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專稿 介子平
《山坳人家》
人物簡介:李海亭,1956年出生,字弘谷,苦石齋主人。山西省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山西省中國畫協(xié)會理事,山西電視臺美術(shù)編輯、編輯、記者。李海亭先生畢業(yè)于太原理工大學輕紡學院現(xiàn)代設(shè)計專業(yè),其作品多次參加省內(nèi)外各類展覽。2007年參加“太原理工大學建校50周年美術(shù)作品展”;2015年參加“澄懷悟道——第五屆山西省花鳥畫作品展”;2018年參加“春華秋實——花鳥畫四條屏暨第六屆山西省花鳥畫作品展”。其作品、文章多次在省內(nèi)外各大報紙、雜志發(fā)表。
李海亭先生于繪畫科班出身,之后因工作原因,與繪畫若即若離。退休之后,全身心沉浸其間,而秀出班行。
李先生大漢身材,筆端氣勢也不小。畫界有大山水,有小山水,這倒不是因尺幅的大與小,也非構(gòu)圖的全景與半景,在乎氣勢也。丹青妙處,觀其筆意,境能奪人,筆能奪境,其不在尺幅的大小,在乎心胸的寬窄。
李先生這代畫家的造型功力皆不差。起步于素描透視,落腳在水墨丹青,從具象到抽象,由現(xiàn)實而胸臆,這個轉(zhuǎn)身需要經(jīng)過一個過程,雖談不上痛苦,卻也煎熬,一旦置換,便再也不愿回到當初,這便是國畫的魅力所在了。
《山泉》
《秋居圖》
《秋韻圖》
他的畫韻在他的古意,那是一種能讓人慢活、心會閑些的意境。這也是他筆墨的淵源。自臨古入手,曾懸梁刺股,雞窗夜讀,這從作品的細節(jié)處便能體悟得出來,看上去其畫就是民初知識界文白夾糅的那類文體。
較之那些為參展而量身定制、削足適履的主題作品,他的小品之作隨意率性、忘情暢快,皆胸襟里的丘壑,丹寸中的勝跡;尺幅千里,情趣盎然,言近旨遠,留有余音,格調(diào)閑適而淡泊恬靜。這讓人想到了明人的性靈之作,小而精,小而巧,小而深。其繪貴在不經(jīng)意,卻別有寄托,慕趣之名,求趣之似,寄意玄虛,脫跡塵紛。
松花釀酒,春水煎新茶,殘陽翠靄,閉門閑看書,諸葛茅廬、陶令菊籬、張翰莼鱸、林逋梅鶴式的心儀仰慕,其實就是古人筆下已然化作一川楓葉、兩岸蘆花式的場景,以及雪霽板橋、月寒湖村式的寂寞。清剛浩氣、流麗斐亹的筆墨之下,是宜酒宜詩的逃禪老筆,是干濕互用的纖不傷雅。畫幅中,樹木蔥郁而不繁,丘壑深邃而不碎,皴擦爽朗嚴重,暈以沉雄古逸之氣,追隨前賢者也。
趙孟頫云:“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今人但知用筆纖細,敷色濃艷,便自以為能手。殊不知古意既虧,百病橫生,豈可觀也?!庇泄乓獗叵茸耘R古始,當年王石谷一生,覽名跡數(shù)十百種,而知畫學之博大,由是潛神苦志,靜以求之,每下筆落墨,輒思古人用心處,沉精之久,乃悟一點一拂,皆有風韻,一石一水,皆有位置,渲染有陰陽向背,敷色有今古之殊。今人學畫,急于成就己之風格面貌,尚未打進去,便想鉆出來,故畫作終覺淺顯直白、俚俗猥瑣,人老去西風白發(fā),蝶愁來明日黃花。李先生一心向古,將來或有大獲,而獲大獲之前,尚有所謂曲折坎坷、輾轉(zhuǎn)反復(fù)之“大惑”掣肘梗阻,當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