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志超
(上海市政交通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30)
隨著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的發(fā)展,城市人口日趨集中,城市路面交通系統(tǒng)日趨緊張,開發(fā)地下空間資源、修建地下道路成為各大城市改善交通環(huán)境的一個發(fā)展趨勢[1]。
城市地下道路結構,根據(jù)施工工藝可以分為明挖地道和暗挖地道。其中,明挖地道一般為閉合框架結構形式,根據(jù)車道規(guī)模又可以分為單孔框架、雙孔框架等。
由于荷載、土體性質(zhì)等因素變化較大,且缺乏統(tǒng)一的三維計算軟件,設計人員對地下結構設計較民用建筑保守。對于相似的地下結構,不同設計人員的設計含鋼量相差較大[2]。
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針對明挖地下道路結構,從剛域、削峰、腋角、軸力、結構空腔等方面進行結構配筋設計探討,以期為實際工程設計提供參考。
(1)地道主體框架結構的受力分析一般可簡化為平面問題,采用荷載結構法進行分析。
(2)地道底板厚跨比一般均小于1/6,宜按彈性地基理論計算內(nèi)力[3]。
(3)荷載主要有永久荷載、可變荷載和偶然荷載。永久荷載分為結構自重、土層壓力、水壓力等;可變荷載分為地面超載、車輛荷載等;偶然荷載分為地震荷載、人防荷載等。
(4)地道結構配筋按裂縫控制。
西安地區(qū)某地下道路工程雙向六車道標準斷面如圖1所示,結構單孔凈寬12.9 m,凈高5.6 m,結構頂?shù)装搴穸? m,側壁厚度0.9 m,中隔墻厚度0.7 m,結構覆土厚度5 m,不考慮地下水位影響,地基基床系數(shù)為30 000 kN/m3,地面超載取20 kPa,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5。
圖1 地下道路結構橫斷面圖(單位:mm)
采用Midas Gen結構有限元計算軟件建立基本模型,按中軸線簡化橫斷面計算,準永久組合彎矩圖如圖2所示。若采用此結果按裂縫配筋,支座計算鋼筋需18 498 mm2,配筋率過大,易發(fā)生脆性破壞,且支座鋼筋過密,難以施工。為此,需加大板厚,從而增加造價。
圖2 基本模型準永久組合彎矩圖(單位:kN·m)
地道一般為寬扁型結構,頂?shù)装蹇缍却笥趥缺诟叨龋畲髲澗刂狄话阄挥陧數(shù)装逯ё蚩缰小M瑫r,由于彈性地基變形協(xié)調(diào)作用,地道底板彎矩一般比頂板小。因此,現(xiàn)主要從頂板內(nèi)力方面,研究剛域、削峰、腋角、軸力、結構空腔等對結構配筋的影響。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5.2.2條規(guī)定:梁、柱等桿件間連接部分的剛度遠大于桿件中間截面的剛度時,在計算模型中可作為剛域處理[4]。
《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 3—2010)5.3.4條規(guī)定:在結構整體計算中,宜考慮框架或壁式框架梁、柱節(jié)點區(qū)的剛域影響。梁端截面彎矩可取剛域端截面的彎矩設計值。剛域的長度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當計算的剛域長度為負值時,應取為零[5]。圖3為剛域示意圖。
圖3 剛域示意圖
根據(jù)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取剛域長度,重新計算模型可得彎矩圖如圖4所示??紤]剛域后,頂板支座及跨中彎矩均減小約4%,可小幅減少配筋,但影響有限。
圖4 考慮剛域模型準永久組合彎矩圖(單位:kN·m)
無論是基本模型,還是考慮剛域模型,頂板支座彎矩取值位置均處于壁板范圍內(nèi)。但是,其并不是最不利截面。其最不利截面應是壁板邊。根據(jù)上海市地方標準《城市軌道交通設計規(guī)范》(DG/TJ 08-109—2017)11.6.5條規(guī)定:縱梁截面配筋時,梁支座處的負彎矩可取柱邊彎矩,按下列公式計算:
式中:M0為支座中軸線彎矩;Q0為支座中軸線剪力;b為支座寬度。
計算可得,頂板在中壁板邊彎矩為2 438 kN·m,相比支座中軸線彎矩減少約9%,可減少支座配筋。
閉合框架結構增加腋角可有效改善角部應力集中現(xiàn)象,腋角最佳坡度比例為1∶3[6]。腋角的存在使得地道頂板在支座邊緣的計算截面變大,對于配筋是有利的。但是腋角也增加了頂板支座處剛度,在矩形地道常用斷面的加腋比的情況下,負彎矩可增加20 %以上[7]。
為分析腋角對于支座配筋的影響,在Midas Gen中建立地道1 m長斷面的實體模型,頂板腋角高500 mm、寬1 500 mm,底板腋角高700 mm、寬300 mm。計算結果如圖5、圖6所示。頂板在中壁板邊彎矩為2 595 kN·m,比平面框架模型彎矩大6.5%,但是截面高度可取1.5 m,計算配筋僅12 315 mm2,相比基本模型節(jié)約鋼筋約33%。頂板跨中彎矩為1 114 kN·m,相比基本模型減少約17.5%。由此可見,考慮腋角作用可大幅優(yōu)化頂板支座及跨中縱向受力鋼筋。
圖5 實體模型準永久組合應力云圖
圖6 實體模型頂板支座處準永久組合彎矩值云圖(單位:kN·m)
增加腋角對于截面抗剪也是有利的,地道結構跨度一般較大,在深覆土情況下,頂?shù)装寮袅Y構截面高度起控制作用。以上文基本模型為例,基本組合下頂板在中壁板邊剪力為1 324 kN,按1 m板厚驗算抗剪是不滿足的。由于頂?shù)装濉缺诓荒芟窳阂粯硬捎霉拷罨驈澠痄摻羁辜?,拉結筋抗剪計算也缺乏規(guī)范支持,只能增加板厚。若考慮腋角作用,截面計算高度可取1.5 m,截面本身抗剪即可滿足要求。考慮腋角作用其實也是削峰的一種方式,值得注意的是,腋角、削峰都不能和剛域同時使用。
地道平面閉合框架頂?shù)装搴蛡缺诰鶠閴簭潣嫾?,軸力對結構受力是有利的。以上文基本模型為例,頂板軸力來源為側壁承受的側向水土壓力,側壁高度相對較小,且地道暗埋段側向水土壓力一般為靜止土壓力,使得傳至頂板的軸力較小,準永久組合工況下頂板軸力為263 kN,按壓彎構件計算,配筋為17 693 mm2,配筋僅減小約4%。作為對比,取側壁內(nèi)力進行分析?;灸P蛡缺谥ё鶑澗貫? 056 kN·m,軸力為955 kN,考慮軸力比不考慮軸力的配筋減小約25%,側壁考慮軸力后可大幅減小配筋。
在實際情況中,地下水位不是一個定值,基坑圍護樁對結構側向土壓力也有削減作用。結構分析計算時,側向水壓力一般按最高水位取值,頂?shù)装宓挠嬎爿S力一般是偏大的,應予以適當折減。側壁承受的最大彎矩和軸力均由頂?shù)装逅芎奢d確定,彎矩和軸力來源一致,規(guī)律一致,可按計算軸力考慮有利影響[2]。
地道結構內(nèi)力主要由荷載及結構跨度決定,地道跨度受限于車道規(guī)模,難以減小。要減小結構內(nèi)力,可從荷載方面入手。
地道頂板主要荷載為自重、覆土荷載、地面超載。對于深覆土地道而言,可通過在頂板上部增設結構空腔來減小覆土厚度,從而達到減小頂板荷載的目的。在地道方案設計時,應根據(jù)沿線城市規(guī)劃,結合可共同實施的綜合管廊、軌道交通、地下空間等市政基礎設施,設置結構空腔。它既利用空腔空間、節(jié)約土地資源,又可減小工程造價。
以本文雙向六車道地道為例,在頂板上增設凈高2.5m的結構空腔,如圖7所示。采用Midas Gen建立平面框架模型計算,準永久組合彎矩圖如圖8所示。
圖7 地道增設結構空腔橫斷面圖(單位:mm)
圖8 增設結構空腔模型準永久組合彎矩圖(單位:kN·m)
由圖8可以看出,增設空腔后結構內(nèi)力均大幅減小,頂板最大彎矩減小約70%,底板最大彎矩減小約55%。不考慮前文彎矩取值方式及軸力作用,僅以截面中軸線位置彎矩值計算頂?shù)装寮皞缺谂浣?,分別為6 158 mm2、6 283 mm2、5 686 mm2,配筋率分別僅為0.68%、0.63%、0.63%,結構壁厚還可適當優(yōu)化。
以地道頂板支座彎矩為例,將考慮剛域、削峰、腋角、軸力、結構空腔等模型計算結果與基本模型計算結果進行比較,結果見表1所列。
表1 計算結果對比表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針對明挖地下道路結構,從剛域、削峰、腋角、軸力、結構空腔等方面進行結構配筋設計探討,得出以下主要結論:
(1)考慮剛域后,頂板支座及跨中彎矩均有所減小,但幅度不大,對配筋影響有限。
(2)考慮削峰后,頂板支座彎矩有所減小,可優(yōu)化支座鋼筋。
(3)考慮腋角后,頂板支座彎矩小幅增大,但配筋可大幅減少,跨中彎矩有所減小,配筋有所減少。
(4)考慮軸力后,頂板配筋減少有限,但側壁鋼筋可大幅減少。
(5)考慮結構空腔后,結構內(nèi)力及配筋均大幅減小,結構壁厚也可適當優(yōu)化。
根據(jù)上述結論,地下道路結構設計時,宜考慮腋角對結構內(nèi)力及配筋的有利作用,大幅減少鋼筋用量及造價。當?shù)氐栏餐凛^厚時,應結合周邊市政基礎設施增設結構空腔,節(jié)約地下空間資源,大幅減少工程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