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 名
《巴渝古韻》 何國勝/作
作為中國畫的代表,水墨畫不僅要立于墨彩,還要超越畫面本身,讓欣賞者不僅能看到畫面之內的意境,還能看到畫面以外的精神,比如說那些飄離于根系、枝葉以外的花瓣,乃至飄得更遠的花絮和種子。換句話說,在欣賞者看來,好的繪畫作品就應該是這樣:既要有實實在在的山川河流,又要有可望而不可即的一輪明月;既要有高山流水、小橋人家,又要有花開倩影、暗香浮動。所謂的意外之象、韻外之韻,強調的就是這種畫外之意。何國勝的山水既有寫實畫派的具象又有文人畫的精神寄托。他把生于斯長于斯的巴山蜀水作為自己的精神維指,他的系列山水水墨畫骨感堅實、空靈水潤,融詩、書、畫于一體,意、識、靈齊備,詩為畫之意,書為畫之骨。作品線條流暢、色調明麗,點、線、面有機結合,使得畫面構圖充滿厚重感,疏與密、輕與重的手法,點石成金,整體效果虛實有致。
他在民居畫《夢回故園》和《碧波清江》中,注重藝術形象的主客觀統(tǒng)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講求“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和“不似之似”。 筆法上平、留、重、變,色彩上以黑、白兩色為主,以灰、藍、紅、黃為點綴,形象地再現了巴蜀山峰連綿、水勢浩大、山水相依的獨特地貌。山石硬朗,不失水潤;水之豐潤,不失縹緲;山峰云煙,幾分朦朧,幾分清晰;漁舟輕駕,孤島呈現,而隱居于峰巖綠樹間的民居,于白云繚繞、水波震撼中陡添幾縷生命氣息,這種依山而居的民俗地域性十分明顯。而在《深山古寺》和《蜀山情》中,其形象的塑造以能傳達出物象的神態(tài)情韻和畫家的主觀情感為要旨,將那些非本質的、與物象特征關聯(lián)不大的部分毅然舍棄,而那些能體現出神情特征的部分則采取了夸張甚至變形的手法加以刻畫。何國勝皴法獨到,善于從山石的縱向,以線條去表現方硬工穩(wěn)的山肌,脊骨高聳,肋骨堅實,而樹則講究近處的質感,遠處用朦朧的技法,再輔以小院、屋瓦,以及那半隱于云山之中的寺塔,把這些對故園漸遠的思念刻畫得淋漓盡致。
《山水之城》 何國勝/作
值得一提的是,何國勝的山水作品基本上是以寫生為主,卻又不全然是寫生的具象之作,他在寫生的素材中加入自己的主觀感受,進行再次創(chuàng)造,表現出自己獨特的巴蜀味道。他在注重細節(jié)的基礎上把巴蜀山水的堅毅與嶙峋表現得充滿詩意。他從山前仰視著筆,把山澗的云霧繚繞、意境朦朧,綠樹掩映、房舍儼然,田園氣息、鄉(xiāng)土意味表現得淋漓盡致。他用寥寥數筆將灰暗的山色、幾道云線,與山水相襯托,把畫面推向亮點,所以畫面顯得點染淋漓、層次分明、遼遠開闊。
以“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以判軀之狀,盡寸眸之明” 評價何國勝的技法,毫不為過。他以水墨為法,把視覺注意力引向虛曠空間,變全景式為一角式,以邊角之景展示無限河山,這種空靈虛化的清曠手法,以大實寫大虛,以曼妙成佳境。何國勝深愛養(yǎng)育他的巴山蜀水,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父老鄉(xiāng)親的一份濃情、一份蜜意,都是他一生用之不竭的創(chuàng)作源泉。在這生命之源的滋潤下,他悟出的道會更深,作品的質感會更堅實,空靈水潤的特點會更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