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瑞
(信陽市中心醫(yī)院,河南 信陽 464000)
冠心病是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為基礎,引發(fā)血管阻塞,進一步導致心肌缺血性壞死的癥狀,嚴重威脅到患者生命安全,是目前全球高發(f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其癥狀為胸悶胸痛等,嚴重的冠心病患者需要行冠狀動脈搭橋術[1,2]。目前臨床上常用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搭橋術(OPCABG),與體內循環(huán)相比,避免了炎癥反應、酸堿失衡等不良反應。對于OPCABG手術,常使用全身麻醉誘導、器官插管,但因全身麻醉藥物會抑制心血管系統(tǒng),導致血流動力學的激烈變動,很有可能引起大學高官破裂和心臟驟停。既往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作為一種麻醉劑,起效快,作用時間短可減少術中其他麻醉藥物的用量;異丙酚主要功能為全身麻醉的誘導和加持,起效迅速,術后蘇醒快,但用藥需要更多臨床數據支持[3]。因此本研究觀察了右美托咪定與異丙酚在冠心病患者OPCABG圍術期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020年于信陽市中心醫(yī)院確診的冠心病OPCABG圍術期患者100例。采用簡單隨機分組,將患者分為對照組(n=50)與觀察組(n=50)。觀察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50~65歲,平均(57.43±6.22)歲。觀察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51~66歲,平均(57.67±6.31)歲。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
1.2 麻醉方法
對照組采用鹽酸美托咪定注射劑(江蘇恩華藥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 H20110085)以1 μg / kg,要求15 min完成輸注,維持0.5 μg/(kg·h)至手術結束。
觀察組采用異丙酚(四川國瑞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30115)以(2~3 μg/mL)靜脈注射進行麻醉誘導,再靜脈注射0.15 mg/kg順式阿曲庫銨,行氣管插管,麻醉維持給予患者 4~6 mg/kg·h 丙泊酚持續(xù)泵入至手術結束。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圍術期血壓情況:于手術前1 h、術中、術后12 h觀察記錄兩組患者收縮壓(SBP)于舒張壓(SDP)。兩組患者圍術期血流動力學情況:觀察記錄兩組患者術前1 h、術中、術后12 h三個時間段的平均動脈壓(MAP)和心率(HR)?;颊哝?zhèn)靜評分:觀察記錄兩組患者術后用藥6 h、12 h和24 h后患者鎮(zhèn)靜評分(Ramsay評分)。Ramsay鎮(zhèn)靜評分標準:6分:深睡,呼喚不醒;5分:入睡,呼叫反應遲鈍;4分:淺眠,可喚醒;3分:嗜睡,可敏捷執(zhí)行指令;2分:清醒,安靜配合;1分:躁動難安。1~2分是鎮(zhèn)靜不全,2~4分是鎮(zhèn)靜滿意,5~6分是鎮(zhèn)靜過度。不良反應: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可能會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和頭痛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兩組圍術期血壓、比較圍術期血流動力學(見表1)
表1 兩組圍術期血壓、比較圍術期血流動力學
2.2 兩組用藥后鎮(zhèn)靜評分(見表2)
表2 兩組Ramsay評分比較
2.3 兩組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例
冠心病是常見的心內科疾病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栓塞等嚴重癥狀;病因為血管內壁脂肪堆積引起動脈管鼻塞或狹窄,導致心肌無法完成正常生理代謝[2,4]。OPCABG手術需要進行全身麻醉,在全身麻醉藥物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一致和氣管插管下刺激下,極易因血流動力學的劇烈變化導致手術失敗,所以當患者進行手術的時候,需檢測患者的血流動力和血壓[1]。
本研究顯示,右美托咪定與異丙酚可以在冠心病患者OPCABG圍術期維持血壓與血流動力學的穩(wěn)定。右美托咪定和異丙酚作用時間短,可控性強,可抑制交感神經活動,從而穩(wěn)定血流動力學,而且鎮(zhèn)靜效果好,能減少其他麻醉藥的用量,異丙酚還有術后蘇醒快的優(yōu)點。既往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與異丙酚對冠心病OPCABG圍術期的患者鎮(zhèn)靜效果較好,使患者在圍術期內生命體征穩(wěn)定,有較高的應用價值[2,4]。本研究結果與其一致,皆指出,右美托咪定與異丙酚能有效穩(wěn)定心病患者OPCABG圍術期的血壓與血流動力學,提示右美托咪定與異丙酚在冠心病患者OPCABG圍術期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右美托咪定與異丙酚能對冠心病OPCABG圍術期患者進行有效鎮(zhèn)靜,術中患者血壓與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未增加,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