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告
2021年年底,“元宇宙”大火,騰訊、字節(jié)跳動、微軟紛紛入坑,臉書更是改名為“Meta”,掀起一股席卷全球的科技浪潮。
元宇宙這個概念最早來自尼爾·史蒂芬森的科幻小說《雪崩》:“戴上耳機和目鏡,找到連接終端,就能夠以虛擬分身的方式進入由計算機模擬、與真實世界平行的虛擬空間?!币话銇碇v,元宇宙是借助人工智能、虛擬現(xiàn)實、云計算、區(qū)塊鏈等科技手段,把物理世界映射到虛擬世界。在這個虛擬世界中,無論是身份、感官、意識形態(tài)等個人屬性,還是社會體系、經濟結構、政治組織等社會屬性,都能夠呈現(xiàn)出來??梢哉f,元宇宙的出現(xiàn)模糊了科技與人類自我的界限,將科技化作我們生存的環(huán)境,將自我完全變成了科技的一部分。
但這種人類與科技相容不分彼此的局面,真的是今天才開始的嗎?雖然科技已經發(fā)展到有反過來控制人類的跡象,但相信很多人仍認為是人類創(chuàng)造了科技,真的是這樣嗎?帶著這兩個疑問,《科技簡史》這本書給讀者帶來另一種邏輯。
該書作者是意大利認知科學專家弗朗切斯科·帕里西,他曾獲2009年科迪斯科認知研究獎。他主要研究認知的生成和體現(xiàn)理論、媒體理論、攝影哲學等,都是一些比較冷門但很有意思的領域。帕里西闡述了一種觀點:人類進化和科技發(fā)展是并行的。用詩意些的話總結就是:科技就是我們。
因為科技并不是始于網絡時代、電時代,甚至蒸汽時代,科技可以追溯到人類文明的最初。當我們的祖先由猿人進化到智人,學會使用工具時,科技的歷史就已經開始了。細想一下,我們的牙齒根本談不上鋒利,雙足行走使得我們不能像其他哺乳動物那樣跑得飛快,游泳也是不盡如人意,嗅覺對于我們的作用更像是享受生活樂趣,而不是為了生存……簡而言之就是,智人本身一無所長,只能靠技術把身體不足抵消掉。我們創(chuàng)造技術的同時,也為我們自身提供了新的機會,推動更多新的科技成果的產生,進而促進了我們這個種族的快速進化與社會文明的發(fā)展。所以說科技與人類從一開始就是不可分割、共同進步的。
書中另一個更新穎的觀點則認為:科技是人類進化的延伸。技術在某種意義上得到了獨立,就像人類進化到用兩足行走進而解放了雙手一樣,技術讓人的潛能在由手制造的工具中得到解放。所以,是不是可以認為人類通過科技完成了二次進化呢?棍棒是手臂的延伸,眼鏡是視覺的延伸,電話是言說和聽覺的延伸,手機是全面多向的延伸……幾千幾萬年以來,我們利用科技的觸角,不斷向外擴展著感知的疆域,摸到更高,看得更遠,了解更詳細,我們與科技之間,不斷通過這種延伸產生著新的意義。
如今,我們的生活已經便捷到按鍵模式。在不知不覺間,科技已經占據所有,又常常讓我們忘記它的存在。但其實,現(xiàn)在我們無法離開互聯(lián)網,就跟我們的祖先無法離開石斧、弓箭一樣??梢姟霸钪妗币膊⒉皇峭蝗怀霈F(xiàn)的概念,而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這就是《科技簡史》與其他科技史不太一樣的地方,沒有刻板的線性論述,而是融合了認知科學、認知考古學、美學、技術哲學、生物學等多學科知識和觀點,探究科技發(fā)展的底層邏輯與人類進化的必然趨勢,尤其適用于這個信息碎片化的時代。
從電腦普及到“元宇宙”構想,不過二三十年光景,很慶幸,我們生活在一個科技突飛猛進的年代,可以看到如此瑰麗的當下和未來。但只有了解科技的過去,我們才能記起人類與科技的真實關系,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與科技平等共生,走好以后的路。畢竟,科技就是我們。
編輯 鐘健 12497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