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晗雪
爺爺家的村口有一棵系了紅繩的大樹。
聽老人們說,只有年齡很大的樹才會被系上紅繩。
我走到樹下,接住一片飄落的樹葉。
這是一棵老樹,據(jù)說它已有一百多歲了。“老樹,一百多年前,這兒是什么樣的???”我好奇地問?!耙话俣嗄昵啊彼妓髦?,半晌才從久遠(yuǎn)的記憶中翻找出些結(jié)果來,“一百多年前,咱們這兒可不安定。”說到這兒,它樹干上的樹皮都皺了皺,似是皺眉,“那會兒啊,祖國不是被外欺凌就是內(nèi)斗,別提我們這種小村子了,更是亂得很。”話音剛落,我就搶著說:“我知道!后來有了中國共產(chǎn)黨,咱們祖國的境遇才轉(zhuǎn)好!”老樹的聲音帶上了笑意:“過上好日子可不是那么簡單的,這里面的艱險可多著呢!”我陷入了沉思。老樹見我說不出話來,笑著問:“《七律·長征》背過沒有?”“嗯,背過?!蔽蚁乱庾R答道,而后在腦中想了想那首詩。“紅軍不怕遠(yuǎn)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xì)浪,烏蒙磅礴走泥丸……”背著背著,我又陷入了沉思。
“起床了,閨女!”伴隨著媽媽的“河?xùn)|獅吼”,我一下子從睡夢中驚醒,從被窩里爬了出來。一出房間,便看到外公外婆、爸爸媽媽都坐在飯桌前。
媽媽做了一桌好菜,什么番茄炒蛋、燉豆角、牛肉丸子……人多,菜式也多。“這么豐盛!”我邊兩眼放光邊高興地說?!白詮挠辛斯伯a(chǎn)黨,老百姓這伙食也改善了不少哇!”外公笑笑說?!翱刹皇??!彼捯魟偮洌馄啪徒由?,“我小時候還吃過樹皮呢!”我一臉震驚:“那么可憐!”要知道,我們這代孩子,一周沒吃上肉就稱得上可憐了,什么時候吃過這苦。“爸媽,那你們呢?”“我們沒吃過像你外公外婆那樣的苦,但小時候也只吃得上一些粗糧,雖然不會餓肚子,但想要頓頓吃好的,也根本沒那個條件?!蔽彝妥郎系拿牢叮俅蜗萑肓顺了?。
從1921年建黨,到如今建黨百年,這其中的歲月有心酸,有磨難,有人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也有人付出了寶貴的生命……前進(jìn)的過程漫長而艱難,但在百年后的今天,前輩們的犧牲與辛苦換來的是新一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感激與歡聲笑語。
夢中,爺爺家村口的老樹不再說話,我覺得它是在遙望遠(yuǎn)方的山。我跟著它抬頭望去,看到了隨著太陽升起,一面鮮紅的黨旗也緩緩升了起來。在青山的映襯下,黨旗格外顯眼,舞動著鮮艷的紅色,正與金色的陽光嬉戲……
我的眼睛濕潤了,轉(zhuǎn)頭看向了老樹,輕輕撫著它的樹干。
我想,它見證了黨旗升起的全過程,心中一定有無限的感慨吧,它如果有眼睛,此刻是否也像我一樣蓄滿了淚水呢?
(指導(dǎo)教師:李莉)
點評
本文能在海量征文中脫穎而出,成為評委老師眼中的“第一眼美文”,得益于它開篇的不落俗套、與眾不同。作者眼光獨到、角度新穎,以村口的一棵百年老樹引出話題,通過構(gòu)思自己在睡夢中與老樹的一段對話,巧妙地引入正題。從二者對話的靈活形式足見作者的寫作智慧。作者在行文中安排了兩次“沉思”,一次是“我”與老樹對話后的沉思,一次是“我”在飯桌上的沉思。每一次沉思都指向不同的話題,體現(xiàn)著作者對歷史、對當(dāng)下生活的感悟,同時也引起讀者思考。結(jié)尾幾段更是文采斐然、寓意深遠(yuǎn),作者夢回村口老樹下,與開篇不同的是,這次二者沒有對話,而是紛紛沉默著望向遠(yuǎn)方。紅色的黨旗在作者的“特寫鏡頭”下正迎著陽光招展,此處色彩鮮明的環(huán)境描寫精妙絕倫,是點睛之筆。最后以問句作結(jié),既調(diào)動讀者思緒,讓讀者隨著文章思考,又彰顯文學(xué)韻味。本文是一篇值得反復(fù)閱讀與借鑒學(xué)習(xí)的美文。(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