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慶
對于今天的中國人,白求恩的名字家喻戶曉,而對新西蘭友人凱瑟琳·霍爾(中文名字何明清)卻少有人知。實際上她1922年就來到中國,比白求恩整整早了16年?!捌咂呤伦儭睍r,她是最早冒著炮火,奔向盧溝橋戰(zhàn)場的護士,并在那里和后來的冀中軍區(qū)司令員呂正操相識??箲?zhàn)期間,白求恩在敵后戰(zhàn)場救死扶傷,建立戰(zhàn)地醫(yī)院和醫(yī)護學校。但很少有人知道,正是凱瑟琳冒著巨大風險,一次次為白求恩購買藥品和手術器械,并把一批批經她動員的醫(yī)生護士從北京帶進太行山,幫助白求恩成就了在中國的輝煌事業(yè)。
2021年是她誕生125周年,把她的事跡介紹給今天的中國人民,是對她最好的紀念。
凱瑟琳的父母都出生于早期的英國移民家庭。其父托馬斯·霍爾先后在新西蘭和英國學習法律。1884年就任奧克蘭首席審查官,在當?shù)貎绕柛鄣姆比A地帶擁有一棟大別墅。凱瑟琳生于1896年10月4日,她上有一個姐姐三個哥哥,下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凱瑟琳先后在奧克蘭家政學校和市公立醫(yī)院、圣海倫醫(yī)院接受教育培訓,成為一名優(yōu)秀護士。
凱瑟琳一家宗教意識很強。孩子們從小就受到傳教士們富有激情的教誨。其中在中國傳教的麥克道爾在回新西蘭講教時,非常認可凱瑟琳。
1922年初,26歲的凱瑟琳吻別父母,告別舒適生活,來到中國。她先住在北平圣公會女布道團住所,開始融入中國社會。她在家信中寫道:“我們要先學一年中國的語言和歷史,了解中國的生活方式。還要了解中國人的性格和文化背景?!?/p>
一年后,凱瑟琳來到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她不但承擔護理工作,還在附屬護士學校擔任教學工作。在該院工作期間,她和布道團成員還深入到山西、河北山區(qū),為窮苦百姓治病。當時中國社會極大的貧富差別,鄉(xiāng)下村民對傷病的無助,深深刺痛了她那顆柔軟的心。
后來,凱瑟琳先后被派到山西大同莫斯醫(yī)院擔任該院護士學校校長,冀南河間圣公會醫(yī)院和冀中安國博愛醫(yī)院擔任護士長工作。1933年,她先后在河北曲陽縣、唐縣鄉(xiāng)間巡診,所見所聞,進一步堅定了她服務中國窮苦百姓的信念。
凱瑟琳在貧困山區(qū)巡診中表現(xiàn)出的工作能力和獻身精神,特別是救助貧苦農民的主動性,受到北平布道團諾里斯主教和麥克道爾牧師的贊賞與欽佩。此后,為了提高自己的醫(yī)療技術,凱瑟琳利用回國休假,專門到奧克蘭圣海倫婦產醫(yī)院和一家公立醫(yī)院接受培訓,她知道開辦鄉(xiāng)村醫(yī)院,需要多學科的知識和技術。
1935年5月,凱瑟琳再次走進太行山,她在曲陽縣宋家莊建成總診所,又在唐縣牛眼溝村建起一所教堂兼做鄉(xiāng)村醫(yī)院。
她做的第一項工作是全力救治窮苦的患者。一位傳教士在寫給北平圣公會的報告這樣描述她:“凱瑟琳和她的助手5個月出診400次,看病3000多人次”。她做的第二項工作是改變鄉(xiāng)民不講衛(wèi)生的習慣。她在村里修建澡堂、廁所。為鼓勵鄉(xiāng)民刷牙,她送給大家牙粉。為教育婦女搞好家庭衛(wèi)生,來聽課的人都可以免費喝上一碗粥。為鼓勵村民保持良好衛(wèi)生環(huán)境,她用御寒衣被獎勵最清潔家庭。她還是最早在中國宣傳計劃生育的人。她做的第三項工作,是改善鄉(xiāng)民的生產就業(yè)。她用自己的薪水,送村里人去定縣晏陽初貧民學校學習紡織技術。她去燕京大學實驗農場,買回優(yōu)質的蘋果樹苗送給村民。她的薪水更多的用來買藥,分給重病的窮人。她做的第四項工作是賑濟災民。早在1936年初,她就去北平華洋義賑會申請到4.2萬元撥款,建起了宋家莊診所,每天的門診都在百人以上。
1937年“七七事變”,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凱瑟琳隨北京協(xié)和等幾家醫(yī)院的救護隊趕赴盧溝橋。她毫不猶豫地將傷兵送往安國博愛醫(yī)院。隨著日軍南下,一些醫(yī)生和護士離開醫(yī)院,而凱瑟琳卻堅定地留了下來,繼續(xù)在宋家莊、牛眼溝村和安國博愛醫(yī)院為抗戰(zhàn)軍民服務。
1938年日軍掃蕩曲陽、阜平,百姓流離失所,她再次申領到4萬余元賑濟災民。她的鄉(xiāng)村醫(yī)院,也得到曲陽縣邊區(qū)政府的支持,當日軍占領縣城后,曲陽縣政府就設在宋家莊。
1939年初,英國青年喬治·何克想以美國合眾社記者身份進入晉察冀采訪。在我地下黨安排下,他乘車來到定縣,不幸感染傷寒。凱瑟琳正巧也在這家小旅店,她為何克注射了藥物,并把他拉到宋家莊診所,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何克奇跡般地康復。聶榮臻聞訊,派人送來邀請函,歡迎何克做廣泛的采訪。后來他不但受到朱德、聶榮臻的友好會見,還被安排采訪白求恩醫(yī)療隊和八路軍指戰(zhàn)員。不久,何克在美國出版了《我看到了新中國》一書,深入報道了八路軍在敵后戰(zhàn)場的表現(xiàn),引起了世界輿論關注。
聶榮臻司令員對凱瑟琳格外尊重。告訴她:“你信上帝,我們共產黨也信上帝。不過你們信的是耶穌,我們信的是勞苦大眾,我們就是在為他們工作?!眲P瑟琳看到八路軍為保護老百姓與日軍浴血奮戰(zhàn),開始欽佩這支人民軍隊。她在日記中寫道:“共產黨人廣闊的胸懷像大海,只有他們才能使中國改變面貌。因為他們有嚴明的紀律,能給人們帶來積極、熱情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希望。他們中間有不少人真是好,好得你不能不幫助他們。”
應聶將軍請求,凱瑟琳冒著巨大風險,幫助八路軍購置了急需的收發(fā)報機、內燃發(fā)電機、電池、機油、汽油、電線和醫(yī)藥用品。同時,她還在宣武門教堂、王府井大街和燕京大學建立了秘密聯(lián)絡站,通過反復動員,她把晉察冀軍區(qū)急需的專業(yè)技術人員帶入太行山。郭慶蘭原是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的護士,在她動員下參加了八路軍,后來嫁給印度醫(yī)生柯棣華。郭在回憶錄中寫道:“凱瑟琳計劃得很周密,我和她登上了只允許日軍和外國人乘坐的二等車廂。車廂坐滿了日本兵,個個槍不離身,我們周圍全是日本兵。第二天到定縣后,兩輛大車迎接我們。車上裝了一些木箱和竹箱,上面是藥品和醫(yī)療器材,但箱子下面卻藏著無線電設備和軍用物資。面對日軍嚴格盤查,凱瑟琳格外鎮(zhèn)定。她掏出護照給他們看,介紹我說是她的助手?!逼鋵?,作為一個女性,凱瑟琳一次次通過日軍哨卡時怎會不緊張呢?她寫道:“每次從日本人的刺刀前經過,都仿佛是經過煉獄一般。”
凱瑟琳對日軍暴行深惡痛絕,對中國的抗戰(zhàn)冒險相助。每當日軍大掃蕩時,她就會在宋家莊診所掛起英國國旗,掩護來不及轉移的八路軍傷員和婦女兒童。面對日軍的盤查,她神情泰然,毫無畏懼。白求恩翻譯董越千的妻子王蘭珍與兩個孩子住在北平,分別已經一年多了。當她得知董越千急盼與家人團聚時,馬上說:“董,給你妻子寫個便條,我有辦法讓你們團聚?!辈痪?,她就把董越千的妻子和兩個孩子,還有王蘭珍的姐姐帶了回來。凱瑟琳為解決八路軍醫(yī)務人員緊缺困難,動員安國博愛醫(yī)院院長杜場曾等12人帶著醫(yī)藥物資投奔后方醫(yī)院,極大緩解了八路軍缺醫(yī)少藥的困難。
凱瑟琳為八路軍采購藥品的事最終還是被日軍發(fā)現(xiàn)。當她最后一次回到宋家莊時,看到的是她的診所化為廢墟。她馬上返回北京,準備申請重建資金。但日本人已向英國提出抗議,要求把她立即驅逐出中國,并辦下她的回國護照。徹夜未眠的凱瑟琳想好了,此時任何和她接觸的人,都會遭到懷疑和連累,即使她回到太行山也不能再為八路軍運送任何物資了。臨行前,她給聶榮臻、白求恩寫了信,盡管她知道,這些信可能根本到不了他們手中。凱瑟琳沒有想到,幾天后白求恩來到宋家莊,準備邀請她去醫(yī)療隊,并給她送來自己署名的聘書。沒有見到她的白求恩失望地離開宋家莊。臨走時,他給凱瑟琳寫了一封信,讓李中玉捎給她。
直到凱瑟琳的診所被毀,她被日軍驅逐后,白求恩才知道,凱瑟琳不但冒著生命危險幫助他,而且經常夜里帶著聶榮臻將軍送給她的愛犬,為八路軍傷員和當?shù)匕傩昭苍\。在聶將軍心中,她是心懷正義,值得永遠懷念的國際友人。1990年,當秘書告訴他,新西蘭作家湯姆·牛納姆請他為凱瑟琳·霍爾題詞時,久病初愈的聶榮臻沒有半點兒猶豫,揮毫寫下“救死扶傷,忘我獻身。支援抗戰(zhàn),青史永存。——紀念新西蘭友人凱瑟琳·霍爾女士”的題詞。
白求恩稱她為“我們八路軍中的戰(zhàn)地天使”,兩人在戰(zhàn)火中結下了深厚情誼。今天的人們也許難以理解。但許多珍貴的史料告訴我們:凱瑟琳對白求恩在精神上有著深深的依戀和懷念,她忘不了白求恩期待的眼神,敬佩他的遠見卓識和過人的膽量,她欣賞他的精湛醫(yī)術和幽默談吐。白求恩告訴她:“當你聽著近在咫尺的槍炮聲搶救傷員時,你才能親身體會到戰(zhàn)斗的奇異和崇高?!彼行┏绨莸乜粗浊蠖鳎嬖V他:“找個時間,我把運輸藥品的經歷也講給你聽?!边@一次次愉快的交談使她終生難忘。而白求恩同樣對她懷有一種圣潔的情感。在他寫給聶榮臻的遺書中,最后一句寫道:“感謝凱瑟琳·霍爾對我的幫助?!?/p>
霍爾是個堅強的女性,很少流淚。從她的記述和有關史料中我們看到她為白求恩多次流淚。一次是她被日軍驅逐至香港后,向宋慶齡匯報八路軍缺醫(yī)少藥,并和白求恩失去聯(lián)系時,她默默地流下淚水。還有一次是她在貴陽聽到白求恩去世消息時淚水奪眶而出,她寫道:“就在我們離開貴陽之前,傳來了白求恩大夫去世的噩耗,這對我不啻是當頭一棒。我想到此時北方的人們會多么悲傷。我們到得太晚了,沒能救活他。我要把這些藥品盡快送到北方部隊和游擊隊手中,正是為了這些人,白求恩大夫獻出了寶貴生命。”第三次是20世紀50年代,她在一張不規(guī)則紙片上寫下的一段回憶文字:“當《手術刀就是武器》這本書送到手里時,我聲淚俱下,因為我擔心我沒能返回,他會感到失望。但這本書告訴我,他是知道我并非心甘情愿拋棄他的。直到現(xiàn)在,我還可以想起最后一次他目送我下山時的情景。他看上去很瘦,很疲憊,但仍然帶著慣常的微笑同我再見,不想這竟是我最后一次見到他。”1954年,泰德·阿蘭和塞德奈·戈登著《手術刀就是武器——白求恩傳》中對白求恩與她的描寫,來自董越千向《白求恩大夫》一書作者周而復的介紹,并得到她的認可。第四次流淚,則是1964年凱瑟琳最后一次訪問中國時,為白求恩掃墓。在華北烈士陵園,她捧起白求恩墓園中的黑土,放到一方潔白的手帕里包好。她流著淚告訴白求恩:“這是我最后一次來看你,有了這包黑土,我會經常想起你的?!?/p>
新中國成立后,凱瑟琳曾于1958年,在中國福利基金會成立20周年前夕,應宋慶齡之邀寫下《對艱苦斗爭日子的回憶》一文,再次表達了她對“鄉(xiāng)村中千百萬貧窮百姓健康的關心”。1960年國慶節(jié),她隨新西蘭昌德勒主教訪問中國并作為貴賓登上天安門觀禮臺,受到周恩來、宋慶齡、聶榮臻的會見,并在節(jié)后重訪石家莊、安國等地。1964年,亦即為白求恩掃墓這一次,凱瑟琳是以新中友協(xié)奧克蘭分會執(zhí)委的身份來中國訪問。
1970年4月3日,凱瑟琳走完了人生最后的路程,享年74歲。她的葬禮在漢密爾頓圣公會大教堂舉行,幾乎所有熟悉她、仰慕她的新西蘭人,從四面八方趕來與她告別。根據她生前遺囑,1993年9月,凱瑟琳的骨灰由她的親友專程護送到曲陽縣,一部分葬于烈士陵園,一部分撒在蓮花山上。其實,她的這個心愿,早在宋家莊設立診所時就和鄉(xiāng)親們講過。她,終于永遠留在了中國。
(摘自《新民周刊》2021年第40期。作者為中國白求恩精神研究會名譽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