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陰中學 姜秋菊
隨著新高考時代的到來,高中作文類型也由傳統(tǒng)的材料作文過渡到任務驅(qū)動型作文。如何在作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思維深度是教師面臨的一大難題。本文以具體的寫作為例,從概念分析,由果溯因、追根溯源,對比、假設論證等幾個方面,探尋思維深度提升的路徑。
隨著2021年的到來,江蘇迎來了新高考改革的第一年。在任務驅(qū)動型作文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在論述時缺乏思維深度,大多浮于現(xiàn)象表面。本文以2020屆廣東省一模作文“空巢青年”為例,分析任務驅(qū)動型寫作思維深度提升的策略。
空巢青年,指的是與父母及親人分居、單身且獨自租房的年輕人。近十年來,“空巢青年”成為了和“空巢老人”一樣備受關注的群體。某雜志撰文指出,有的空巢青年出于工作需要,主動享受獨居的生活方式;有的空巢青年認為空巢期是執(zhí)著奮斗和認識自我的理想階段;也有的空巢青年則將“空巢”當作擺脫種種束縛的良機,過著封閉自我、逃避社會的孤獨生活。該雜志社就此話題開辟了“時代與青年”專欄,向讀者征集文稿。
請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針對某一類“空巢青年”,給該雜志投一篇稿件,闡述你的觀點與思考,并提出希望與建議。
一、針對某一類“空巢青年”,不是面對所有青年,不能泛泛而談。
二、關注“時代與青年”專欄,要將“空巢青年”與“時代”聯(lián)系。
策略一:核心詞概念分析
所謂核心詞即任務呈現(xiàn)的核心話題,比如這則材料中的“空巢青年”。通過對核心詞內(nèi)涵的界定,能夠?qū)⑷牡恼撌鱿薅ㄔ谝粋€具體的范圍內(nèi),文章論述就會更具體、更深入。對核心詞概念界定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判斷句下定義
在對核心詞下定義時,可以用“……是……”或“不是……而是……”的句式。
(1)空巢期的孤獨并不是遁入空門,而是排除外界干擾,阻擋嘈雜的熱鬧,守住內(nèi)心微弱的星光。
(2)空巢期不是空虛,而是精神的閑暇,于孤獨中磨礪青春的本色。
(二)依字形拆解法
漢字的構成非常奇妙,一橫一豎,一撇一捺,透出工整大氣之美。如果對漢字進行拆解,往往會獲得別樣的驚喜。
例如:價值——二字皆有一人,共為兩人,旁邊一介一直。因為價值解釋為,在群體中,以個人為小小介質(zhì),直面靈魂深處,以星星之火點亮人生明燈,照亮自己與他人的茫茫人生路。
體育——何為體育?依其字形,我們不難看出其為“人之根本”的基礎性意義及其如“云之月升”的美好意境。的確,體育之于人實有月光普照大地的浸潤之用。
(三)相近概念比較
比較意味著要找相同點和不同點,核心詞的內(nèi)涵可以在比較中更加清晰、明確,也會更加深入。
獨居的“獨”不是孤獨,更不是孤僻,而是人格的獨立。那些將“空巢”當作擺脫種種束縛的良機,過著封閉自我、逃避社會的孤獨生活的青年,在面對群眾與媒體的批判時,高喊著自己不過是繼承了儒家“窮則獨善其身”的文化傳統(tǒng),不過是做了回新時代的莊周罷了。
(四)虛與實相結(jié)合
有些核心詞是抽象的,理解內(nèi)涵比較困難;有些核心詞是具體的,理解內(nèi)涵相對較為空泛。如果在寫作中能將虛實結(jié)合,那么既能讓作文彰顯思維深度,也能讓語言文字更加生動形象。
例如:空巢是離與歸的休憩站。離開的巢,是小家、親人、父母、同學,離開的是被懦弱、稚嫩、依賴裹挾的翎羽;歸來的巢,是大家、社會、人民、國家,是獨立、求索、責任、擔當。
策略二:由果溯因,追根溯源
要使作文擺脫浮于表面的淺顯,學生需要煉就一雙穿透現(xiàn)象、直抵本質(zhì)的慧眼。而這雙眼睛的煉就則離不開由果溯因、追根溯源的思維方式。如針對“空巢青年”成為了和“空巢老人”一樣備受關注的群體,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一)空巢青年為何成為關注的焦點?
學生可以從空巢的本質(zhì)、人性心理等角度來分析。有學生這樣分析:(1)“空巢”背后那份有違溫馨的家庭關懷倫理的孤獨寂寞刺痛社會的神經(jīng);(2)人們喜歡用標簽、符號去定義他人。
(二)空巢青年與空巢老人的聯(lián)系在哪里?
這兩個不同的群體何以有相同的稱呼?可以從以下角度探究兩個群體的共性特征:(1)青絲青年獨來獨往,以手機為伴,漂蕩無定;(2)白發(fā)老人兩兩相依,無子女為伴,茫然無措。
(三)空巢青年這一社會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分析可以從內(nèi)外兩個方面思考:所謂的“外”,比如社會特征(道德社會、人情社會、差序格局、地緣社會、安土重遷),時代特點(多元化、泛社交、萬物互聯(lián)、碎片化、標簽化、快節(jié)奏、智能化),群體風氣,家庭特點,學校教育等;所謂“內(nèi)”,比如個體的人性、心理、志趣追求、社會的歷史文化淵源、民族特性等。
(1)是以在舊時代之中國,世代同居是一種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然而時代日新月異,歲月蜿蜒前行,中國人開始走出舊制度的鐵籠子,走進了新時代。新時代的青年渴望獨立,渴望奮斗,于是他們走出了家鄉(xiāng),成為了大城市里的空巢青年。
(2)揣測此類人物的心理,我覺得理由無非兩種。其一,由于當今社會的多元性,各色文化交流碰撞,既摩擦出了思想火花,也產(chǎn)生了許多問題,有些青年人因為害怕面對這些問題,所以也不敢面對生活。其二,便是懶,懶于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懶于接觸新的事物,懶于建立新的關系,冷漠寫在靈魂中,懶惰刻在骨子里。
(3)空巢青年逃避的不是社會,而是這個時代充斥著的焦慮感,他們選擇了以人格獨立的方式去對抗焦慮。
策略三:對比論證,假設論證
這則材料將“空巢青年”分為三類,可以將第二種與第三種結(jié)合起來進行對比論證,論述空巢青年如何才能讓空巢有價值。也可以設想第一種類型的青年可能會遭遇的困境,如艱苦的條件、夢想不被重視等,把困境和空巢期的意義結(jié)合起來論證會更有深度。
人如果想掙脫平庸,閃耀于人群,那么必得有不凡的一面。同樣,要想在高考寫作中取得好成績,也必得有自己的亮點。富有文采、思想深刻、構思巧妙、素材豐富新穎等都可以使我們的作文擺脫平庸走向精彩。而每一個亮點的閃現(xiàn),都離不開學生平時積極的訓練。