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瓊, 徐劍瓊, 林錦眉
(廣州華立學院, 廣東 廣州 511325)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濕地公園是城鄉(xiāng)綠地系統(tǒng)的換水中樞,是居民游憩的重要空間場所。濱江地區(qū)憑借其獨特的自然景觀風貌和歷史地域文化,理應成為城市景觀建設的新極點。隨著城市建設的發(fā)展,城市綠地在人居環(huán)境中所扮演的角色地位日益上升,濱江濕地公園在城市建設中起到美化綠化環(huán)境、豐富生物多樣性以及凈化水源等作用。人類自古即有逐水而居的習性,濱水岸線憑借著自身的獨特優(yōu)勢,給不同生物提供了棲居的場所[1]。濱江區(qū)域作為水陸交接地帶,一方面有著較為獨特的景觀風貌,易于營造出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城市景觀;另外其生態(tài)系統(tǒng)卻往往敏感而脆弱[2]。在城市擴張和工業(yè)建設發(fā)展期,濱江區(qū)域地塊分布零碎,地基承載力差,環(huán)境受污染嚴重。長江兩岸原有豐富的江灘、湖沼等濕地資源近年縮減嚴重。隨著我國城市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日益推進,長江沿線多地相繼出臺相關濕地資源保護性政策。南京位于長江下游地區(qū),擁有197 km江岸線,南京濱江地區(qū)濕地資源的保護性開發(fā)建設十分必要。南京市近年相繼建設了魚嘴濕地公園、三橋濕地公園、綠水灣濕地公園等多處濱江濕地公園。該類公園在地理位置上基本沿江岸線呈帶狀零散分布,但因建成時間相對較晚,目前在使用上存在功能雷同等問題。本文以南京濱江濕地公園為例,從地區(qū)濕地公園的三力評價分析出發(fā),探討了該類公園景觀的建設優(yōu)勢及不足之處,并提出今后該類景觀營造的改進方向。
已投入使用的南京濱江濕地公園主要包括魚嘴濕地公園、三橋濕地公園、八卦洲濕地公園、浦口綠水灣濕地公園以及浦口濱江濕地公園等處。魚嘴濕地公園位于河西南端,北鄰長江、夾江,南濱秦淮新河,為三水交匯處。魚嘴公園占地達64 hm2,為南京濱江濕地公園中較大的一塊[3]。公園用地西南往東北狹長走向,地勢南北兩端高,中段及濱水區(qū)域低洼。魚嘴公園所在地原為采沙場、油庫用地,后逐漸廢棄。該公園設計在尊重場地原有的自然風貌及歷史文脈基礎之上,結合濕地生態(tài)修復相關技術,營造出具有優(yōu)美景觀風貌、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城市休閑公園。同時因其河西建鄴區(qū),毗鄰中央商務區(qū),周邊居住人口相對集中,游客到訪量較大,將城市游憩休閑空間與濱江濕地生態(tài)恢復建設相結合,給城市濱江區(qū)域的環(huán)境建設與城市發(fā)展提供了新思路。八卦洲濕地公園位于八卦洲南端,建設面積約360 hm2。八卦洲為長江第三大島,八卦洲濕地公園憑借較大的占地面積及獨特的江島自然景觀,具有較好的濕地景觀建設前景。三橋濕地公園位于長江三橋南岸,該區(qū)域將沿岸零散池塘串聯(lián)成濕地系統(tǒng),以植物種植為主要景觀特色,打造疏林草地休閑區(qū)、濕地科普展覽區(qū)及特色植被景觀區(qū)等,對場地原有廢棄建筑進行開發(fā)再利用,場地頗具生態(tài)野趣。浦口濱江濕地公園、綠水灣公園建成區(qū)占地均不足1hm2。兩個公園沿長江北岸分布,相距約8.7 km,游客量較少。南京濱江濕地公園包括多個大小不一、零散分布且各具特色的濱江濕地公園,雖然當下各公園游客量差異較大,但作為濕地公園,其在豐富城市綠地建設、優(yōu)化人居環(huán)境中均具有重要意義[4-5]。
三力分析被引入景觀評價分析中目前已有相關研究,但關于濱江濕地公園景觀三力分析仍處于探索階段。濕地公園三力分析主要是針對場地景觀的吸引力、生命力和承載力,分析區(qū)位因素等具體影響因素層內容。在因素層的基礎之上確定指標層及各指標權重。通過不同指標的權重分析及場地具體指標表現,綜合評價場地景觀的三力狀況。
2.1.1 吸引力指標選擇 濱江濕地公園景觀建設應當在尊重場地的基礎之上,容納一定量的城市居民進行游憩活動。本研究通過對現場使用者及相關行業(yè)專家進行調研咨詢,堅持系統(tǒng)性的原則,立足于濱江濕地公園的景觀獨特性和評價體系的適用性,進行評價指標的選擇。在指標選擇時,盡可能地保證各指標間的相互獨立,避免出現重復或干擾的現象。
目前對濱江濕地公園的吸引力評價指標多局限在景觀獨特性、可認知性和旅游地形象等方面[6-7]。濱江濕地公園景觀在水陸景觀、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具有其他綠地類型所不具備的開發(fā)建設價值,本文在研討相關評價方法的基礎上,提出該景觀吸引力主要從區(qū)位因素、自然環(huán)境因素及社會人文因素三個角度共計10項指標探討(D1~D10)(見表1)。
表1 評價體系中吸引力指標分布Tab.1 Distribution of attractiveness indicators in the evalua-tion system因素層指標層(D)權重值區(qū)域規(guī)劃完善性(D1)0.043 1區(qū)位因素游客可達性(D2)0.032 3居民參與性(D3)0.031 2水陸景觀質量(D4)0.063 3環(huán)境因素植被覆蓋率(D5)0.059 7生物多樣性(D6)0.055 8特色自然景觀質量(D7)0.052 8地域歷史文化植入(D8)0.054 7社會因素區(qū)域經濟多價值融入(D9)0.048 9配套旅游活動打造(D10)0.046 1
2.1.2 景觀生命力分析 現有關于不同綠地類型的多是從環(huán)境利用程度、景觀可持續(xù)性運營以及日常維護等角度展開。風景旅游區(qū)、遺址景觀、特色地域文化景觀、濱水景觀的生命力均包含環(huán)境因素、場所文化因素。風景旅游區(qū)的生命力還應考慮風景旅游產品的運營開發(fā)經營者管理,遺址景觀生命力包含場地歷史文脈的傳承,地域景觀文化吸引力可從特色文化保護力度與表達形式方面評價。濕地公園往往是一個城市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tài)系統(tǒng)較為復雜的區(qū)域。濱江地區(qū)是城市水陸交接之地,往往水網分布較密,池沼眾多,陸地破碎,生態(tài)系統(tǒng)相對脆弱,濱江濕地是一個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體現的晴雨表。濱江濕地公園作為改進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豐富人居環(huán)境空間形式的重要城市區(qū)域,其長期可持續(xù)建設發(fā)展離不開良好的長期管養(yǎng)方案和日常維護技術措施。南京是我國六朝古都,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作為長江沿岸特大城市,其經濟發(fā)展與城市建設已取得一定成就[8]。南京濱江地區(qū)具有獨特的區(qū)域歷史文化蘊含與時代精神表達需要。這些都是城市景觀持續(xù)有力發(fā)展的先決條件。本文對南京濱江濕地公園景觀的生命力主要從管養(yǎng)維護、文化表達與生態(tài)促進三個因素展開探討,提出水體維護力度、空氣改良效益、時代精神表達等8項分析評價指標(D11~D18)(見表2)。
表2 評價體系中生命力指標分布Tab.2 Distribution of vitality indicators in the evaluation sys-tem因素層指標層(D)權重值管養(yǎng)維護動植物管養(yǎng)力度(D11)0.033 8水體維護力度(D12)0.034 2鄉(xiāng)土文化傳承(D13)0.011 2文化表達時代精神表達(D14)0.013 2宣傳推廣力度(D15)0.020 2水土保持效益(D16)0.033 1生態(tài)效益空氣改良效益(D17)0.023 7物種多樣化增比(D18)0.032 2
2.1.3 景觀承載力分析 景觀承載力是從生態(tài)學引入的概念,旅游鄉(xiāng)村、特色小鎮(zhèn)、文化公園景觀等景觀承載力多從資源空間、經濟產業(yè)和社會心理等方面討論[9]。村落旅游景觀承載力突出強度生態(tài)承載力和空間承載力,如聲音嘈雜度、購物設施完整性等。濕地公園景觀對生態(tài)系統(tǒng)建設的完整性等要求較其它綠地更高。作為城市公共綠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濕地公園應面向城市不同居民群體,且應具有較好的空間承載力。濱江地區(qū)在大范圍開發(fā)建設前一般水域集中分布,植被資源相對城市其他區(qū)域更為豐富,先天具有較好的空間表現。南京濱江灘涂眾多,水土資源優(yōu)越,且建設發(fā)展歷史相對較久,區(qū)域文化景觀包容度較高。本文從經濟社會、空間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觀感體驗四個因素分析南京濱江濕地公園景觀的承載力表現,包括當地家庭旅游支出占比、自然景觀包容度和參與性體驗滿意度等10項指標(D19~D28)(見表3)。
表3 評價體系中承載力指標分布Tab.3 Distribution of bearing capacity indicators in the eval-uation system因素層指標層(D)權重值經濟社會家庭旅游支出占比(D19)0.021 9市營管理規(guī)范化(D20)0.033 2空間區(qū)域空間游客容量(D21)0.038 1配套基建完善度(D22)0.021 9自然景觀包容度(D23)0.021 3生態(tài)環(huán)境空氣優(yōu)良率(D24)0.024 5水土資源承載力(D25)0.025 8參與性體驗滿意度(D26)0.037 5觀感體驗環(huán)境觀感滿意度(D27)0.039 2游憩設施滿意度(D28)0.038 1
本文針對濱江濕地公園景觀吸引力指標構建重要性矩陣,并利用加權法進行綜合運算得出各因素指標的權重值。對于評價體系指標權重的初步確定,本研究在查閱相關資料及實地走訪的基礎上,從評價因素層及指標層兩個方面進行重要性判斷。邀請領域研究專家學者及一線從業(yè)人員,對評價體系指標采用A.L.Sarry比率標度法進行重要性兩兩比較。最終確定,評價目標為A,評價指標集F(F1,F2,…,Fn),構造判斷矩陣P(A-F)為Fi對Fj相對重要指數值(i=1,2,…,n;j=1,2,…,n),Fij取值見表4。
表4 比率標度法量化標準Tab.4 Quantitative standard of ratio scale method標度含義1Fi與Fj同樣重要3Fi較Fj稍微重要5Fi較Fj明顯重要7Fi較Fj強烈重要9Fi較Fj極端重要2、4、6、8上述相鄰判斷的中值倒數因素i與j的比較判斷為Fij,因素j與i的比較判斷為Fji=1/Fij
首先定義濱江濕地公園景觀AVC綜合評價體系為目標(A),定義目標下附屬三力為項目(B),對項目間相對重要性構造判斷矩陣(見表5)。
表5 三力重要性判斷矩陣Tab.5 Three forces importance judgment matrixAB1B2B3B1132B21/311/2B31/221
運用Yaahp軟件對問卷專家評審結果進行計算,評價體系因素層中B1、B2、B3的權重值分別是0.487 9,0.201 6,0.301 5。根據判斷矩陣與權重值,通過公式求得最大特征值:
(1)
對三力權重值進行整合度一致性檢驗并得出整合度(C.I.)值,由整合度得出一致性指標C.R.,當C.R.<0.1時,則該判斷矩陣具有一致性。計算公式:
C.I.=(λmax-n)/(n-1)
(2)
C.R.=C.I. / R.I.
(3)
式中:R.I.由查取值表得知,當n=3時,R.I.=0.52。經計算,
=3.058 9
故該判斷矩陣具有一致性。
依據本方法,依次確定濱江濕地公園景觀AVC評價體系中各因素指標的權重值,詳見表1~表3。
依據表1~表3的指標體系對南京濱江濕地公園進行使用后評價問卷調查,調查對象包括12名風景園林、生態(tài)旅游等領域專家(高校專業(yè)教師、設計師、工程師等)及74名游客,共計86份有效問卷。對共計28項指標進行分級判斷,定量分析8項,定性分析20項(見表6)。本研究將濱江濕地公園的各項評價指標分為5個等級0.1、0.3、
表6 指標標準化分級判斷Tab.6 Standard grading judgment of indicators指標層等級評分標準值0.90.70.50.30.1問卷均值綜合分值D1完善較完善一般較差差0.40.017 2 D2極易較易一般較難難0.60.019 4D3極高較高一般較低低0.60.018 7D4優(yōu)秀良好一般較差差0.80.050 6D5>70%60%~70%40%~60%20%~40%<20%0.90.053 7D6豐富較豐富一般較貧瘠貧瘠0.80.044 6D7優(yōu)秀良好一般較差差0.70.037 0D8豐富較豐富一般較貧瘠貧瘠0.50.027 4D9強較強一般較弱弱0.70.034 2D101210~127~94~630.50.023 1D11強較強一般較弱弱0.40.013 5D12強較強一般較弱弱0.60.020 5D13顯著較顯著一般較弱弱0.50.005 6
續(xù)表6 指標標準化分級判斷Continued Tab.6 Standard grading judgment of indicators指標層等級評分標準值0.90.70.50.30.1問卷均值綜合分值D14豐富較豐富一般較單一單一0.60.007 9D15強較強一般較弱弱0.40.008 1D16顯著較顯著一般較弱弱0.70.023 2 D17顯著較顯著一般較弱弱0.80.019 0 D18極高較高一般較低低0.80.025 8D19>30%25%~30%20%~25%15%~20%<15%0.60.013 1D20非常規(guī)范規(guī)范較規(guī)范較差差0.50.016 6D21>160121~16081~12041~80<400.70.026 7D22完善較完善一般較差差0.60.013 1 D23極高較高一般較低低0.70.014 9D24>75%60%~75%45%~60%30%~45%<30%0.60.014 7D25強較強一般較弱弱0.70.018 1D26>75%60%~75%45%~60%30%~45%<30%0.40.015 0D27>75%60%~75%45%~60%30%~45%<30%0.70.027 4D28>75%60%~75%45%~60%30%~45%<30%0.40.015 2
0.5、0.7和0.9分,部分定性評價0.2、0.4、0.6、0.8分時即表示上述相鄰判斷的中值。問卷按定量的評價方式依次進行指標評價,并將問卷結果加權。計算公式:
(4)
式中:Si為某指標問卷分值,Di為某評價指標的單份問卷分值,n為問卷數量。評價模型中各層綜合得分計算公式:
Ai=Si×Wi
(5)
式中:Ai為某指標綜合分值,Wj為該指標權重值。
南京濱江濕地公園多呈帶狀沿江分布,不同區(qū)域建設時間差異較大,早期建成的濕地公園在景觀質量管控上相對較差[10]。本文對濱江濕地公園的三力進行調查分析,三力問卷分值為0.65∶0.6∶0.59。吸引力指標中,評價較高的有植被覆蓋率、水陸景觀質量和生物多樣性。生命力評價指標中,空氣改良效率和物種多樣化增比評價較好。濱江濕地公園承載力指標整體評價較低。經權重分析后,三力綜合分值表現為0.33∶0.12∶0.17。由此可見南京地區(qū)的濱江濕地公園應在充分宣揚自身景觀吸引力的基礎之上,大力增強公園景觀的承載力和生命力。
南京濱江濕地公園憑其相對完善的植被種植設計以及對原生獨特自然景觀的有力保護,為不同種類的水生、陸生動物提供繁衍生息的場所,且受到游客的干擾相對較小。但公園周邊配套的區(qū)域規(guī)劃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今后應當完善公園整體規(guī)劃,建立綠色生態(tài)廊道,形成濱江濕地網絡系統(tǒng)。濱江是人類社會最先發(fā)展起來的區(qū)域,在地方鄉(xiāng)土文化歷史蘊含上本應具有較好的資源利用價值和可開發(fā)性[11]。南京濱江濕地公園現有景觀游憩活動組織相對匱乏,設施種類還可更為豐富一些。今后在該類濕地公園的建設中加強對地域文化資源的挖掘和再利用,并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旅游活動。特別是強化建筑小品等園林要素在濕地公園景觀提升中的利用空間,突顯其吸引力[12],挖掘相關娛樂活動的趣味性和豐富性,提升市民參與性。
一個城市公園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除了需要具備獨特的吸引力之外,還離不開源源不斷的生命力[13]。本文對南京濱江濕地公園的相關調研表明,該類公園的建設運營在景觀生命力上具有較大提升空間。特別是該類公園的日常動植物管養(yǎng)及宣傳綜合評分表現較差,問卷得分僅0.4左右。據對現場的調研發(fā)現該類公園缺少專門的景觀管養(yǎng)人員,相關部門宜加大人力投入,鼓勵開展志愿服務等社會活動。該舉措一方面可促進公園建設管養(yǎng)的群眾參與性;另一方面亦提高公園景觀的生命力質量。景觀承載力是南京濱江地區(qū)濕地公園三力分析中表現最弱的部分,尤其是游客參與性滿意度和游憩設施滿意度,問卷得分均未達到0.5。南京濱江濕地公園的景觀承載力提升,應以生態(tài)體系構建為支撐[14]。在不影響場地內生態(tài)承載的基礎上,強化濕地公園內的空間區(qū)域與觀感體驗改進優(yōu)化。城市綠地景觀小品設施往往是城市人居環(huán)境景觀的點睛之筆[15]。今后相關建設規(guī)劃應在保障吸引力、生命力的基礎上,增加區(qū)域內參與性活動項目數量,提升活動的參與滿意度和設施的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