大部分譯本都是由美國和英國的出版社發(fā)行,尤其是英國倫敦、美國紐約和西雅圖等城市,國內(nèi)研究者搜集和檢索有較大困難,導致依賴二手材料的研究出現(xiàn)諸多訛誤,但“中國典籍英譯史料的挖掘和整理不能僅局限于國內(nèi),需要具有國際視野,海外中國典籍的英譯和傳播史料應(yīng)成為研究重點。因此,研究者應(yīng)該全面準確搜集海內(nèi)外有關(guān)“三言二拍”的出版信息和底本信息,挖掘其真實的英譯史料,這是“三言二拍”英譯研究的關(guān)鍵和基礎(chǔ)。

結(jié)語

“三言二拍”的史料梳理是展開典籍英譯研究的前提和基礎(chǔ)。本文通過對一手英譯史料的搜集和整理,結(jié)合文本細讀與辨析,厘清了不同英譯史料的原文底本,糾正了現(xiàn)有文獻中對史料梳理的不實之處,排除有關(guān)藍本和選本的混亂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今古奇觀》作為早期“三言二拍”的英譯底本的特殊意義,指出了《京本通俗小說》與“三言”之間的獨特關(guān)系??傊?,“三言二拍”英譯研究應(yīng)將客體研究與主體研究相結(jié)合,在文本內(nèi)史料考據(jù)的基礎(chǔ)上,分析文本外譯者身份、出版因素和譯者所處的社會文化語境,進而實現(xiàn)英譯史料分析的客觀性和全面性的統(tǒng)一。

猜你喜歡
選本典籍英譯
拈花
——魯迅藏中外美術(shù)典籍展
文化觀念流變中的英國文學典籍研究:殷企平教授訪談錄
順應(yīng)論視域下“中華老字號”企業(yè)簡介英譯的翻譯策略
翻譯目的論下江蘇菜系英譯研究
古代朝鮮編纂的中國詩歌選本考述(下)
唐詩選本經(jīng)典性及相關(guān)問題的幾點思考
選本數(shù)據(jù)與“何其芳現(xiàn)象”重審
國家典籍博物館展覽所見文明交流互鑒
連連看
“小”的英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