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巖 聶方方 劉麗
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河南省平頂山市 467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狀動脈在粥樣硬化、狹窄的基礎上發(fā)生急性堵塞,血供急劇減少甚至中斷,導致心肌缺血壞死,是一種嚴重的急性心血管事件,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嚴重的心絞痛,可伴血清心肌酶活性升高,且服用硝酸甘油后也未能有效緩解,部分患者可能還會出現(xiàn)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嚴重威脅生命安全[1]。目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是臨床上治療AMI患者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大多數(shù)患者缺乏對該疾病及手術治療的認知,常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嚴重影響治療和康復,而針對性護理干預可有效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促進患者的術后恢復[2-3]。黃小燕[4]報道,將講解-模擬-練習-溝通-支持(ESPCS)護理模式應用于急性腦梗死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其治療依從性,顯著提高后續(xù)治療及康復的效果。為探討ESPCS護理模式在AMI患者PCI圍術期的應用效果,本研究選取126例患者進行了干預觀察,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126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根據(jù)心電圖、心肌酶檢測結果及臨床癥狀,被確診為AMI[5];(2)視聽、語言等功能正常;(3)患者及其家屬簽署干預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肝、腎等重要臟器疾??;(2)合并惡性腫瘤;(3)合并嚴重傳染病;(4)精神異常。采用隨機數(shù)字法將入選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3例。觀察組患者男33例、女30例;年齡55~80歲,平均(66.76±10.53)歲;受教育年限9~13年,平均(11.12±1.08)年;梗死部位前壁25例、下壁23例、側壁15例;心功能(killip)分級Ⅰ級28例、Ⅱ級24例、Ⅲ級7例、Ⅳ級4例。對照組患者男34例、女29例;年齡55~81歲,平均(66.89±10.61)歲;受教育年限9~14年,平均(11.33±1.10)年;梗死部位前壁26例、下壁25例、側壁12例;killip分級Ⅰ級27例、Ⅱ級25例、Ⅲ級6例、Ⅳ級5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1)心理護理: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AMI及PCI相關知識以及以往成功治愈病例的經驗,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消除恐懼,提高治療依從性,增強康復信心。(2)生活護理:PCI術后患者取平臥位,避免體位變動導致傷口出血;嚴密監(jiān)測患者心率、血壓等指標,發(fā)現(xiàn)不良情況及時予以處理;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勞累、情緒、運動等會影響復發(fā)的危險因素,要求患者禁煙禁酒,定期復查。(3)并發(fā)癥預防:對出現(xiàn)面色蒼白、血壓下降、心率降低等癥狀患者,及時給予對癥處理;定時協(xié)助患者更換體位并給予適當按摩,預防患者排尿困難,發(fā)生尿潴留;對出現(xiàn)低血壓的患者遵醫(yī)囑給予多巴胺等藥物服用,對局部出血或出現(xiàn)血腫患者及時給予壓迫止血或遵醫(yī)囑應用止血藥。
1.2.2 觀察組 在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基礎上,采用ESPCS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干預。(1)講解:定期開展有關AMI及PCI的知識講座,采用視頻、圖片、幻燈片等方式向患者講解AMI與PCI治療知識、早期康復鍛煉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建議患者盡早下床活動,幫助患者建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2)模擬:先播放視頻讓患者了解喝水、穿衣、伸展四肢、上下樓梯等日?;顒蛹鞍茨σc,然后由2~3名經專業(yè)培訓的醫(yī)護人員組成情景模擬小組,通過現(xiàn)場演示強化患者記憶、突出重點,解答患者疑惑。(3)練習: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在醫(yī)護人員指導下,由家屬協(xié)助患者進行喝水、進食、穿衣、刷牙、行走、關節(jié)活動、腹式呼吸等練習,讓患者盡快掌握康復訓練技巧。(4)溝通: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每周不少于2次,每次交流約20 min。以親人、朋友的身份關懷與照顧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了解患者所思所慮,及時糾正患者不良認知與負性情緒。(5)支持:根據(jù)實際情況讓患者循序漸進行康復訓練,要求患者家屬及朋友積極給予患者鼓勵和支持,讓患者充滿信心完成康復計劃。
1.3 觀察指標
1.3.1 心功能 干預前、干預4周后,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6]檢查分別檢測兩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及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
1.3.2 焦慮抑郁狀況 干預前、干預4周后,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與焦慮自評量表(SAS)[7]分別評估兩組患者的負性情緒,患者評分越高表明其焦慮或抑郁程度越嚴重。
1.3.3 依從性 干預2周、干預4周后,采用自擬的依從性評分表評估兩組患者的康復訓練依從性,包括主動完成分配任務、獨立進行穿衣翻身、愿意與家屬或醫(yī)護人員交流、與其他病友分享心得、面對較難的運動能否完成等20個題目,每個題目分 “根本做不到0分”“偶爾做得到1分”“基本做得到2分”“完全做得到3分”4級進行評分,總分60分,患者評分越高表示其康復訓練依從性越好。
1.3.4 并發(fā)癥 比較兩組患者PCI圍術期低血壓、局部出血、心動過緩、心律失常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均數(shù)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干預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心功能比較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的LVEF、LVESD及LVEDD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4周后,兩組患者的LVEF均明顯提高,觀察組患者的LVEF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LVESD及LVEDD均明顯縮小,觀察組患者的LVESD及LVEDD顯著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心功能比較 (n,x±s)
2.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SAS、SDS評分比較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4周后,兩組患者的SAS、SDS評分均明顯降低,觀察組患者的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SAS、SDS評分比較 (n,x±s)
2.3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康復訓練依從性評分比較 護理干預2周、4周后,觀察組患者康復訓練的依從性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康復訓練依從性評分比較 (n,x±s)
2.4 兩組患者PCI圍術期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在PCI圍術期,觀察組患者低血壓、局部出血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7.94%)顯著低于對照組(20.6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PCI圍術期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n(%)]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通常出現(xiàn)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癥狀,臨床上常采用PCI術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供血,縮小梗死范圍,但部分患者術后心理及精神壓力較大,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癥狀,嚴重影響康復效果[10]。周小妍等[11]報道,采用ESPCS護理模式,通過講解、模擬、練習、溝通及支持5個階段對老年帕金森患者進行護理,可明顯提高患者的自我改變能力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以及生活質量。
為探討講解-模擬-練習-溝通-支持(ESPCS)護理模式在AMI患者PCI圍術期的應用效果,本研究選取126例患者進行了干預觀察。結果顯示,護理干預4周后,觀察組患者心功能、負性情緒改善情況及康復鍛煉依從性均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將ESPCS護理模式應用于AMI患者PCI圍術期的護理管理中,不僅能消除患者焦慮抑郁情緒,還能提高其康復鍛煉依從性,能有效改善患者的LVEF、LVESD及LVEDD水平。ESPCS護理模式注重患者心理、生活及并發(fā)癥的預防,通過講解、模擬、練習三個階段能促使患者正確認知疾病,提高學習知識的能力;能通過情景模擬幫助患者掌握正確的康復鍛煉方法,提高康復鍛煉的依從性,從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質量[12];通過溝通、支持兩個階段能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幫助患者建立治療信心,盡早下床運動、積極主動進行康復訓練,從而達到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氧氣利用率、增加心肌供血的目的[13]。此外,ESPCS護理模式還能通過家屬、朋友的協(xié)助,為患者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給予患者更多的關懷與照顧,使患者更加重視自己的病情,提高康復治療的依從性[14]。ESPCS護理模式注重與患者的溝通交流,能借助家屬朋友的支持、監(jiān)督,促使患者糾正不良行為,從而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5]。
綜上所述,將ESPCS護理模式應用于AMI患者PCI圍術期護理管理中,能顯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心理狀態(tài),提高患者的康復鍛煉依從性,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值得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