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鵬,徐開未,肖華,陳曉輝,彭丹丹,盧俊宇,陳遠學*
(1.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資源學院,成都 611130;2.福建農(nóng)林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福州 350002;3.雅安市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四川 雅安 625000)
氮是玉米生長必需營養(yǎng)元素,也是玉米產(chǎn)量最主要的限制因子[1]。施用氮肥能有效提高春玉米產(chǎn)量,但目前我國氮肥過量施用和低效利用問題突出[2]。長期過量施用氮肥會導致土壤氮富集,當土壤氮素累積超出環(huán)境容量后,會通過徑流、土壤淋失、氨揮發(fā)等方式流失[3]。據(jù)估計全球每年約有20%~30%氮肥通過土壤淋失,這是造成農(nóng)田氮損失和地下水硝酸鹽超標的重要原因,嚴重污染地下水[4-5]。土壤氮素淋失主要受施肥、灌溉、降雨、田間管理措施等因素影響[5-6],但不同地區(qū)的農(nóng)田土壤氮素淋失量(率)由于受區(qū)域氣候、施肥量、施肥方式、土壤類型和耕作方式等因素影響而差異較大[7]。雖然減少施氮量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但會造成作物減產(chǎn),而增施氮肥則增加氮素淋失風險[8]。因此,明確地區(qū)適宜施氮量對保證作物產(chǎn)量、減少農(nóng)田氮素損失和降低環(huán)境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表明,作物生育期間施用氮肥的15%~25%會通過淋洗途徑損失[9],且主要的淋失形態(tài)為硝態(tài)氮(NO-3-N)[10]。通過減少氮肥用量、深施氮肥、施用緩控氮肥及施用硝化抑制劑等方法可以降低土壤氮流失風險,提高氮肥利用率[11]。緩釋肥及硝化抑制劑主要通過降低硝化-反硝化損失減少土壤氮淋失風險,而減少氮肥用量可以顯著降低土壤剖面中的無機氮含量,是有效減少土壤氮淋失最直接的方式[11-12]。田間原位收集農(nóng)田全部淋失水分及氮素的難度較大,目前常用的方法有:①采集田間原狀土到室內(nèi)進行模擬試驗,模擬自然降水條件,收集土壤滲漏液,測定其氮素濃度并估算氮素淋失風險[13];②鉆取土壤剖面土樣,測定其濃度估算淋失量[14];③使用吸力杯式土壤溶液收集器獲取土壤滲漏液估算氮素淋失量[15];④使用15N 示蹤法研究土壤中的氮肥去向估算氮淋失量[16];⑤在田間埋設原位滲漏池收集滲漏液直接測定氮素滲漏量[17]。其中,滲漏池可以收集小區(qū)全部淋溶液,結果更為準確。充足的水分輸入和土壤中的氮素殘留是造成農(nóng)田氮素淋失的重要原因,西南地區(qū)常年施氮肥量250~300 kg·hm-2[18],導致土壤氮素大量殘留,且試驗地玉米季常年降雨量為1 200~1 700 mm,多雨寡照,極易發(fā)生土壤氮素淋失[19]。為此,本研究以四川雅安紫色土肥力與肥料效應監(jiān)測基地為平臺,探究施氮量對土壤氮素淋失、春玉米產(chǎn)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響,以期為西南區(qū)玉米合理施肥、玉米高產(chǎn)高效,降低環(huán)境污染風險提供科學依據(jù)。
試驗于2018 年4—8 月和2019 年4—8 月在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雅安校區(qū)農(nóng)場(29°98′N,103°00′E)進行,試驗地屬長期定位試驗點,長期肥料定位試驗開始于2010 年。試驗區(qū)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6.2 ℃,年均降雨天數(shù)218 d,年均降水量1 732 mm,平均日照時數(shù)約1 019 h,無霜期280~310 d。試驗地位于河谷一級階地,海拔580 m,土壤類型為紫色濕潤雛形土,土壤質地為黏壤土,1~2 m 以下為老河道,地下水位較淺。2018 年試驗前耕層0~20 cm 土壤基礎理化性質見表1。
表1 2018年播前土壤基礎理化性質Table 1 Soil basic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before planting in 2018
供試春玉米品種為“仲玉3 號”,由四川省南充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玉米研究所選育,是當?shù)孛苤部沟垢弋a(chǎn)的主推品種之一。氮肥為尿素(N,46.4%),磷肥為過磷酸鈣(P2O5,12%),鉀肥為氯化鉀(K2O,60%),均購于當?shù)剞r(nóng)資市場。
試驗設5 個氮(N)水平,分別為0(不施氮對照)、90(低氮處理)、180(優(yōu)化施氮處理)、270(農(nóng)民習慣施氮處理)、360 kg·hm-2(高氮處理),對應編號依次記為N0、N90、N180、N270和N360。各處理間磷、鉀肥用量一致,分別為P2O575 kg·hm-2、K2O 105 kg·hm-2。為便于長期定位和施肥管理,試驗采用單因素大區(qū)設計,5 個氮水平為試驗大區(qū),大區(qū)長8.4 m,寬9.5 m,大區(qū)之間設間隔2 m,在大區(qū)內(nèi)再劃設3個小區(qū)作為重復,小區(qū)間無間隔,小區(qū)面積2.8 m×9.5 m=26.6 m2。
施肥方法:將30%的氮肥和全部磷、鉀肥用作基肥,基肥采用溝施,施肥深度15 cm;另于拔節(jié)期追施30%的氮肥,大喇叭口期追施40%的氮肥,追肥方式為氮肥兌清水再沖施于植株旁;不施氮處理灌等量清水作對照。
玉米采用直播方式播種,行距60 cm,窩距52 cm,每窩2 苗,種植密度為6.75×104株·hm-2。2018 年4 月24 日播種,5 月19 日追拔節(jié)肥,7 月7 日大喇叭口期追肥,8月31日收獲;2019年4月4日播種,5月4日追拔節(jié)肥,6 月15 日大喇叭口期追肥,8 月24 日收獲。2019年播種時由于干旱進行灌溉,灌溉量為110 mm,2018、2019 年春玉米季輸入水量(含降雨和灌溉)分別為1 640.8、1 561.3 mm(圖1)。其余田間管理按大田豐產(chǎn)要求進行。
圖1 2018—2019年玉米生育期間降雨量和大氣溫度Figure 1 Rainfall and air temperature during maize growth period in 2018—2019
滲漏水樣品:滲漏水的采集監(jiān)測采用地下原位淋溶監(jiān)測裝置(圖2)。于各處理每個小區(qū)中心位置埋設,在土深60 cm 處水平放置120 cm×60 cm×15 cm 的不銹鋼制淋洗盤,盤底放置100目尼龍網(wǎng),盤中下部平鋪一層洗凈的細石英砂,上部鋪上一層粗石英砂。淋溶盤下方埋設規(guī)格40 cm×20 cm×60 cm的不銹鋼集水箱,淋洗盤與集水箱頂部通過軟管連接,集水箱底部連接PVC出水管,取樣時使用真空泵抽取淋溶液測定體積,每次強降雨后的24 h內(nèi)進行淋溶水監(jiān)測,在連續(xù)小雨時期,根據(jù)雨量大小和集水箱容量,間隔2~3 d 取水,但應避免集水箱內(nèi)水滿。抽出水樣充分攪勻后用已洗凈的廣口塑料瓶取水樣,及時帶回實驗室,測定水樣中、銨態(tài)氮()濃度。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20]測定,采用靛酚藍比色法[20]測定。
圖2 田間原位淋溶裝置示意圖Figure 2 Sketch map of the in situ lysimeter in the field
土樣:玉米收獲后在每個小區(qū)按S 型布設4 個取樣點,以20 cm 為一層,采集0~100 cm 土壤樣品,剔除石礫和動植物殘體后,混合制樣,過2 mm 篩后,放入4 ℃冰箱保存,測定土壤-N、-N含量。
玉米:收獲時每個小區(qū)選取13.3 m2實收測產(chǎn)。并隨機取長勢均勻的植株5 株作為樣品,制樣分析氮含量。全氮采用濃H2SO4-H2O2消煮-蒸餾滴定法[20]測定。
相關指標的計算公式如下:
氮肥表觀利用率(%)=[施氮區(qū)地上部植株吸氮量(kg·hm-2)-對照區(qū)地上部植株吸氮量(kg·hm-2)]/施氮量(kg·hm-2)×100
氮肥農(nóng)學利用率(kg·kg-1)=(施氮區(qū)產(chǎn)量(kg·hm-2)-對照區(qū)產(chǎn)量(kg·hm-2))/施氮量(kg·hm-2)
氮肥偏生產(chǎn)力(kg·kg-1)=施氮區(qū)產(chǎn)量(kg·hm-2)/施氮量(kg·hm-2)
氮淋失量(kg·hm-2)=[小區(qū)滲漏水濃度(mg·L-1)×淋失體積(L)/1 000 000]/淋洗板面積(m2)×10 000
氮肥表觀淋失率(%)=[施氮區(qū)氮淋失量(kg·hm-2)-不施氮區(qū)氮淋失量(kg·hm-2)]/施氮量(kg·hm-2)×100
數(shù)據(jù)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軟件進行圖表制作。
圖3 土壤淋洗液的-N濃度動態(tài)變化Figure 3 Dynamic changes of -N concentration in soil leacheate
N0、N90、N180、N270和N360處理的淋洗液-N 濃度變化范圍為0.05~0.39、0.06~0.65、0.09~1.47、0.12~1.90、0.16~1.97 mg·L-(1圖4)。隨施氮量增加,N濃度峰值呈梯度上升趨勢,但其變化始終處于較低水平,顯著低于-N濃度峰值(P<0.05)。兩年-N濃度變化趨勢與-N 相似,先緩慢降低,在拔節(jié)期追肥后逐漸上升再緩慢下降,在追肥后-N 濃度峰值較-N推遲1~3周,這可能是由于-N被土壤膠體吸附導致其在土壤中遷移較慢。兩年淋洗液平均-N 濃度表現(xiàn)為N36(00.58 mg·L-1)>N27(00.51 mg·L-1)>N18(00.41 mg·L-1)>N9(00.30 mg·L-1)>N(00.24 mg·L-1)。
圖4 土壤淋洗液的-N濃度動態(tài)變化Figure 4 Dynamic changes of -N concentration in soil leacheate
圖5 不同施氮量下春玉米收獲期0~100 cm土層硝態(tài)氮和銨態(tài)氮分布Figure 5 Distribution of -N and -N content in 0~100 cm soil layer at spring maize harvest stage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s
從年際間變化來看,兩年間各施氮處理0~100 cm 土層內(nèi)-N、-N 含量變化較大,2018年各處理0~100 cm 土層NO-3-N、-N 含量變化范圍為0.12~22.05、2.12~18.07 mg·kg-1;2019年為2.08~12.74、2.49~6.90 mg·kg-1,較2018 年明顯降低,這可能與作物生長狀況和玉米季氮素淋失狀況有關。
圖6 -N累計淋失量動態(tài)變化Figure 6 Dynamic change of -N cumulative leaching loss
圖7 -N累計淋失量動態(tài)變化Figure 7 Dynamic change of -N cumulative leaching loss
由表2 可以看出,隨著施氮量增加,礦質態(tài)氮淋失量顯著增加(P<0.05),而氮肥表觀淋失率呈先降后升的趨勢。兩年礦質態(tài)氮的淋失量及表觀淋失率均在N360處理達到最高,分別為67.13 kg·hm-2(17.69%)和73.79 kg·hm-2(17.81%),N180處理下氮肥表觀淋失率達到最低,為10.21%、11.78%。將滲漏水礦質態(tài)氮淋失量與施氮量進行擬合(圖8)發(fā)現(xiàn),指數(shù)方程擬合較好,達到極顯著水平(P<0.01,R2=0.957 6),礦質態(tài)氮淋失量隨施氮量增加呈指數(shù)上升趨勢。
表2 不同施氮量下春玉米生育期內(nèi)旱地60 cm處氮淋失量及淋失率Table 2 N leaching loss and loss rate of spring maize at 60 cm soil depth of dry land during growth period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s
圖8 施氮量與礦質態(tài)氮淋失量的關系Figure 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 application rates and mineral N leaching loss
由表3 可知,隨著施氮量增加,春玉米產(chǎn)量顯著提高(P<0.05),施氮超過180 kg·hm-2后,產(chǎn)量進入平臺期,不再顯著增加(P>0.05)。2018 年N360處理達到最高產(chǎn)量7 683.7 kg·hm-2,略高于N180和N270,三個處理間差異不顯著;2019年在N180達到最高產(chǎn)量9 217.6 kg·hm-2,略高于N270與N360處理,三個處理間差異不顯著。植株地上部吸氮量與籽粒產(chǎn)量趨勢基本一致。從兩年的氮肥平均利用率來看,氮肥表觀利用率及農(nóng)學利用率均隨施氮量增加呈先升后降趨勢,在N180處理達到最大,與其他處理相比,氮肥表觀利用率增加了14.50~27.75 個百分點,農(nóng)學利用率增幅為12.9%~90.9%,而氮肥偏生產(chǎn)力呈逐漸下降趨勢。
表3 不同施氮量下春玉米的產(chǎn)量及氮肥利用率Table 3 Yield of spring maize and N use efficiency under different N application rates
氮素淋失與施肥量、降雨、灌溉、土壤類型及管理措施密切相關[6-7]。長期大量施用氮肥使氮素在土壤中逐年累積,導致大量的氮素以不同形式淋失[2]。本研究結果表明,在玉米旱地土壤中,氮素淋失以-N為主(約占礦質態(tài)氮的90%~91%),與前人研究結果一致。原因是-N 在土壤中易被土壤膠體吸附及被礦物晶格固定,其淋溶損失遠低于-N,而旱地土壤氧化條件利于-N 形成和累積,且-N 易溶于水且不易被膠體吸附,是旱地土壤氮素的主要流失形式[21]。本試驗中氮素淋失量隨施氮量的增加呈指數(shù)上升趨勢,高氮處理(N360)的氮淋失量和淋失率均達到最大,較優(yōu)化施氮處理(N180)分別顯著增加167.7%和6.76個百分點(P<0.05),與SUN等[22]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結合玉米氮素吸收情況來看,施氮量超過一定范圍后,植株吸氮量達到160~170 kg·hm-2后不再增加,而多余的氮在土壤中累積,導致氮素淋失量指數(shù)上升。對兩年收獲后土層0~100 cm 礦質氮含量的分析結果表明,土壤-N 和-N 含量隨著施氮量增加呈梯度增長趨勢,在N270和N360處理下,土壤-N 和-N 有明顯向下遷移趨勢,這一結果與翁玲云等[6]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說明高氮處理下土壤-N、-N 殘留量大,長期增施氮肥可能會引起-N、-N淋洗出根區(qū),威脅地下水安全。而兩年收獲期0~100 cm 土層礦質氮含量也有所差異,隨時間推移,2019年土層礦質態(tài)氮含量較2018年有所降低,這與試驗地降雨量偏多有關。土壤中的-N和-N 隨著大量降水過程淋洗至深層土壤[6],2019年各處理下土壤-N、-N 淋失量較2018 年均有所增加。且2019年玉米的產(chǎn)量與吸氮量較2018年顯著提高(P<0.05),也會導致0~100 cm土層的-N和-N含量降低。而兩年0~100 cm土層-N含量垂直變化趨勢并不一致,2018 年土壤-N 含量在40~60 cm 土層出現(xiàn)明顯波峰,N360處理下,土層40~60 cm 的-N 含量可達18.07 mg·L-1,顯著高于2019年同土層-N含量(P<0.05),而2019年-N含量則隨土層深度增加而升高,波峰消失。原因是-N 受土壤膠體吸附,其在土層中的遷移較慢[21],而隨時間推移,在試驗地常年多雨氣候下[19]-N隨降雨逐漸淋洗至更深土層。此外,在40~100 cm 土層的厭氧環(huán)境下,經(jīng)微生物作用,部分-N 被還原成-N[23],在高氮條件下,其還原量更大,未被土壤膠體吸附的部分-N 和-N 一同向下淋失,也是導致兩年土層-N含量差異的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氮素淋失量與降水及灌溉量呈顯著正相關[24],降雨和灌溉引起土壤-N 下移,一般情況下,每2~3 mm 降水可使土壤-N 下移1 cm[25]。本研究試驗地位于有“天漏”之稱的雅安市,玉米季寡照多雨,N360處理的-N 淋失量達62.39(2018 年)、68.53 kg·hm-2(2019 年),表觀淋失率分別高達16.67%、16.86%。張奕濤等[26]對褐潮土氮素淋失特征的監(jiān)測結果表明,在降雨量不高的地區(qū),過量施氮造成的土壤氮素淋失遠大于降雨和灌溉造成的淋失,施氮240 kg·hm-2處理下,1.2 m 土層的-N 淋失量最高可達43 kg·hm-2,遠高于不施氮對照和施氮120 kg·hm-2處理。而李曉欣等[27]在華北山前平原進行的長期定位試驗發(fā)現(xiàn),在多雨地區(qū),年際間土壤-N 淋失量差異大,其主要是受各年份降雨及灌溉影響,水分輸入量高年份的-N淋失量是缺水年份的2.37~5.50 倍,-N 淋失率最高可達22.5%。本試驗結果介于上述兩者之間,這種差異可能是由于試驗地多雨氣候與土壤質地綜合影響所致。雅安地區(qū)玉米季高溫多雨,兩年玉米季輸入水量為1 640、1 561 mm,大量輸水加劇土壤-N 向下淋失,而試驗地土壤為黏壤土,通透性稍差,會阻礙水流下滲,減少淋失。在氣候與土壤的綜合影響下,其淋失率高于黏壤土(5.7%~9.6%),但低于通透性較好的砂壤土(16.2%~30.4%)[28]。
本試驗結果表明春玉米產(chǎn)量隨施氮量增加顯著提高(P<0.05),施氮超過180 kg·hm-2后進入平臺期,不再顯著提高,這與尹彩俠等[34]的研究結果一致。而翁玲云等[6]基于多年定位試驗研究也發(fā)現(xiàn)夏玉米施氮超過180 kg·hm-2后,氮肥表觀利用率顯著降低13.13~21.96 個百分點,氮肥農(nóng)學利用率顯著下降36.1%~79.9%(P<0.05),且土壤-N累積量增高,積累峰下移,對地下水安全造成威脅。本研究中N180處理下玉米氮肥表觀利用率較其他處理提高14.50~27.75 個百分點,農(nóng)學利用率增加12.9%~90.9%,與上述結果基本一致。而西南地區(qū)夏季高溫多雨,盲目增施氮肥更易發(fā)生-N大量淋洗,引起地下水硝酸鹽污染。巨曉棠等[35]在1998—2001 年對80 多個井水樣本的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三年間井水的硝酸鹽超標率從29%攀升至49%,表明地下水受到硝酸鹽污染。隨著時代發(fā)展,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必將由增產(chǎn)導向轉向高質量綠色發(fā)展,在施肥中,必須綜合考慮產(chǎn)量效益與環(huán)境風險的平衡,促進農(nóng)業(yè)綠色可持續(xù)發(fā)展。
(1)玉米季礦質態(tài)氮淋失的主要形態(tài)為硝態(tài)氮,占淋失量的90%以上,且淋失高峰主要出現(xiàn)在基肥和苗期追肥后1~3周,表明施肥初期是防控玉米旱地土壤氮淋失的關鍵時期。
(2)隨施氮量增加,土壤硝態(tài)氮、銨態(tài)氮含量顯著升高,且有向下遷移的趨勢,氮素淋失量呈指數(shù)上升,淋失率升高,地下水水質迅速下降,優(yōu)化施氮處理可以顯著降低土壤氮素淋失率。
(3)優(yōu)化施氮處理顯著提高玉米氮肥利用率,同時獲得與高氮投入相當?shù)漠a(chǎn)量。綜合考慮作物產(chǎn)量和氮素淋失情況來看,施氮180 kg·hm-2可以實現(xiàn)穩(wěn)產(chǎn)高效且氮素淋失量(率)較低,為該地區(qū)春玉米施氮肥的推薦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