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德潤
習近平主席指出:“我們真誠呼吁,世界各國弘揚和平、發(fā)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ōu)越,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zhàn)。”當此之時,七十年前關于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和平會議的珍貴史料,以《和平遺珍》之名正式出版。
歷史與現(xiàn)實有時驚人的相似。一九五二年是國際社會動蕩的一年,世界和平受到嚴重的挑戰(zhàn)與威脅。中國政府和愛好和平人士呼吁世界和平、爭取和保衛(wèi)世界和平。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和平聯(lián)絡委員會主席、中國代表團團長宋慶齡,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和平聯(lián)絡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保衛(wèi)世界和平委員會主席、中國代表團副團長郭沫若等發(fā)起召開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和平會議,在世界和平理事會以及國際和平友好人士及各國政要支持下,和平會議于一九五二年十月二日至十二日在北京召開。政務院總理周恩來對此高度重視,要求大會組織者精心準備,周到安排。中國政府為舉辦這次會議,在北京王府井金魚胡同東口原晚清重臣那桐府邸之地,建起世界首個以和平命名的賓館作為會址。毛澤東主席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為大會發(fā)來賀電。
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和平會議得到世界和平友好人士的廣泛關注與積極響應。四十個國家和組織的四百二十九名代表、特邀代表和列席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期間,共收到來自世界和平友好人士、政府和相關組織的二萬三千余件賀電、賀詞與祝辭。
七十年過去了,當今世界依然面臨著戰(zhàn)亂的威脅,依然動蕩不安,國際和平秩序岌岌可危。在當前復雜的國際形勢下,中國始終站在維護世界和平的前列。中華民族傳承和追求的是和平和睦和諧理念,主張國家關系不能走到兵戎相向這一步。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fā)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和平會議公報文件及美術設計手稿等珍貴史料的收藏者柳琴(啟琴),曾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xié)會理事、民盟中央婦委會委員、光明日報資深記者。她與蕭乾、啟功、趙樸初、關山月等文化大家及世界和平友好人士交往甚篤。二零一二年四月,我曾建議柳琴女士采訪當代著名學者周汝昌先生。這是周先生最后一次接受記者采訪,他當時高興地口占一絕:“愛新本義是皇金,女士芳名柳下琴。贈我瓊瑤項前佩,心中常誦玉觀音?!狈Q贊愛新覺羅后裔皇家千金深諳中華禮儀和傳統(tǒng)文化和平理念。
周汝昌先生(右)生前接受雜志社編委柳琴專訪。
新時代的和平召喚和使命擔當,使這部兼具思想性、藝術性、史料性的《和平遺珍》應運而生。柳琴女士將其珍藏的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和平會議文件:毛澤東主席的賀電以及國際友人賀電、賀辭二十六篇;聯(lián)合聲明和決議十六篇;大會和平倡議、大會公報和抗議電四篇;與會國際和平友好人士發(fā)言一百零四篇;新中國成立初期外交及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杰出人士倪斐君女史的設計建議批示手跡,建議之一就是采用郭沫若為大會所書“和平萬歲”題字;頂級大師們美術設計原稿和簽名墨跡二十七件;世界級繪畫大師畢加索手繪和平鴿成為和平大會會標和紀念物標志;為和平賓館餐具設計及環(huán)境陳列提供參考的舊藏翡翠和平鴿碗和中和古琴;為參會的國際友人設計的贈品“和平牌”香煙,周總理親自指示“煙絲質量要超過中華牌”;和平大會發(fā)行的紀念郵票、印章拓片和絲織品紀念物等。這些珍貴文件和史料經過專家精心修復,由國家文化和旅游部旗下的國家文化藝術類學術期刊《中國民族博覽》雜志出版紀念合輯。其中許多文件、史料系首次公開披露,具有極高的史料、學術、研究和收藏價值。
紅學大家周汝昌 柳琴 攝
《和平遺珍》的出版是為和平而來。中國是崇尚和平的國家,中華民族是崇尚和平的民族。漢代張騫通西域,明代鄭和下西洋,強大的帝國到過世界許多地方,目的在于傳播友誼、文明互鑒,未占領國外一寸土地,未開辟一塊殖民地?,F(xiàn)代中國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即使將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百年夢想,中國仍然高舉和平發(fā)展的旗幟。和平需要全世界各國人民世世代代不斷地努力,才能夠實現(xiàn)和延續(xù)。和平發(fā)展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yè),也是一切愛好和平的民族和人民共同的文化。
和平發(fā)展不忘前賢,和平發(fā)展期待未來。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必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全世界各國人民帶來更加美好的生活,為世界和平增強希望。讓和平的陽光照亮世界,讓和平文化引領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