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師范大學 江雪梅
近幾個月,社會及教育系統(tǒng)的熱詞無疑是“雙減”。“五項管理”規(guī)定、“雙減”政策的相繼出臺,顯示出我國重塑教育新生態(tài),推進學生健康發(fā)展的堅定決心。
共青團中央在解釋“雙減”時,曾生動地說“雙減”就是減去零食。這話說得不無道理。學生到課外輔導機構補習學科內容的原因往往有三。一曰“吃不飽”,即課堂教學效率低,教學目標設置低,教學內容不夠豐富,學生的發(fā)展期望和發(fā)展需求無法得到滿足。二曰“不好吃”,即課堂教學質量差,不能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學生達不到既定的發(fā)展目標。三曰個別學生“挑食”或者“腸胃功能弱”、課堂上的知識“吃不了”,學生的學習有“特點”、有“個性”,教師的授課無法滿足學生的特殊要求,或者是教師的教學手段與方法不適合學生的興趣與愛好。當然,不排除一部分家長僅僅是為了求得心理安慰而送孩子去參加校外輔導機構的學科知識補習,在此不做過多分析。
“雙減”內容中的“課后作業(yè)量”,與課堂教學也是明顯相關的:課堂上,教學任務不能完成或者勉強完成,教學目標達成率不高或者達成的質量不強,就需要學生通過大量機械識記性的作業(yè)來實現知識的掌握與鞏固。說白了,還是課堂教學效率不高造成的。
生活經驗表明,不吃零食或少吃零食的前提是正餐吃飽、吃好;以此類推,“雙減”,其前提是課堂教學效率高、質量好,課內的任務課內完成,從量上滿足“吃不飽”的學生,從質上滿足嫌棄“不好吃”的學生,個性化對待“吃不了”的學生,因材施教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雙減”自然也就落到實地了。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鐘秉林認為,減輕學生負擔的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做到應教盡教,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是課堂,所以,全面而高效地落實“雙減”政策,要求的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課堂教學的效率與效力。
教學設計要科學。教學設計指的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huán)節(jié),其中的每個步驟都涉及教學內容和學情兩個方面。對于上課教師的要求是,教師既要熟知知識本身的邏輯結構以及某節(jié)課的基礎與后續(xù),也要了解自己班內全體學生的認知結構、已經構建的知識結構和已經掌握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設計出恰當的、學生“跳一跳可以夠得著的”教學目標,也才能探尋到與學生的學習方法相匹配的教學方法以突破重點與難點;也只有教師熟知教學內容與學情之后,課堂教學的時間分配才能合理,課堂教學中才能兼顧學生的新知學習與鞏固練習。
舉個例子,小學四年級數學“三位數除以兩位數:二次調商和除數接近25的除法”。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有三:一是經歷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過程;二是接近25的除數看作25試商;三是熟練計算。因為這節(jié)課的基礎是學生已經習得將除數“四舍五入”看作整十數試商并調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已經可以將除數24或者26等看作是20或者30試商,也已經能夠經過調商后計算出正確的答案,只不過調商的次數多了幾次、計算相對繁雜而已,并不是錯誤。當學生了解到將24或26等數看作25試商、調商的次數會減少以后,是能夠正確計算的。所以,本節(jié)課的重點并不是說清楚“為什么要用25來試商而不是用20或30來試商”,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熟練計算”。如果教師事先能夠把握這一點,教學實施過程中的關注點就是學生的計算結果的正確率了;而且,教師也可以基于對學生的了解,按照學生計算能力的不同,為學生設計不一樣的練習題和作業(yè)題。此處因為是計算題,這個“不一樣”主要體現在練習題與作業(yè)題的數量上。
教學實施要“機智”。教學實施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中心階段,教學實施策略的選擇既要符合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又要考慮在特定教學環(huán)境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教學實施過程也是最能突出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平常我們說的“教學生成”往往也是在這個階段發(fā)生的。雖然教師做了充分的準備、完美的設計,那都是教師“想象”的課堂、“想象”的學生學習,現實中學生是活生生的、有個性的人,學生每天都在發(fā)展,學生的每一天都和前一天不一樣;教學設計不過是寫了一個劇本、畫了一個流程,課堂上學生不一定會按照劇本、按照流程來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心里有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眼中有學生,時刻關注學生的行為,根據學生的具體行為反應,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步驟與進度安排。
還以小學四年級數學“三位數除以兩位數:二次調商和除數接近25的除法”為例。求“160÷24”的值,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從前一天學習的“將除數‘四舍五入’為整十數試商”引入,將除數24看作是20試商,因為這樣計算要調商兩次,雖然正確,但有些繁瑣、費時,教師及時提出問題“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引導學生用25試商,從而得出“接近25的除數可以用25試商”的結論,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墒牵诮虒W過程中,當教師出示“160÷24”時,學生直接使用25來調商,雖然這時候他們或者是因為預習了本節(jié)課的內容,或者是爸爸媽媽教過了這個內容,此時教師也沒有必要強硬地“走教案程序”,將學生拽回來經歷從“用20或者30試商比較麻煩”到“用25試商比較便捷”的過程,當然,也不是說要忽略這個過程。在鞏固練習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既類似又不同的題目,比如“135÷15”“147÷17”等,再次觀察學生的行為反應和解題速度,以了解其是否真正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
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從細微處著手,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使用有趣味的教具和學具,采用新穎的、富有創(chuàng)意的方式方法,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除了對著全班學生“一對多”的講解之外,還可以采用“小先生”式(學生講、學生聽)以及同伴互助、小組研討等共同學習的方式,讓每個孩子都在“場”,提高學生的課堂教學參與度。
作業(yè)布置要高效。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yè)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把作業(yè)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活動的必要補充”,河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實施方案》也規(guī)定,“作業(yè)布置更加科學合理”“教師要提高自主設計作業(yè)能力,針對學生不同情況,精準設計作業(yè)。鼓勵布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yè)?!彼哉f,“雙減”控制作業(yè)量,不是簡單地減少作業(yè)題量,而是要提高作業(yè)的有效性。
從知識學習的角度看,作業(yè)大約包括三類:預習作業(yè),此類作業(yè)可以督促學生提前準備課堂新知的基礎性知識、促進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前置;限時訓練,比如口算、筆算等計算題,此類作業(yè)可以提高學生解題的速度和準確性;整理性作業(yè),此類作業(yè)有助于學生梳理新知與舊知間的關系,建構其知識體系。這三類作業(yè)的布置,要與課堂教學內容緊密相連,教師要結合學情,控制好質與量。
從學生的角度看,每個班的學生大致分為三個層次:優(yōu)秀、一般、相對較弱。因此,作業(yè)可以分為必做和選做,對于優(yōu)秀學生,還可以布置“提高性作業(yè)”,保證各層次學生均能得到發(fā)展。北京市育英學校于會祥校長關于“分層作業(yè)”,有較為科學的形式界定:一是推薦作業(yè)。比如教師可以布置三個問題,讓學生根據自身實際,選擇其中的兩個問題完成;或者除布置統(tǒng)一必做的作業(yè)外,也可以推薦學有余力的學生一些可做的作業(yè)。二是合作作業(yè)。教師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布置作業(yè),由小組長根據組內具體情況給小組成員安排相應的任務,小組合作完成。三是商量式作業(yè)。這類作業(yè)主要是針對不夠自覺的或者有特殊情況的學生。由教師提出作業(yè)要求及達成的目標,跟學生商量練習的數量、達標的途徑,允許學生因人而異,從各自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完成作業(yè),以達到規(guī)定的要求。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設計者與執(zhí)行者,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主要依靠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岸谓萄小睂φn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以及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有積極作用?!岸谓萄小本褪轻槍δ骋唤虒W內容進行兩次教學設計,一次是在上新課前,一次是在上新課后。一般包括五個步驟。第一,針對某一教學內容,教研組全體教師集體教研,集體進行教學設計;每一位教師基于集體教研的結果,再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微調自己的教學設計。第二,教師第一次上課,教研組其他教師聽課,課后集體評課,指出該教師在本次教學過程中的優(yōu)點及不足;如此,所有教師全部進行第一次上課、聽評課。第三,教研組全體教師進行第二次集體教研,基于第一次上課及聽評課情況調整教學設計。第四,教師第二次上課,教研組其他教師聽課,課后集體評課;上課教師反思“與第一次相比,調整了什么地方、為什么這樣調整、收效怎樣”,其他教師作出相應的評價;如此反復。第五,上課教師針對兩次教研以及兩次上課進行反思,從“問題是什么”“為什么會出現這個問題”“我應該怎么辦、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等方面進行思考,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反思學生的行為與發(fā)展。這個反思過程包括了觀察、比較、分析、抽象、概括等多種能力的運用,對教師綜合素質是一種考驗,也是一種提升。
當然,“二次教研”也可以帶著問題進行,比如,教研前可提出具體問題,“怎樣達成教學目標”“怎樣突破教學難點”“怎樣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等,并針對這類問題進行理論上的準備,教研時、上課時進行詳細記錄,后續(xù)還要有資料分析、論文撰寫等,這就類似于“課例研究”了。
“雙減”指明了下一步學校教育改革的方向,對于學校來說,要守住學校主陣地,守住課堂主陣地,向課堂要效率,課堂內的知識課堂內習得,課堂內的問題課堂內解決,才算是真正落實了“雙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