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洋 鄒新梅 李 雷 鐘麗萍 潘琴梅 張東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按照病情程度的不同,臨床上可將其分為穩(wěn)定期與急性加重期[1]。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感染是導致COPD 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細菌感染所引起的,不僅會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還是增加致殘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臨床上及早明確診斷是防治COPD的主要目標,只有及時掌握患者的感染程度,才能實施針對性藥物治療,僅依靠臨床癥狀無法提供針對性治療方案,即具有很強的主觀因素[2]。因此,尋找能反映COPD 患者肺部感染程度的特異性生物學標志物意義重大。本研究旨在探討COPD 患者肺部感染嚴重程度與血清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干擾素-γ(interferon gamma,INF-γ)、C 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N 末端腦鈉肽前體(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關系。現(xiàn)將其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 年5 月—2018 年6 月于浙江省湖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呼吸消化科收治的139例COPD 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8 例、女61 例;年齡61~78 歲;病程1~16 年;吸煙史72 例;合并冠心病45 例、合并高血壓56 例、合并糖尿病38 例。所有受試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預防與治療》[3]中關于COPD 的診斷標準,如伴有咳嗽、咳痰、氣促等臨床癥狀,經(jīng)查體呈肺氣腫體征,痰液以膿性或黏液膿性痰為主,經(jīng)痰培養(yǎng)為細菌陽性。按照分層抽樣法分為觀察組(肺部存在感染,n=69)與對照組(肺部無感染,n=70)。另外,觀察組根據(jù)肺炎嚴重指數(shù)(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4]評分分為低危組、中危組、高危組,各23 例。本研究通過浙江省湖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2018-32)。
1.2納入標準(1)符合COPD 診斷標準;(2)入院前1 周尚未使用過抗菌藥物;(3)年齡>60 歲;(4)自愿參加本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惡性腫瘤等疾?。唬?)合并心功能衰竭等疾??;(3)伴有肺結核、肺栓塞等疾病。
1.3方法 于住院第二天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靜脈血5mL,以3000r/min 轉速,離心10min,取上清液1mL 保存于-800 冰箱內待檢。采用AU58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貝克曼庫爾特)檢測;其中,PCT 采用免疫熒光層析法檢測,試劑盒由廣州萬孚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提供;CRP 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試劑盒由石家莊禾柏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提供;NT-proBNP 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雙抗體夾心(ABCELISA)法檢測,試劑盒由上海領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INF-γ 采用間接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試劑盒由美國R&D 公司提供。試驗操作均嚴格按照說明書執(zhí)行。
1.4觀察指標 檢測組血清PCT、INF-γ、CRP 及NT-proBNP 水平;分析血清PCT、INF-γ、CRP 及NTproBNP 水平與肺部感染嚴重程度相關性,血清PCT、INF-γ、CRP 及NT-proBNP 的敏感性和特異性。PSI[4]:共分為Ⅰ、Ⅱ、Ⅲ、Ⅳ、Ⅴ級,其中Ⅰ級表示不需要評分,Ⅱ級表示評分≤70 分,Ⅲ級表示評分為71~90分,Ⅳ級表示評分91~130 分,Ⅴ級表示評分大于130分。其中,低危組為Ⅰ~Ⅲ級,中危組為Ⅳ級,高危組為Ⅴ級。
1.5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0 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服從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m 法分析,選擇r 表示其相關系數(shù);CT、INF-γ、CRP、NT-proBNP 對慢阻肺患者肺部感染診斷的特異性和敏感度采用ROC 曲線評估。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COPD 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COPD患者的一般資料分布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COPD 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2兩組COPD 患者血清PCT、INF-γ、CRP 及NTproBNP 水平比較 觀察組PCT、INF-γ、CRP 及NTproBNP 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 均<0.05),見表2。
表2 兩組COPD 患者血清PCT、INF-γ、CRP及NT-proBNP 水平比較()
表2 兩組COPD 患者血清PCT、INF-γ、CRP及NT-proBNP 水平比較()
注:觀察組為肺部存在感染的COPD 患者;對照組為肺部無感染的COPD 患者;COPD 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籔CT 為降鈣素原;INF-γ 為干擾素-γ;CRP 為C 反應蛋白;NT-proBNP 為N 末端腦鈉肽前體
2.3不同危重組COPD 患者血清PCT、INF-γ、CRP及NT-proBNP 水平比較 低危組PCT、INF-γ、CRP及NT-proBNP 水平低于中危組和高危組(P 均<0.05)。中危組PCT、INF-γ、CRP 及NT-proBNP 水平同低于高危組(P<0.05),見表3。
表3 不同危重組COPD 患者血清PCT、INF-γ、CRP及NT-proBNP 水平比較()
表3 不同危重組COPD 患者血清PCT、INF-γ、CRP及NT-proBNP 水平比較()
注:低危組為PSI 評分在Ⅰ~Ⅲ級的COPD 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危組為PSI 評分在Ⅳ級的COPD 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高危組為PSI 評分在Ⅴ級的COPD 合并肺部感染患者;COPD 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PCT為降鈣素原;INF-γ 為干擾素-γ;CRP 為C 反應蛋白;NT-proBNP 為N 末端腦鈉肽前體;與低危組比較,aP<0.05;與中危組比較,bP<0.05
2.4血清PCT、INF-γ、CRP、NT-proBNP 與肺部感染嚴重程度相關性分析 肺部感染嚴重程度與血清PCT、INF-γ、CRP 及NT-proBNP 水平呈正相關。見表4。
表4 COPD 患者肺部感染嚴重程度與血清PCT、INF-γ、CRP及NT-proBNP 水平相關性分析
2.5高危組患者的ROC 曲線分析 高危組患者血清PCT、INF-γ、CRP 及NT-proBNP 曲線下面積AUC值分別為(0.986、0.952、0.978、0.987,P<0.05)。ROC曲線見圖1。
圖1 高危組患者血清PCT、INF-γ、CRP 及NT-proBNP 曲線分析
COPD 是一種進行性炎癥性疾病,具有氣流受限,且不可逆轉的特點[5]。目前臨床上對于該病的病因尚未明確,僅認為COPD 的發(fā)生與吸煙、粉塵及遺傳因素等有關[6]。而導致COPD 發(fā)展為急性加重期的主要原因在于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若不及時進行有效治療,會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演變?yōu)榻K生不愈,并且遺留肺部器質性損傷,最終造成永久性肺功能受損,但實施治療的關鍵在于診斷,只有掌握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才能實施針對性治療。鑒于感染和炎癥是導致COPD 患者病情進一步惡化主要問題,本文從分析患者外周血炎癥因子入手,以期為臨床評估COPD患者肺部感染程度篩選實用指標[7-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PCT、INF-γ、CRP 及NT-proBNP 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PCT 是一種降鈣素前肽物質,由116 個氨基酸組成,其含量會隨著機體炎癥反應水平升高而升高,臨床上通常將其作為診斷感染的指標之一。在正常的情況下,PCT 是由甲狀腺C 細胞所分泌,維持較低的水平,而在病態(tài)的機體下,肝臟、腎臟及肌肉等組織會在內毒素細胞因子的刺激下釋放大量的PCT,短期內其濃度會顯著升高,在12~24h 達到高峰,對判斷預后具有重要臨床意義[11]。INF-γ 是一種具備免疫調節(jié)功能的細胞因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加重期,其水平會顯著上升,因為肺部的感染會引起異常的免疫應答和炎癥反應,加上INF-γ 在病態(tài)的機體下會激活中性粒細胞,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氣道炎癥反應[12]。CRP 是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極低,一旦機體受到感染或組織受到損傷,其血漿中的急性蛋白可在數(shù)小時內急劇上升,增高數(shù)倍,甚至數(shù)百倍,待病情得到控制或改善,其水平會逐漸下降,恢復正常,因此在臨床上被廣泛用于炎癥性疾病的早期診斷[13]。NT-proBNP 是BNP 激素原分裂后無活性的N-末端片段,一般將其作為心力衰竭診斷、病情及預后評估的生物標志物。也有學者認為,NT-proBNP 水平的升高與膿毒癥相關的內毒素、炎癥因子具有密切關聯(lián)[14]。研究發(fā)現(xiàn),機體發(fā)生肺部感染時,大量的炎性因子會引起血流障礙,且促使一氧化氮、血管緊張素Ⅱ,內皮素直接作用于肺循環(huán),導致肺循環(huán)阻力升高、心臟負荷增加,引起NTproBNP 水平上升[15]。不同危重組PCT、INF-γ、CRP 及NT-proBNP 水平比較結果顯示,低危組PCT、INF-γ、CRP 及NT-proBNP 水平低于中危組和高危組(P<0.05),中危組PCT、INF-γ、CRP 及NT-proBNP 水平同低于高危組(P<0.05)。與許永江等[16]研究結果一致。由此說明,PCT、INF-γ、CRP 及NT-proBNP 水平會隨著病情的進一步惡化,持續(xù)上升,在相關性分析中也看到,肺部感染嚴重程度與血清PCT、INF-γ、CRP 及NT-proBNP 水平呈正相關性。
綜上所述,血清PCT、INF-γ、CRP 及NT-proBNP水平與COPD 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性,可能將其作為臨床診斷的參考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