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國
天氣晴朗的一天,我接待了曉慧(化名)一家三口的遠道來訪??吹竭@對父母急切的眼神,稍作寒暄后,我便開始了咨詢……
一落座,曉慧母親就急切地開始訴說:“孩子本來很好,中考的時候考進了省重點高中,現在讀高二??墒?,她前兩年的高中生活并不順利。馬上要高考了,這讓我們既憂慮又擔心?!薄拔覀兏杏X孩子主要的問題就是不努力學習!”孩子父親插話道。
聽聞此話,我直接問道:“不努力學習?有什么具體表現嗎?”
曉慧母親說:“首先是不好好寫作業(yè)。不管是每天晚上的,還是假期里的,家庭作業(yè)都不愛寫,總是拖延磨蹭。比如,假期作業(yè),不論多長的假期,作業(yè)總是拖到最后兩天才寫,結果就是無法按時完成;日常的家庭作業(yè),更是常常拖延不能完成。有時候,我忍不住了提醒她寫作業(yè),結果卻是越說越不寫。平時一提作業(yè),她總是說:‘我的事,不用你管。您說,這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曉慧父親說:“更讓人著急的是不好好上學。從上高中不久,上學就沒有了積極性。后來,因為作業(yè)總完不成,孩子就怵上學了。令人頭疼的是,一到假期,再上學就成了難題。每次周末,每次假期,開學后都要再延誤一兩天才去上學。老師和我們溝通,我們催促孩子,孩子反而會繼續(xù)拖延上學的時間。嚴重的時候,曾經一周沒去上學。有一次我見孩子又磨磨唧唧不上學,就告訴她不想上學直接說。孩子卻說,她不是不想上學。繼續(xù)問原因,她又什么也不說了。您說,想上學,卻這樣怵上學,孩子究竟是怎么回事?。俊?/p>
見父親滿臉無奈,我適時地問道:“初中時,孩子的學習情況怎樣呢?”
曉慧母親接話道:“孩子初中生活都挺順利,成績也很好。全年級幾百人,她總是在前30名左右,還拿過前3名,最好的還拿過第一名。定向招生考進了省重點高中。剛進高中的時候,就定了目標,一定要考省重點大學。沒想到現在成了這樣。前些天,她自己也哭了,說目標達不到了。眼看快到高三,關鍵時刻,再這樣下去怎么行?”
我再問道:“現在成績怎樣?”
曉慧父親說:“雖然沒有初中時候好,但即使這個樣子,考試成績也總是在上游。我們也奇怪,挺不錯的成績,怎么還怵上學呢?孩子究竟出了什么心理問題?”
為了探究原委,接下來開始了跟曉慧的單獨會話。
營造了良好的會話氛圍后,曉慧消除了顧慮,先大致印證了家長介紹的情況。然后,她像自我總結似地自言自語:“回顧初中生活,怎么說呢?可以說是一直在舒適圈吧??墒牵细咧泻缶筒恍辛?,舒適圈離我越來越遠了?!?/p>
我回應說:“所以,就不愛寫作業(yè),不愛上學了?”
曉慧否定了我的回應:“不是的??雌饋砦也粣蹖懽鳂I(yè),其實比較重要的作業(yè),我還是會寫的。我怕回到家里忘了,都是在學校里就寫完了。還有,看起來我不愛去上學,其實大多是我覺得那些都是不太重要的課,有重要的課的時候,我還是會堅持上學的。他們不知道這些,就說我不寫作業(yè),不去上學,不努力學習……”
我再次回應:“聽你的意思,就是想表現得沒努力學習?”
曉慧似乎覺得我讀懂了她,眼睛一亮:“對,就是這個意思。不寫作業(yè),不去上學,是我不敢努力學習,我擔心努力學習了,也考得不好?!?/p>
“你是說,努力學習了也考得不好,心里會接受不了?”
“是的,沒有努力學習,如果考得還不錯,心里就會感到安慰。如果沒考好,是因為我沒努力,心里也不會太難受。如果自己努力學習了,反而沒考好,自己心里會特別難受,甚至感到痛苦,所以總是特別擔心……”
“特別擔心不好的結果,會讓自己受不了,是嗎?”
“對,就是特別擔心考不好?!?/p>
“為什么這樣在意考試結果呢?”
曉慧邊說邊自我分析:“首先是我個人原因,我這個人特別好面子。我習慣了初中時的鮮花和掌聲,到高中雖然老師給我定位,說我是重點本科的苗子,有時候也會表揚我,可我卻害怕自己會遠離鮮花和掌聲。還有,是家庭給我的影響。在家里親戚中,大部分孩子都學習很好,且都考上了好的大學。在我家里,爸爸媽媽常常會說起這些來,說我是家里的希望。就這樣,讓我越來越在意考試結果,越在意考試結果,就越害怕出現考不好的結果。”
至此終于看清了,曉慧不努力學習的背后,其實是自我設障在作怪。
有時候,人面臨被評價的威脅時,為了維護或提高自尊,事先會做出對成功不利的行為或言辭,這就好比自己給成功預先設置了一個障礙。這就是心理學上說的自我設障。比如,臨近考試,有些學生卻不努力學習了;在重要的比賽前,有的運動員卻不認真訓練了。這往往就是自我設障。
心理學實驗也證實了這一點。研究者把被測試者分為兩組參加相同的測驗,讓第一組被測試者相信他們在測驗中很有可能會成功;讓第二組被測試者相信成功的可能性不大。然后,兩組被測試者同時被告知,實驗是為了測試兩種新藥物在測驗成績上所起的作用,一種藥物可能促進測驗成績,另一種藥物可能削弱測驗成績。然后,讓被試者自由選擇服用哪一種藥物。結果,第二組比第一組更愿意服用可能削弱測驗成績的藥物。為什么這樣?就是第二組被測試者認為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寧可服用削弱成績的藥物,來自我設障,給可能的失敗預備一個理由。
就是這樣,自我設障,通常都是因為擔心失敗,事先給可能的失敗準備好一個借口。曉慧的不努力學習,也是擔心考出不好的結果,提前給自己準備的一個借口。
那么,曉慧為什么要這樣自我設障呢?
從內在動機說,自我設障主要是人維護和提高自尊的一種方式。曉慧的自我設障就是這樣:沒有努力學習,如果沒考好,也不至于太丟臉,這是為了自我保護;如果考得還不錯,就更有面子,這是為了自我提升。通過這樣的自我保護和自我提升,讓自尊心免于受到可能的更大的傷害。
有個重要細節(jié),更好讓人理解曉慧的“不努力學習”是個自我設障。這個細節(jié)就是,她不是像有些厭學的孩子一樣,真的不寫作業(yè),真的不管學習。相反,重要的作業(yè),她都會悄悄在學校里寫完,重要的課程,她都會讓自己不落課。換句話說,大凡重要的學習任務,她該完成都已經完成了。她只是通過不愛寫作業(yè)、不愛上學,讓人覺得特別是讓家人親友覺得,她好像學習沒努力。這樣,她如果沒考好,在家人親友面前不至于太丟臉;如果考好了,在家人親友面前就更有面子。一句話,有了“沒努力學習”這個借口,不管考試結果如何,內心的擔心和焦慮都會輕些。
自我設障,往往不是有意而為,而是潛意識里的心理活動。但是,曉慧還是隱隱地感覺到,自我設障給自己平添了不少心理困擾,影響了學習。于是,她懷著比較強烈的求助愿望,和父母一起來訪了。
怎樣幫助曉慧走出自我設障的困擾呢?
前面已經提及,曉慧因為自身和學校、家庭的影響,形成了過高的自我期望。也就是說,她對考試結果總是有個過高的心理預期值。于是,考試結果成了讓她擔憂害怕的心病。這是導致她自我設障的心理根源。為此,心理輔導的重點,是幫助她調適自我期望,看淡考試結果,放下包袱,輕裝前進。
溝通至此,曉慧實話實說:“這些道理我懂了,可是我還是想考個好結果,想讓自己考個好大學,有個好前程?!?/p>
我沉吟片刻笑了:“可老師感覺你此前的心態(tài),卻是在自毀前程?!?/p>
看著曉慧驚疑的神情,我談到了心理學的一個實驗。研究者讓被測試者穿針引線,事先激發(fā)他們不同強度的目的性。例如:設置價值不同的獎品。最后發(fā)現,被測試者目的性越強,如獎品越貴重,就越全神貫注地努力,手顫抖得越厲害,線越不容易穿入。由于手的顫抖是目的性過強造成的,所以心理學家就給這種現象起了一個名字,叫“目的顫抖”。意思是說,一個人做事的目的性太強,反而不容易成功。
隨后我又談到,生活中也會出現“目的顫抖”。美國著名的高空走鋼絲演員瓦倫達,原本有一雙在鋼索上如履平地的腳,卻在最后一次演出時,從鋼絲上掉下來。這是因為他過分在乎這個最后一次的結局,使雙腳顫抖了。
曉慧聽懂了:“我也是這樣,目的性太強,太在乎考試結果了。”
對她的反應,我很滿意,點點頭說道:“對,目的性太強,太在乎考試結果,不僅會讓你以‘不努力學習來自我設障,而且再繼續(xù)這樣下去,‘目的顫抖說不定真的會讓你考砸。這不是自毀前程嗎?”
曉慧警醒了:“那我該怎么辦呢?”
我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講了一個故事:“小鎮(zhèn)上有個賣肉的師傅,多年實踐練就一手過硬的砍肉本領。不管你要買多少,他一刀下去,保準絲毫不差。因此,他有了“神一刀”的美名,生意自然紅火。那天,一個不服氣的人來找他,把3 000元錢拍到桌子上,說:‘要3.3斤帶骨的,6.6斤全瘦的,9.9斤肥瘦相間的,如果一兩不差這錢就全歸你了!他轉過身去,一遍又一遍地磨刀,似乎在想些什么。過了好久,他把3 000元錢退還給來人:‘這3份肉我給你砍了,你按斤按兩付錢,額外的我一分不收。只見他說話間手起刀落,3份肉很快就割好了,果真份份絲毫不差,圍觀的人贊不絕口。有人問他:‘一口豬也賣不上3 000元,你為何不要那3 000元呢?”
故事講到這里,我問:“猜猜看,他怎么回答?”
曉慧脫口而出:“如果心里想著那3 000元,下手砍肉就該沒那么準了?!?/p>
我肯定地說:“對,‘神一刀師傅的手沒有顫抖,是因為心沒有顫抖,沒把那3 000元放在心上,也就是沒把那個目的放在心上。這個故事給我們什么啟發(fā)呢?”
曉慧有所領悟地說道:“我知道了,不能太在乎考試結果了,學習才會有好結果?!鞭D而又心生疑問,“可是,學習不應該有目的嗎?”
我回應說:“有句話叫‘大體則有,具體則無,意思是說,大體而言,不論為自己,為家庭,為祖國,誰的學習都是有目的。但是,如果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每當翻開課本讀書的時候,每當拿起筆寫作業(yè)的時候,甚至每當考試答題的時候,還總是想起心里那個目的,還怎么學習,怎么答題?所以要‘大體則有,具體則無?!?/p>
曉慧自言自語:“‘大體則有,具體則無,我明白了。平時學習的時候,不再想什么學習目的了,也就不再為考試結果擔心害怕嚇唬自己了?!?/p>
我笑了:“如此,你會發(fā)現,高中的生活也可以是你的舒適圈,學習上也可以輕裝前進。更重要的是,這樣不再整天為考試結果擔心害怕,反而會取得更好的結果。因為心靜書能入。何必讓自我設障給自己添煩惱呢?”
曉慧也輕松地笑了:“過去我真有點自尋煩惱、自毀前程了。您放心吧,我會讓最后一年的高中生活,也成為我的舒適圈?!?/p>
最后,與曉慧父母也進行了交流,討論了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夫妻二人都做了反思,父親覺得自己要收斂爭強好勝的個性,引導孩子看待事物要有一顆平常心,母親則說不再拿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減少孩子的心理壓力。我對曉慧父母的反思給予了肯定。
月初,曉慧給我打來電話,輕快、俏皮的話語說明她已完全放下心理包袱,走向了全新的高三生活。對此,我為她的成長感到欣慰,更為自己能幫助其成長感到自豪……
(作者系應用心理學研究員,曾任職于天津市寶坻區(qū)第一中學心理健康中心)
(編輯 文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