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梓欣 屠 睿 黃光宇 王梓旭
(大連外國語大學德語學院 遼寧大連 116044)
家庭作為最小的社會組織,是構成社會的基石之一。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家族的變遷能夠反映出當下時代的風云變化。正所謂家國國家,“家”這一概念在各個國家的價值觀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從詩歌到長篇小說,有關于“家”這一題材的文學作品數(shù)不勝數(shù)。中國的《紅樓夢》和德國的《布登勃洛克一家》兩部文學巨著也描繪了家族的興旺衰亡。這兩部現(xiàn)實主義色彩濃厚的作品即便社會意識形態(tài)相差甚遠,但其人物與情節(jié)都呈現(xiàn)了一定的內(nèi)在相似性,兩部作品發(fā)表的年份也正處于近代歷史新舊交接之際,兩部作品講述的正是風云變幻的歷史背景下發(fā)生的兩個家族的故事,《紅樓夢》中描繪了中國封建王朝清朝由盛轉衰的歷史必然,德國的《布登勃洛克一家》則描繪了19世紀德國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發(fā)展過程中所體現(xiàn)出的衰敗和腐朽。對比這兩部作品,對理解時代背景對家族和個人發(fā)展的影響以及對當下中國“人·家·國”的發(fā)展有著重大的啟示意義。
19世紀末20世紀初,政治上已經(jīng)統(tǒng)一的德國,正處于文化迅速發(fā)展的階段。其中,《布登勃洛克一家》被稱為現(xiàn)實主義盛期代表作,是市民現(xiàn)實主義的文學的杰出代表。1897年5月,年輕的托馬斯·曼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為原型,創(chuàng)作了一部長篇巨著。書中刻畫了市民階層的日常生活,把布登勃洛克一家的愛情觀、價值觀、人生觀描述的淋漓盡致,被認為是一部德國資產(chǎn)階級的“靈魂史”。而這本書伊始便是講述布登勃洛克一家搬進了一棟新住宅,并廣延賓客來家里做客,在餐桌上大家就談到了這棟房子的由來:
“每個人都望著自己眼前的盤子,腦子里想著這個曾經(jīng)煊赫一時的家族。這一家建起這所房子,在里面住了很多年,以后卻家道中落,貧困了,不得不遷到別處去……”(托馬斯·曼,1997:17)。
作者在開頭對拉登刊普一家的描述仿佛就預示了全篇小說會以悲劇結尾。事實上,布登勃洛克一家的發(fā)展過程可以用“爺爺創(chuàng)業(yè)、爸爸守業(yè)、兒子敗業(yè)”一句話來高度概括。在書中,作者刻畫了很多不同的人物形象,其中托馬斯與其子漢諾之間的矛盾沖突最值得我們加以思考。
托馬斯·布登勃洛克,算得上是整部著作的核心人物。他聰明、靈活,被認為是一個天生的商人。他謹遵著老約翰對他的教誨,幫助父親管理家族企業(yè),把家族的“榮譽”和“興旺”作為自己的生活宗旨。為了家族企業(yè)他可以放棄自己的初戀——一個市井姑娘安娜,轉而迎娶了一位百萬富翁的女兒蓋爾達。與他的祖父和父親一樣,他認為通過聯(lián)姻的方式可以鞏固家族地位,可以說他是一個理性大于感性的典型代表。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正是他自己親自挑選的妻子直接地給他的兒子帶來了影響。蓋爾達的提琴演奏雖好,但是這種對音樂的熱愛卻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與他形成了一種對立。托馬斯希望自己的兒子性格堅強、思想實際,而恰恰相反的是自己的兒子完完全全繼承了母親對音樂的熱愛,這也導致了他與自己的兒子的關系并不親近,可以說漢諾有些懼怕他的父親。
“他滿懷憂慮地察覺到他和小兒子之間的鴻溝越來越深,……一天里他能和孩子見面的余閑時間確實也非常少,只有吃飯前后的時間能跟這孩子談上幾句話,……最后,當那個孩子只是用他那籠罩著一圈陰影的棕黃色大眼睛向他這邊投射過來羞澀的一瞥,而且那目光甚至連他的臉也沒射到,當漢諾只是一語不發(fā)地把頭埋在盤子上的時候,他的心不由得痛苦地抽搐到一起?!保ㄍ旭R斯·曼,1997:468)。
漢諾是最后一代布登勃洛克,與父親期望的家族繼承人不同。漢諾生來秉性懦弱且性格十分敏感,他不僅不喜歡、甚至厭惡商業(yè)活動,反而與他的母親一樣癡迷于音樂,極具藝術家氣質。托馬斯十分不喜漢諾的行為,堅持給他灌輸各種商業(yè)知識,為接班家族公司做準備。對于父親為他所做的一切漢諾不僅感到不解,也讓他逃避與父親的對話并且更加沉迷在自己的音樂世界里。這種觀念的不合最終也導致漢諾不幸早夭。這種藝術家氣質雖然只是漢諾的個人喜好和追求,但是對于布登勃洛克家來說無疑是一種毀滅性的打擊。這種父子之間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似乎也在隱喻布登勃洛克家族已經(jīng)到了風燭殘年的時候,從這一角度講,布登勃洛克家族的沒落也成了一種必然。
家庭觀念深受社會環(huán)境影響,家庭成員間的關系或其矛盾側面反映了所處的時代背景。在曹雪芹所著的《紅樓夢》中賈寶玉與其父賈政之間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賈政擁護封建制度,重視仕途、家族利益,而賈寶玉則“頑劣異常,極惡讀書,最喜在內(nèi)幃廝混”(曹雪芹,2011:37),側面體現(xiàn)了當時封建社會的時代特征:人們追求仕途經(jīng)濟的成功,深受舊制度舊禮法的約束,封建道德腐蝕人心,所謂的“正統(tǒng)思想”禁錮人的個性發(fā)展。大觀園內(nèi)發(fā)生的種種是當時封建社會的一個縮影。賈家父子間的矛盾側面反映了所處封建社會中維護封建禮教與追求自由發(fā)展間的矛盾。
賈氏父子之間的矛盾集中體現(xiàn)在對讀書做官的態(tài)度上。早在第二回中就寫道,賈政自幼喜好讀書,而賈寶玉在周歲抓周時抓的是胭脂、釵環(huán),為此賈政大怒,認為他將來會沉迷酒色。此處對比表現(xiàn)了賈寶玉將與其父親所期望的志向背道而馳。政老爹期望這唯一的嫡子能夠繼承家業(yè)、顯身成名,不料賈寶玉無心仕途,離經(jīng)叛道。然而賈寶玉也并非毫無學問,只是他的“雜學旁收”(曹雪芹,2011:102),在賈政看來是無用的。他的作詩、對對聯(lián)也不過是“歪才情”(曹雪芹,2011:186)胡鬧罷了。與之相反的是,在賈寶玉眼里士大夫一類的都是釣名沽譽的“祿蠹”(曹雪芹,2011:225),認為“除《四書》外,杜撰的太多”(曹雪芹,2011:47)。單從對讀書的態(tài)度這一點而言,父與子的觀點相去甚遠,加之賈寶玉平日里與園內(nèi)姐妹丫鬟們及江湖人士親近的種種行為強烈沖擊父親所擁護的封建禮制和封建道德,父子之間的矛盾自然是激烈的、難以調(diào)和的。
書中關于父子觀念沖突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第九回中賈政與賈寶玉的對話、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勸學賈寶玉以及第三十九回中寶玉對寶釵輩勸其讀書做官的態(tài)度上。在第九回中,賈寶玉去賈政書房請安,回說上學里去:
“賈政冷笑道:‘你如果再提上學兩個字,連我也羞死了……仔細站臟了我這地,靠臟了我的門!?!保ú苎┣郏?011:111)
在賈父眼中,寶玉對讀書做官的消極對待是大不敬,或許賈政期望他能像他哥哥珠大爺那樣十四歲就當上秀才,在科場上光宗耀祖。賈政身為官宦世家的家長,加之當時社會上“父為子綱”的觀念盛行,自己也是“原欲以科甲出身的”(曹雪芹,2011:22)不難理解,他執(zhí)意讓賈寶玉投身官場,延續(xù)家族世世代代讀書人的傳統(tǒng)的想法。而在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勸賈寶玉多與官場上的人交往應酬與他們接談,而賈寶玉卻回道:
“姑娘請別的姊妹屋里坐坐,我這里仔細污了你知經(jīng)濟學問的?!保ú苎┣?,2011:371)
他又將史湘云、薛寶釵與林妹妹相比,言道,林妹妹從來不會說一些勸他讀書做官的混賬話。而在第三十九回中直言:
“好好的一個清凈潔白女兒,也學的釣名沽譽,入了國賊祿鬼之流。”(曹雪芹,2011:405)
由此可見,賈寶玉對官場的厭惡至極,而在當時所處的封建社會中考取功名成了眾人所推崇的“正道”——這也是賈政心中一個世家子弟應有的“志向”。賈家的父子矛盾映射當時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中,人們在追求自我時所遇到的封建禮教的壓制。但由于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追求自由的思想無法與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進行抗衡,就如同賈寶玉無法與賈政進行正面的對抗,只能在賈父面前壓抑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順從世俗的禮法綱常。
這兩部作品帶有濃厚的時代烙印,帶有作者對當下社會現(xiàn)象的印象與反思。
《紅樓夢》雖未點明朝代,依據(jù)曹雪芹的生卒年份我們可以大致判定跨越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這一時期被通稱為“康乾盛世”,也被稱為中國封建王朝最后的余輝。在此時期人口大幅度增長經(jīng)濟恢復穩(wěn)定的背后也隱藏著巨大的危機。君主專制的空前發(fā)展帶來惡果便是經(jīng)濟文化的停滯不前與官本位的肆意發(fā)展。此時不難看出為何賈政極力擁護封建制度關注仕途名利。在此大環(huán)境下自然是萬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而賈寶玉的學識與喜好可謂是離經(jīng)叛道,他對自我的追求在此家族環(huán)境下是一文不值的。這自我實現(xiàn)與環(huán)境需求的沖突無疑造就了賈氏父子的沖突。
《布登勃洛克一家》中的托馬斯與漢諾兩父子的矛盾也與此類似,漢諾本該如他父親一般傳承家族的事業(yè),繼續(xù)經(jīng)商重振家族雄風。而漢諾自幼體弱多病,熱愛音樂。顯然音樂對經(jīng)商毫無幫助,孱弱的身體也無法經(jīng)受經(jīng)商的考驗。這和布登勃洛克家族的愿望背道而馳。
亞伯拉罕·馬斯洛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的一類行為科學理論把人類的需求分為五類,由低級向高級遞增:生理需求,安全感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代入賈寶玉和漢諾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對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被社會的大潮打斷了。最直接的表現(xiàn)是家人對其不屑一顧。托馬斯對漢諾的疏遠與其本身不懂音律和家族的愿望打碎了漢諾自我實現(xiàn)的可能。賈政的言語和態(tài)度更是代表著社會主流的鄙視,對其熱愛的存在的否定。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雖然《紅樓夢》的背景處在政治腐敗,君主專制高度發(fā)展的封建社會,家國觀念和三綱五常觀念盛行;《布登勃洛克一家》的背景處在資本主義快速發(fā)展,資產(chǎn)階級占主導的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中處處流露出資本主義的金錢至上觀念,但是這兩份人物矛盾中都體現(xiàn)出了相似的傳統(tǒng)家庭觀念中家庭層面對個人自由發(fā)展的束縛。這種對人格的束縛是造成家族沒落的重要原因。
即使是在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兩種不同的社會形態(tài)影響下,也能產(chǎn)生兩種較為相似的家庭觀念,可以顯示出:這兩種社會形態(tài)都是畸形的,是不符合社會發(fā)展要求的。在這兩種社會形態(tài)下人們的意識會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在歷史大潮中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慢慢都會被淘汰。由于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畸形,賈府和布登勃洛克家族中的人都被束縛在了家族中,他們不能違抗家族留下來的傳統(tǒng),所以人格也逐漸變得麻木。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我們弘揚正確的家風文化,這是家族在世代發(fā)展中留存下來的積極的思想品德。我們弘揚的家風文化更是一種對家族品格的傳承,它不會束縛人的內(nèi)心,相反它會在個人發(fā)展自己的愛好時不斷提醒著,要注重社會道德,在與社會的接觸中要完善自己的人格,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