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李賀與昌谷

2022-02-13 20:00王愷
牡丹 2022年3期
關鍵詞:南園李賀故居

王愷,1962年生,洛陽知名文化學者。著有《課堂接受研究》《詩話洛陽》《河洛文化年表》《中國歷史之最》《中國文化元素解讀》等。

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中唐詩壇上,李賀如一道炫目的閃電,劃破了詩壇的夜空。他獨樹一幟,自成一家,對晚唐及宋金元明清均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他的一系列名句,如“少健無所就,入門愧家老”“雄雞一唱天下白”“黑云壓城城欲摧”“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天若有情天亦老”“少年心事當拿云”等,歷代傳唱。像“筆補造化”“石破天驚”“黑云壓城”“天荒地老”“飛香走紅”等詞句已被人們流傳為成語。歷代都有不少刻意模仿或化用李賀詩句的詩人?,F代的魯迅在自己的著作中至少有六處論述李賀。魯迅曾手書古代詩文送給朋友,在現已收集到并復制出版的二十二幅中,李賀詩就占了四幅,是古代作家最多的。其中《開愁歌》《南園十三首》(其七)是全錄,《感諷五首》(其三)與《綠章封事》是摘錄。毛澤東同志也是李賀詩的欣賞者,他在給陳毅談詩的一封信中,說他最喜歡讀“三李”的詩,又說“李賀的詩很值得一讀”,這是對一千多年前李賀的贊賞和肯定。毛澤東在自己的詩中至少有八處引用或點化李賀的詩句。僅圈點過的就有八十余首,占李賀詩歌總量的三分之一。

李賀,字長吉,系李唐宗室鄭王的后代。至李賀出生時,家道中落。李賀的父親在四川作小官。也就是這一年,詩人結婚了。李賀的青少年時代,是在面山傍水、風景秀麗的昌谷度過的。他每天騎一匹瘦馬,馱一個破舊錦囊,后面跟一個書童,徜徉在昌谷山川。靈感一來,當即書寫下來,裝入囊中,晚上回家后再行整理。后人把李賀的這種寫作方法稱為“隨記隨得法”。他每天早出晚歸,堅持不懈,其“吟詩一夜東方白”便是自身的寫照。他的母親常常為他的身體擔憂(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

李賀自幼聰穎,十八歲時到東都洛陽,以《黑云壓城城欲摧》一詩謁見韓愈。韓愈對這位年輕人倍加賞識。此后,韓愈和他的學生皇甫湜,專門到洛陽仁和里看望了李賀。當時李賀借了同宗族的房子作為自己在洛陽的寓居。李賀當場書寫一詩《高軒過》,受到了二人的贊賞。二十一歲時,李賀到河南府應試,寫下了《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并閏月》共十三首。李賀既嚴格符合題旨又能自出新意,由于成績優(yōu)異,這年冬天他被推選“應進士舉”,到當時的京城長安去參加選拔。樹大招風,名高招讒,加之李賀在京城寫了許多諷刺宦官權貴的詩,后來這些宦官權貴出來作梗,是李賀不得就試吏部的根本原因,而導火索則是文場上的競爭者借著李賀父親的“名諱”問題掀起的一場軒然大波。唐代一向就有避“家諱”的慣例,那些嫉恨者找到了攻擊的口實:說李賀的父親名“晉肅”,晉肅的“晉”與進士的“進”是同音,李賀須行孝道,退出考場。李賀的許多長安朋友都為他鳴不平。韓愈得知消息,馬上在洛陽給李賀寫信,要李賀一定參加吏部的考試,并專門寫了一篇《諱辯》,毫不客氣的質問:“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不得為‘人’乎?辯解盡管如此有力,仍抵不過世俗的偏見。李賀憤然東歸。詩人形容枯槁,瘦骨嶙峋,鬢發(fā)脫落,百病纏身。待情緒平靜,身體得到調理,特別是同久別的妻子得以朝夕相處,自然有一種閑適的樂趣。這期間,他寫了大量的詩歌,或歌詠故里,或抒寫情懷。公元811年,在韓愈的舉薦下,李賀被任命為奉禮郎,這樣的職務地位低下,毫不為人所尊重,與他的才干極不相稱。公元813年春,詩人便以有病為理由,辭官回了昌谷。這一次回到家鄉(xiāng),又寫下大量詩篇,寄托自己孤獨、抑郁、憤懣而又不甘困守故園,無所作為。詩人難以下地勞動,家里生活貧困不堪,有時不得不靠向親朋和族人的借貸乞討過日子。為維持生計,弟弟決計到江西廬山謀生,詩人自己也到山西潞州(今山西長治)去了。潞州三年,寄人籬下,不能一展抱負。公元816年,詩人告別朋友,回到昌谷,守著一畝借來的蒿磽田度日,不久,病死故里,終年二十七歲。

詩星殞落后,歷代不少詩人“慕李長吉為長短歌”。南宋大詩人陸游把李賀與李白并提,稱他們“落筆妙古今,冠冕百世”。民間至今還流傳著詩人為天帝的“白玉樓”作記的故事,那顆流星似乎仍在劃擊著夜空,給人們留下了無盡的追憶。

昌谷探源

翻開中唐大詩人李賀詩卷,隨處可見“昌谷”一詞。僅見諸詩題的就有《昌谷詩》《春歸昌谷》《自昌谷到洛后門》《昌谷讀書示巴童》《昌谷北園新筍四首》等。詩人并將《昌谷集》作為自己的集子名稱,足見詩人昌谷情結之深?!安取背闪死钯R的代名詞。李賀誕生于昌谷,生活于昌谷,又葬于昌谷,在其短短的一生中,對其故里傾情描繪,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昌谷山水歌。也正是昌谷成就了這位詩壇天才,昌谷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賦予了李賀及眾多詩人的創(chuàng)造性靈感。深入地探討一下“昌谷”,將有助于解開詩人奇特詩風的奧妙。

“昌谷”之名,今已不存。但因其影響較大,《辭源》《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等工具書及有關書刊、地方史志給予了介紹。昌谷“在河南宜陽縣西。一名昌澗。唐李賀居此,谷中有水,源出澠池東,南流經洛寧、宜陽入洛。今曰刀轅川”(《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這里糾正一個小失誤,昌澗水即連昌河,當源出陜縣,而非澠池?!叭鐾ù楣取保ㄒ娫S慎《說文解字》),按字面理解,當是昌水兩岸的河谷地段。而李賀及眾多詩人筆下的“昌谷”則是“昌谷口”之義。即連昌河流出兩岸山坡以外與洛水交匯的一大片地段。在李賀的詩中,“昌谷”的范圍南達女幾山,東達鳳翼山,西北達漢山。這三山構成了“箱”狀,故今天代之于“昌谷”的“三鄉(xiāng)”有了“三箱”之說。綜上所述,“昌谷”實指由三座山圍起來的一片地段。

清代學者王琦在《李長吉歌詩匯解序》中云:“其地皆在今河南宜陽縣中,宜陽于唐宋時為福昌縣,故王氏困學紀聞謂昌谷在河南福昌縣三鄉(xiāng)東”,這是目前給予昌谷的一個比較確切的狹義界定。而我們今天研究的“昌谷”則是李賀及其他名流給予的廣義的“昌谷”,即上面的“三箱說”。

昌谷,二水環(huán)繞,水草豐美,桑竹叢生,稻麥茂盛。金代《嵩州福昌縣竹閣禪院記》中寫到,“睨視洛川,縈迂如綬,其灌溉之利,不知其幾百千畝?!痹诶钯R看來,昌谷有似江南水鄉(xiāng)。詩人充滿深情的吟到:“昌谷五月稻,細青滿平水……竹香滿凄寂,粉節(jié)涂生翠……漁童下宵網,霜禽竦煙翅”(《昌谷詩》)。金元時期的元好問登上昌谷的漢山,即興賦詩《秋日載酒光武廟》:

美酒良辰邂逅同,赤眉城北漢王宮。

百年星斗歸天上,萬古旌旗在眼中。

草木暗隨秋氣老,河山常為昔人雄。

一杯徑醉風云地,莫放銀盤上海東。

當年,大詩人元好問和一群詩友聚居三鄉(xiāng),飲酒賦詩。他最著名的詩評《論詩三十首》就是在三鄉(xiāng)完成的。除此他還寫了不少有關昌谷的山水詩。在上面一首詩中提到昌谷城北漢山上的光武廟是漢明帝劉莊為紀念劉秀當年在此收降赤眉而建,規(guī)模較為龐大。

昌谷南部的女幾山,也就是今天的宜陽花果山。唐時即為旅游名勝之地,傳說晉代女子彭娥羽化為仙,遺幾在此,故名女幾山。晉以來,不少達官貴人,文人名流皆歸隱女幾。象晉代大將軍張軌的歸隱處至今猶存。唐朝著名邊塞詩人岑參在《送梁判官歸女幾舊廬》中也描寫了女幾勝景,盡管梁判官其人史載不明,但從側面可看出女幾山中多名人。唐朝另一詩人李群玉在《送鄭子寬棄官東游便歸女幾》中亦可約略看出女幾山唐時頗負盛名。唐明皇李隆基曾登臨三鄉(xiāng)驛樓,南望女幾山,回到連昌宮后,當即譜成了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后來在三鄉(xiāng)驛樓讀到了唐玄宗的詩,寫了一首《三鄉(xiāng)驛樓伏睹玄宗望女幾山詩小臣斐然有感》,流傳甚廣。

詩中女幾山成了一座仙山。后來唐憲宗時的宰相裴度帶兵征討淮西的吳元濟叛亂時,經過女幾山下,題詩石上:“待平賊壘報天下,莫指仙山示武夫?!焙髞砉黄蕉伺褋y,詩人白居易專門寫了長詩《題裴晉公女幾山刻石詩后》以記述此事。女幾山上的女幾廟,相傳是蘭香神女升天處,故又名蘭香神女廟。李賀有詩《蘭香神女廟》細致地描述了它。

昌谷不僅僅是一處風景優(yōu)美的所在,更彌漫了漢魏煙火,浸透了隋唐云雨。自秦始皇東巡山東起,昌谷即是長安洛陽之間的重要驛站。隋朝時在昌谷置連昌宮,又叫玉陽宮、蘭昌宮。在三鄉(xiāng)洛河邊出土的《玉陽宮銘并序》中詳細地記述了此宮的方位、規(guī)模、建造年代等。此宮各類建筑眾多,占地四百多畝,其“西鄰竹閣(寺),東有鳳翼(山),南挹女幾(山),北倚連昌(河)”北宋哲學家邵雍在《故連昌宮》中對此宮做了較為準確的定位:

洛水來西南,昌水來西北。

二水合流處,宮墻有遺壁。

行人徒想象,往事皆陳跡。

空余女幾山,正對三鄉(xiāng)驛。

北宋時,盡管連昌宮已是殘墻斷壁,但仍有遺存。文人騷客途經此地,不能不觸發(fā)思古之幽情。連昌宮的輝煌可從唐朝詩人元稹的那首著名的敘事長詩《連昌宮詞》中約略看出。三鄉(xiāng)的連昌宮曾經一度成就了元稹的人生輝煌。

唐時的昌谷“西往秦晉,南連吳楚”,交通便利,經濟發(fā)達。1964年冬,在連昌河東岸的后院村邊,發(fā)掘出一窯古錢,約有兩千余斤。窯中保存了秦至隋代的各種刀幣、鏟幣,錢幣數量之多、連續(xù)朝代之多,足以想見昌谷經濟發(fā)展之一斑。由于昌谷地處通衢要道,許多著名人物在此吟詩賦文,便不足為怪了。僅史載中比較有名的,除前面提到的人物外,還有陳子昂、張九齡、李商隱、杜牧、黃庭堅等等。至于一般詩人就無以計數了,在昌谷留下作品最多的是李賀、元好問、邵雍、張耒等。唐朝女詩人李弄玉曾在昌谷留下了動人的故事。她在三鄉(xiāng)驛樓上寫了一篇散文,敘述自己和丈夫從浙江老家出游中原,西入函關,寓居晉昌里,不幸丈夫得病而死,只身空返女幾山。在散文后邊附了這樣一首詩:

昔逐良人西入關,良人身歿妾空還。

謝娘衛(wèi)女不相待,為雨為云歸此山。

《新唐書》及《河南通志》中均有記載。她沒有留下自己姓名,卻寫了這樣一段文字:“二九子為父后玉無瑕弁無首荊山石。”二九十八,十加八為木字?!白訛楦负蟆蹦鞠掠凶?。“李”字也,“玉無瑕”,去其點為“王”字,“弁無首”為“廾”,合為“弄”。荊山多“玉”,三字合念便是“李弄玉”。此詩一寫,李弄玉便隱身山中不知所終。于是自唐至清,和詩不斷,僅宜陽縣志記載以《和三鄉(xiāng)詩》為題的就有十余首??芍^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大景觀。這正應驗了唐朝詩人張馳的詩句:“壁古字未滅,聲長響不絕?!保ā稄投萌l(xiāng)題處留贈》)“弄玉有靈應怪我,等閑尋遍壁間題?!保ㄋ未鷱埦R《宿三鄉(xiāng)驛》)。當時偌大的三鄉(xiāng)驛樓到清朝時墻壁竟被題遍。李賀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生存,創(chuàng)作的靈感自然會源源而來。三鄉(xiāng)的的確確稱得上“詩鄉(xiāng)”。

地靈人杰的昌谷,不僅誕生了李賀,稍后的與元好問同時代的辛愿也是昌谷土生土長的詩人。只可惜其命運還遠不如李賀,詩作大量佚失,余下的數十首在元好問的《中州集》中得以幸存。另外,昌谷在金元時期的詩人朱之才父子也頗有詩才,后在外省做官,可謂昌谷才子他鄉(xiāng)老。他們父子的一小部分詩也在《中州集》中得以保存下來。明清時期,三鄉(xiāng)驛樓依然是文人名流聚集之地,清朝的大書法家、畫家王鐸被后世譽之為“神筆”。翻開他的書法集子,可驚奇地發(fā)現,李賀的詩被他刻意書寫了數首,可能是王鐸對這位奇才懷著深深的敬意吧。他途經三鄉(xiāng),憑吊古跡,不禁感時傷懷,在連昌宮故址賦詩道:

白榆老葉乾風起,舊地離宮感慨生。

畫棟惟留山勢近,絳桃復見水光橫。

美人歌舞思千歲,寶輅笙簧奏九成。

今日花飛春又了,破籬殘雨叫鸧鹒。

當年唐玄宗和貴妃尋歡作樂,通宵達旦,如今美人遠逝,“世間空有秋風詞”。自唐后, 昌谷漸衰,如今“石刻唐詩館”三鄉(xiāng)驛樓已蕩然無存,竹閣寺、五花寺早已倒塌,連昌宮也早已夷為平地。漢代光武廟現僅存殘破殿宇與石碑、龍柱,唯有五花寺塔依然傲立蒼穹,述說著昌谷滄桑,成了昌谷興衰的唯一見證者。

昌谷與李賀

美麗的昌谷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詩人。李賀居于此,故里的山山水水每天都在賦予詩人以靈氣。宋代詩人張耒在《歲暮福昌懷古》一詩中說道:“獨愛詩篇超物象,只因山水與精神”。這句話道出了昌谷與李賀的二者關系。故里的優(yōu)美風光、人文積淀,對于陶冶詩人的性情,形成詩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都有密切的關系?,F代學者王禮錫先生闡述的更充分:“環(huán)境是造成詩人的一個重要原因?!绷谠毁H柳州,得西山之勝,便造成他謝康樂一派的詩。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王維的清淡、孟郊的古淡等,無不與天然環(huán)境的影響有關?!安鹊沫h(huán)境非常的美麗,長吉(李賀字)又有這樣的暇余和興致去領略,所以其作品的美麗,受昌谷的影響自然不少”。

古代的昌谷是一個美麗的竹鄉(xiāng)。“連昌宮中滿宮竹,歲久無人森似束”(元稹《連昌宮詞》)。在李賀筆下的故鄉(xiāng)詩篇中,首推“竹詩”。在他有限的詩中,“竹詩”約占了詩集的三分之一。他愛竹、賞竹,把竹的堅貞節(jié)操和清幽、冰潔、高雅、柔韌的風格溶化在了心靈深處,使得他獨特超絕,傲世嫉俗。本文略舉數例作簡要說明?!赌蠄@十三首》其三:“舍南有竹堪書字,老去溪頭作釣翁。”其十三:“沙頭敲石火,燒竹照漁船。”《竹》云:“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椏沙邢愫?,裁堪釣錦鱗。三梁曾入用,一節(jié)奉王孫?!薄陡兄S五首》其五:“侵衣夜竹香,蟄蟄垂葉厚?!薄冻罢V秀才》:“荷絲制機練,竹葉剪花裙?!薄峨y忘曲》:“簾影竹華起,簫聲吹日色?!薄夺烎~詩》:“料竹垂青沼,長綸貫碧虛?!薄断頉觥罚骸皩俞痘貛X復疊龍,苦篁對客吟歌筒?!薄赌蠄@》:“熟杏暖香梨葉老,草梢竹柵鎖池痕。”除了這類詩,李賀大多借竹抒發(fā)無奈,如《昌谷詩》:“竹香滿凄寂,粉節(jié)涂生翠。”《自昌谷到洛后門》:“道上千里風,野竹蛇誕痕?!薄队兴肌罚骸昂熗饣ㄩ_二月風,臺前淚滴千行竹。”《聽穎師彈琴歌》:“誰看挾劍赴長橋,誰看浸發(fā)題春竹?!薄肚飦怼罚骸罢l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崩钯R往往以竹自喻,憤世嫉俗。如《昌谷北園新筍四首》:“斫取青光寫楚辭,膩香春粉黑離離。無情有恨何人見?露壓煙啼千萬枝。”

在其二中,詩人看到北園綠竹,聯想到屈原。心想:我砍下泛著光澤的青竹,也應該像屈原那樣寫寫這滿腹牢騷和心事,竹上的白粉散發(fā)著濃郁的清香,正好寫上一行行清晰的字跡。用以表現自己芳潔的情操,就連這一棵棵無情的翠竹,都對我抱有同情,對世態(tài)抱有怨恨,所有的竹子都含著悲泣的淚珠。

除了“竹詩”外,其次是李賀描述故里的山水詩。詩人讀書之余常常漫步田間,騎馬遠游,尋詩覓句,每有所得便書投囊中,晚上歸來,濃墨研磨,賦成詩篇。春花嬌俏,燕子采水,黃蜂釀蜜,艄公捕魚,健婦勞作,都一一攝入他的詩懷。故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成了他詩情所寄。以《南園十三首》其十三為例,作一簡釋。

小樹開朝徑,長茸濕夜煙。

柳花驚雪浦,麥雨漲溪田。

古剎疏鐘度,遙嵐破月懸。

沙頭敲石火,燒竹照漁船。

夜間一場春雨,黎明,詩人便帶著極其濃厚的興致,到南園一帶散步覓詩了。那條小樹芳徑,雨后也感覺豁然開朗。輕絮飄飄,疑為飛雪。喝足了水的麥苗一夜間又長高了。忽聽古剎里的鐘聲傳來,它仿佛也比雨前的聲音更加清脆悅耳。仰望漢山,峰嵐如煙,嵐煙之上,殘月高懸。這時,漁民已開始燒火做飯了。李賀的這首詩與杜甫的《春夜喜雨》有異曲同工之妙。詩人把自己對生活的最深刻的感受用最真誠、最質樸的語言表現出來,凝聚了對故里山水的無限留戀。

由于李賀獨居幽谷,一生又郁郁不得志。于是,山下的秋水,石畔的秋草,侵衣的野竹,峰頭的殘月,清幽的泉水,路旁的葉果,飛動的熒光,荒畦中的秋稻,溪旁的桂洞,也都帶上了凄涼沉寂的色彩。這也正是某些人說的“鬼氣”。歷代評家認為李賀蒙鬼面、仿鬼聲、說鬼語、覓鬼趣,鬼氣濃郁,牛鬼蛇神一個!但也有更多的詩評家認為“鬼才”是對李賀善意的概括。他性僻才高,巧奪天工,慧黠瑰詭,語雖怪而富獨創(chuàng)性,非人間凡人可比,當與李白并論。一個內心忍受著人間的奇苦,還有誰更能比李賀得到寬容?他的牢騷滿腹、憤懣不平,雖是郁郁不得志的體現,也是對冷酷現實無情的揭示,更是一種對黑暗的社會制度無奈的反抗。難道我們連這一點都要去苛責詩人,胸懷是不是也太狹窄了?

詩人從昌谷走來,又化作泥土回到了昌谷,盡管故鄉(xiāng)沒能給予詩人輝煌的仕途,黑暗的現實擊碎了詩人的夢想,但是昌谷最終給予了詩人一個浪漫的結局。

一是他臨死的情況,據說是詩人的姐姐親眼看見的:

長吉將死時,忽晝見一緋衣人,持一板書若太古篆或霹靂石文者,云:“當召長吉。”長吉了不能讀,歘下榻叩頭,言阿婆老且病,賀不愿去。緋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樓,立召君為記。天上差樂不苦也!”長吉獨泣,邊人盡見之。少之,長吉氣絕。常所居窗中,火孛 火孛 有煙氣,聞行車嚖管之聲。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許時,長吉竟死。

這是李商隱寫的《李長吉小傳》中記載的故事。這個故事不是事實,但通過它卻生動說明了:像李賀這樣的天才詩人,世上稀有,人間不能給予其應有的榮耀,天帝卻沒有忘掉這個人間奇才。

另一則是《太平廣記》中記載的:

隴西李賀,字長吉,唐鄭王之孫。稚而能文,尤善樂府詞句。意新語麗,當時工于詞者,莫敢于賀齒。由是名聞天下,以父名晉肅,子故不得舉進士。卒于太常官,年二十四。其夫母人鄭氏,念其子深,及賀卒,夫人哀不自解。一夕,夢賀來,如平生時。白夫人曰:“某幸得為夫人子,而夫人念某且深,故從小奉親命,能詩書,為文章。所以然者,非止求一位自飾也,且欲大門族,上報夫人恩。豈期一日死,不得奉晨夕之養(yǎng),得非天哉!然某雖死,非死也,乃上帝命?!?/p>

夫人訊其事。賀曰:“上帝神仙之居也,近者遷都于月圃,構新宮,名曰白瑤。以某榮于詞,故召某與文士數輩共為《新宮記》;帝又作凝虛殿,使某輩纂樂章。今為神仙中人,甚樂,愿夫人無以為念?!奔榷嫒?。

夫人寤,甚異其夢,自是哀少解。

這一傳說反映了人們一種強烈的情結和愿望。是人們用口傳說為詩人寫下的一篇真誠的頌詞和“悼文”。正如魯迅先生所指出來的:“這豈非明明是一個夢?然而一個小的和一個老的,一個死的和一個活的,死的高興的死去,活的放心的活著。說誑和做夢,在這些時候便見得偉大?!?/p>

昌谷,被善良的人們神化了。誕生過李賀的“昌谷山居”更使人們心向往之。但一千年來,李賀“山居”卻成了個難解之謎。

李賀昌谷故居新考

李賀系唐代著名詩人,歷代名家多有推崇。與其他名人有所不同處,即在其有限的詩篇中,歌詠故里的占據了一定分量。他生于斯,長于斯,終于斯,故里的親友舊鄰曾賦予其靈感,故園的山川風光乃其靈感之源泉。楊其群、劉衍等前輩學者先后對李賀故居進行了詳細考證,確定故居在三鄉(xiāng)大澗溝,惜其證據不足,個別論述難以自圓其說,部分觀點多有疏漏之處,感情不能代替理智,猜測不能謂之科學,今作此文,詳證如下:

李賀故居特征之一

昌谷山居長巒谷口清溪水拱

李賀的《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已明確指出其故居當在昌谷山中,另在《送韋仁實兄弟入關》中有詩:“我在山上舍,一畝蒿磽田?!鳖愃评漕H多,此不贅言。

李賀山居今雖不存,但其地可尋,曾任福昌縣令的北宋詩人張耒,他有三首詩為探求賀宅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在《春游昌谷訪李賀故居》一詩中開頭便是:“連山忽中開,砑若敞雙戶。”明確無誤地告訴我們,其故居在一個狹長的深谷中?!吧n崖左右壁”如敞開的“雙戶”。李賀在《南園十三首》十一中稱:“長巒谷口倚嵇家。”“嵇家”當是李賀近鄰,“長巒谷口”乃其故居所在。經實地調查,今天的三鄉(xiāng)人仍然把“長巒谷口”附近稱做“嵇家圪塔”?!皫n”即“山小而銳”。廟道將漢山一分為二。李賀在《溪晚涼》一詩中寫道“白狐向月號山風,秋寒掃云留碧空……,層岫回復嶺疊龍,苦篁對客吟歌筒”。這是李賀居家晚涼的情境。夜間看山不辨草木,只見峰巒回合,重重疊疊如鳥籠一般。只有身處山中幽谷,方有此感。大澗溝至今尚流傳著“白狐”的傳說,傳說并非事實,不過,澗溝的“狐仙洞”今仍猶存。冷冷地對著西天,悠悠千余載。

山不在高,有水則靈。李賀故居的另一特點則是“清溪水拱”,張耒在《歲暮福昌懷古》中寫道:“清溪水拱荒涼宅,幽谷花開寂寞春。”李賀在《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中寫道:“不知船上月,誰棹滿溪云!”這條溪澗即在其故居旁,詩人對水似乎情有獨鐘,在《昌谷北園新筍四首》《南山田中行》《昌谷詩》《溪晚涼》《釣魚詩》《南園十三首》等詩篇中,幾十次提到故居附近的泉水。在無橋的情形下,自以舟楫往來,于是便有了“曲岸回篙舴艋遲” 等詩句。今天仍有許多年長的老百姓還記得在澗溝邊坐在石上洗衣服的情景。三鄉(xiāng)西村磚廠在大澗溝挖土時發(fā)現“船錨”,可看出澗水過去水勢之大。至清末,水勢仍不弱?!拔魇瘶颉敝?,古已有之,今名存實亡?,F在的三鄉(xiāng)老百姓均能指出“西石橋”之所在。1958年,曾在三鄉(xiāng)大澗溝修建水庫,這也可以證明澗水并非一個小泉。由于洪水沖刷,山土淤積,泉眼堵塞,澗水已非往日,盡管如此,昌谷群眾至今仍享用著澗水。李賀在《南山田中行》中有詩句:“荒畦九月稻叉芽,蟄螢低飛隴徑斜?!鄙缴现驳?,乃一奇景。皆因有水,澗溝便有了南園北園,竹非山石間物,性殊喜水,凡山之有竹者,必泉之所出也。正如張耒也寫:“蒼崖左右壁,田壟亦棋布。渠流漲春漪,鳴澗轉芳嶼?!边@正是詩人故居獨有的特征。

從宅居建筑的選址、營構上分析,中國古代人營宅講究“風水”,或稱“堪輿”,是研究建筑與自然環(huán)境關系的學問。其宅居最佳環(huán)境原則是:“依山面水,向陽近水。”這幾乎是所有古代人都為信奉的。李家作為李氏王朝鄭王后裔的家居營建,也必然會遵從這樣的建筑文化觀念。若此,設定李賀宅居在大澗溝口,其宅居的微環(huán)境立地條件狀況,應是宅在溝北山半坡上或平臺上,家居面南,其下連于溝底溪水邊。李賀詩:“家泉石眼兩三莖,曉看陰根紫脈生?!睉瞧浼揖娱T前溝中溪水邊的景象。這門前之溝谷,抑或為李家宅居屬地。而這“幽谷”“家泉”“清溪水拱”,以及“水曲春沙上”“新篁拔玉清”的綜合環(huán)境條件,大澗溝地望可與相佐,而連昌河川、西柏坡一帶地望,則與之相悖,那里是開曠的河川視野。

李賀稱自己的宅邸為“山居”“山上舍”,這既是大環(huán)境的概念,也是微環(huán)境概念。相對于洛陽城來說,整個昌谷山水環(huán)境之處,皆可稱“山居”;而相對于洛河川、連昌河川,則唯大澗溝、漢山之地可謂“山居”。還有第三層意思,中國古代儒家士人總愛把自己的住所與山、水相連,以示其追求仁德之志。因為孔子說過:“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泵献右舱f過:“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濯兮,可以濯吾足。”李賀在詩中多次吟詠自己的“山居”環(huán)境,是心理自得、自恃的表述,也是實際的家居地望環(huán)境。

李賀故居特征之二

連接南園、北園、昌谷城頭,連昌宮北

南園、北園,歷來眾說紛紜,其位置的定向直接關乎詩人故居之所在。

李賀在《昌谷北園新筍四首》中寫道:“家泉石眼兩三莖,曉看陰根紫陌生。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此首詩寫家園之竹,亦即北園之竹。明指故居在北園?!八上谒慢埪眩鸲瓷跖f馬牙”因其谷幽,謂其黑水。水流過山前“桂洞”,因長期淤積,至今山洞多有被淹。西村村民在澗溝打井六處,皆因七米深處石沙所致而不成。此種景色唯大澗溝之獨具,絕非今天之南寨所有。由此看,楊其群、劉衍二人認為南園即今之南寨,顯誤。因為南寨村無泉,無山,無洞。楊其群教授又將“園”字引申為“原”,說“至今三鄉(xiāng)當地群眾,還將北丘陵上的平地稱為原上”。這就更離譜。其實無須如此饒舌,詩人筆下之二園,顯為竹園,倘若說成南原北原,豈非荒唐?劉衍教授說道:“今之后院、南寨,從長巒山口看,正為賀詩所稱之‘北園’‘南園’,且長巒山口,地近三鄉(xiāng)古市,東西有竹閣寺、五花寺,今大澗溝亦有竹園?!贝硕伪旧砭妥韵嗝堋摹赌蠄@》其八來看,故居在南園水邊,遠望山色,近觀窗下魚兒近鉤,石塊露出水面;從其十來看,舍南,結合題目即南園也。可見賀宅當在北園又緊挨南園。于是南園北園問題便迎刃而解。還有一個困惑便是李賀的《后園鑿井歌》,李賀見物生情,以后園井架轆轤旋轉比夫婦間之和諧。事實上,澗溝只有南園北園,南北二園是以廟道線為界,即以李賀故居為界,舍南即南園,舍后為北園。因李賀故居面南背北,故其舍后自是后園,即對李賀而言,北園又是后園。

在《后園鑿井歌》中有一句“城頭日,長向城頭住”,知其故居當在三鄉(xiāng)城頭,三鄉(xiāng)謂之城早已不鮮。宜陽古縣志記載,唐朝有不少詩人有詠三鄉(xiāng)詩,提到“三鄉(xiāng)城”。唐時三鄉(xiāng)城是以連昌宮為主要建筑,當時雖殘破不全,但仍有城墻在。在長巒谷口東二三十米的地方為城墻大門,上有斜橋,李賀故居在其西鄰,正是昌谷城頭,連昌宮北。

北宋詩人張耒游李賀故居曾賦詩兩首:

歲暮福昌懷古

少年詞筆動時人,未俗文章久失真。

獨愛詩篇超物象,只因山水與精神。

清溪水拱荒涼宅,幽谷花開寂寞春。

天上玉樓終恍惚,人間遺事已埃塵。

三鄉(xiāng)懷古

清洛東流去不返,漢唐遺事有無間。

廟荒古木連空谷,宮廢春蕪入亂山。

南陌絮飛人寂寂,空城花落鳥關關。

登臨幾度游人老,又對東風鬢欲斑。

前者的“遺事”專指李賀,后者的“漢唐遺事”包括了詩人李賀以及在大澗溝上的漢光武廟所聯想到的人和事,光武廟是三鄉(xiāng)唯一的漢代標志,而光武廟下的深谷就是大澗溝。昔日光武廟“周圍十里,古柏蒼然”,如今只能以“廟荒古木連空谷”來描述了。由“宮廢春蕪入亂山”可知,宮與漢山相連,宮在山中,山在宮中。至北宋,已是花落空城,唯有鳥聲關關,春風依舊。金元時大詩人元好問居三鄉(xiāng)三年,寫有《秋日載酒光武廟》一詩,明確指出光武廟在城北,結合李賀《南園》詩句“宮北田塍曉氣寒”,知賀宅在宮北城頭光武廟下無疑也。

李賀故居特征之三

鄰近古寺,面對南山

確定詩人故居,還有兩個鮮明標志,即竹閣寺、南漢山。

李賀在《南園十三首》十三中有“古剎疏鐘度,遙嵐破月懸”。這首詩寫的是三鄉(xiāng)南園曉景。當時,昌谷有竹閣寺、光武廟等。詩人不時聽到近鄰的古寺傳來的鐘聲,山上的峰嵐上高懸著微缺的明月?!皠x”為梵語“瑟剎”的縮音,本為佛寺所樹的竿,六朝時稱塔為剎,唐以后則稱佛寺為剎。

李賀不止一次提到另一個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南山”,這里的南山絕非今天的三鄉(xiāng)人說的洛河南三十里外的女幾諸山。賀詩中有的“南山”當是東西走向的廟道分漢山所致的南山。依據很明顯,詩人筆下的草木蟲魚、山川風光均為近景。這一點,楊其群先輩已有詳細論證。這里略贅幾筆。

李賀在《送韋仁實兄弟入關》中寫道:

我在山上舍,一畝蒿磽田。

夜雨叫租吏,舂聲暗交關。

誰解念勞勞?蒼突唯南山。

這六句是說,我在山上居住,有一畝蒿磽田,一邊舂稻,一邊聽著催租吏的叫罵,罵聲和舂聲交織成一片。有誰能像仁實兄弟那樣憐我勞苦呢?只有蒼翠突兀的南山。清人王琦注道:“言韋郎兄弟既去,我獨困守田間,而受催租之擾,并無知己相勞苦,朝夕所對者,唯蒼然突出之南山而已。”北宋詩人張耒在《春游昌谷訪李賀故居》一詩中提到“南山”,與賀詩相吻合。他說“南山當其門,列嶂儼環(huán)護”。結合前面論證,此“南山”即詩人故居前之 南山。張耒距賀不遠,所言當可信。

昌谷悠久的文化傳統感染了李賀和一代代詩人,昌谷山水啟迪了無數文人的思維。登上漢山,昌谷河川歷歷,晚霞與漢山互映,洛水共長天一色。今日的大澗溝依然是水流響韻,竹飄詩魂。

責任編輯?? 楊?? 櫪

猜你喜歡
南園李賀故居
衛(wèi)立煌故居
李賀嘔心瀝血譜華章
鬼才李賀
唐詩賞讀——南園之一
唐詩賞讀——南園之三
李賀的詩不合邏輯?(上)
魂兮歸來返故居
瞻仰胡適故居 見其未知一面
詩鬼李賀
南園詞話三十七則(接上期)
吉水县| 耿马| 高邮市| 江安县| 隆回县| 冀州市| 喜德县| 芜湖县| 双柏县| 福建省| 靖边县| 四平市| 衡阳市| 玉溪市| 呼伦贝尔市| 黔西县| 兴城市| 博爱县| 梁平县| 浏阳市| 铜鼓县| 农安县| 卓尼县| 乌鲁木齐市| 镇江市| 土默特右旗| 珲春市| 乐亭县| 南部县| 讷河市| 万盛区| 五原县| 雷山县| 保康县| 卓尼县| 老河口市| 太谷县| 滨州市| 江北区| 吴堡县| 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