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揚桂
陳堯佐是北宋仁宗朝的宰相。他為人寬厚,自奉簡樸,清正愛民,去世后被謚“文惠”。然而,在寬厚仁愛的陳堯佐身上,卻充滿了“敢”字當(dāng)頭的氣質(zhì)。
宋真宗趙恒登基后,表示要廣開言路,一再下詔求諫。
咸平二年(999年),正在開封府任推官的陳堯佐,受到皇帝詔書的感召,秉筆直書,向趙恒反映了許多真實情況和想法。他的諫書不留情面地指摘時弊,其中不少涉及皇帝、皇室,這是作為臣子很少有人敢講的。哪料到,這趙恒是一個嘴上好龍的“葉公”,讀完陳堯佐的諫書,怒火中燒,把他貶到南海邊的潮州任通判去了。
雖然受到貶謫,但只要事關(guān)百姓利益,陳堯佐依然敢作敢當(dāng)。潮州鱷魚為害,一位姓張的婦女帶著兒子去江邊洗衣服,鱷魚將她兒子拖進水里吃了。陳堯佐本是慈善之人,常告誡身邊人不要殺生,但聽說鱷魚吃人后,便決定捕殺鱷魚。當(dāng)時有人勸他,鱷魚是神物,不可冒犯,前朝韓文公也只是寫了《祭鱷魚文》,欲把鱷魚請出潮州。但陳堯佐不信這個邪,他親自組織了一批精壯之士,駕著小船、拿著鐵網(wǎng),去江里捕獵鱷魚。捉住鱷魚后,陳堯佐命人將巨鱷拖到潮州城內(nèi),親筆寫了一篇討伐鱷魚的檄文,當(dāng)著眾百姓宣讀檄文,烹殺了鱷魚。
陳堯佐在任3年后被召還朝廷,后又轉(zhuǎn)任兩浙轉(zhuǎn)運副使。其間他主持治理錢塘江水患,頗有成就。治理錢塘江水患,歷來的方法是編竹籠,在竹籠中裝石塊壘成堤來阻擋潮水??墒侵窕\壞了后,就會石散堤垮,錢塘堤只得“頻壞頻修”。陳堯佐吸取其父親陳省華治水的經(jīng)驗,提出以薪土易竹石的筑堤方案,他提出用泥土筑堤,土能緊密粘合,再植上樹、草,能起到護堤作用。決策者采用了陳堯佐的建議,堤修好后就不再垮了。
天圣七年(1029年),陳堯佐官拜樞密副使。其間,祥符知縣陳詁治吏嚴(yán)格,手下那些心懷鬼胎的胥吏見撈不到油水,打算讓他“吃點苦頭”,于是“皆逃去”。垂簾聽政的劉太后聞?wù)f陳詁的“苛政”使胥吏紛紛辭職,十分生氣,準(zhǔn)備對他進行懲處。事情傳到樞密院,樞密副使陳堯佐敢于站出來,仗義執(zhí)言道:“如果懲處陳詁,正好中了奸吏的奸計,以后誰還敢再約束胥吏呢?”劉太后覺得陳堯佐所言在理,派人去祥符深入了解情況,免除了對陳詁的處罰。
史載陳堯佐既是一位勤奮務(wù)實、政績突出的良臣,也是一位詩書俱佳的文人,被同時代杰出政治家、文學(xué)家歐陽修所推崇。他雖然20多歲就中了進士,但做官還是從最基層的縣尉一級一級做上去的,直到67歲任副宰相,75歲任宰相,其仕途盡管挫折,但最終是成功的。他的成功,得益于建立在勤政、愛民基礎(chǔ)上的“敢”字當(dāng)頭,敢做敢當(dāng)。
(摘自《領(lǐng)導(dǎo)文萃》202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