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慶齡故居陳列著毛澤東和周恩來邀請宋慶齡北上的兩封書信,這兩封信都有特殊之處。毛澤東平日里給旁人寫信通常比較隨意,字里行間不時有修改之處。而這一封寫給宋慶齡的信,連一個錯字、一個墨點都沒有。周恩來手書的信件大多整齊干凈,而在給宋慶齡的這封信里,卻改了一個字,且沒有重抄。
兩封非常重要的信件
走進宋慶齡故居,很多參觀者都會在生平文物展的一個展柜前凝視良久。這個展柜里陳列著兩封非常重要的信件。
一封是毛澤東寫給宋慶齡的:“慶齡先生:重慶違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誠,與日俱積。茲者全國革命勝利在即,建設大計,亟待商籌。特派鄧穎超同志趨前致候,專誠歡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駕蒞平,以便就近請教,至祈勿卻為盼!專此敬頌?!?/p>
另一封是周恩來寫給宋慶齡的:“慶齡先生:滬濱告別,瞬近三年。每當蔣賊肆虐之際,輒以先生安全為念。今幸解放迅速,先生從此永脫險境,誠人民之大喜,私心亦為之大慰?,F(xiàn)全國勝利在即,新中國建設有待于先生指教者正多。敢藉穎超專誠迎迓之便,謹(略)陳渴望先生北上之情。敬希早日命駕,實為至幸?!?/p>
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和周恩來邀請宋慶齡北上的這兩封書信,不僅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獻價值,宋慶齡本人也是非常看重的。收到這兩封信后,她一直將其珍藏在上海住宅的鐵保險柜中。
1981年宋慶齡逝世后,負責清理她遺物的上海市機關事務管理局李家熾副局長打開保險柜,取出了這些重要信件,隨后按規(guī)定上繳中央檔案館。
一字之差,意味深長
仔細研究起來,這兩封書信都有發(fā)人深省的特殊之處。一代書法家毛澤東的書法很有功底,但在平日里的工作中他給旁人寫信通常比較隨意,字里行間不時有修改之處。而這一封寫給宋慶齡的信,顯然是認真謄寫過的,連一個錯字、一個墨點都沒有,可謂行草的上乘之作。即使作為書法欣賞,也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
周恩來做事歷來謹慎,對別人也格外尊重。他手書的信件大多整齊干凈。而在給宋慶齡的這封信里,卻改了一個字。信中“略陳渴望先生北上之情”的“略”字被改成了“謹”字,一字之差,意味深長。更奇怪的是,修改后的信件并沒有重抄。
當時為這兩封信做復制工作的,是故居管理處的一位名叫王傳莘的副主任。在復制過程中,他突然發(fā)現(xiàn)這個改動后的“謹”字,并非周恩來的字跡,而是毛澤東的親筆墨跡。
可以想見,當年周恩來寫完這封信,送給毛澤東去看。毛澤東看過之后,認為“略陳”不夠恭敬,便動筆將其改成了“謹陳”。周恩來很認可這種修改,同時為了表示對毛澤東的尊重,也就這樣將信原樣送出。
這兩封具有歷史意義的信,都是那么不同尋常。實際上,它們從一個側面生動地反映了毛澤東、周恩來對宋慶齡的一種非同尋常的尊重。
宋慶齡同意北上,寫下歷史新篇章
中共中央派鄧穎超作為代表,專程赴上海迎接宋慶齡。鄧穎超與廖夢醒(廖仲愷與何香凝之女,曾長期擔任宋慶齡的英文秘書)一起前往宋宅拜望,呈上毛澤東和周恩來的親筆信后,又向宋慶齡當面表達了同志們盼望她親赴北平參加新政協(xié)的迫切心情。宋慶齡聽罷很高興,但也很猶豫。她說:“北平是我的傷心之地,我怕去那里。待我考慮考慮吧?!?/p>
最終,宋慶齡同意北上。1949年8月28日下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五十余位中共中央和民主黨派的領導人來到北平前門火車站。在中共中央的主要領導人中,只有劉少奇因訪蘇剛剛回到東北而沒有前往迎接。據(jù)當時在場的攝影師徐肖冰、侯波介紹,毛澤東等人都是提前近一個小時就到了火車站,所有人都站在月臺上恭候,沒有一個人坐下休息。
下午4時,列車緩緩駛入車站。毛澤東登上車廂,親自迎接宋慶齡下車。毛澤東誠摯地表示:“我們恭候您來。建立一個新的國家,我們有許多事情要向您請教?!彼螒c齡笑著說:“你們做得很好,我愿意為建立新中國的偉大事業(yè)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9月21至30日,宋慶齡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10月1日下午,宋慶齡前往天安門參加開國大典。當時通向城樓的坡道還沒有修整,坑坑洼洼很難走。宋慶齡在曾憲植(時任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lián)合會副秘書長)的攙扶下,緊隨毛澤東一步步登上城樓,寫下歷史新篇章。
在天安門城樓上,毛澤東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當?shù)谝幻嫖逍羌t旗升起時,30多萬群眾在廣場上歡呼雀躍。望著廣場上矗立的巨幅孫中山畫像,宋慶齡不禁熱淚盈眶。她后來在回憶錄中寫道:“回憶像潮水般在我心里涌起來,我想起許多同志犧牲自己的生命換得了今日的光榮。連年的偉大奮斗和艱苦的事跡,又在我眼前出現(xiàn)。但是另一個念頭抓住我的心,我知道,這一次不會再回頭了,不會再倒退了。這一次,孫中山先生的努力終于結了果實,而且這果實顯得這樣美麗!”
(《文萃報》2021年第47期 何大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