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隆
20世紀(jì)60年代,我小時候曾在東四七條住過幾年。那里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胡同東口一家特別小的小吃店。十來平方米的兩間小屋,門口擺了張桌子,上面放了一個木框的大玻璃罩子,邊上還有一個用大汽油桶改裝成的巨大的爐子,上面坐著一個大大的餅鐺,那是烙火燒用的。所有面食的加工,幾乎都在店鋪門口的這個大爐子上操作。
鋪子小,經(jīng)營的食品也挺平常,每天賣些火燒、油餅、豆?jié){之類的吃食。那時候,最吸引我的是小鋪下午開賣的炸丸子。每天下午四五點(diǎn)鐘,小店開始賣炸丸子,那新出鍋的焦黃酥脆、香氣四溢的炸丸子讓我垂涎不已。
下午放了學(xué),我常會跑到那個早點(diǎn)鋪門口,看著那位50歲上下、高高的個子,圍著一件變了色的白圍裙、戴著白帽子的師傅炸丸子。炸丸子的大鍋前,總是圍著好幾個像我一樣又餓又饞的孩子,用貪婪的目光盯著師傅手里的丸子,小腦袋隨著師傅往鍋里下丸子的動作不停地擺動著。我們這些孩子覺得,就算買不起,聞聞這炸丸子的香味也解饞。
師傅把胡蘿卜和粗粉條放在一起,用刀在一個大案板上剁碎,然后加白面和水?dāng)囋谝黄?,放上一些鹽和調(diào)料,比如五香粉、花椒粉之類的,餡就算是和好了。
爐膛內(nèi)紅色的火苗順著爐口往外跳躍著,一口洗衣盆似的黑乎乎的大鐵鍋坐在火上。師傅把和好的一大盆丸子餡放在油鍋邊的桌子上,然后用手抓起一把,熟練地用手一擠,便從手的虎口里擠出一只圓圓的丸子,另一只手輕輕一刮,放進(jìn)油鍋里。就這樣循環(huán)往復(fù),幾分鐘的時間,油鍋里就飄出了一層丸子。
眼見那丸子在沸騰的油鍋里慢慢地變成了金黃色,從鍋里飄出了一股股的香味兒,看得我們這些肚子里饞蟲不斷翻騰的孩子們眼睛都直了,口水不自覺地流了出來......
不一會兒,丸子炸熟了,那位高個子師傅用鐵絲笊籬把丸子撈出來,放進(jìn)一個大白盤子里,隨后開始擠下一鍋。等到丸子都擠到鍋里慢慢炸著,就可以騰出手來開始賣了。
因為沒有一點(diǎn)“肉毛兒”,所以這里的炸丸子叫素炸丸子,四毛八一斤。那時家家都不富裕,能來這兒買點(diǎn)炸丸子回去做菜已經(jīng)算是“奢侈”一把了。大人們通常也就買一兩毛錢的,而像我這樣的小孩兒,兜里有幾分錢已經(jīng)算是富有了。每次我湊夠5分錢,就可以買一兩多的炸丸子,大約能有七八個——再少了那位師傅不賣,因為沒法稱。
買丸子,我都要等到大人們買完了再湊過去,望著那盛在盤子里,散發(fā)著好聞的油香熱氣的炸丸子。每次我掏出身上僅有的5分錢,那位炸丸子的師傅都用大大的眼珠子使勁翻著看我,我把錢遞給他時都不敢看他的臉。但我卻會盯著他的秤桿,怕他少給我一個丸子。他每次都不給我少稱,有時秤桿平平的,還會從盤子里拿一個給我添上,然后用一塊四方的包裝紙左右一折,疊成一個小碗,把丸子倒進(jìn)去遞給我。
我從師傅手里接過那包焦黃的炸丸子,總會迫不及待地?fù)斐鲆粋€放進(jìn)嘴里。丸子很燙,咬一口,外焦里嫩。我走在胡同里,迎著風(fēng),一邊走一邊貪婪地吃著手上熱乎乎的炸丸子,沒走到家就吃光了。
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那炸丸子是我少年時代最好的美食,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記憶。一晃幾十年過去了,但我沒有忘記那位炸丸子的師傅,以及那焦黃酥脆的炸丸子味道——這些都永久地留在了我的記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