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殿波
童年最美好的記憶是什么?
每個人可能都有不同的回答。但毋庸置疑,那些童年看過的電影和讀過的書,是每個人心中都會永久保存的美好記憶。
最近,讀了兒童閱讀研究者李一慢老師所著《影響孩子一生的周末電影院》一書,頗為感慨,書中聊到的兒童觀影樂趣和感受,一下子喚起我記憶深處童年時代看電影的歡樂時光。
回憶我的童年生活,最快樂的事兒不外乎三件:一是看電影,二是看“小人書”,三是和小朋友在田埂地頭自由地玩耍。上世紀70年代的農(nóng)村沒有電視,電影也要等很長時間才會偶爾有放映隊到村里露天操場放映一次。因此,每到放電影的日子,孩子們就會像過節(jié)一樣,早早搬著小板凳去占位子。有時候鄰村晚上放映電影,小伙伴們就會成群結(jié)隊地跟在大人后邊,步行三五公里的距離去追著看,大家來回路上說說笑笑,好不快活。
作為孩子,當時最為期待的,是放映“正片”前“加演”的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猴子撈月》《九色鹿》《小馬過河》《沒頭腦和不高興》《大鬧天宮》《漁童》……這些大多片長只有十多分鐘的動畫片雖然經(jīng)常重復播放,但是每次觀看都讓我們興奮不已。那些或水墨寫意,或剪紙風格的動畫片,在我們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了美的種子。
后來上了小學,才發(fā)現(xiàn)原來好多動畫片還有文字故事,當我們閱讀這些故事的時候,那些動畫片中的形象馬上躍然紙上,讓讀書立刻變成了一件賞心悅目的樂事。
讓我們很多小朋友喜歡上讀書的,還有那些當時流行的“小人書”?!靶∪藭庇址Q連環(huán)畫,因為人們認為連環(huán)畫是專門給小孩子看的書,所以通常稱其為“小人書”。在那個年代,如果誰買了一本“小人書”,馬上成了每個小朋友都想巴結(jié)的對象,因為大家都希望借過來先睹為快。后來,學校也購置了一批“小人書”,于是每當放學后,同學們都爭相借閱,那些因為“小人書”數(shù)量有限沒能排隊借到又不甘心空手而歸的孩子,就跟在借到書的小朋友屁股后邊,以求看上一眼,那情形至今仍歷歷在目。
《雞毛信》《小兵張嘎》都是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小人書”。記得《雞毛信》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海娃被日本鬼子抓住了,被迫跟著鬼子在山里轉(zhuǎn),直等到晚上露宿,鬼子們在深夜睡著了,海娃才躡手躡腳地邁過那些橫七豎八躺在地上睡覺的鬼子,悄悄來到院子里找那封雞毛信……讀書的時候,自己的一顆心跟著海娃一起都懸到了嗓子眼!哎呀,要是鬼子突然驚醒了,海娃可怎么辦?
李一慢老師說,好的電影和好的書籍一樣,能給人一生的滋養(yǎng)。對我來說,如果說那些童年讀的書曾給我?guī)韺庫o的心態(tài)和幽遠的想象,看過的電影則讓我感受到一個個五彩斑斕的世界。童年看的書和電影雖然數(shù)量有限,但是不管是《地道戰(zhàn)》《雞毛信》這樣的革命戰(zhàn)爭題材電影和故事,還是《猴子撈月》《大鬧天宮》這些充滿童真童趣的動畫片,都給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激發(fā)出自己無限的遐想?,F(xiàn)在回想起來,那些斗志昂揚的革命故事和懲惡揚善的民間傳說,早就悄悄融入到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當中,成為自己的行事準則。
李一慢老師在他的著作中還談到,他們夫婦倆平日里每天都陪伴孩子一起讀書,到周末還會全家人共同欣賞一部適合孩子的電影,兩個孩子就在和父母共讀共賞中,形成了獨特的家庭語言、情感密碼和價值觀。
如今,看電影已經(jīng)是很容易的事情,我們不僅可以隨時走進遍布大街小巷的電影院享受一場視覺盛宴,還能夠隨時隨地利用電腦、電視或手機觀看一部電影。然而很遺憾的是,很多年輕父母卻很少花時間在家里陪孩子看電影,更別說帶孩子走進電影院了。大多數(shù)的父母經(jīng)常是給孩子打開電視,或者干脆把手機扔給孩子,任由他們自己去看那些故事性、藝術性都很差的卡通片。然而,孩子們長期看這些低劣的卡通片,就如同長期吃漢堡包類快餐一樣,不利于他們健康成長。
繪本可以看作是升級版的“小人書”,深受少年兒童的喜愛。但是,雖然繪本早已成為一個基本普及的讀物,但大多數(shù)農(nóng)村小學和幼兒園仍然很少見,很多家長仍然認為繪本字數(shù)太少,不利于提高學習成績,不知道讓孩子過早進行拼音寫字的危害,更不知道激發(fā)孩子學習興趣和讓孩子擁有閑暇時光的重要成長價值,總是試圖用培訓班填滿孩子的業(yè)余生活,過早地剝奪了孩子們快樂的童年時光,無形中使得很多孩子產(chǎn)生了厭學情緒。
孩子們童年看過的電影和讀過的書,往往能夠影響他們一輩子,不僅讓孩子們認識善良、真誠和美好,也能讓他們認識殘暴、虛偽和丑惡,不僅能培養(yǎng)他們的認知、情感,還能培養(yǎng)他們正確價值觀的形成。但是,孩子們讀什么書,看什么電影,需要老師和家長的科學指導。不管是讀書還是看電影,都需要遵循美國教育家克拉生先生所提出的“自由自愿地閱讀(Free Voluntary Reading)”原則,多了解和理解孩子的成長需求,指導、陪伴孩子閱讀或觀看符合他們年齡特點及興趣愛好的好書、好電影,讓孩子和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讀書、觀影、聽音樂,當然還有旅行,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而聽故事、欣賞音樂、探索世界,這些都是兒童與生俱來的本能。陪伴孩子一起讀書、看電影,讓好書、好電影浸潤孩子五光十色的美好童年,引導他們過一種健康、幸福而高雅的精神生活,應該是每個教育工作者和家長的職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